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入侵零售業 >

入侵零售業

2011年,深圳地區的7-11便利店裡開始陸續掛上了順豐「授權代辦點」的牌子,這個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與中國本土最強的民營快遞公司強強聯合起來,是新的戰略佈局,還是利益所趨?

自2007年開始,廣州的7-11第一次與快遞合作,它的合作者就是「國字號」快遞品牌EMS,當時的服務項目包括全天候收寄同城特快專遞、國內特快專遞、國際特快專遞,所有範圍內的特快專遞只包括文件類服務,而不包括包裹件。直到2011年,順豐作為第一家與7-11便利店合作的民營快遞公司出現之前,國內除了EMS之外,沒有任何一家快遞公司跟便利店「套上關係」。

有別於EMS與7-11合作項目的是,順豐此次與7-11「牽手」以包裹為主。如果說,4年前是EMS通過涉足便利店的方式搶佔順豐的「文件」市場份額,那麼本次順豐與7-11聯盟之舉就大有「反擊」之勢了。

不僅如此,順豐對「便利店」業務還增設了很多優惠環節,比如與順丰標准快件的資費標準相比,便利店的同城件和省內件的首重優惠了2元錢,省外航空件的首重也優惠了3—7元錢不等,續重也會有所優惠。便利店「全天候」的特性,為順豐提供了無縫隙不間斷的快遞收寄服務,更方便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還能降低運營成本,達到利潤共享。

有了與7-11合作的基礎,順豐開自己的便利店就更加游刃有餘了。只是,外界看不懂這個民營快遞巨頭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商業帝國。雖然,在順豐總部坐落的深圳地區,已經有二十幾家「順豐便利店」掛牌營業了,但順豐並未計劃在全國範圍內大舉進軍零售行業,與此相矛盾的是,順豐商業有限公司卻計劃著在全國開設1000家便利店。

順豐不想讓太多圈內圈外人注目自己的大事記,所以才低調地潛入零售行業,同時,對於外界對「順豐便利店」的諸多疑問,順豐單方面表示,順豐便利店是「反7-11」而存在的。

「7-11」的第一定位,是便利店國際符號,其次才是與快遞公司合作開展收寄快件的服務,也就是說,開便利店的同時順帶著收發快件;而順豐則不同,它是正兒八經的中國民營快遞行業中的快遞巨頭,中心思想是做快遞,就連開便利店也是加大快遞服務的籌碼。這就是順豐原則上的「反7-11」經營模式。

在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不少人在下班之後也會有突然要郵寄文件或其他物品的需要,這個時候,快遞公司和郵政部門也都下班了,但便利店一般都是24小時全天候的,於是,便利店快遞服務就有了溫潤的土壤,得以快速、成熟地發展起來。而在與「7-11」合作期間,順豐至少要被分走8%的利潤,這就間接決定了順豐要甩了「7-11」自己單干!

對於開店,順豐多次表示,真實的想法是「為方便客戶寄件和取件」,對其「解釋」,業界則有不同觀點,他們認為,順豐開店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此處「沛公」包含多個方面。首先,順豐便利店在收發快件時還經營了即時性小商品,分化了一部分快遞運營成本;其次,便利店作為零售行業,其未來發展趨勢一直呈樂觀之態,是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

順豐近幾年似乎都在忙著「跨界」、「試水」、「觸電」,謀求多元化的發展。其實,順豐並不是不負責任地一味「嘗試」著,每一次「嘗試」之前都有多年的「醞釀」,只是沒人告知外界罷了。

王衛的潛台詞「嘗試」,其實是真正意義上的「志在必得」。

順豐做快遞絕對是一把好手,但若是帶著這份物流優勢而跨界零售業,可就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了。

在順豐開便利店之前,深圳速達物流公司已嘗試推出了「萬店通」品牌便利店,後通過加盟方式也沒有多麼有利的數字鼓勵它的發展。從2002年到2014年,12年的光景也就只加盟了200多家便利店,之後便很難再有所突破了。中國郵政與美國地平線集團聯合創立的百全超市,在豫、魯、贛三省的十幾個村鎮發展的也不算理想。這兩個實例對順豐便利店而言可謂「一盆冷水澆在頭頂上」。

順豐開店的消息還沒「散熱」,一條「順豐關閉了北京通州的零售業務」的消息又一次引起業內的關注。大家不禁猜測,順豐是怎麼了?為解媒體和所有關心順豐人士的疑惑,順豐相關負責人表示,順豐從始至終只專注於快遞業務,從未開展過便利店服務項目,更不會成為「7-11」。順豐是在告訴我們,它並沒有開店,大家口中所謂的便利店業務只是在快遞中轉站(大家所知道的新開設的多家便利店)中簡單出售一些飲品和零食,旨在為客戶提供方便,增加客戶對順豐的滿意度和信賴感。

這樣的解釋也不無道理,順豐的確沒有對便利店進行大規模的商品引進,就像順豐相關負責人說的那樣,好比是加油站提供的一些增長便利服務。而通州地區一些「中轉站點」終止零售服務也是事實,順豐方面表示,該地區用戶更注重的是快遞服務,零售需求不是很大,所以順豐依據市場需求暫時做出了市場調整,暫停零售業務,快遞服務不變,中轉站點也還在。

從順豐對外界公佈的信息可以看出,順豐經營理念始終是以快遞業務為核心,圍繞市場需求不斷「順應民意」,沒有成為「7-11」的可能性。順風這樣的表態是明智的,因為,一家成功的便利店,其成功因素很多,如店面選址、市場調研、洞悉消費者需求、商品配置選購等都是不容忽視的。作為快遞或物流公司,在進軍零售業後一定會面臨著諸多困難和風險。

便利店與快遞「聯盟」是可行的,但快遞自建便利店,要有能夠承擔長時間虧損的負債壓力;承擔人才稀缺的現狀;意識到新興事物對傳統結構的局限與認識粗淺;承擔市場波動所帶來的不可預計的悲壯;承擔經營虧損帶來的一切成本壓力……總之,開店容易守店難,順豐此番「反7-11」建店之舉風險諸多。如何成功「跨界」,我們期待順豐能帶給我們更醒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