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董明珠:倔強營銷的背後 > 作風硬朗,員工同行生敬畏 >

作風硬朗,員工同行生敬畏

董明珠是一個任何時候都堅持原則的女性,這一點,她做得神聖不可侵犯。她認為,一個企業的成功源於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做好企業的管理。做好企業的營銷雖然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一環,但營銷不是絕對的,企業的管理比企業的營銷更為重要。如果沒有好的管理,就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營銷。格力空調已經是成熟的產品,企業所面對的是競爭激烈、變化莫測的市場。一個企業的成功,靠的不僅僅是營銷,還要靠技術領先和管理領先。

董明珠非常相信自己的商業潛力和商業嗅覺。在許多職業女性用男性思維闖蕩於男性主宰的世界時,董明珠則嘗試著用特有的「女性思維」來經營自己的事業。她默默地從一個最基層的業務員做起,最終成為擁有8萬多名員工的大型企業的老總,讓眾多男性企業家們刮目相看。

為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董明珠表現出了極強的統治力和強悍的管理作風。她是一位令人敬畏的女性,不僅下屬怕,同事怕,就連競爭對手和戰略夥伴們都怕得義無反顧,怕得心服口服。她是一個老練的女人,一個讓員工感覺很自信的女人,一個通過笑臉就能征服同行和員工的女人,一個受人尊重的女人。她恪守著簡單純粹和誠實守信,最終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的風雲人物。

董明珠在商場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狠角色,很多人懼她、怕她。但是,偏偏怕她的人又絕大多數離不開她,並且愛戴她。曾經有人自費乘飛機專程來到格力,目的卻是為了看看董明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這似乎是個玩笑,但絕對讓人驚歎。

董明珠說:「我從來就沒有犯過錯誤,我也從不認錯,這就說明我永遠是對的。」這樣極具霸道風格的話,也許只有她能說出。在我們這個以謙虛為傳統美德的國家,許多人儘管也很優秀,但對於自己的優點,也往往顯得過於謙虛。而董明珠如此高調地評價自己,簡直就是一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徑。

可是,在格力電器內部,董明珠的話,沒人感到有何不妥。到目前為止,董明珠在從業務員到董事長兼總裁的每一個角色的演變過程中,所做大大小小的決策,就沒出現過任何紕漏,人們不但沒有因為她所說的話太大而嘲笑她,反而因為她所說的話直率真誠更加尊重她。

對於外人的評價,董明珠總會一笑而過,不會在意。她總是堅信自己的決策都是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慎重做出的,不會出現太大的錯誤。因此,她的每一個判斷,都在左右著空調市場的競爭風向;她的每一個決策,也都在深刻地影響著空調行業的發展速度。

董明珠說話的聲音非常洪亮,而且語速很快,語氣中透露著一種超人的自信。這種自信,讓旁人感到無法質疑。她的招牌式講話風格就是:要麼不說,要麼必須說得痛快淋漓,說得人家心服口服,說得人家認錯服輸。她坦然自己在工作中經常認死理,經常愛較真。

董明珠雖為江南女子,能在敞開心扉時做到柔情似水,可在工作管理上卻一直做得鐵面無私。在一次空調價格大戰中,她代表格力果斷表示絕不降價,從而表現了她極為堅決、非常果敢的一面。當時,國美作為格力最大的經銷商,其每年的銷售額達幾億元,占格力電器年銷售量的10%左右。國美囤積了大批空調,正悄悄地醞釀著低價傾銷。對於這種不誠信的行為,董明珠覺察後,立即停止了對國美的供貨。「我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敢於同國美較量,是因為自己無私無畏,完全是從市場的角度看待問題。只要是從別人的角度來認真地考慮問題,是從市場規律的角度來認真地考慮問題,做出的決策就肯定不會錯。」她認為,正確的東西就一定會贏。

董明珠對於外界給予自己的「嚴厲」之說,有著獨到的辯護,她說:「工作上,應該嚴格嚴厲地對待,絕不講情面,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必須指出來。我向來都是把生活和工作清清楚楚地分開,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和生活不能混為一談。工作中就應該沒有柔情可言,就像打仗一樣。誰都知道,在戰場上,不可能用柔情來解決問題。要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就必須用嚴格的制度和紀律來完成、來管理,必須用剛性的執行力來保證,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董明珠喜歡用「帶著放大鏡找問題」的態度來處理問題。她擔任經營部部長時,因看不慣一些員工在辦公室打打鬧鬧、吃零食的行為,就制定了「不准在辦公室吃東西」的制度,並嚴格地加以執行。她的理由是:如果這個時候一個客戶走進來,看到一群正在吃東西而且還嘻嘻哈哈的人,他還會對這個企業有信心嗎?他還會相信這個企業的產品質量嗎?他還會放心地把幾百萬、上千萬的訂貨款交出來嗎?

「別人喜歡遮醜,而我則喜歡揭傷疤。」在公司開會的時候,董明珠一般情況下都是只講缺點,不講優點;只講問題,不講成績。董明珠對員工說:「我表揚你的都是過去的事,過去的事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將來應該怎麼樣。」作為一個企業,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就必須做到每天都能否定一些昨天的東西,做到不斷地推翻自己才會有創新。

董明珠不僅對下屬苛刻,對親友也會「六親不認」。她說:「有些經銷商知道我有個哥哥,就想給點好處通過我哥哥多拿些貨。按照當時情況,如果給我哥哥貨,對於格力是沒有半點利益損失的,而且讓哥哥既有面子也有實惠。但我堅決沒有給,相反,還給那位經銷商一個斷貨半個月的處罰。我哥哥很不理解,覺得我這個妹妹太六親不認了。從此,我哥哥與我十幾年不來往。我不在乎哥哥的反應,我在乎的是我的一舉一動能不能對格力公司的發展造成傷害。做好格力的事情,是我一生不變的理想,這一點,我不能出現任何的閃失。」

當時,格力電器內部盛行著一種國有企業的官僚習氣,貪污腐化比較嚴重,人浮於事的問題也比較突出,經營管理上竟然混亂到經銷商必須拿錢「進貢」給內勤,搞好關係後才能拿到貨的地步。而有的業務員為了取得好的資源,總是想方設法地找關係、走後門,向上司行賄,以獲得不該有的利益。董明珠明察秋毫,與這些不良行為進行了堅決鬥爭。她力排眾議,強行規定:不管是誰,一律不准有應收款,一律實行款到發貨。

1996年,對於格力電器來說,可以說是一個生死之年。這年的上半年,包括合資空調企業在內,全國空調產能接近2000萬台,而市場容量不過600萬台。就是這一年的夏天,由於降雨不斷,全國爆發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最高氣溫沒超過33℃。這對於老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個愜意的夏天,而對於空調企業來說,這無異於一場特大的天災。

儘管如此,一場盛況空前的空調大戰還是在這個夏天如期展開了。科龍空調率先降價,一款主打產品從6400元降起,5800元、5600元、5000元,一路猛降到4280元。與此同時,其他品牌的空調也紛紛跟進,高呼著「讓利不讓市場」的口號,不斷把自己的空調價格往成本價一步步地拉近。

此時,在珠海格力總部,董明珠正獨自穩坐釣魚台。許多經銷商看格力在降價狂潮的衝擊下毫無反應,都有些忍耐不住了,就紛紛給董明珠打來電話,急切地提醒董明珠:「馬上降價還來得及,不然格力就死定了。」格力的很多高層領導也認同經銷商的觀點,主張格力應該趕快降價。可當時擔任經營部部長的董明珠卻據理力爭,毅然決然地堅持不降價。

董明珠堅持不降價,除了為穩定價格考慮外,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她覺得,這一年經銷商要求降價,不是為了單一地搶佔市場份額,而是想通過銀行貸款進行大量的投入後,把貨壓低價格出售,待他們賺了錢之後,再進行第二輪的轟炸。他們很可能在銷售旺季時進一步擾亂市場運作,完全不考慮企業利益和消費者利益。從全局角度看,格力空調一旦降價,個別經銷商就可以用低價來衝擊二、三級經銷商,衝擊那些沒有足夠資金實力與他們對抗的競爭者。這樣,就會使廣大經銷商對格力的產品質量和品牌信心產生動搖,所產生的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格力公司高層採納了董明珠的意見,並致電經銷商,格力空調必須穩定價格,一分錢的價格也不能降。

一味的降價無疑於自掘墳墓,事實也驗證了董明珠的預判。一直是國內「老二」的華寶,降價後銷售量雖然創出了新高,但卻導致了企業的巨額虧損,華寶也從此退出競爭,被昔日的「老四」科龍收入旗下。這場價格大戰,還斷送了包括杭州東寶在內的一大批空調品牌的大好前程。

格力做到了一時不降價,但是能否做到永久不降價?董明珠認為:格力空調在全國已經連續保持銷量第一,靠的是產品質量,靠的是消費者的口碑。一個企業的發展,要靠產品的利潤來支撐,企業要用延續的新生力量,來確保新產品的研發。因此,價格戰不會是格力的主要銷售策略。但是,在保證產品質量和銷售服務的前提下,將適當的價格空間返還給消費者,也未嘗不可。至於降價時機,格力人給出的答案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董明珠說:「做領導的關鍵,是要擁有做事的魄力,擁有分析問題和做決策的能力。我在格力電器干了20多年,無時不在與市場鬥,與人鬥,與自己鬥。因為在實施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要求得太苛刻、太嚴厲,必然會讓一部分人覺得沒面子。我覺得,被人說一聲霸道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面對未來,董明珠的思路非常清晰。格力電器仍將堅持走專業化道路不動搖,企業的定位就是一個只做空調的企業。董明珠說:「格力要立志做一個百年老店,全力打造中國的世界級品牌。」就在國內的一些製造企業為眼前名利而放棄保持基業常青的時候,內心執著的董明珠感慨萬千地說:「我想我是寂寞的,至少在中國的製冷界。」

未來的董明珠,還能寂寞多久呢?答案,也許會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