讀古今文學網 > 公平之怒 > 附錄 >

附錄

進行國際比較時選定國家的標準

首先,我們選取了世界銀行列出的世界上最富裕的50個國家。這份報告發佈於2004年,使用的是2002年的數據。

然後我們去掉了人口少於300萬的國家,目的是將開曼群島和摩納哥等避稅港排除在外。隨後又去掉了在收入不平等方面不具有可供比較數據的 ,例如冰島。

這樣一來還剩下23個富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荷蘭、新西蘭、挪威、葡萄牙、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美國。

關於收入不平等狀況的數據

本書中凡是進行國際比較時,均使用2003至2006年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標中的20:20比率(譯註:頂層20%人口與底層20%人口的收入比)這一項來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由於對不同國家進行調查的時間不同(從1992年至2001年),以及各種效果顯現出來所需的時間也不同,我們便選擇了2003至2006年間的平均值。對美國各州進行比較時,我們使用的是1999年州一級的基尼係數,其基礎則是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家庭收入數據。

數據來源

聯合國發展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2004、2005、2006年。

美國人口普查局,《各州基尼係數——1969、1979、1989、1999年》,華盛頓特區,美國人口普查局,1999年。

編製「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

國際指數

國際指數由十項指標構成:

·預期壽命(反向)

·青少年生育率

·肥胖率

·心理疾病

·兇殺率

·監禁率

·不信任程度

·社會流動性(反向)

·教育程度(反向)

·嬰兒死亡率

至少有九項數據的國家有16個,有八項數據的國家有五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數據少於八項,因而被排除出了國際指數,但在分析單項指標時仍將其包含在內。

·有十項數據的國家:加拿大、德國、美國

·僅缺社會流動性數據的國家:澳大利亞、比利時、法國、意大利、日本、荷蘭、新西蘭、西班牙

·僅缺心理疾病數據的國家:丹麥、芬蘭、挪威、瑞典

·僅缺教育程度數據的國家:英國

·缺少社會流動性與心理疾病數據的國家:奧地利、希臘、愛爾蘭、葡萄牙、瑞士

加總各項指標標準分數的平均值,再除以該國的指標項數,即得出該國的「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得分。

美國50個州的「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

美國指數由九項指標構成:

·信任程度(反向)

·預期壽命(反向)

·青少年生育率

·肥胖率

·兇殺率

·監禁率

·教育程度(反向)

·嬰兒死亡率

·心理疾病

有全部九項數據的州有40個,綜合社會調查中缺少信任程度數據的州有九個:阿拉斯加、特拉華、夏威夷、愛達荷、緬因、內布拉斯加、新墨西哥、內華達和南達科他。懷俄明則缺少兇殺率數據。

加總各項指標標準分數的平均值,再除以該州的指標項數,即得出該州的「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得分。

「健康與社會問題指數」的數據來源

數據來源

1. 歐洲價值觀研究小組與世界價值觀調查協會。「歐洲與世界價值調查綜合數據」,1999至2001年,第一期。美國密歇根州安阿伯:大學間政治與社會研究聯盟,2005年。

2. 全國意見研究中心。《綜合社會調查》。芝加哥:全國意見研究中心,1999年。

3. 聯合國發展項目署。《人類發展報告》。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2004年。

4. 美國人口普查局人口科。各州人口狀況臨時性預測,表2。網上發佈日期:2005年4月21日。

5. 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數,2006年9月:ESDS國際數據庫,曼徹斯特大學。

6. 美國全國健康統計中心。表105,美國統計概況。華盛頓特區:疾病控制中心,2006年。

7. 國際肥胖工作組。《歐洲的肥胖狀況》。倫敦:國際肥胖工作組與歐洲肥胖研究協會合作,2002年。

8. 國際肥胖工作組。《超重與肥胖》。倫敦:國際肥胖工作組,2002年。

9.馬吉德·伊扎蒂、希拉裡·馬丁(Hilarie Martin)、蘇珊·捨爾德(Suzanne Skjold)、斯特芬·范德霍恩(Stephen Vander Hoorn)、克裡斯托弗·默裡(Christopher J. Murray)。「美國全國以及州一級的肥胖趨勢,已對自我匯報的偏差進行過糾正:對健康調查的分析。」《英國皇家醫學會期刊》,2006年,第99(5)期,第250至257頁。

10. 德米滕納雷(K. Demyttenaere)、布呂法爾茨(R. Bruffaerts)、波薩達-比利亞(J. Posada-Villa)、加斯凱(I. Gasquet)、克韋什(V. Kovess)、萊皮納(J. P. Lepine)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心理健康調查中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嚴重性以及未滿足的治療需求。《美國醫學協會期刊》,2004年,第291(21)期,第2581至2590頁。

11. 扎赫蘭(H. S. Zahran)、科鮑(R. Kobau)、莫裡亞蒂(D. G. Moriarty)、扎克(M. M. Zack)、霍爾特(J. Holt)、多尼霍(R. Donehoo)。「對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監測——美國,1993至2002年。」《病情與死亡率週報監測總結》,2005年,第54(4)期,第1至35頁。

12.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教育程度一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標,2003年。

13. 美國教育部全國教育統計中心。《全國成績單:2003年閱讀科目的亮點》。華盛頓特區,2004年。

14. 美國教育部全國教育統計中心。《全國成績單:2003年數學科目的亮點》。華盛頓特區,2004年。

15.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研究中心。《富裕國家青少年生育率排名》。佛羅倫薩:《兒童成績單》,2001年。

16. 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美國統計概況》(第120版)。華盛頓特區:美國人口普查局,2000年。

17. 聯合國犯罪與司法信息網絡。《對犯罪趨勢與刑法制度的研究》(第5、6、7、8版):聯合國,2000年。

18. 美國聯邦調查局。《1999年美國的犯罪情況》。華盛頓特區:美國政府印刷所,1999年。

19. 美國司法部司法統計局。《州及聯邦司法轄區內的監禁率》。文件:coorpop25.wk1。

20. 布蘭登(J. Blanden)、格雷格(P. Gregg)、梅欽(S. Machin)。《歐洲與北美的代際間流動性》。倫敦: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表現中心,2005年。

統計學

與收入不平等相關的皮爾遜相關係數(r值)及顯著性差異(p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