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孔氏家族全傳 > 第十七章 擇機出山 >

第十七章 擇機出山

孔祥熙等局勢明朗以後出仕,蔣介石亂中取勝,一舉奪取國民黨最高權力

孫中山逝世後,被追認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主持國父孫中山葬禮,使孔祥熙名傳一時,但是,葬禮結束後,他仍然只能回到中俄會議督辦公署,當他的「坐辦」。在南方發展起來的國民黨,並沒有因此給他什麼高位,潘益民給他相面「相」出來的大富大貴,還是不見蹤影。

他的命運,注定只能在國民黨產生出新的「領袖」之後,根據新的形勢來確定。而他自己,這時既沒有競爭繼承權的資本,而且根本沒有這種野心。

但是,在國民黨內,圍繞著孫中山的繼承權,卻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鬥。一開始,這場爭鬥是在汪精衛、胡漢民和廖仲愷3個人之間展開的,蔣介石因為是一名軍人,而且年紀太輕,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競爭者——沒有人認為他能夠得到這枚果實。

從開始的情況看,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是真正有實力問鼎的人物。孫中山生前對他們3個人都給予了充分的信任。他們也都有相當的資歷和能力。汪精衛成為全國人民唾棄的漢奸是多年以後的事,當時他確實被公認為一個有獻身精神的革命者。他風度翩翩、講究打扮,講起話來口若懸河。孫中山病危之時,他的親密同事們紛紛來到他的身旁,但他最重要的3位副手——右派胡漢民、左派廖仲愷和擔任軍職的蔣介石——都留在廣州,不是他們不來,而是孫中山不讓他們來。因為他們對那個南國都城的控制並不牢固。在彌留之際,孫先生建立了一個中央政治委員會,代表他在北京展開活動。跟隨孫中山到北京來的汪精衛是中央政治委員會的高級成員,是起草著名的《總理遺囑》的代筆人。這個遺囑經孫中山修改後抄錄下來,成為孫中山最有名的文章之一。這使他佔據了一個非常有利的位置。因為他有一段非凡的歷史,他曾以1910年「暗殺」清朝攝政王——小皇帝溥儀的父親載灃而著稱。那次陰謀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暗殺者把一枚土製炸彈隱藏在攝政王宮廷附近的一條溝內,因為他們把導火線剪得太長了,炸彈被發現。根據裝炸彈的箱子這個線索。追蹤到了陰謀者在北京的躲藏處,汪精衛被警察發現。他知道這次陰謀,但他實際上沒有參加,他坐了幾個月的牢,直到1911年的革命衝開清廷監獄的大門,他才獲釋。這段經歷便成了他的政治資本。他聲稱,暗殺陰謀是他的主意,此後便在政治上一帆風順。汪精衛幾乎在任何一個原則問題上都能妥協,這樣就使他在國民黨內經久不衰。他周圍的人都被殺害了,他卻安然無恙。現在,他又有幸守在孫先生的病榻旁,極有可能成為大元帥的繼承人。

但是,另兩位競爭者剝奪了他乘機接班的機會,他們控制的廣州中央委員會任命了孔祥熙為總理治喪處主任,這使得接班問題只能放到以後解決。孔祥熙所發揮的最大作用就是把一場權力之爭延緩下來,不使其像通常的權力之爭那樣,在領袖的葬禮未結束就爆發出來。

汪精衛的不利之處在於他是3個競爭者中最年輕的。他在公開場合總是強烈支持和蘇聯合作,因此他被認為是一個左派,但他從未明確表示他有什麼特別的原則。

比較起來,廖仲愷倒是一個真正的左派。他祖籍廣東惠陽,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少年時在美國讀書。回到祖國後,1896年赴香港攻讀英語,1902年到日本留學,1903年9月到東京聆聽孫中山談論革命,隨之積極參加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運動。1904年潛回天津進行秘密活動。1905年加入同盟會,擔任總部外務部幹事。他翻譯國外著作,宣傳平均地權思想,被選為中國留日學生會會長。武昌起義後,到廣東擔任軍政府總參議,兼理財政。作為南方革命政府代表,參加了南北議和談判。二次革命失敗後,隨孫中山流亡日本。1914年後,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協助孫中山從事反袁、護國、護法鬥爭。與朱執信創辦《建設》雜誌,傳播孫中山的學說。蘇聯十月革命勝利後,認識到中國問題的根源是「政治上的障礙」,1922年9月,他受孫中山派遣,到日本和蘇聯代表越飛就國民黨與蘇聯合作一事進行了一個月的談判,為《孫文越飛宣言》的發表做好了準備。1923年擔任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和廣東省省長。他積極籌劃國民黨改組事宜,起草改組宣言,修訂黨章。在國民黨一大上詳細闡述了國民黨改組的重大意義,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政治委員會委員。擔任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等職。他對蘇聯有深刻的瞭解,堅決支持孫中山的三大政策,鮮明的政治態度使他受到黨內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

第三個競爭者是右派胡漢民。他對蘇聯人抱有很深的疑慮,不願意執行聯俄聯共的政策。但他也有光榮的經歷,過去一直都在協助孫中山開展革命工作。他曾在香港編輯出版一份報紙,並因此而聞名全國。胡漢民是一個學者,曾擔任孫中山的秘書。在這場競爭中,他也有他的特殊優勢——孫中山起程前往北京前,任命他為代理大元帥。

這3個人都可能獲勝,但又誰都沒有把握。孔祥熙不肯把自己綁在一輛結局不明確的戰車上,他遠遠躲開,靜觀形勢的發展。他只有在局勢明朗的時候才願意採取大的行動。

誰將成為國民黨新的大元帥或最高領袖,得到孫中山長期鬥爭的成果呢?通常,人們為得到某一地位和權力,首先想到的是去找上級——絕大多數的時候,權力來自上級,但是,到了最高一層時,他們突然發現,通常的路蹚不通了,因為這時上級沒有了,他們要爭取的是最高權力,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切人的上級,如果有上級的話,就不存在這種爭奪了。於是,一切反了過來,他們要成功,只能靠下級,靠來自下面的支持。靠上級,只要靠住一個人就行,靠下級則要靠很多人,誰有那麼大的精力像對待上級一樣去討好數不清的下級?又於是,心術不正者開始使用不正當的手段,策劃於密室,表演於高堂。對對手造謠中傷、無情打擊,甚至使出最卑劣的暗殺手段,令好人心寒,令膽小者卻步。

就在公認為繼承者只能在汪、廖、胡3位之中產生的時候,有一個人卻在暗中磨牙蹭爪。他想成為一匹出其不意的黑馬,從斜刺裡衝出,搶走這枚大果子。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那個剃著光頭、脾氣乖戾、性情反覆無常的蔣介石!

蔣介石嗅出這種可能性的氣味,來自於他對形勢的獨特的分析:公開的三足鼎立局面,使他們互相掣肘,一時誰也難有大的作為,倒是在他們注意力夠不到的地方,有實施一下子突破的機會。而要使這種機會成為現實,關鍵在於兩條:手腕和心計。

蔣介石關在屋子裡,琢磨來琢磨去,自己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固然能收令3人猝不及防的效果,而一旦不能立即成功,就會馬上面臨3人的共同攻擊,那樣敗下去,就永無翻身之日了。自己必須借助於3人之外的一股強勁力量,可是這種力量到哪裡尋找呢?他轉來轉去,突然一拍大腿:哈,有了!就是他!

蔣介石想到了誰?原來是一位靜候一旁的第四個競爭者。公眾並不知曉他,但黨內首領與他十分親密,那就是在上海灘上能夠呼風喚雨、手下有著十萬嘍囉的好鬥的青幫老闆杜月笙。這杜月笙可以用兩種方法控制國民黨:自己直接當繼承人,通過正常程序來這樣做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是極小;或者,安排一次選舉選出一個為他利益服務的爪牙。作為鴉片鬼和幫派頭目,杜大耳朵早就知道,最好由一名代理人來滿足他的野心。選誰呢?蔣介石考慮只有兩個人合適:一是在上海的經商夥伴、瘸子百萬富翁張靜江;另一個便是自己。由於蘇聯顧問鮑羅廷的存在,選舉任何一個明顯反共的候選人都不可能。再說優柔寡斷、婆婆媽媽的中間派候選人汪精衛缺少雄厚的力量基礎,他充其量只能稱為一個折衷人物,一個臨時教皇。他和瘦小、強硬的右派胡漢民是死對頭。他們都瞧不起對方,估計他們的力量會彼此抵消。明顯佔優勢者是在美國出生的左派廖仲愷,他是杜大耳朵間接接管的最大障礙。廖也是胡漢民的密友。人人都喜歡廖,孫中山的遺孀慶齡更喜歡他。如果任其事態自然發展,廖肯定是孫中山的繼承人。蔣介石要實現自己的計劃,一方面要借助杜大耳朵加強自己,一方面則要把出擊的矛頭指向廖仲愷。

在孫中山逝世後的幾周內,以前同國民黨結成聯盟的兩名軍閥,乘混亂之機攻佔了廣州。鮑羅廷逃到了黃埔;在蘇聯加倫將軍的幫助下,蔣介石和廖仲愷聯手進行了反擊,很快奪回了廣州。在48小時激戰內,俘敵17000人,繳獲槍炮16000件。廣州局勢再度安定以後,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匆匆開會決定孫先生的繼承人選。會議吵成一鍋粥,最後決定不搞個人繼承,全國政府由左、中、右——廖、汪、胡——三派聯合領導。汪精衛得到了基本是禮儀性質的代理主席的頭銜;胡漢民被任命為外交部長;政府控制權則掌握在廖仲愷的手裡。

杜大耳朵和黃麻皮對這種結果是非常不滿意的。杜大耳朵已經是中國最堅決和最徹底的反共分子。現在,他要採取行動了。他首先派張靜江去廣州同蔣介石聯絡,策劃一場奪權鬥爭。1925年8月20日,不幸的事終於發生了。廖仲愷在廣州坐小汽車去參加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一次會議,當他從車上下來時,5名槍手從建築物柱子後面閃了出來,像匪徒一樣地對他開槍,把他擊倒在地。到底誰是謀殺廖的罪魁禍首?鮑羅廷和蔣介石進行了一次契卡式的調查,以清查內部的奸細。一名嫌疑犯被帶到了蔣介石在黃埔的辦公室進行審問。結果二人發生爭吵,蔣介石歇斯底里大發作,拔出手槍當場將其擊斃。嫌疑犯的死,使這樁謀殺案從此成了千古之謎。但對蔣介石來說,這場不期而至的謀殺,卻為他走向權力頂峰開闢了一條寬闊的捷徑——謀殺事件除掉了國民黨左派的領袖,事後的影響所及,又使右派胡漢民因涉嫌謀殺被驅逐出國民黨。然後蔣介石又一手製造了「中山艦事件」,打擊了共產黨,並使汪精衛被迫出國,這樣便在國民黨的高級領導層造成了真空。這種出乎意料的怪事,完全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戲法。杜大耳朵長期的經商夥伴張靜江在1926年5月19日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以前,誰也不認為他有擔任此職的真正可能性。他在這一決定性的崗位上雖然只待了幾星期,卻正好用這段時間為蔣介石的崛起作出了安排,7月4日,他提議蔣介石接替了這一職務,接著蔣又出任了總攬國民黨兵權的北伐軍總司令。黨權軍權都被蔣介石抓到了手裡。青幫在廣州的這位喬裝打扮的代表人物,突然超越過所有跑在他前面的人,成為孫中山的繼承人。多少人,包括俄國人,無不為之嘩然!

左盤右旋,由北洋政府的一名小吏而被任命為南方革命政府的代理部長

蔣介石粉墨登場後,對外借用兩股力量。一是俄國的支持;二是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才能。因為等待已久的北伐即將開始了。再者,對內網羅黨羽,招降納叛,大提一批,大罷一批。宋子文雖和蔣有矛盾,但是蔣不但沒除掉他反而重用了他。請他出任中央銀行的行長。蔣介石這種心計不說自明。

接著,擁有黨、軍、政大權的蔣介石發出了北伐出征的命令。北伐始於1926年7月12日,第一步目標是長江流域。從韶關誓師後的北伐軍兵分三路:第一路,從湖南向湖北挺進,於辛亥武昌起義15週年之際佔領了武漢。另一路由蔣介石率領,進入江西。由於蔣介石一意孤行,初次攻擊南昌作戰失利,蔣介石地位岌岌可危。如果再打敗仗,他就得從總司令的位置下台。他不敢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冒險,只好接受中共中央的建議,改變戰略部署,以殲滅敵有生力量為主,才很快佔領了南昌。第三路則由福建向浙江進發。蔣介石會合第三路軍,利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勝利,佔領了上海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城市。當初北伐出征時,國民黨的黨政機構隨第一路軍前進,軍事機構和民眾社團隨第二路軍前進。蔣介石雖身為北伐軍總司令。但作為國民黨黨員,他還必須聽從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從武漢發出的號令。但是佔領上海以後,他自認為羽毛已經豐滿,在外國勢力的支持和青幫的慫恿下,蔣介石向最高權力伸手了!他公然違抗武漢政府的命令。向一路合作的盟友共產黨舉起屠刀,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正是青幫所希望的,蔣介石只有走到這一步,才能真正和青幫捆在一起。自1922年以來,杜大耳朵一直在不斷地促使蔣介石朝這個方向走。在玩弄了幾十年的權力以後,青幫在奪取中國國民革命的領導權方面處於比其他任何力量都有利得多的地位。在中國,青幫所起的作用同納粹褐衫黨差不多,當時,國家社會主義使希特勒在德國上了台。在「黑四月」的大屠殺之後,人們驚魂未定,一片沉靜。武漢政府中的宋慶齡和她在中央執行委員會中的同志發表了一個英勇的宣言:「鑒於蔣介石犯有屠殺人民和反對黨的罪行,鑒於他故意採取反對行動以及罪惡昭彰……將蔣開除出黨並解除其一切職務……官兵應將其捉拿歸案,交由中央政府根據懲治反革命分子法令予以懲處。」

在中國發生這一系列地動山搖的大事的時候,孔祥熙開始還不以為然,當局勢逐漸明朗起來後,他才一躍而起,向著他認為可以幫助他實現「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民黨新領袖投奔過去。

但是。孔祥熙從來不是那種直撲目標的人,他在重大行動上,總是不斷地四顧瞭望,像棋盤上的拐腳馬那樣,左盤右旋地一步步靠上去。

1926年初,孔祥熙離開中俄會議督辦公署。先到美國進行了一番考察。這一番考察雖有花費,卻使他至少得到三大收穫:一是獲得了他的母校歐柏林大學贈予的法學博士學位,請記住,此後孔祥熙在許多場合被尊稱為「孔博士」,他的博士學位就是這次出訪美國得到的。二是為他的銘賢學校募集了一筆可觀的資金,據說有百萬元之巨。三是大大抬高了他的身價。他在美國遊歷了大半年後,在這年冬天,從美國回國。但是他沒有再到北京,而是直接到了廣州。國民黨的上層人物們還記得他在操辦孫中山葬禮時的出色表現,而現在他又獲得了美國的博士學位,那些人認為應該給他一個報答了。加上由於北伐的勝利進軍,他們控制的地盤空前擴大,急需用人。給孔祥熙安排一個什麼角色呢?這個位置其實並不難找,孔祥熙經常自我標榜的「山西理財家」身份,和廣東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的隨軍北上,使國民黨上層人士很快達成共識,作出了3個令孔祥熙意外驚喜的任命: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廣東分會委員,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兼理後方財政部務。

別看孔祥熙這個職務好像不高,但卻十分重要。因為當時國民黨的財政收入主要靠廣東,掌握了廣東財政也就等於掌握了國民黨的多半財政。何況當時的財政部長是他的內弟宋子文,而宋子文這時已經隨軍北上,他兼理財政部務,也就是代理部長了。

孔祥熙從黨內行政沒有一點職務,一下子躍升到部長級大員,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點出軌?但蔣介石等人卻搬出了一大堆理由:孔氏是早期投身革命的同盟會員,是早就追隨先總理孫中山的忠實信徒,在北京一直為總理守靈,貢獻很大,又是孫總理關係密切的親戚,曾經出任的孫總理治喪委員會主任,實際地位相當於國民黨的中央秘書長,等等。總之孔祥熙是又有資歷又有功勞又有才能,非常具備任職資格。其實,那些人怎知道孔祥熙這一職務得來的真實背景?這是他的賢夫人宋靄齡在廣州以孫總理親戚身份,積極活動的結果,此是後話,下回再表。孔祥熙一步而至部長,眼看離當初潘益民算卦算出的「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次他沒有一點推辭,樂滋滋地走馬上任了。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孔祥熙這位成為後來四大家族之一的大人物,也同樣是當時國民黨內的混亂局面推上來的。

孔祥熙選擇的出山時機是非常精明的。國民黨政府此前在兩廣地區行使國家權力近4年,而自北伐以來,半年多就到達了長江流域,半壁江山已為國民黨的天下,很快就要成為有名有實的全國政府,這時參加分肥是最最適宜的時機。在此之前,大局未定,要冒風險;要等江山打下來以後,則又有「摘桃子」之嫌或者「趕不上趟」的危險。而在這軍事態勢肯定勝利又未勝利之時,政局將定還沒全定之機,參加政府、躋身官場,既無風險又無坐享其成之嫌,實在是最適當不過的了。

夫人未雨綢繆,孔祥熙成為南京政府的首任正式部長

這裡有必要重提一下孔祥熙和國民黨中新崛起的實力派人物蔣介石的關係。從孔祥熙此前的人生軌跡看,他這個北方出生的人物,和生於浙江的蔣介石,來往非常少。他們只有同在流亡日本時,有過短暫的接觸,但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共同之點。孔祥熙長於蔣介石8歲,卻處事穩重,不肯鋒芒畢露,而蔣介石則是喜歡冒險的人物。但是由於孔祥熙和宋靄齡的婚姻,則使他們之間的關係加進了一層新的內容。

早在辛亥革命前後,靄齡因為幫助查理父親同孫中山聯繫,孫中山回國後又出任孫大總統的秘書,已經是一位重要人物了,尤其她和上海都督陳其美來往較多,陳其美對她很敬重。而那時的蔣介石,不過是陳其美手下的一個小兄弟,蔣介石對宋靄齡一直是想要攀附卻恨沒有機會的。

但是,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在廣州迅速崛起,特別是廖仲愷遇刺和「中山艦事件」的發生,使蔣介石成為一個大權在握的人物。這時住在廣州的宋靄齡反過來開始拉攏蔣介石了。蔣介石最初受到宋靄齡邀請的時候,還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蔣介石的第三任妻子陳潔如回憶錄記述了這樣一幕情景。

一個週六的晚上,蔣介石下班回來突然告訴陳潔如:「孔夫人明晚請我們吃飯。她告訴我,將為我們特別準備一頓鴿子宴,她要求我們3點鐘趕到她那兒,但我只能在下班後前往,所以你要從家裡出發,在3點鐘準時趕到。」

蔣介石給陳潔如交代的時候,興奮地在屋裡走來走去。他的喉嚨似乎因緊張而收縮,喉結骨碌骨碌上下滾動。他反覆地自言自語:「邀請!對,是邀請!我從來還沒敢想過,現在我終於有機會接近這位大人物了。這真是太好了!」

蔣介石像一隻孔雀似的在室內昂首闊步,很久不願坐下。陳潔如很少見到他這樣興奮地坐立不安。

陳潔如不願看到他這種樣子,就故意問:「怎麼值得這樣興奮?不就是吃一頓飯嗎?天氣這麼熱,我可是真的哪兒也不願意去。你可以自己去,到時為我找一個推辭的理由就行了。」

蔣介石有些惱怒。大聲斥責陳潔如:「你怎麼不明白?你應該知道,多年來我一直在設法接近宋家,但總不能如願以償。宋家是領袖的親戚,孔夫人神通廣大,我要通過和宋家的友情,最終把孫、宋、蔣三個姓氏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對我日後的前程是至關重要的!」

陳潔如只好在第二天下午3點先行趕到宋靄齡住的標準石油公司經理家裡。滿身法國香水味的宋靄齡熱情地迎接她,一見面就焦急地問:「介石呢?他可是答應了我一定來的。」在得到蔣介石將在下班後趕到的答覆後,靄齡把陳潔如介紹給已經到達的貴賓們——宋美齡、陳友仁、何香凝。

當陳友仁帶陳潔如出去參觀這所房子的時候,宋靄齡大聲說:「她(指陳潔如)只是一個中等階級的家庭主婦,怎麼配做一個少壯領導的妻子?我們必須得想點辦法。」

「對!」宋美齡立即應和,「她象徵我們生活中一道巨大的鴻溝。當然,她有優點,可以做一個農家的好妻子。」

陳潔如有些不祥的預感。

蔣介石在5點鐘到達,他一進門就不停地為遲到道歉,宋靄齡假裝生氣地瞪他一眼,但蔣介石仍趕緊走到靄齡跟前,喃喃地說了些討好的話。

馬上就開飯。這是一頓西式晚餐。第一道是濃湯,然後是炸魚,接著是一道鴿子,每一隻鴿子都以鑽石型的烤麵包墊底,周圍飾以西洋菜和炸薯片,分別裝盤,每人一隻。這些金黃色的鴿子看起來十分好吃而令人饞涎欲滴。

鴿子上來後,宋美齡像一位女王似的發表了一通談話:「吃鴿子就像吃芒果,適合在浴室中單獨用手撕著吃。但因為本宅的浴室太小,只好請各位在餐桌上默默地吃。不過我要敬告你們,在吃完鴿子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說話或看別人!有沒有意見?沒有,好,讓我們開始吧,別忘了,你們只能看自己的盤子,不許四顧張望,不然會很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