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 > 做好產品,最佳營銷在品質 >

做好產品,最佳營銷在品質

業內都知道,格力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營銷模式,也稱「格力模式」。這種模式不是向別人學來的,而是營銷中所面臨的實際困難倒逼出來的獨門絕招。空調界最為出名的、最讓人觸目驚心的,就是價格大戰。空調製造企業之間,一旦形成激烈的競爭局面,往往就會掀起一輪激烈而殘酷的價格大戰,從而採取直接下調價格或者贈送禮品的方式,來搶佔市場份額。慘烈的價格大戰,常常把空調市場打得天昏地暗,讓空調製造企業心驚肉跳。

而董明珠從來都不理會空調營銷的價格大戰。不管業內的戰事如何,格力空調就是不降價,格力不降價的主要決策者就是董明珠。董明珠歷來反對降價傾銷,歷來都旗幟鮮明地反對價格大戰。她說:「空調的價格大戰不是一個好的營銷策略,價格大戰對所有的廠商都沒有好處,用心做好產品,提高產品的品質,才是最佳的營銷方式。」

在家電行業開始進入微利時代的今天,空調營銷的價格大戰更加成為企業的一塊心病,時而就會讓企業主們隱隱作痛。對此,董明珠卻顯得很是淡定。她說:「微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壟斷時代和信息閉塞時代才會出現暴利,而在競爭時代和信息時代,不可能再出現暴利,微利是競爭的必然。但是,產品的微利並不代表企業的微利,企業要做出規模來,才能集小微而成大利。」

董明珠曾直言:「外界給我定位為營銷女皇或者營銷專家,這些對我來說,都毫無意義。我不會因為有這些光環的緣故去改變自己。其實,在營銷方面,我自身最大的個性就是保持一個誠信共贏的心態,而不是刻意地使用什麼技巧和手段。我感覺,只要格力一直秉承誠信共贏的理念,就會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至於別人怎麼評價我、怎麼評價格力,那是別人的事。」

董明珠回憶說:「格力當年跟國美博弈的時候,有人認為我們跟國美較量是因為格力自身有實力,同行中的很多企業都認為格力給他們出了一口憋悶已久的惡氣,說他們不敢跟國美較量,不敢得罪國美。有人乾脆跟我說我們之間的較量是國美的錯,可我卻不這樣認為。國美要求必須服從他們的條件才可以進入,而我感覺我們完全有能力可以拒絕國美,可以不進國美。我知道我們的實力。格力電器一直是消費者非常認可的品牌,有這個保證,就足夠了。」

董明珠指出:「一個企業,要真正能做長久,就必須對消費者負責,就要生產出好的產品。只要我的產品好,消費者的口碑就好,消費者就對我們有信心,我們也就有了可靠的市場。消費者想購買我們的產品,就會主動到賣格力空調的地方去買,他們不會因為商家是誰而放棄購買格力空調的想法。我們的市場是因為消費者的存在而牢固,不是因為你是什麼大賣場的存在而存在。我們不滿足你大賣場的條件,你可以不批准我們加入你的大賣場,但是,我們的條件也一樣苛刻,你不滿足我們的要求,我們就可以終止與你的合作。我們也真誠希望將來能跟國美等大渠道商達成合作共識。我們並不是非要自建銷售渠道,也不是非要自建渠道來抗衡大賣場。我們一直在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把格力的事業持之以恆地做下去。」

其實,早在格力與國美較量之初,格力銷售的自建渠道就已存在。格力自建銷售渠道,是因為空調產品銷售的特殊性。空調購買後,需要安裝和跟蹤服務,格力承諾提供六年的包修服務,而且要直接跟蹤到消費者。格力所探索的專賣店營銷模式,就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業製造、專業銷售與專業服務的一體化。這樣的一體化,是對消費者極其有利的。因此,格力的專賣店越開越多、越開越好。專賣店多了,格力就擁有了佔領市場的資本。因此,格力完全能夠以自己的條件來拒絕和抗衡國美。

董明珠早就意識到,空調市場的大部分降價都屬於惡性價格戰的結果。空調行業殘酷的價格大戰,對於空調行業本身來說沒有一點好處。一方面,價格大戰使企業的利潤明顯減少,企業遭受損失。企業遭受損失,就無法再追加投資,企業的發展就面臨挑戰,國家的稅收就必然面臨損失。另一方面,由於價格的降低,企業就必然在生產成本和服務成本上大做文章,最終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從而埋下了喪失市場的隱患。

但是,格力空調也並非是一味的不降價。董明珠說:「格力主動降低價格,與打價格戰完全是兩碼事。有人說格力的毛利率在30%以上,這是不確切的。在微利經營時代,能有這麼高的利潤率,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原材料成本高,售後服務成本高,利潤率不可能有那麼高。說句實話,格力的利潤率,充其量只有5%。格力賺錢,完全是依靠企業的規模。」

董明珠指出,空調行業成為微利行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格力空調雖然是品牌產品,即使是微利營銷,也堅持不漲價。格力有充足的理由和條件能很好地生存下去,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一是格力的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用產品的高效能給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實惠;二是格力堅持規模化生產,將原材料上漲成本消化在規模化生產之中。

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格力在維持微利經營,也仍不打算進行多元化擴張。董明珠一直在秉承著一個信念,就是格力如果連空調都做不好,做其他產品還能好到哪兒去?早在1997年,格力就曾經遇到過擴張的誘惑,有的非空調生產企業甚至將自身的資產白白送出,讓格力兼併。但是,格力權衡利弊,最終加以拒絕,仍然堅持走自己的專業化道路。

董明珠在營銷中考慮最多的就是消費者最需要什麼。她說,如果企業把這一點緊緊抓住,企業的發展就握有主動權。格力的產品都是智能化的產品,也正是消費者所需要的好產品。走專業化的道路,就是扎扎實實地做好空調,讓空調產品更加趨於完美,對消費者更為有利。格力一直不被變幻的外部環境所干擾,靜下心來做產品,無論是家用空調,還是商用空調,都做得精益求精。

董明珠強調,在產品的製造上,我們國家有我們國家的標準,國際有國際的標準,但最高的標準就是讓消費者滿意。讓消費者滿意,才是產品製造至高無上的標準,格力一直圍繞這麼一個標準去做。董明珠認為,做企業一定要有寬闊的心胸,要有國家意識,要把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緊密聯繫起來。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為老百姓服務,企業的利益跟國家的利益結合起來,就會做出更多有利於百姓、有利於社會的事。這也是我們做企業應該堅持的方向。現在,格力的產品已經走向了世界,我們不能把眼界僅僅盯在一個小圈子內,我們所肩負的,是更好地代表國家形象的責任。

一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預料不到的不利因素的影響。不利因素的出現,會讓企業的發展面臨困境,會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有的企業本來做得很優秀,甚至想做百年老店,可是,他們往往會在困境出現時,不知所措地栽了跟頭。對此,董明珠充滿信心地說:「格力電器不會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們每時每刻都有嚴格的要求,並嚴格地規範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有了這些嚴格的要求和規範的行為,儘管會發生一些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企業依然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有人曾別有用心地給我們做了很多負面報道,可對格力來說,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害和威脅,反而促進了格力電器銷售額的增長。」

格力電器只有一句「好空調,格力造」的廣告語,廣告語雖然只有區區六個字,卻足以讓格力電器深入人心。董明珠從來不在研究廣告語上耗費心思,也不在品牌營銷上花更多的心思。就是「好空調,格力造」這一句,當初也不是廣告語,而是格力對每一名員工提出的激勵口號。「好空調,格力造」喊了十幾年後,格力才提出了新的口號——「精品空調,格力製造」。

一直以來,格力電器所取得的營銷成果不是來自於廣告推銷,而是來自於口碑的宣傳。格力的消費者購買格力空調,並不是受廣告的引導,而是從內心認為格力空調的品質好,或者是看到親戚朋友們購買了,也跟著購買。這是典型的依靠口碑搞營銷的策略。

「精品空調,格力製造」提出後,格力電器將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高端產品的研發上。用心做好產品就是最佳的營銷手段,是董明珠永遠不變的追求。目前,格力在全球已經開設了10000多家格力專賣店,創新的營銷模式奠定了格力電器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保證了格力不斷跨越巔峰。董明珠說:「我希望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房間安裝的都是格力空調,通過格力的產品,讓全世界感受到中國的形象,感受到中國人的嚴謹和精到,讓『精品空調,格力製造』深入全球消費者的心裡。」

繼2013年格力電器營業總收入實現1206億元後,董明珠再次提出:2014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力爭達到1400億元。董明珠認為,首先,市場的大小並不是由對一個產品的需求量決定的,而是由企業產品的品質和服務來決定的,由此格力產品必將被更多的消費者所選擇,格力核心產品仍是格力今後重要的增長點;其次,我國空調市場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開啟了以舊換新的時代,所以更新換代也是格力保持增長的動力之一;再次,生活電器也是格力的另一個利潤增長點。有了這些增長點,格力才擁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董明珠表示:2014年,格力不僅在營業額上有200億的目標,在渠道建設方面也有新舉措。董明珠表示,格力對自身的渠道戰略進行了兩點重要調整:一是加強自有渠道模式,打造新型的旗艦店樣板,賦予其更多的功能和主題;二是主動服務、智慧營銷,為客戶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在大數據、互聯網時代,格力除了要打造更多的「旗艦店」和規模的的專賣店外,還要讓經銷商進駐居民社區,把經銷商帶到消費者身邊去。

產品的品質依舊是格力永恆的追求。在技術上,格力在2014年有一個磁懸浮直流變頻離心機新品發佈,這個產品可實現無油運轉,是格力直流變頻離心機小冷量系列的補充,格力希望用高效節能的技術為節能環保事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