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王衛:順豐而行:新藍領時代驕子 > 5 快遞中的「慢姿態」 >

5 快遞中的「慢姿態」

由外轉內,暗殤順豐自謀出路

順豐一向以其速度「快」而著稱,它的快在業內也是有口皆碑的。不過,順豐在行業內的「動作」變化卻不大,而且每一次都很輕,甚至鮮為人知,直至其「作為」取得「好成績」後才會被大白於天下,並引來一番模仿和競相追逐。

很多人都說,順豐的風格「慢」,與它自身的定位「快」相衝突。殊不知,順豐並不是「慢」姿態,而是它一直以來的低調作為,很多人對其都後知後覺,自然就覺得有些慢了。當然,順豐並不想有意隱藏所有的舉措,比如它「身份的轉換」,王衛便一定要讓所有人都盡快知道。

7歲之後,王衛就一直是「香港人」。直到2010年,39歲的王衛摒棄了香港身份,而重新獲得深圳市民的「身份證」,與此同時,「外資」了17年的順豐,搖身一變成了「內資公司」。就在很多民營內資企業都衝破了頭想躋身「外資」行列之際,王衛卻毅然決然地給自己和順豐分別換了身份。

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在中國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外資企業,又稱外商獨資企業,指在中國境內,由中國法律約束下成立的外國國籍投資者承擔全部資本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在中國境內是享有一定所得稅優惠的。比如,一家內資企業和另一家外資企業,同樣在中國經營。外資企業在盈利的那一年開始,前兩年免收企業所得稅,之後的第三年所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減半,此所謂「兩免三減半」。顯然,與正常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內資企業相比,外資企業享有了太多優惠。

雖然外資企業與內資企業在稅率設立上都是33%(稅率分為30%、24%和15%三個檔次,另外計算時還要加上3%的地方所得稅,故而,最高企業所繳納的所得稅稅率為33%),但不同企業的名義稅率與實際稅負的差距卻相當大,尤其是針對特殊區域的外資企業,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可以優惠到24%,甚至是15%;而只有那些所獲利潤極其微小的內資企業才享有一定的稅率優惠,這種優惠實行27%和18%兩個檔次。

可見,內資企業所獲得的那一點點「優惠」遠遠不及外資企業所獲的優惠大,怪不得那麼多的內資企業願意給自己找「外籍伴侶」、「外籍乾爹」,原來也是有一定利益可圖的。

可是,王衛與其他公司大相逕庭的做法實在讓人捉摸不透,既然外資企業在中國享有那麼多實實在在的利益上的優惠,他為何要將順豐的「外資」身份換成「內資」呢?而且為了讓自己法人身份不變,竟一狠心給自己換了「身份」。雖說王衛本就是中國人,7歲那年隨著家人移民香港後才成為香港人的,但中國香港籍和中國大陸籍相比較,至少在中國內地應該還是有一些特殊待遇的吧,怎麼說換就換了呢?

還別說,真就是因為這個「特殊待遇」才讓王衛和順豐一起換了「身份」的。

2009年4月24日,經過長達23年修訂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即通常所說的「新郵政法」,終於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獲准於10月1日起實施。就是這個新《郵政法》,送給了王衛一個「特殊待遇」,讓他不得已「變身」。

新《郵政法》中最大的手筆,當屬給郵政普通服務穿上了法律意義的「護身符」,這樣就確保在法律的作用下,讓各個地區的郵政都將服務擺在經營的首要位置,杜絕了因不同地區重視程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服務效果和發展速度。這一點也體現出國家對中國郵政,尤其EMS業務上的服務質量充滿期待。

在中國,與EMS競爭激烈的快遞公司多種多樣,無論是桐廬幫「四通一達」,還是民營快遞「大佬」順豐,抑或是聯邦快遞等國際快遞「四大巨頭」,他們的服務質量都遠遠超出EMS。在快遞這種特別注重服務質量的服務行業裡,EMS面臨著極大的威脅與挑戰。

新《郵政法》的實施,不僅給郵政自己套上了法律約束的「外衣」,同樣對民營快遞公司也附加了約束的籌碼,這個「約束」,對順豐而言可謂極其「殘酷」。

新《郵政法》中承認民營快遞公司的合法地位,但又嚴格、明確地規定了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這個條款,不僅約束了國際快遞巨頭在中國境內的業務範圍,更嚴重動搖了順豐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因為國內信件快遞業務在順豐業務中佔了很大比重。如果順豐要繼續合法經營國內信件的快遞業務,就必須讓由「外資」變更為「內資」。

所以,王衛不能再繼續享受這個「外資」身份給他的「優惠」了。不過,儘管換了身份,但順豐還是順豐,它依然要將最好的服務提供給廣大客戶。對此,順豐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企業性質和身份轉變之後,並沒有其他方面引起相關的連鎖反應,順豐在為客戶提供快遞服務水平和質量方面更不會有任何變化。」而即便是「服務水平和質量」上有變化,也一定是朝好的方向提升。因為只有這樣,順豐才能確保品牌不倒,勢力不滅。

順豐成立以來,雖然經過多年的積累,它雄踞中國民營快遞大佬之位,並且在近些年也發展了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國際業務,但這些國際業務在順豐的產業裡還排不到隊列前面。在順豐業務總量裡面,國內信件快遞業務佔有絕對大份額的比重,如果順豐不放棄「外資」身份,就得放棄這個大比例的業務,這會令其營業額大幅縮減,也會為那些老客戶帶來諸多不便。

信件本身具有多重保密的性質,而順豐一直以來的誠信經營積累了大量老客戶。如果順豐放棄這項業務,將會有大量的此項業務流向國內快遞市場,勢必造成國內快遞公司之間激烈的競爭和市場掠奪。

從國家的立場來看,順豐「換裝」也理所當然。如果順豐「縮水」,不經營國內快遞高端市場了,那麼其他快遞公司即便臨陣磨槍也未必能馬上勝任角色,對市場、服務都將造成不小的影響。另一方面,順豐若換了「中國大陸籍」,對國家而言不也是多了一個賺錢的好企業嗎?政府和公眾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順豐和王衛的「變身」便順理成章了。

只是,「由外轉內」還是比較麻煩的,但王衛「變」意已決。從2010年9月28日,王衛在深圳註冊的18家「順豐」統一完成「企業類型」的工商變更上就不難看出,他做起事情來是絕對不含糊的,很多業內外人士之所以覺得王衛有時候的姿態「慢」了些,想來也源於他不願意張揚的性格。而這次,王衛可是以盡可能快的節奏將這曲「變身」歌唱完。

「變身」不僅在程序上繁瑣,而且還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順豐「由外轉內」後,要將以前作為「外資」時候所享受的所有優惠,主要是稅收方面少繳納的那部分錢全部補繳回來,這又是不小的數目。除此之外,換了身份的王衛和順豐,還將面臨一些法律上的新約束——順豐「國際化」的進程怕是徒增更多的荊棘。

王衛和順豐的「變身」,並不是單一地將國內信件快遞業務攥在自己手裡不放,更不是王衛「投機行為」的表現。王衛一直低調行事,他將利益化擱淺在行業準則的末位,他認為做企業並不僅僅是為了賺錢。

時至今日,順豐早已是年營業額超過200多億的「錢袋子」了,若是王衛真的「投機」,那他為什麼不把順豐賣掉呢?要知道,那些國際快遞巨頭對順豐虎視眈眈了好多年。而王衛不僅決然地回絕了他們收購的打算,更是每天十幾個小時地工作在順豐發展的軌跡上,這讓他的朋友都覺得,這個「最有錢的工作狂」才是順豐一線最可愛的人。

誠然,新《郵政法》的實施確實達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不僅提升了自身服務的競爭力,也限制了外企快遞業務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同時也「收編」了順豐。不過,順豐並沒有因為「打擊」而一蹶不振,順豐和王衛一樣堅強,一樣聰明,不管多麼困窘的境遇,都可以抽身而出。即便受了傷,也會盡快恢復,為自己的下一步路鋪設更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