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陳氏家族全傳 > 第二十六章 餘輝暮暮 >

第二十六章 餘輝暮暮

CC派的解體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二陳」在政治邊緣化的過程中,親手堆砌的CC壁壘,雖然森嚴,也被戳出了四個血窟窿,實力大減,一年不如一年。

先說張厲生這員CC干將,改換門庭,投靠陳誠。這著實向CC捅了一刀。

張厲生加入CC,始於1929年春,那時CC派正紅,他經人介紹到了中央組織部做了陳果夫的秘書。隨後,CC組織「青白團」的時候,張厲生搖身一變,成了「青白團」的大拿,再後任中央常務幹事,進入CC大頭目行列。

實際這張厲生也是一棵牆頭上的草,隨風倒。他當時投靠CC,CC正紅。他現在投靠陳誠,因為他看到了「陳誠當興」、白虎轉世、九頭鳥再生。

據CC骨幹胡夢華回憶,張厲生在籌建「誠社」的過程中暴露出頗多疑點。胡說:「一個秋天的中午,張厲生用電話通知我到前門外廊房頭條擷英番菜館吃飯。我趕到菜館,發現已有十來人聚在那裡,他們是:天津市黨部書記長、天津市河北省立法商學院教授,以及八個學生。張點齊了菜,大家邊吃邊談,議論的主題就是平津兩地的合作,討論的氣氛十分熱烈。」到了這一年冬天,胡夢華估計「誠社」在平津地區已發展到二三百人的規模,成立了三四十個小組,成員「大都是北方人,主要是河北人」,說明張厲生在CC內部擴展北方黨務,以地緣概念滾動個人雪球的野心已露端倪。再就是「誠社」名稱的來歷,張曾親口對胡夢華說,取之「修辭立其誠」的古訓。偏巧陳誠號辭修,意蘊相近,從而引發外間人的揣測,以為誠社與陳誠有關。胡夢華問過張厲生,張環顧左右而言他,只承認認識陳誠比陳果夫要早,「1928年陳誠在國民革命軍司令部當警衛司令時,我就是他的秘書」。另外又說:「眼下,陳誠一鶴沖天,前程無可限量,說不準蔣的繼承人非他莫屬。」顯見,張對陳誠心儀已久。

再說陳誠要成大氣候,也要招兵買馬,如今張厲生暗送秋波,豈有不理之理,私下裡兩人一拍即合,唯獨對陳果夫瞞了個嚴實。後來陳果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推薦張厲生接替了自己的中組部長職務,然後張改換門庭,這使陳果夫最為惱羞成怒:「這個張厲生,算我瞎了眼!」

再說第二個血窟窿,是朱家驊自立山頭造成的。但朱家驊聰明,不像張厲生落了個「叛徒」的罵名。

朱家驊,「二陳」的正宗老鄉,不但是浙江人還是湖州人,這叫親上加親。他憑著德國柏林大學堂堂正正的哲學博士、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的學銜跨入政壇。當年,陳果夫發起「中央俱樂部」時,將朱家驊視為同輩,沒有拉他參加,目的是保持朋友關係,免生寄人籬下的尷尬,對此,朱家驊感激不盡,慶幸有餘。因為天生的優勢感,使朱自視清高。而他又絕頂聰明,左右逢源,一方面依傍「二陳」,一方面緊傍黨國元老戴季陶。戴季陶對一表人才的朱家驊愛助有加。他曾公開宣稱:「中國只有一個半人才,半個是李培基,另一個完才是朱家驊。」後來朱家驊位升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戴季陶立下首功。蔣介石當選總裁時,心裡對汪精衛的顧慮沒有消除,極想找一位掣肘力量,限制汪的權力。戴又向蔣獻策說:「此事好辦。只要把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拔高一截,改稱中央秘書長,具體主管中央黨部的日常事務,就能阻止汪精衛直接插手黨務。」蔣一聽是理,遂給朱家驊戴了高帽。

國民黨五全大以前,「二陳」正在走紅,朱對「二陳」的依傍和服從,並無疑義。1931年朱任交通部長,凡是「二陳」交辦的事,朱一一應酬,為了表示他的忠心,曾重用CC骨幹分子張道藩擔任交通次長,就是一個例證。

朱家驊自立山頭的轉折,是在他登上了中央秘書長的寶座,自以為權大了,勢高了,他已不把「二陳」放在眼裡,於是開始了他另立山頭的準備。後來,翅膀漸硬,朱家驊便翻江倒海,毒招迭出。什麼大換血、大調整、大整改,把個CC派整得暈頭轉向。「二陳」萬萬沒有想到學富五車的朱大教授,居然學得了「厚黑學」的真諦,不由地連連自責,老鬼也有失算時。這段情節,胡夢華曾作描述,分析得極有層次,他說:「張厲生對陳究竟還有『同志會』的拘束,謹小慎微,唯恐開罪於陳氏。朱家驊進了中央組織部則一朝天子一朝臣,內外來了一個大換班,創立了『朱家驊系』。對於陳果夫、陳立夫輩來說,只是前門趕走了馴狗,後門引進了惡狼。」

郭緒印在其主編的《國民黨派系鬥爭史》中說:「1940年前後,朱家驊雄心勃勃,大有取代『二陳』之勢。他到處做報告、演講,做輿論準備。在中山大學同學會舉行的歡迎會上,朱做了中山大學是黨的大學的演講」,聲稱「總理為完成國民革命的使命,決心培養革命幹部,創辦黃埔軍校和中山大學」,「中大所負的使命和其他的國立大學,是有點兒不同的。總理手創的大學,總理在那裡演講的三民主義的大學,本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在那裡舉行的大學……中山大學的歷史背景,使中大成為黨的大學」。該書認為:「當時代表國民黨的學校是CC控制的『中央政校』。朱極力把中山大學說成『黨的大學』,其目的是為了與CC爭奪黨權。朱家驊曾任中大校長,如果中山大學是黨的大學,那他自然是居於『二陳』之上的黨的領袖人物了。」

面對這種惡況,一向持重老練的陳果夫也禁不住跳腳罵娘。至此,朱家驊的這一刀正捅在「二陳」的痛處,使CC元氣大傷。

再說第三刀是眾臣僚叛國投敵。周佛海、李士群首當其衝。

先說周佛海,或許是高官的誘惑,或許是時局的變化,周佛海秘密地投入了汪精衛的懷抱。後來他在《回憶與前瞻》中坦陳:「汪先生的主張,是完全和我們一致的,所以我們當時就無形中以汪先生為中心,醞釀和平運動。」1937年8月至1938年4月,隨著主戰場的節節失利,以汪精衛為代表的妥協路線在國民黨內逐步抬頭,於是謀求結束戰爭的另一種手段——談判,開始在秘密的層面中進行,具體由高宗武負責。高是國民政府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同時也是「低調俱樂部」的主要成員,他主持的談判,有兩種尺度:站在政府的立場上,他覺得日本人要價過高;站在小集團的立場上,他與日本人談妥了由「汪精衛收拾時局」的條件,這樁買賣,讓蔣介石大為震怒,一腳把高宗武踢出了局。這樣一來,反而促使汪精衛下定決心,準備撇開蔣介石,單獨與日本人媾和,組成真正的日偽政權。至此,周佛海就自己綁在了汪精衛的叛國的戰車上,歷任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行政院副院長、財政部長、警政部長、中央儲備銀行總裁、上海市長。同時被他拖下水的CC分子,還有羅君強、梅思平、章正范、汪曼雲等。

再論李士群,早年是共產黨員,後變節叛變,投入了「二陳」的懷抱,成為真正的中統特務。1937年底南京淪陷,李士群奉命潛入敵後,住在南京中央路大樹根76號。該人是有勢便是爹,有錢便是娘。他手拿活動經費,滿足私慾,僱傭了一名女傭,廝混到難分難解時,方知這女傭是日本特務,專衝著他的嗜好布網下套。李士群「撲哧」一聲笑了,處驚自樂,悠悠然地說:「正好,我是巴不得成為你網中的魚!」這一下,反倒使女傭吃驚了:「真的?」

1938年夏秋之交,李士群奉命取代甘青山擔任國民黨株萍鐵路局特別黨部主任,他利用職權,侵吞了該黨部的特務活動經費,攜款潛逃香港,在日本女特務的陪同下,拜見了日本駐香港的總領事中村豐一。中村豐一覺得是騾子是馬,得拉出去遛遛,李士群的疆場應該在上海,於是讓李士群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到日本駐滬總領館找清水董三。

李士群帶書直奔上海,與清水董三拉上關係。清水說:「歡迎李先生到來,希望能攜手合作,共創大東亞共榮。」李士群連連躬身,不乏卑顏地說道:「李某願意效勞,效犬馬之勞。」就這樣李士群搖身一變,由國民黨的中統潛伏特務,變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鷹犬。

結局可想而知,他先是在日本人的援助支持下,正式成立汪偽特工組織。他與周佛海走到了一起,同時又與汪偽政權掛上了鉤;接著大量的國民黨潛伏組織被破獲;大批的CC分子失節附逆,速度之快,效率之著,大有奔雷之迅,屋傾之猛。據有關史料所載,中統機關被破獲的最高日紀錄竟達48處;附逆的CC分子助紂為虐,還使汪偽特工組織有了汪偽「中統」的別稱。

此消息傳到重慶,徐恩曾氣得跳腳,「二陳」更是又悲又痛。「痛」者,CC力量損兵折將;「悲」者,多年的黨化教育一風吹盡,為著區區性命,CC中人可以將民族氣節輕易淡忘。

屋漏偏逢連陰雨,逆舟又遇迎頭浪。

再說CC大員徐恩曾腐敗丟官,東窗事發,這使CC派雪上加霜,無疑是捅進CC壁壘的又一重刀。

在CC營造的壁壘中,如果以「二陳」為中心,那麼徐恩曾、葉秀峰則是「二陳」的左右臂。左右臂被砍,「二陳」豈不叫痛。這叫壁壘中出事,殃及核心。

應該說,徐恩曾是中統局的真正大老闆,亦叫當家老闆。徐為大,葉為次。論私論公,徐都在葉秀峰之上。徐曾是「二陳」的表兄弟,又是陳立夫的留美同學,交情非同一般。

且說1928年,徐經「二陳」的提攜,出任中央組織部總務,有幾件事幹得著實漂亮。據張國棟回憶,徐恩曾在「任職期間,有幾件頗得陳立夫賞識:一是對主管的文書工作有辦法,建立了多種制度,佈置得井井有條;二是為中央黨部新裝了一套電話總機;三是為中央黨部編了一套較為複雜的密電碼;四是在主管經費時開支合理,使用節約」。後來,徐任調查科主任,負責特工總部,在誘降顧順章等事件中,屢立奇功,當之無愧地成為CC中不可一世的重量級人物。

徐取信於「二陳」,還在於他的忠誠。早先,葉秀峰當調查科主任,曾與陳立夫鬧彆扭,有一次竟撂下挑子獨自去杭州休假,弄得陳立夫好不尷尬。陳臨時召來徐恩曾代理,一番盡心盡職的努力,居然幫老同學解了困厄。1930年春,徐被正式任命為調查科的頭兒,與其說是勝任,莫如說是信任。最典型的表現,當是朱家驊圖謀CC的時候,徐的堅決抵制,成了「二陳」保衛中統領地的「馬其諾防線」。起初,朱家驊利用職權安插親信,徐恩曾表面允諾,暗地裡卻千方百計地掣肘,盡量把朱的人弄成「空心蘿蔔」。

徐恩曾的「鐵桿」以及他在CC中的份量,無可避免地被推到黨派鬥爭的前沿,一個時期裡,來自黃埔系、政學系、朱家驊系的揭發報告和批評意見,源源不斷地輸往最高領導層,諸如「中統」紀律鬆懈,辦事效率不高,心有旁騖,反共不力的指責,都令蔣介石罵娘,要不是「二陳」從中緩頰,徐恩曾早就倒了大霉。然而,人毀不如自毀,大防稀鬆的徐恩曾偏偏小節又出了紕漏,一來二去,讓人點了死穴。

說來也是無巧不成書,蔣介石免去徐恩曾「本兼各職,永不錄用」的手令,最後交給陳立夫執行。親臨此景,雙方的心境大起波瀾。在徐恩曾看來,仕途漫漫,始亦立夫,終亦立夫,莫非天意?在陳立夫看來,興有恩曾,衰有恩曾。好一番感傷湧出,恰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淚流滿面……

徐恩曾走了,「國民黨政權腐化」的話題卻像清朝人的一條長長的辮子,留在身後,讓人說三道四,譴責唾罵,好像CC成了腐化的源頭。

陳氏兄弟抵制蔣公子

徐恩曾問題的出現,給國民黨政權的腐敗敲響了警鐘。

關於國民黨腐敗問題,就連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面對著這個嚴峻的局面,蔣介石著實也頭痛。於是他召集了一個會議,參加者有陳立夫、劉建群、康澤等老同志。他把早在抗戰之初就想創造一個「新生命」的想法全盤托出,讓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當時大家都順著他的思路往上爬,說這個大組織應該包括國民黨的所有派系,不僅包括國民黨黨外派系,還包括黨外青年。過去的青年人,對國民黨厭惡,不願意參加組織,有了大組織,就能聚集全國青年,力行抗戰建國綱領與聯合優秀分子,充實革命的實力。康澤提議大組織的名稱叫「三民主義青年團」。陳立夫則表示:不希望大組織取代國民黨,以為「團」的名稱前應該加上「黨」的帽子,即叫「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蔣介石說:「有你這『中國國民黨』幾個字,人家就不來了。我看就用三民主義青年團來號召的好。」

大主意拿定,眾嘍囉行事,結果除了曾琦的青年黨、張君勱的民社黨、陳銘樞的社會民主黨願意加入外,別的黨派都存異議,周恩來更是明確地表示:「中國共產黨不能解散。」於是,蔣介石的「新生命」未及誕生,便胎死腹中。後來,「三民主義青年團」雖然成立,目標卻轉到「統一國民黨內各派上面來」。蔣經國便坐了這個組織的頭把交椅。

有其父必有其子。蔣經國也是一位野心之人。

且說1946年9月,江西廬山,風景秀麗的地方。三青團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正在這裡召開。主持會議的自然是蔣經國。

使人特別敏感的是,這次會議上,蔣經國派人散發了以中央干校名義出版的兩本小冊子,一本名叫《我們對團的建議》;一本名叫《團的改造》,公然主張把「三青團改造成為獨立的黨」。這實際上是蔣經國揣摩了父親的意志而編寫的,是有來頭的。

再說陳氏兄弟看了小冊子後,就睡不著覺了。憑著他們多年從政的經驗和體會,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他們不光嗅到了小蔣的野心,同時還感覺到這種理論的提出,對黨將是一場大災難。因為黨團分立的最壞結局,就是以團代黨。如果到了那一天,自己,連同CC都將一文不值。

兄弟二人商量了半夜,決定還是早下手為強。

不久,又傳來消息:老蔣原則同意小蔣以三青團組黨。那消息說得有鼻子有眼的,不信也得信:說是蔣介石在廬山的別墅裡召見了三青團的高幹,一邊對自己讀過並且圈紅的《改造》一書大加讚許;一邊又指示三青團研究「獨立組黨」的綱領,要起草一個文件,送給他看。二是在大會的閉幕詞中,蔣介石反反覆覆地談了自己對黨的失望,多次強調三青團「獨立發揚革命創造精神」的重要性。隨後,譴責國民黨「腐化」,要求三青團獨立組黨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從發言的內容看,不像即興的發揮。

此消息證實了「二陳」的猜測沒錯,同時也激起了他們為捍衛CC不惜拚死一搏的雄心。於是,兄弟二人分頭行動,陳立夫快馬先行,帶上一批CC骨幹,星夜兼程,直奔廬山,向蔣介石表達反對「三青團獨立組黨」的意見。任憑陳立夫詳陳危害,蔣介石始終不肯表態。陳立夫沒轍了,雙膝一屈,跪伏在地,一字一泣地說道:

「茲事體大,總裁萬萬不可草率行事!」

蔣介石聽了,「我草率什麼啦?我行何事體啦?胡攪蠻纏,成何體統!」

說話間,戴季陶闖了進來,此佬脾氣更大,措詞更加激烈,他從陳果夫那裡知道蔣介石不要黨了,直著嗓子便嚷:「黨是總理締造的,我不能撒手不管!」他與蔣介石理論,滿口的革命辭藻,陳立夫聽得暗呼痛快,說到尾梢,一聲「阿彌陀佛」,又有回頭是岸的感召,聽得蔣介石良久無語,最後表示,自己會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

翌日,大會繼續進行。接到陳立夫通知,火速從北平趕到廬山的黃宇人率先發言,他說:「國民黨曾有光榮的歷史,今日的腐敗無能,怪誰呢?我以為總裁應負主要責任。因為中央黨政大員,都是總裁任命的,他們直接向總裁負責,不受民意機關和輿論的監督,可見總裁的責任最大。如果青年團要組成一個實行三民主義的黨,必須另選出一位領袖,才能在新環境中發揮其領導才能,否則,我們的團長以一身兼任兩個黨的領袖,當新黨攻擊國民黨腐敗無能時,他將何以自處?」

黃宇人是黨內有名的「大炮」,以口無遮攔著稱,一席話說得在理,全場為之默然。蔣介石連遇兩陣阻擊,心裡開始明白:以團代黨的風險太大,弄不好要翻船。於是憑著政治家的機巧,了無聲息地將「組新黨」的念頭打消了。

蔣的突然轉變,與會代表並不知道。

9月6日,圍繞三青團的性質和地位的主題召開討論會。會上,組建新黨的調門依然高唱入雲。有一個叫張其學的三青團幹部,想在蔣介石面前討好,竭力抨擊「黨的腐化」,「黨已失去人心」,大聲疾呼「立即組黨」,博得了全場的喝彩。

蔣介石問秘書長:「這位代表姓什麼?」

張正在得意時,未等秘書長回復,便搶先自報家門,大聲地答道:「我是四川支團書記張其學。」

蔣面帶慍色地點一下頭,向大會發問:「張代表說黨腐化了,是不是啊?」

大家齊聲說:「是。」

蔣又問:「黨腐化了,你們有沒有責任?」

台下沒人回答,只是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蔣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黨腐化了,你們就有責任振作起來,你們現在反而說,團要離開黨,另外組黨,這是逃避責任!這不是革命的表現,而是革命的逃兵!」蔣介石把話說得份量很重,代表們像吃了悶棍一樣,有點兒發暈。

蔣介石目掃會場一周,目光停在張其學身上說:「張代表的發言是錯誤的。」

張其學暗呼冤枉,馬上站起身來辯解:「報告團長,我沒有錯。團長在開幕詞中就指示我們獨立組黨……」

蔣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怒斥道:「你胡說!」接著轉身吩咐秘書長,取消張代表的發言資格。

張其學像洩了氣的皮球跌落在座椅上,整個會場上只剩下蔣介石的聲音在迴盪。他一會兒指責黨不爭氣,一會兒批評團不成熟,異想天開地要鬧獨立,這不是陷黨於死地嗎?他還說,自己的確對團寄予厚望,但絕不是要團來取代黨。現在大家誤會很深,有必要清理一下……

蔣介石把該講的意思講完,拂袖而去,會場上頓時炸開了鍋,秘書長不知如何應付,只得宣佈休會一天。

三青團獨立組黨的夢想破滅,不僅使CC顯示了力量,而且看到了希望。陳氏兄弟趁熱打鐵,頻頻向蔣介石進言,痛陳黨團分立的危害,突出強調了一元領導的重要性。蔣介石終於同意黨團合併。1947年9月,三青團被宣佈取消,該組織的幹部與成員重新登記後,全部轉入同級黨部工作。看上去,「二陳」挫敗毀黨的預謀,保住了CC的根據地。可實際上,以蔣經國為首的三青團高幹紛紛擠進國民黨中央執委會,使純CC色彩的陳家黨內,有了太子爺的地盤。陳氏兄弟算算「總賬」,明裡賺了面子,暗裡吃虧不少,於是對黨團合併的局面,一直有行政機關清算的圖謀。

總而言之,蔣介石可以改變三青團獨立組黨的初衷,並不會放棄扶植蔣經國的願望。實際蔣陳間的鬥爭並沒有結束。

陳果夫頂撞蔣介石

且說「蔣家王朝陳家黨」,這句話生動地反映了陳果夫兄弟,積極賣命蔣家王朝,在政治上搖旗吶喊,在組織上招降納叛,為維護王朝的統治,帶病工作20年,可謂嘔心瀝血,殫精竭慮。

應該說在國民黨五全大會以前,蔣介石並未虧待陳氏兄弟,給予了百分之一百的信任。包括職務、權力,能給予的便給予,能下放的便下放。這叫放手放腳。然而在國民黨五全大以後,隨著蔣經國的成長,他似乎覺察到了陳氏兄弟再不限制,就要威脅到兒子的陞官道路。再加上CC派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於是借口也來了,陳氏兄弟只降不提,這是蔣介石內定的大原則。可是陳氏兄弟並不知情。時間一長,「二陳」開始有所感覺,但不知什麼原因。有人開玩笑說:「你們佔了位置,小蔣往哪放?」對此,陳果夫搖搖頭:「這哪是往哪放啊。」

1933年5月的一天,蔣介石突然傳令召見陳果夫。作為監察院副院長的陳果夫正在找黨內同志談話,聽到總裁要召見的消息,他立即終止了談話,心想著一定有好事降臨,直到蔣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