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電商落地,快遞加碼 >

電商落地,快遞加碼

O2O的行業魅力不僅吸引著零售業態的夥伴們,還對包括順豐在內的快遞業、以京東為首的電商業和零售國際巨頭7-11在內的多領域企業極具殺傷力,他們都計劃建立便利店O2O。那麼,小小的便利店為何會有如此魅力,讓各領域的「大佬「都迫不及待地觸及它、擁有它、利用它來發展壯大自己的企業?

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想必是便利店目前在國內迅速發展之勢,這種快速的發展相比同領域的超市、百貨、商超、賣場等,要更快、更精準、更有魅力。

據悉,順豐已經啟動O2O戰略。新一代順豐便利店包含物流服務、廣告、預售、銷售、試穿等多項增值服務,第一批啟動的300家店面,年中達到1500家,年底突破4000家,不久的將來會超越30000家。這還僅僅是順豐戰略佈局上的數字規劃,而這足以震撼整個快遞行業了。

外界對順豐的O2O戰略有褒有貶,但這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即便領航者不是順豐,也會是其他企業。

2014年3月,北京、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的萬餘家便利店開始了與京東的O2O戰略合作,京東也開始瞄準O2O,並向此領域進軍了,京東預計在2014年年底之前,將該戰略延伸至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及其地級市。京東的佈局速度並不慢於順豐,4個月前,其對O2O戰略還僅停留在構思這一環節上。短短4個月的時間,它就快馬加鞭,一騎絕塵了。

2013年年底的一次零售峰會上,京東的物流總監候毅曾介紹他的O2O戰略思路:未來會在與其合作的便利店門口擺放宣傳資料,宣傳資料上印有京東的二維碼,讓傳統零售市場上的老主顧也都成為京東的消費者。

當時,候毅的想法遭到一些零售便利店的懷疑,這些便利店的老闆不願意將自己的客戶「轉讓」給京東,畢竟誰願意幹賠錢的買賣呢?不過,京東卻暴露出了其野蠻的擴張之態。不久之後,京東CEO劉強東的一席話讓業界一片嘩然,他說:「線下所有的店都可以跟京東合作,但京東考慮到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只是選擇合作。」

是京東太驕傲,還是這個電商巨頭早就胸有成竹?曾經與京東O2O合作1年的「好鄰居」便利店,不也與其「和平分手」了嗎?可見,電商落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京東的誇誇其談是不是顯得有些做作了?此前與好鄰居便利店合作的時候,京東會把自己的商品放在好鄰居,然後京東的消費者在支付之後直接到好鄰居取貨,此舉在增加好鄰居客流量的同時,更帶動了好鄰居的利潤和銷售,看起來這是很好的營銷手段,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是困難重重。

首先,好鄰居便利店的佈局若不是在京東消費者活動範圍圈子內,消費者是很不願意「這裡消費那裡取貨」的,這遠遠不及快遞的時效性。

其次,就算京東將自己的貨品放在了好鄰居那裡,但中間貨品輸入輸出及配送環節又由誰來做呢?好鄰居對店物流,京東對人服務,二者的此番合作並沒有給任何一家帶來預想的利潤,反而增加了更多的繁瑣事項。最後的「和平分手」,想來也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因此,這次京東連同自己物流系統與線下門店的O2O戰略之行,怕是依然困難重重,至少一些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京東的O2O戰略。

一個小小的便利店真的能顛覆京東的O2O戰略奇想?對於外界的疑惑和不認同,京東物流總監候毅這樣解釋:「將便利店變成大賣場,我們通過互聯網將它改造之後,是在跟大賣場競爭,不是跟互聯網競爭,所以品類比大賣場多,價格也比大賣場便宜。大賣場所不能做到的是,我全部送到你家,這個我們可以做到。最後,我們還能做到隨時隨地到門店享受售後服務,也就是退貨服務。」

而便利店之所以能讓京東這樣的「大佬」另眼相看,就在於它發展速度快,能夠隨著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而輕易轉換,比商超、賣場等大型零售業態更貼心,自身功能的升級和深化更有意義,更能協助各行業實現O2O戰略的最終達成,所以才能順理成章地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餑餑」。

京東做O2O,有一個強有力的優勢是順豐不具備的,那就是電商平台!

京東雖然沒有淘寶的市場份額多,但不是第一也是第二的它,同樣擁有完善的電商運作平台,這與快遞起家的順豐相比的確是強大的優勢,如果同時佈局O2O,從線上的優勢上看,順豐就被它拋在身後了。

順豐自然知道自己的戰略弊端,取長補短一向是順豐跨界的有利籌碼,對於順豐線下實體店面如何運作線上的互聯網功能,其有自己的佈局規劃——線下引流。

據悉,順豐線下引流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除了在O2O便利店進行商品展示之外,還增設了各種體驗環節,比如數碼產品、電玩產品的專項體驗區的增設;比如等候或完成購物需求的消費者,可在「嘿店」裡打遊戲等增值體驗服務。這就像一些運動超市,會在自營的店面裡陳列出運動器材的體驗服務,如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器材等。

在O2O的戰略佈局中,線下實體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好電商,既做好和電商的錯位,又做好對電商的替代,這才能真正實現最優的線上、線下融合。

有電商人士認為,未來的零售市場上會有一半的企業退出或轉行,而這樣的變革性行為,電商不是始作俑者,而是一些傳統零售業借助電商改革不當引起的「自焚」現象。所以,線上和線下如果融合不當的話,就是相對立的兩個因子,本質上的衝突會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

這就要求正在進行O2O佈局的行業,一定要理性轉型,科學「跨界」,切莫因為眼前利益而忽略自身本質性因素。面對現如今的京東佈局線下,順豐反攻線上,這兩種O2O不同的戰略走向的未來又會如何?

對此,相關分析認為,無論是京東線下還是順豐線上,兩種O2O戰略模式都不易,因為與便利店合作的困難大家都心知肚明。

京東方面在太原已經找到了合作夥伴——唐久便利店,而在其他城市的戰略合作者目前還沒有明確,這需要有一個共贏的藍圖展現出來,才能有足夠的吸引因素。就像當初京東暴露其戰略構想時的質疑聲音——「便利店將自己的用戶群體拱手相送給京東,而京東又能回報給便利店什麼樣的利益」。另一方面,作為消費者,是否接受「線上定,線下取」的流程方式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作為快遞專家的順豐,有著大量的數據和客戶作為「本金」,但沒有多少零售經驗的它,在運營管理的實戰上又有多少勝券還是個未知數。客戶不是商品,他們有太多的主觀能動性來決定商家的任何一種營銷手段,歸根結底,做O2O實際上就是在經營客戶。無論是京東還是順豐,也無論是快遞還是電商,誰擺平了客戶,誰就贏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