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神在人間的時光 > 孤獨的愛情 那耳喀索斯與厄科 >

孤獨的愛情 那耳喀索斯與厄科

關鍵詞:自戀,回聲,水仙

顧影自憐的美少年與只能發出回聲的仙女,他們的相遇彷彿是為了證明兩顆心的融合是多麼的無望。仙女的名字是厄科,原為地母蓋亞之女,赫拉的侍從,主管山林間的回聲。(或者只是赫利孔山的一位自然仙女,沒具體職務)她十分美麗,但比大多數的女孩更愛說話,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最後的一句話都要由她來說。這倒讓宙斯很喜歡,因為如此愛好可以分散赫拉的注意力,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與仙女們調情並安全撤離。

果然,這一天,天後赫拉跟蹤宙斯,路上遇見了饒舌的厄科,小仙女也許是無意的,拉著天後嘰嘰喳喳地說個沒完。等天後回過神來,宙斯早已經辦完了好事,無影無蹤。赫拉大怒,決定懲罰厄科:「你要失去舌頭的作用,沒有能力去說第一句話,而只能重複別人的最後一句話。」對厄科來說,這殘酷至極。她從此沒有了主動說話的能力,只能毫無意義地重複別人剛說完的後半句話。談戀愛就很不方便了,而且更不幸的是,她愛上了最不該愛的人:那耳喀索斯。

《那耳喀索斯》

布留洛夫(Karl Pavlovich Bryullow,1799—1852)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家博物館

美少年那耳喀索斯是河神刻菲索斯和水澤女神利裡俄佩之子。當初他出生後,母親利裡俄佩向預言家提瑞西阿斯詢問兒子的命運。先知說:這孩子只要不看到自己的臉,就能夠長壽。提瑞西阿斯此時尚未成名,利裡俄佩是第一個客戶,因此對這個荒謬的預言並沒有放在心上。十六年後,提瑞西阿斯正是因為這個預言而名動希臘。

這個預言可能反映了一個原始的觀念:人害怕看見自己的臉或影像。不過,在那時,人們並沒有多少這樣的機會。那耳喀索斯因此健康成長,在十六歲時成為希臘著名的美少年。他不需要看到自己的臉了,因為所有的人都是他的鏡子,無數的女子愛上了他。這使他不缺乏愛,並進而只愛自己,拒絕任何女子的愛情,當然,他自然不會主動跟任何女子說話的。

有一天,那耳喀索斯進山林中打獵,與夥伴們走散。碰巧被仙女厄科看見,厄科立即愛上了他:天下竟然有這麼美麗的少年啊!有趣的是,兩個人的精神世界呈現對稱性:那耳喀索斯唯我主義,只愛自己,厄科沒有自信,只能愛別人。兩個人的愛都是半塊,似乎可以互相彌補。若在從前,以厄科喋喋不休的性格也許恰好可以對付不愛理睬人的少年。但現在他們缺乏交流的可能和能力,少男拒絕接受,少女無法給予。愛情是從愛自己出發的,並像雷達一樣要求回波,他們都缺少其中的一項,所以是天地間最遙遠的一對。

厄科已經沒有了主動說話的能力,只能懷著焦急的愛情在後面跟蹤。這時,那耳喀索斯大聲呼喚同伴:「誰在這裡?」厄科十分高興,以為在問她,但她只能回答:「這裡。」那耳喀索斯聽見聲音卻不見有人,他向四周巡視著大喊:「你快過來吧!」厄科照樣重複後半句作為回答:「來吧!」那耳喀索斯仍不見夥伴出現,接著又喊道:「讓我們彼此在一起吧。」仙女厄科十分欣喜,回答了「在一起吧」,立刻現身,來到美少年面前,並擁抱他。那耳喀索斯吃了一驚,見是一個少女,立刻顯出厭惡的表情,粗暴地推開她:「放手吧!我寧死也不願和你在一起!」說完轉身走開了。

厄科萬分難過,但仍然回答了半句:「願意和你在一起!」她痛苦地藏進了密林深處,從此再不露面。但她仍然深深愛慕那耳喀索斯,並日思夜想。悲傷漸漸銷蝕了她的血肉,她的骨骼變成了岩石,一塊只能發出回聲岩石。她的靈魂只是回聲。當人們在山林中呼喊的時候,能聽到她悲哀的回聲。

有的神話中說,厄科是被情慾受傷的牧神潘唆使一群歹徒打了個香消玉殞,甚至認為她為潘生了個女兒伊印克斯——這個女兒後來因為用魔咒為自己(或伊娥)贏得宙斯垂愛,被赫拉變成了歪脖鳥。

那耳喀索斯對此毫不在意,並繼續發展他的自負和冷漠,從而傷了很多仙女凡女的心。有一次,一位遭到羞辱的仙女大聲詛咒他:「那耳喀索斯,讓你也愛!讓你將來所愛的人對你不以愛相報!」有的故事說,一個同性戀美少年阿彌尼俄斯在被那耳喀索斯拒絕後自殺,死前也祈禱神靈懲罰這個無情的美少年。神自然也反感極端傲慢的個人主義者:你把自己當神了?女神們更覺得自己的性別與魅力都受到了蔑視。於是,在不同的神話中,都說懲罰那耳喀索斯的是女神:如愛神阿佛洛狄忒,報應女神涅墨西斯,甚至重案組的復仇女神都出場了。性別衝突體現出了政治含義。

春日裡的一天,那耳喀索斯狩獵途中,路過一條小溪,他想喝幾口泉水。這條溪水從沒有被牧人和羊群污染,也沒有微風吹落的樹葉和花瓣,水平如鏡。但就在那耳喀索斯俯身的瞬間,他看見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優美的鬈發,臉龐如象牙,嘴唇如玫瑰,那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與他媲美的姿容吧。命運與詛咒同時生效:他無可救藥地愛上了自己的影子。他以為那是水中的精靈,但他將手伸向水中的時候,精靈就不見了。當他的手收回,美麗的面容重現,並與他深情地對視。有的神話中說,那耳喀索斯有個孿生的妹妹死去,他以為水中的倒影是自己的妹妹,故不忍離去。

從此以後,那耳喀索斯每天臨水自照,向影子訴說愛情:「美麗的精靈,你也向我微笑,並伸出手臂,但最後為什麼要躲避我呢?我的面容是不會令你厭惡的。」他的眼淚滴進水裡,顫動著倒影,他的心也在顫抖。厄科的靈魂就在附近,那耳喀索斯呼喚水中的情人:「自負的心上人,再見!」就聽到有人回答:「再見!」但那耳喀索斯終於不能親近他的唯一所愛,最後憔悴而死,化成了水仙花。厄科與水澤神女們都很悲傷,準備了一個火葬堆,但她們看見的是冷艷孤高的水仙:翠綠的花莖,紫紅的花心,潔白的花瓣,一塵不染。

「那耳喀索斯之戀」即自戀,也可稱為「水仙花綜合征」。適度的自戀可以維持心理與人格的完整,但將愛完全封閉向內,必將「熱寂」。

著名雕刻家、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也曾患有厭女症,但卻愛上了自己雕刻的象牙少女像,最後得愛神幫助,冰冷的雕像變成了溫柔美女伽拉忒亞,二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皮格馬利翁之戀」指人愛上自己的作品或創造物(如文章或孩子);「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羅森塔爾效應)強調的是愛心與期待的力量。但不知皮格馬利翁遭遇那耳喀索斯是否有治療效果。只聽說那耳喀索斯死不改悔,陰魂經過冥界的阿刻戎河、斯提克斯河時,還一直俯身捕捉自己的倒影。那瀝青一樣的冥河水是映不出青春的嬌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