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 > 注重創新,企業發展增後勁 >

注重創新,企業發展增後勁

2005年11月7日這一天,對格力人而言,是一個引以為榮的好日子,必將載入格力企業發展的史冊,也將載入中國空調行業發展甚至世界空調行業發展的史冊。這一天,在由國家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和中國製冷學會、中國製冷工業學會等權威機構專家聯合組織的科技成果評估會上,格力最新研製成功的超低溫數碼多聯中央空調,一致通過了專家們的鑒定,被認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回顧空調發展的百年歷史,一直都是由美國和日本壟斷著大部分核心技術。世界第一台空調是美國發明的。「二戰」以後,日本企業在空調分體機上進行了創新,並一舉超過了美國。但是,美國始終在中央空調領域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朱江洪認為,中國要趕美超日,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指望美國和日本的技術施捨。多年的實踐證明,美國和日本的空調巨頭所表現出來的,是在核心技術上對中國企業的封鎖,以此來控制中國企業的發展。

對此,朱江洪有著切身體會。2001年底,朱江洪帶領格力技術團隊到日本考察。看到日本企業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後,朱江洪懇請與日本企業合作。他提出,只要日方願意提供變頻多聯空調技術,格力願意在合作方式、市場資源分配等方面盡力滿足日方的要求。儘管日本企業口頭表示以後再談,但最終等來的是「連散件也不賣」的回絕。

如果說變頻空調是空調行業技術的「皇冠」,那麼多聯式中央空調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日本企業開發這一技術,整整用了16年的時間。所以,日本企業拒絕格力的合作請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5年過後,戲劇性的場面出現在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竟然有3家日本企業先後來到格力考察,並懇請與格力合作,此時更非彼時的是,格力回絕了日本企業的合作請求。

當年從日本考察回國後,朱江洪立即組織技術攻關小組,開始向變頻多聯技術艱難攻關。一年之後,格力就研製出了中國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一拖多空調機組。日本企業震驚了。之前,中國多聯式中央空調市場一直被日本品牌所壟斷,很快,格力就在華東、華北和華南等重點市場實現了「三分天下,格力有其一」。不僅如此,在國際市場,日本企業也感受到了來自格力的強大競爭力。

而後,美國企業也震驚了。就在格力超低溫多聯中央空調問世的前兩個多月,離心式冷水式機組在格力電器也正式下線。這是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中央空調,一舉打破了美國「四大家族」此前對離心機技術的壟斷,並從美國企業的手中先後奪下了安徽黃山徽州大酒店、珠海華潤萬家商場、山東曲阜國貿中心等近百家大工程。

為了不斷提高自主技術和創新能力,格力每年投入技術研發的資金,都超過公司當年銷售收入的3%。這一指標成為中國空調業界技術投入費用最高的企業。到2012年,格力電器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科研班子,其中製冷技術研究院、機電技術研究院和家電技術研究院3個基礎性研究機構,從事專門跟蹤研究空調業的中長期發展技術和尖端技術,另外還有300多個專門的實驗室,對研發的新產品進行各種情況下的實驗。

格力電器共有包括國外專家在內的研發人員50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的研發人員高達90%以上。格力電器還營造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科研環境,設立了科技進步獎,重獎科技功臣,單項獎獎金最高達100萬元。

董明珠說:「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精品的企業,是一個醜陋的企業。」為了跟蹤世界空調業的尖端技術,格力電器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空調研發中心,擁有熱平衡、噪音、可靠性等220多個專業實驗室,無論數量、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此外,格力電器還建立了規模龐大的製冷技術研究院,專門負責申請國內外專利技術,使格力空調的品種規模之多、種類之全,都居於全球之首。

朱江洪曾經驕傲地說:「一個沒有脊樑的人,永遠挺不起腰桿,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永遠沒有脊樑。格力要做的,絕不是複製品,而是格力創造的中國品牌、世界品牌。」

董明珠早就意識到,中國的製造業被譽為「世界加工廠」,從事貼牌生產,為外國企業加工產品,進而給中國經濟帶來了發展的活力。但面對越來越多的市場競爭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中國的眾多企業越來越感受到缺乏核心技術的不便。

其實,不僅是中國的製造業,世界上任何一家缺乏核心技術的企業,都將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遇到難以克服的困難。比如說日本的三洋公司。三洋的核心產品是零部件的生產能力,一些整機的生產則通過合資公司來完成。可以說,三洋在零部件的生產上擁有技術領先的優勢,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當年缺乏研發能力的企業都不得不向三洋購買機芯。而如今,這些企業都在自主研發的道路上越做越堅實,甚至把產業鏈向前延伸到了零部件的研發與製造。最終,他們用自己研發的產品代替了三洋的產品,並且對外提供了自己新研發的產品。於是,三洋不僅失去了原來的大客戶,而且這些大客戶搖身一變,成為了三洋的競爭對手。

就是這個三洋,和格力有過難忘的一面之緣。2006年,當時陷入財務危機的三洋,在新管理層的變革下,適時向格力拋出了橄欖枝,希望格力能夠收購三洋名下的小家電業務。對此,格力卻沒有反應。而留有餘念的是,董明珠表示,對三洋的芯片技術格力將考慮是否作為產品延伸。

其實,格力考慮引進三洋的芯片技術,也肯定是短期行為。從長期看,格力最終也要走上三星的路子,自己研發芯片的核心技術。董明珠說:「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像被別人套住枷鎖一樣,控制權掌握在別人的手裡。」這對於習慣掌握主動權的董明珠來說,絕對是難以忍受的。

董明珠認為,自主創新就是能夠立足自身實際,在分析組織內外部環境的基礎上,能夠不斷地開發自我潛能,創造出新的成果來。

朱江洪說:「格力要做的,絕不是複製品。」自主創新,既不是一種簡單的複製模式,也不是一種詭秘的尾隨戰略。自主創新,實際上是一種超越前人的做法,也就是說,自主創新形成的是一種「持續改進、迎頭趕上」的運行機制。

從格力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自主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是格力營銷模式、淡季返利、年終返利的全方位創新。這種全方位的創新,才是格力成功的關鍵所在。

在自主創新方面,格力實施了「三步走」的「務實趕超」策略。

先是實施了「市場攻擊」策略。就是集中力量研發市場急需、適銷對路的空調產品,並在製冷量大、節能、安靜、使用壽命長等方面建立起自身的競爭優勢。

其次是實施「國內補缺型」戰略。就是在關鍵領域,逐步打破國外壟斷,實現自主研發。

第三是實施「國際趕超」戰略。就是在一些關鍵領域,研發出世界領先的成果,以此來引導世界潮流。

2006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第三屆年會上,格力成為唯一入選「2006自主創新競爭力十大品牌」的家電企業,與此同時,董明珠也成為家電行業唯一入選「2006自主創新競爭力十大人物」的企業家。這一榮譽的確來之不易。因為按照本年度寧缺毋濫的評選規則,無論是人物評選還是品牌評選,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空缺。

對此,董明珠認為,企業在自主創新中責任重大。在技術研發方面,必須腳踏實地,多干實事,少說空話,能耐得住寂寞。在關注消費者方面,要注重現實的消費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力量推動社會發展,用企業行為對社會未來負責。

美國《財富》雜誌揭曉2013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女性,董明珠第九次上榜。《北京晨報》介紹說:作為格力電器的掌舵者,董明珠憑借過人的素質和獨到的眼光,在以男性佔絕對優勢的企業界中脫穎而出,將格力電器這艘年營業收入超過千億的巨型航母領進了國際市場,產品幾乎出口到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

格力電器發佈的2013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3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200.30億元,同比增長19.9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8.13億元,同比增長46.53%,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據目前公開的財務數據,格力電器是中國首家年淨利潤超過100億元的家電企業。

有數據顯示,到2013年,格力擁有5000多名科技研發人員、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4個研究院、28個研究所、500多個實驗室。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實現在研發方面的年投入超過了40億元,遠遠超越國際同行水平。格力電器已經擁有國內外專利9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500多項。僅在2013年,格力就申請專利2700多項。

格力自主品牌空調已經出口到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格力品牌更是打入了美國市場。格力已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進入了主流銷售渠道,得到了主流消費人群的認可。格力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贏得了應有的認可與尊重。格力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