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蔣介石的人際網絡 > 討論 >

討論

王奇生(主持):延續上一場大陸的蔣介石研究介紹,現在我們要進入到台灣的蔣介石研究回顧與展望,那現在我們就請陳進金教授來做精彩的報告。

陳進金(主旨發言):謝謝主席,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原先最早的議程,這一場次原本是要請邵銘煌教授來作報告,後來在開籌備會的時候,邵教授就說他要報告愛情,特別是談四個女人的故事,所以那個主題就被他搶走了,剛好邵教授這幾天又有事,所以昨天就是我代他報告,那報告的時候我自己又加油添醋,所以蔣公可能不太高興,昨天晚上就來找我,一夜難眠,所以我早上要去看醫生之前,我本來跟吳淑鳳教授講,反正你很熟,那就你來報告,所以本來我的想法是我代邵銘煌教授報告,吳淑鳳教授代我報告,那也不吃虧嘛。還好,早上看完醫生之後,精神也比早上好,所以我想就不讓吳教授麻煩了,這場還是由我來跟各位作一個簡單的報告。哪會有這個報告?就誠如早上黃克武教授講到,我們去年參加了中正紀念堂的一個計劃案,那這個計劃主要就是有關台灣蔣中正典藏資料的研析計劃案,這個計劃案是由吳淑鳳教授、劉維開教授,還有我,我們三位來負責。那其實很辛苦,我們的助理今天剛好也在,就是這場的記錄善堯,所以待會兒如果我們有不清楚的地方,還可以請善堯補充,因為他花了很多工夫幫我們找了很多的材料。那我們的報告稿子裡頭,我以為邵銘煌教授會來,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經回傳了這個報告稿,我當時就設計好,有關黨史館的部分由劉維開教授補充就好,我就不用談了,這裡頭有這麼多老黨史會,包括呂芳上老師,我在這邊亂講就像在班門弄斧,我不太敢講,怕講錯今天晚上蔣公又來找我,在這麼風光明媚的地方連續兩天都睡不好,其實也是很難過的。「國史館」的部分,雖然我以前在「國史館」待了十幾年,但是我也要告訴各位,吳淑鳳教授已經待了快20年,這樣有沒有透漏她的年紀,所以,我原先的報告稿中,是請吳教授幫忙補充,這樣來說,雖然原定今天議程上的報告人是我,但是這樣好像我都不用報告,他們兩個來講就結束了。

好吧,言歸正傳,今天的報告主要是要跟大家分享相關主題的研究和展望,尤其是展望部分。那我們上個星期的讀書會,維開教授說難得大陸學者來了幾位,維開教授對我們的期末報告還蠻滿意的,希望能讓大陸學者可以帶回去,可是我們跟中正紀念堂是有契約關係的,大概在一年內我們沒有辦法正式對外公開,今天我雖然有把期末報告帶來,可是在一年內我們沒有辦法全部對外公開,以後有機會可以再跟大陸的同道一起分享,那是因為我們認為在這個中正紀念堂的委託案中,我們有得到一些心得。這些心得我們也在去年「國科會」的計劃中,試著去開發,誠如早上吳淑鳳教授提到,我們還可以有一些新的議題供討論,可以用現在台灣所典藏的一些史料,加上日記,我們還有很多跟蔣介石有關的議題值得開發。

那我簡單介紹一下黨史館,如果有不對的地方,再請呂老師、維開學長、高純淑學姊幫我做一個補正。黨史館是1930年5月成立,當時名稱是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所以之前我們在用的數據,還是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所留下來的,一直到1972年才改成黨史委員會,當時的位階很高,直接隸屬於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那2000年政黨輪替之後,就改名黨史館,現在的位階是比較低,雖然邵銘煌教授沒有來,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黨史館現在是人也少,位階也低,可是事情還蠻多的,每個星期邵教授都要開會,真的是蠻辛苦的。那早期,尤其是《大溪檔案》還沒有移到「國史館」之前,跟蔣介石有關的數據,就是以黨史館為主,所以我們在當碩士生時代,主要都是跑黨史館,當時黨史會是在陽明山,我們都會跑到現在長榮大樓那邊去搭交通車,當時的黨史會真的是風光一時,都是整輛整輛的大型遊覽車這樣拉上去,我們就是搭便車一起上去,天氣比現在還冷。我還記得我跟許育銘兩個人到那邊都是面對面坐著,但是因為實在很冷,所以我們在看檔案的時候,都是站起來慢跑,邊跑邊看,因為很冷,我每次跟東華的學生講,我跟你們主任當時在看檔案的時候就是這樣看的,因為現在他們看我們現在都很輕鬆的樣子,以為我們當年也是像現在一樣很輕鬆,其實沒有。當時的黨史館真的是很風光的,提供了當時做國民黨或是民國史研究的很多很重要的材料,那這個部分在我們的計劃案裡頭,主要是由劉維開教授來執筆,他在報告裡面講得非常精彩,我沒有辦法詳細跟各位作報告,只能大概把幾個部分列出來,跟各位說明現在黨史館有哪些材料,有一個大綱,那這一場只有一個報告,所以等一下討論的時間蠻長的,我們可以請劉維開教授來幫我們做補充,尤其是跟蔣介石有關材料的部分,所以黨史館的部分,我就簡單地這樣帶過去。

再來就是「國史館」。我想在台灣,主要跟蔣介石有相關的資料,應該主要就是黨史館或是「國史館」,那「國史館」在《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還沒有來之前,其實大家也不會那麼的注意「國史館」。那很早以前,像劉維開教授他們在做碩士論文研究的時候,就已經去「國史館」看《閻錫山檔案》,那當時《閻錫山檔案》其實還不是那麼的熱門,後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概是2002年,我運用了一個機會,報告了有關《閻錫山檔案》典藏的介紹,後來就很多人,包含在座的羅敏教授,也看了很多《閻錫山檔案》的東西。所以其實在「國史館」,除了跟蔣中正總統有關的《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之外,另外要研究蔣介石有關的檔案,還有《閻錫山檔案》,我在報告的大綱裡頭提到,《閻錫山檔案》主要分成4項,那這4個項目裡頭,目前「國史館」陸陸續續在印的,就是「要電錄存」,那我之前有提到,就《閻錫山檔案》來說,「要電錄存」的重要性,跟《閻錫山檔案》裡頭的其他相比,例如各方往來文電,重要性是比較不足了,不過我們也是希望「國史館」能繼續印下去,因為史料有出版的話,對於研究者要觀看而言是比較方便的。那《閻錫山檔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各方往來文電這個部分,比閻錫山的日記精彩多了,《閻錫山日記》真的是可讀性不高,可參考性也不高,真的很不高。「國史館」有三種日記,《閻錫山日記》是一種,《林森日記》是一種,另外還有《凌鴻勳日記》,那3種日記代表3種形式,《林森日記》大概都是風花雪月,像是櫻花開了沒啊,如果龍應台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林森日記》,說不定會有其他的啟發;那《閻錫山日記》我個人認為,除了要做他在山西的一些建設,可能看日記還會有點關係之外,如果要談到他跟其他人之間的往來情形,幾乎沒有,因為他的日記幾乎都是重抄的,他的秘書重謄的,大概就是準備要給人家看的,所以那個部分,我覺得史料價值相對的就沒有那麼高。

那另外一個跟蔣介石有關的就是《國民政府檔案》,《國民政府檔案》吳淑鳳教授有一篇介紹文章在1996年發表,《國民政府檔案》總共分成兩次移轉,一次是在1996年之後,那一次移轉到「國史館」的檔案,我幾乎是從第一頁一直翻到最後一頁,當時還可以影印,因為當時「國史館」還不知道那時候移轉過來的這一批檔案很精彩,那精彩的程度毫不遜於《大溪檔案》,裡頭有很多就跟《蔣檔》一樣,有蔣介石親自紅藍筆的抄錄。當時「國史館」還可以影印,所以我就影印了一些東西,但是後來「國史館」又重新整編過,所以有些就移到《蔣檔》裡面,但是《國民政府檔案》和《蔣檔》,在我的報告大綱第2頁有提到,目前「國史館」已經做成數字化,那數字化的執行者就是在座的吳淑鳳教授,所以待會兒一定要請她多談,吳教授想要從這邊聯上網絡,直接帶大家去看。因為我待會兒要談的新議題的開拓,是跟這個數字化有關,以前我們對於一些比較新鮮的詞彙,是跟蔣介石搭不上的,因為數字化的關係,我們就可以透過數字化的系統,把跟這些詞彙有關的檔案找出來,重新釐定一些議題來討論,這是有關數字化的部分。再來要跟各位簡單介紹的是,以1980年來分蔣介石在台灣的研究是有一點粗糙,但是誠如剛才楊奎松教授提到,在80年代以後,台灣研究蔣介石是比較沒有禁忌的。那我這邊有舉例,在1980年以前,台灣因為受到反共一元化的革命史觀,尤其是和國民黨的國民革命史觀有關,所以那時候在做蔣介石研究大概都是要以這個標準為主,這個相關研究主題,我是以蔣介石百年誕辰研討會的論文集形式收錄的,當時大概有100篇左右的論文,討論蔣介石在台灣的問題,當時大概都是這樣,那在這之後,就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

那有關蔣介石傳的著作部分,好幾本是在蔣介石還沒過世之前寫的,像是梁中銘與王升的,大概我們從書名都可以看得出來,可以理解他們主要的論述。在蔣介石過世之後,1980年之前,主要就是由史學家黎東方寫的《蔣公介石序傳》最具代表性,由聯經出版社出版的。那比較大的改變應該是在1980年以後,跟台灣的民主化有關,跟政治民主化之後的多元史觀有關,之後蔣介石研究有批判性的就越來越多,代表著作我這邊就舉李敖的書,當然李敖有些研究是很八卦,不過他和汪榮祖在1995年合寫的《蔣介石評傳》,是我認為可以用來做比較80年代之後和80年代之前的研究的例子。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把李敖和汪榮祖寫的這一本書和黎東方寫的《蔣公介石序傳》來做一個比較,裡頭有很多的論述,我覺得應該會很有趣。

在1980年以後,我們就不再受反共一元化史觀的影響,因此開始討論的議題就越來越多,尤其是《蔣檔》開放運用以後,討論的東西越來越多,包含蔣介石的內心世界,像是他的情與愛,以前因為沒有這樣的材料,也大概不太會去談論這樣的問題,因為這比較八卦一點。另外就是蔣介石與地方軍人的關係,呂芳上教授在2000年的時候開始討論陳濟棠,那後來楊維真教授的博士論文討論龍雲,也是在討論蔣與地方軍人的一個議題,那我之後也跟隨著兩位教授的腳步,開始做蔣介石與地方軍人派系的研究,這些議題現在在台灣的研究成果都很多,在我們的報告裡面,我們有把2000年以後,台灣學者研究蔣介石的論文——善堯有幫我們——整理出來。那2000年之前的,因為有黃自進教授有關蔣的論著目錄,他跟林美莉教授一起合編的,所以我們就沒有收錄。2000年之後研究有關蔣介石的就比較多,包括在座的王良卿教授開始討論戰後國民黨的黨政革新運動;王正華教授談了國防委員會和1928年的蔣馮關係,等等,這些都是隨著《大溪檔案》的開放之後,才開始有了這樣的作品;那李君山教授的華北自治運動跟中國派系之爭,主要也是從《蔣檔》來討論;呂芳上老師的太多我就跳過去;那桶法教授就開始討論戰後中央和地方蔣李的關係、討論遼沈戰役、討論溪口時期的蔣介石等等;吳淑鳳教授也討論了宋子文和蔣中正等等;黃克武老師有一篇在稻香出版的《蔣介石與近代中日關係》一書中所收錄的有關蔣介石與陽明學的文章;楊維真教授討論了復職前後蔣介石對台灣地區的軍事部署和中日武漢會戰等等,也是以《蔣檔》為主的討論;劉維開教授也很多就直接跳過去。所以,《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在台灣地區開放之後,以及不再受反共、一元化的史觀影響,有很多的學者就開始投入了蔣介石的研究,而且議題非常的多,跟80年代以前的改變比較大,比較慶幸和可喜的,就是這些論著的作者,今天幾乎都在現場。

蔣介石研究的展望部分,我要比較強調的是《蔣檔》的應用,這個部分待會兒會提到數字化,我還是要拜託吳淑鳳教授幫我詳細說明,因為有些部分,她跟我講過好幾次,每次我都覺得,這真是太神奇了。本來去年「國科會」的申請我要放棄,因為吳淑鳳教授跟我提過這些後,我覺得好像還蠻有趣的,所以去年我們就有申請一個整合型計劃,是跟吳淑鳳教授、黃克武教授、楊維真教授一起申請,我們4個就是透過這個數字化把《蔣檔》整理出來。尤其我今天要特別強調《蔣檔》,大家可以先跳過去看我結語的第二個部分,《蔣介石日記》是不可能取代《蔣檔》和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這個事前我沒有跟楊奎松教授討論過,可是我們幾乎是不謀而合,同樣提到了這一點,其實在《蔣檔》裡頭,還有很多材料很多議題可以開展,那我特別要提到,關於今後蔣介石研究可以開展的部分,除了一些傳統題目的釐清和檢視之外,這個部分我舉了最近幾次在台灣辦的討論會,都跟蔣介石有關,一次是唐啟華教授在系主任任內所辦的回歸歷史的蔣介石研究,一次是中研院黃自進教授他們蔣介石研究群辦的蔣介石權力網絡的討論會。其實我覺得在這兩個討論會,也就是這兩年以來的研究,題目還是很傳統,雖然學者都應用了新的數據,像是日記,但是討論的議題還是很傳統,那我們把這兩次討論會的文章也列上去,在座的也幾乎都在上面。所以,利用這些新數據,除了來檢視這些傳統的議題之外,或許還更應該展開新的蔣介石研究議題。有哪些新的蔣介石研究議題?我提一個就是蔣介石的閱讀世界,以前如果沒有蔣日記的開放,要討論蔣的閱讀世界,大概要去讀「五記」裡面的《學記》;那有了日記以後,就可以進行這樣的討論,那我記得之前林桶法教授和汪朝光教授進行過對談,那具體的文章我記得林桶法教授有一篇在討論這個問題,但是還沒有正式對外公開。那我更想瞭解,在蔣介石的閱讀世界裡頭,他所閱讀的材料和現實政治之間或是現實的政局演變是否有所關聯。就我對抗戰前的瞭解,他和地方軍人對抗的時候,像是在兩湖事變或是中原大戰的時候,他時常在讀《聖武紀》,他想要學康熙平三藩。所以,可以從他的閱讀材料和現實政局的關聯性議題,來做一個開發。這是一個。另一個是蔣介石的人際網絡,我們今天的會議就是蔣介石的人際網絡學術討論會,尤其在這兩天我們討論了很多的議題,包含黨政軍各方面,還有昨天的親情部分,昨天晚上的綜合討論也提到了蔣介石的情場和戰場,希望能幫蔣介石開闢一個情場和戰場的討論,這個部分的討論會是很有趣的議題,也是新數據的開放後才可能會有這樣的討論議題出現。接下來一個就是蔣介石與台灣關係研究。那北京來的同好們,對於蔣介石和台灣之間的研究,可能比不上台灣的學者,尤其蔣介石在台灣也待了這麼久的時間,在台灣的時間很長,實際上,他統治台灣的時間和統治大陸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是以前我們幾乎都忽略了這一塊,忽略了1949年之後,甚至是1945年之後,蔣介石跟台灣之間的關聯性,那以前這方面的材料真的是不好做,那現在新數據出現之後,像在座的王正華教授開始從外交方面著手在做,這個部分我覺得值得再開發。那今年的中正紀念堂委託案,就由黃克武教授出面去承接,他的主標題就是戰後時期蔣介石與台灣的研究,我記得有超過10組以上的學者都有參與這個計劃案。討論戰後時期蔣介石和台灣的關係,我覺得是值得再開發的。再有一個就是蔣介石對於整個現代中國的建構。這個部分我在大綱裡頭提到,這個其實是我們去年「國科會」的整合型計劃,原始構想是來自於吳淑鳳教授,所以待會兒再請她補充。

最後是今天大家都有提到,關於圖像照片的研究,昨天徐思彥教授在主持我們那一場親情的時候有特別提到,她特別注意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的照片,她認為蔣介石喜上眉梢,宋美齡好像沒什麼表情。會後我就開玩笑說,可能蔣介石很有經驗,他已經有好幾次了,所以習慣了,那宋美齡畢竟是第一次當新娘,所以比較害羞,含蓄一點,帶有一點羞澀是正常的,但是今天大家都有提到,尤其是維開學長在早上提到,有關蔣介石圖像照片的研究,我這邊有一個統計數字,是我們當時在做調查的時候去查到的,有關「國史館」典藏蔣介石的照片,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大概5萬張,如果透過照片去寫歷史的話,那就有很多東西可以討論。另外還有一個地方有相關的照片,那就是「中央通訊社」。「中央通訊社」典藏有關1949年以前的照片,大概有10萬張;1949年以後,大概有120萬張。那我時不曉得這些是不是都跟蔣介石有關,可能不全是,但是這裡頭跟蔣有關的照片應該也不少。除了這些以外,我們當時在做報告案的時候提到,台灣電影公司有很多蔣介石的影音數據,透過影音數據現在也可以做研究,這是我當時在寫報告大綱時想到的部分,或許待會兒維開教授或是淑鳳教授可以再做補充。

最後我要提到幾點:第一點,當然目前是研究蔣介石最好的時機,我想這點可以給在座的研究生們一個很好的強心劑,其實做蔣介石研究絕對不過時,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沒有任何史觀的羈絆,沒有政治意識形態,尤其在台灣,你也不用擔心誰會臨時下一道命令,說你不可以做蔣公方面的研究,完全不用擔心。但是第二點我必須要提醒各位,雖然在座各位看了很多蔣介石的日記,我相信,蔣介石日記是不能完全取代「蔣文件」的這些文獻資料,甚至蔣介石日記就台灣學者而言,能不能改變以往的一些研究結論,我都覺得有問題,就我們現在看到《蔣介石日記》,是否可以顛覆我們以前的研究,很多是可以再討論的。所以我必須要說,《蔣介石日記》是不可能完全取代「蔣文件」的相關文獻資料,甚至像我和維真教授主要是討論地方實力派軍人的,如《閻錫山檔案》更不能不用。再來一點,這句話不應該是我講,應該是呂芳上教授講才對,就是集眾人之力,合力寫一本蔣介石傳,那在座尤其是台灣的學者,大概只有呂芳上教授可以提這樣的話,他一提,他的徒子徒孫這麼多,應該就可以來寫。以上是我的報告,謝謝。

王奇生:非常感謝進金教授的報告,那我想在完全開放之前,還是先請吳淑鳳教授對「國史館」數字化的部分來做一個介紹。

吳淑鳳:如果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網絡上的操作,其實沒有進金教授講的那麼神奇,只是說我們在進行數字化工作。我必須要先澄清一件事情,「國史館」進行數字化不是從我開始的,是我們館內審編處葉飛鴻處長帶領館內同仁進行的;那我的部分,是因為要開發一個類似創意加值的數據庫,有些檔案因為沒有辦法快速發行的時候,我們就做一個文字文件放在網絡上。現在有很多的老師,是借由這個網站在教授戰後的台灣歷史研究,因為我們結合了影像、照片、史料、歷史的解釋、名詞的解釋,很多老師都給予好評。去年「國科會」的所有數字典藏計劃在做評比時,我們贏得精選的網站,還獲得計劃辦公室的推廣。

我們在進到「國史館」的網站時,通常是借由學術資源檢索,那我稍微簡單說明一下,現在你們來「國史館」,都要透過這個網站(http://weba.drnh.gov.tw/index.jspx)來調數據,直接就會在這個網站系統上面出現全文掃瞄的影像,不過這是必須要到館內才可以看得到。再來是「國家歷史數據庫」(http://nhd.drnh.gov.tw/AHDPortal/),是我們修纂處所作業的東西,趁著系統在跑的時候我先說點別的東西,網頁左邊的全文檢索(http://www.drnh.gov.tw/www/page/D/page-D.aspx),還有其他的數據,像是史籍全文檢索、口述歷史等,可是它的缺點就是一本一本的,你必須要進去之後,要一本一本地用關鍵詞來搜尋,再來就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可以來介紹,這個是《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你可以在裡面打上關鍵詞搜尋,時間是用民國的紀年,起訖時間共6碼都要完整地打上去,如果你想要討論一個不清楚的議題時,可以把前後時間打上去,系統就會出現相關的前後事件,讓你可以對要找事件的橫軸發展比較清楚,所以我覺得這個數據庫還不錯,現在我們正在推,希望這個數據庫是全文的檢索,因為全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總共有100多冊,只有三分之一有打字,其他都是鉛字版,必須要重新打字,最近是有一個廠商來談,希望我們給他5年到8年的時間,讓他們弄成一個數據庫來兜售,然後再把數據庫的權力還給「國史館」,「國史館」也可以在館內進行檢索瀏覽,那因為現在還有一些智財權的問題,因為之前我們用上很多的專論,如果要委外經營的話,就必須把那些人寫的專論下載下來,那如果要下載下來的話,那專論的價值是否還在就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現在在想,能不能用公部門來經營,不收費,這樣因為是屬於教育問題,所以智財權的問題就沒有那麼大的局限性在。現在還在努力當中,如果成功的話預計在2011年的時候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