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活好:我這樣活到105歲 > 第一章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

第一章 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

您怕死嗎

○ 先生活到105歲,難道不怕死嗎?

當然怕死了!……僅僅被你這麼一問,我都覺得好害怕……

不遠的將來自己即將死去,一想到這樣的事,就感到非常害怕。僅僅是被你問,我就緊張得兩腿發軟。因為疾病越來越重,自己的體能日益衰退,死亡的氣息也就越來越逼近。我作為醫生,對人總難免一死的事實也就有更深刻的體會。

正因為這樣,每個清晨醒來發現自己還活著,我就會發自內心感到喜悅。

正因為活著,才能開始新的一天;正因為活著,才能有不期而至的邂逅。即使活到了105歲,對我來說,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自己,我無比興奮地期待與未知的自己相遇。

一方面,為了減輕恐懼心理的折磨,我會故意視而不見、逃避事實,故意不去想「我之將死」這個事實;另一方面,死亡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沒有經歷過的「未知」部分,我沒有信心面對那一刻的到來,所以認定死亡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如果你和我一樣,同樣懷著對死亡的恐懼,那麼你要知曉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然反應。大多數人在死亡面前都會驚慌失措,我們大可不必為此感到羞愧。

即便每個人「生的時刻」已經決定了「死的必然」,但因「討厭死亡寧願選擇不出生」的人並不存在。

死和生是不可分割的,沒有生就沒有死,沒有死就沒有生。領悟其內涵,方知生和死本質是一樣的。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死亡的定數,那就無須再逃避。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一心只盯著死亡,或是假裝視而不見、自欺欺人,而應努力讓自己擁有的人生充滿璀璨的陽光,好好體會死和生互為一體的生活。

無論如何,都不要讓剩下的時間白白荒廢,我要拼盡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每天我都這樣一邊祈禱,一邊努力生活。

死亡是怎麼回事

○ 親眼見到了很多人的死去,您怎麼看待死亡?

我認為死亡是「新的開始」。

死亡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就像蜥蜴的尾巴斷了一樣,意味著一切都結束了。作為醫生,我目睹了很多人的死亡,我深刻地體會到:死亡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生命另一種新的開始。

我妻子離世後,陸續又有一些親朋離開了這個世界。雖然他們已經離開,但因為我常常憶起他們的音容笑貌,所以在我的記憶深處,他們似乎比在世時更為鮮活。

這讓我明白,原來人死後並不會煙消雲散,並不會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裡。就比如現在,我覺得妻子從未離開,這種在一起的感覺在她離世後更加強烈。所以,死亡並不是如同蜥蜴斷了尾巴那樣的結束,而是現世生命的另一種延續,只是和以前生活方式不同,他們在我心裡存在得更加清晰。

面對我自己的「死亡」也是同樣的道理,到那個時刻,也許我會恐懼,但我並不認為死亡是生命的結束,我預感死亡將成為一種新生。經歷過很多人的死亡,而此刻死亡又和我近在咫尺,也許只有到這個時候,人才會心生感悟。

作為醫生,我活在世上一直幫助每個人,到新的世界裡,我的工作起點,依然是繼續幫助每個人。

當這些話發揮作用的時候,或許我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但我希望,雖死猶生,希望我留下的這些話能像一粒麥種一樣,在人世間結出豐碩的成果。

您覺得幸福嗎

○ 先生活到了105歲高齡,您覺得幸福嗎?

105歲的年齡……真的沒想到能活這麼久啊。心裡想長壽真是上天的恩典。

我現在已經105歲了,今年(2017年)秋天,我就要106歲了。雖然走過這麼漫長的人生,但我從來不是以長壽為目標活到現在的。

其實我疾病纏身,每天在與各種疾病戰鬥,也達不到自己想要的健康狀況,為此我一直感到苦惱。後來,終於到了不得不坐輪椅的時候,我尤其體會到了生活不能自理帶來的各種不便。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長壽真是太好了,真是太棒了。長壽才讓我有機會在100歲之後,開始瞭解內心那個真正的自己。

我終於意識到,原來漫漫人生最不瞭解的竟然是自己,這需要上一定年紀才會發現。

人生的「午後」該怎麼度過?

選擇衡量自己的標尺,應該以價值觀作為首要考量。

必須擁有自己的指南針,帶著它走下去。

一天當中,午後比上午的時間還要長。

這是我80歲時寫下的人生感悟。就我自己而言,我一直在為尋找自己人生的指南針而活著。100歲後到現在,我才深刻體會到,「啊,我只探索了生命中的某一部分,很有意思的是,我其實對自己一知半解。」回想起來,我80歲的時候還真是可愛呢。

感覺這樣說是對自己此生的一種否定。其實並不是這樣,到了105歲的今天,我終於能夠意識到未知自己的存在,這非常有價值。

人生的午後,時光悠長,這種感覺是幸福的。

人世間,有太多的事情,往往無法立刻看清,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反覆思考,真正的意義才能顯現出來。

人生走到100歲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長壽是件可怕的事情吧?想到老人動作緩慢、反應遲緩,不少人對此感到害怕,心裡排斥,認為這樣的人生沒什麼價值可言。而且長壽的人是孤獨的,甚至還會面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人到了100歲,因為前面是未知的世界,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理是無法克服的。

可是,如果壽命足夠長,我們就獲得更多的時間來探索未知的自己。雖然一個人不可能徹底明白自己,可是越來越瞭解自己所帶來的喜悅遠遠勝過年老體衰的痛苦。

就在和你對話的瞬間,我還會不停地感歎:「啊,我居然會這樣想。」

生命究竟是什麼

○ 先生堅持不懈地宣傳生命的寶貴,在您看來生命究竟是什麼?

生命是一種能量體,看不到,但確實存在。

但是,這個能量體到底存在於何處呢?

多年來,我以宣傳生命尊嚴為己任,以「生命學習」為主題,與日本各地十幾歲的孩子們進行交流。

我問孩子們:「生命在哪裡?」

孩子們有的指著心臟的地方,示意我生命所在;有的直接回答說「在大腦裡」。

我們知道,心臟只不過是維持整個身體生存的某個類似於泵的重要臟器,而大腦也只是具有思考功能的器官而已。我對孩子們說:「生命存在於我們能夠支配的時間裡。」

我想我會繼續宣傳這個理念。

我對孩子們說,你們現在每天要吃早餐、每天要來學校學習、時常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你們做這些事兒是為了誰啊?都是為了你們自己。兒童時代的時間幾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們長大成人後,才會有能力為他人、為社會貢獻你們的時間。

我還對孩子們說,等你們長大成人,你們一定會意識到這一點,盡可能地把時間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人有限的生命中,用於別人的時間多還是留給自己的時間多?算下來,那些把更多時間奉獻他人的人,就能去往天堂哦!

如果這樣說話,孩子們就會眨巴著眼睛,認真地聽我說話。他們比成人更容易理解我說的話。

生命究竟是什麼?

能真正理解到的,也許是孩子。

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

○ 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活出真實的自己,有秘訣嗎?

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別人的評價左右,順其自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我才33歲。在20世紀30年代,我開始思索,作為醫生,我該如何幫助更多人?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與自己的對話。然後我深刻地意識到,要以「真實的自己」活下去。

名譽、金錢、地位、他人的讚美,如果把這些看得太重,被這些外在東西禁錮的話,將無法向內審視,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活出真實的自己,不用在乎那些身外之物、也不被別人的任何評價左右。運用上天賦予的能力,積極利用現在所處的環境,去做那些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這看似艱難,究其實質,就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

即便這麼說,但我仍在人與人之間生存,所以要想真實地活出自己,確實不輕鬆。在醫生的世界裡,大多數人奉行「權威主義」,在陷入「威權」中時,我也常常為「現在的我,還是真實的我嗎」而煩惱。

要活出真實的自己,還有一點非常重要:

順其自然,不要勉強。

很多時候我們太想做那個理想的自己,但由於環境和現實條件的制約,不能做到真實的自己,於是內心感到十分苦惱。

任何人都想做真實的自己,當理想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們會討厭自己,甚至自暴自棄。我希望你不要這樣,甚至當我們不為他人接受時,也要好好珍惜你自己。

珍惜那個為了理想而努力活下去的自己、珍惜那個為了夢想而不懈奮鬥的自己。同時也能接受逆境的考驗,接受現實的考驗,無論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的,還是即使努力了也不能改變的考驗。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我們要懷著這樣的信念,在無法改變的現實中,活出真實的自己。

為了目標全力以赴地奮鬥,與為了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爭強好勝,兩種人生看似一樣,其實有本質的區別。

人生在世,不可能隨心所欲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無憂無慮地生活,是不太容易實現的。

本來我們就決定不了生命的起點,既選擇不了時間,也決定不了環境。

為了發自內心地生活下去,不要在意別人的目光,首先要試著鼓起勇氣行動起來。

希望你先試著開始明白:現在這樣的你,活著就具有重大意義。

如何看待疾病

○ 最愛的人身患重病,感覺自己無能為力,先生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感激疾病帶來內省的機會,感受在一起的喜悅。

人身上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病痛會讓身體日漸衰弱,可是不久,生命會從衰弱中產生一種類似於種子般的強韌力量。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患者。

現在我也身患疾病,在心裡分析自己的狀態,感覺病痛和身體的關係就好像相撲運動一般。

最初疾病和身體發生「猛烈碰撞」,然後二者就像土表台[1] 上的兩個選手,結結實實地扭打在一起、打成一團,互不相讓,在決一勝負的過程中,疾病和身體產生了一種像紐帶一樣的關係。

於是我發現自己所鬥爭的,並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想去實現的那個「理想中的我」。我遇見的眾多患者都有這樣的體會。

活著並且身體健康時,我們沒有好好珍惜,時常有這樣或那樣的牢騷和不滿……你沒有這樣的經歷嗎?

確實,人一生病,隨之而來的是難以訴諸筆墨的痛苦。不過全然仰賴有如此切膚之痛,才能警醒一直無知妄為的自己,讓自己對健康心生敬畏與感激。

如果現在你最愛的人生病了,那麼請先告訴他/她,要感激疾病帶來的內省的機會;而且,感受你們在一起時的喜悅,感謝你們在一起的那些時光,彼此依偎、互相鼓勵,祈禱在一起的時間盡可能更長久。

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處於患病的狀態,你想聽到的是什麼樣的話、你希望對方做哪些事,想清楚這些,才能更好地幫助患者。

我現在正處於人生最後、也是最大的相撲比賽中。

面對強大的疾病,我感覺身體已走投無路,但即使已經抓不回那個正一步步走向死亡的自己,也要繼續這場相撲般的殊死搏鬥。

已經走過105年的人生,作為醫生,我一邊治病救人,一邊正常生活,沒把自己的身體當回事,現在,我終於有機會認真對待自己的身體了。

我從心底認可:疾病是上天的恩賜。

如何看待最後的延命治療

○ 先生如何看待為了維持生命而進行的最後的延命治療?

這真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呢……

現在醫療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日新月異,是我年輕時不能想像的。得益於這樣的進步、發展,原來許多不能拯救的生命得到了救治。

我所罹患過的結核病就是一個例子。以前很多人患上結核病就會失去生命,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維持生命的各種治療方法已經突破絕症的禁區。我們通過各種醫療手段,可以長期維持「無意識生命體」的存在。

可是,每個人的生死觀不同,關於接不接受延命治療,做出的選擇也就不一樣。生命到底是什麼,延命又意味著什麼,這不可能和自己的生死觀沒有關係。有時候可以慢慢決定患者是否需要延命治療,而有時候突然就面臨著人生變故,需要當即做出判斷。

這不是用簡單方式就能回答的問題,對所有人來說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關於怎麼活下去,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

正如我之前談到的,決定如何活只是漫長人生路上的一部分,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除了取決於使用目的,更重要的是取決於活著如何使用時間的意義和價值。

所謂的「使命」,就是你如何使用生命。對我來說,實現使命就是活著的意義所在。一旦某一天我也面臨著是否要延命治療的選擇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那時的我不是此時此刻的我。不管此時的我曾經做過什麼樣的決定,我最終都會遵從上天的旨意,它將生命賦予我,我會感恩所有的結果。老實說,我只能這樣回答。

不過,至少現在我認為,應該把自己對延命治療的意願預先告訴家人,讓他們明白自己對最後延命治療的態度。這樣,如果那個時刻突如其來,而你可能處於失去判斷力或無法表達意見的狀態,就可以委託家人來處置。雖然,我知道這一定會讓愛我的家人痛苦不堪。

所以,平時就應該和家人互相討論關於生命的話題,這點非常重要。這樣,即使到了你意識模糊的時候,身邊人依然可以理解你並在痛苦中幫你做出選擇,讓你最終心懷感謝地安然離開。

重明語錄

如何度過一生最後時刻,取決於他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

雖然死緊隨著生,然而沒有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設計出自己死亡時的場景,臨終前自己最後的狀態,無法事先決定。

患者的喜悅就是我的喜悅,

患者的悲傷就是我的悲傷,

用從患者那裡獲得的鑰匙,打開我們的心扉。

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生命之心

生命

使命

死亡

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這讓我明白,原來人死後並不會煙消雲散,並不會從生者生命中徹底消失;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為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裡。

兒童時代的時間幾乎全部用在了自己身上。等你們長大成人後,才會有能力為他人、為社會貢獻你們的時間。


[1].. 土表設在相撲會場中間,是一塊離地約1米的泥沙方形場地。土表的圓圈是用稻草捆做的,周圍用繪有特殊圖案的米袋碼實,米袋之間用草繩相系。土表上方掛吊著木製房形屋頂,下面沒有柱子,視野很開闊。台下有一個空洞。比賽的前一天,人們在台下埋藏酒、栗子、麵粉、大米、水果、鹽等,以求平安。——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