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宮崎駿和他的世界 > 前言 宮崎駿創造世界之旅 >

前言 宮崎駿創造世界之旅

金字招牌:宮崎駿動畫

對廣大動畫愛好者而言,「宮崎駿」這塊金字招牌始於Animage[1]上連載的漫畫版《風之谷》。1989年,尚未完結的《風之谷》與大友克洋[2]的《阿基拉》並稱為漫畫界的兩大巨頭。在筆者看來,《魔女宅急便》上映之後,「宮崎駿的動畫」才逐漸在票房上一枝獨秀,並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在這部大作橫空出世之前,宮崎駿只不過是動畫電影界的「鬼才」之一。

「宮崎駿」這一品牌崛起於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時期。

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崩塌讓第二代「宅人」(就業冰河期一代)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要如何活下去?」他們在《紅豬》的主人公波魯克・羅梭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成熟」。受到觸動的人們紛紛租來錄像帶與DVD,看起了宮崎駿的其他作品,在他的世界中越陷越深。當時,人們還目睹了宮崎駿與黑澤明[3]的歷史性會晤。見面的契機正是《幽靈公主》的時代考證。黑澤明的《七武士》對這部作品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回顧自己的生平時,宮崎駿也將他與黑澤明的邂逅視作一段非常「酷」的時光。此時,宮崎駿的大師地位已堅不可摧,而真人版電影的奇才北野武[4]也在同時進入人們的視野。黑澤明與宮崎駿的電影都是通過東寶[5]發行的,這也算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吧。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宮崎駿的世界很深奧?

宮崎駿的世界看似是一條筆直大路,但若細細研究,你便會發現直道上有無數分歧點。入口寬敞,中途卻是蜿蜒曲折的迷宮,出口的結構倒是簡單明瞭。本書收錄的稿件涉及方方面面,種類豐富,正體現出宮崎駿作品的多樣性。

為什麼說宮崎駿的世界是一條筆直大路呢?因為這位動畫作家總是專注於將「靈魂」轉化為影像,堪稱「動畫的神使」。換言之,他是一位動畫原教旨主義者。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的盟友高畑勳[6]更是一位極端的動畫原教旨主義者。

為表現「動作」不擇手段——這就是宮崎駿的原則。從這個角度看,宮崎駿也是一位工匠(Artisan)。而高畑勳傾向於以藝術家的身份描繪「動作」,拒絕將作品降低到「通俗」的層面。除了觀眾,業界同仁也會關注宮崎駿打造的「動作」,並陶醉其中。我們能在法國電影《瘋狂約會美麗都》(Les Triplettes de Belleville)[7]中看到宮崎駿的影子,皮克斯(Pixar)[8]出品的CG動畫片中也滲透著宮崎駿式的原教旨主義。這也是因為宮崎駿從俄羅斯、美國的弗萊捨工作室(Fleischer Studios)[9]及迪士尼的作品中汲取了諸多營養,並將這些營養充分運用在《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之前的作品中。

除去宮崎駿的「工匠」元素,我們會發現他的世界觀著實複雜奇怪。沒有肉體性感的戀愛、直面自相矛盾的暴力描寫、對魔法與科學文明的批判精神……但男女主人公保衛世界的態度往往像《幽靈公主》中的阿席達卡那般模糊不清。從整體看,宮崎駿作品中的元素極富流動性。

宮崎駿在公共場合發言時總是斬釘截鐵,但他從不在作品中下定論,而是盡心描寫主角的迷茫。這樣的雙重結構讓《幽靈公主》之後的作品主題變得愈發深奧費解。比如《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它描寫了家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不可思議的關係在「因為存在,所以存在」的大前提下貫穿整部作品,卻沒有給出更多的解釋。只有大師級導演才能如此大膽,但這也導致可供觀眾指摘的「漏洞」層出不窮。

正因為如此,一部分宮崎迷只認可《龍貓》之前的作品,另一部分則接受了「現在進行時的宮崎駿」。

這也是人們思考宮崎駿的世界是否深奧的契機。無奈人們還無法給出明確的答案。不過從本書收錄的文章看,宮崎駿打造的動畫片的確魅力過人。

宮崎駿塑造的角色、機械與世界觀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之所以獨樹一幟、無人能及,關鍵在於他塑造的角色以及細緻的機械造型。他筆下的角色無限接近於「真人」,幾乎讓人看不出「塑形」的痕跡。至於機械,他本就是一個軍事迷,再加上強烈的現實主義思想,無數寫實的機械便應運而生了。不過他終究是一個「動作」原教旨主義者,所以他塑造的畫面不僅擁有寫實主義的特徵,更有行雲流水的動態。

然而,宮崎駿的作品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因為白璧微瑕,人們才更加愛不釋手。他的作品中極少出現戀愛情感與性感,從不超脫倫理觀的框架,也不會出現最殘酷的選擇(漫畫版《風之谷》中有非常殘酷的橋段,透著一股厭世情緒,但動畫版中沒有)。細細分析這些「缺失的元素」,我們能再次感受到宮崎駿的大師特質。

宮崎駿喜愛的文學作品、科學書籍與漫畫也如實體現了他的思想。眾所周知,他傾心於異端科學家中尾佐助[10]與作家堀田善衛[11]。後者雖然沒有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精彩的篇章,但其在《廣場的孤獨》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參與社會」(法語Engagement)型參政與存在主義式的小說手法對宮崎駿產生了莫大影響。有些人也許從他的喜好中看出些許左翼思想,可宮崎駿豈會如此簡單。他通過娜烏西卡講述了一個人改變世界的故事,卻在《幽靈公主》中訴說了改革者的孤獨。獨行俠、局外人與世界的對話,均與左翼思想水火不容。吳志英、中野翠等評論家曾一度以學生運動組織「民青」[12]揶揄宮崎駿,但是在最新的幾部作品中,「民青」味已蕩然無存。不,也許這種思想從沒有體現在他的作品中。他的態度,與山川賢一提到的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3]如出一轍,且更富浪漫主義色彩。他的出發點的確是左翼思想,從這一點看,他也許會更接近文學史中的「日本浪漫派」。他的生態觀、政治觀、歷史觀與宗教觀都是由特立獨行且紛繁複雜的思想組成的。

當畫面勝過他的思想時(押井守[14]的動畫就做不到這一點,他的作品堪稱「左翼的討論會」,沒有任何動態可言),觀眾就會將思想拋諸腦後,盡情沉醉在畫面原教旨主義中。

與宮崎駿有關的種種

與宮崎駿有關的話題有很多。宮崎駿的文化、宮崎駿的接班人、電影的票房……這些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

先看文化。吉卜力美術館已經成為最理想的教育基地,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能在這裡與動畫原教旨主義來一次親密接觸。美術館舉辦的所有活動皆以動畫原教旨主義為中心思想。美術館有時還會遠赴東京現代美術館舉辦展覽,不遺餘力地為「主義」做宣傳。美術館的活動看似低調,卻極具戰略頭腦。想當年宮崎駿和他的同仁們深度參與Animage的創作時,不也有「動畫塾」嗎!

再看接班人。細田守[15]和其他新生代導演都是很有力的競爭者,但人們紛紛猜測,有一個人即將成為宮崎駿的「欽點」接班人。

他就是庵野秀明[16]。

庵野秀明為《起風了》的主角配音,《風之谷》續篇的話題也圍繞著他展開。這位導演過《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大腕在製作電視版《新世紀福音戰士》時就與龍之子製作公司[17]進行了合作,積極傳承前人的歷史。他也有一定的「工匠」特質,卻比宮崎駿更為內向。恐怕這位庵野秀明已經獲得了宮崎王國的「王位繼承權」。他擁有打造「史詩」的能力與塑造機械的技巧。科學與人類是他內心世界的主題。他也在挑戰真人電影領域,試圖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如果宮崎駿讓他實現了蛻變,那我們就能在不遠的未來見證傳說的延續。

本書最初以「雜誌書」(Mook)[18]的形式在《起風了》公映前夕出版。人們對這部作品褒貶不一,至今它仍是影迷們熱議的話題。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宮崎駿的退休宣言與他的「作家論」更是成為討論的催化劑。

此次本書將以文庫的形式重新出版,恰逢《起風了》的DVD隆重上市。編輯部對本書的內容做了一定的修改,卷末的對談也換成了切通理作與山川賢一在電影上映後進行的對話(出處為手機報《電影之友》)。無論是重讀本書的老朋友,還是初次相逢的新朋友,都能樂在其中。

岸川真

[1] Animage()於1978年5月26日由德間書店發行,並成為日本第一本專門以動畫為題材的雜誌。雜誌的名稱來自尾形英夫將「Animation」(動畫)及「Image」(圖像)兩個詞所合併的原創詞彙。

[2] 大友克洋(1954—),漫畫家及動畫導演,紫綬褒章、法蘭西藝術與文學勳章的雙料得主,代表作有自身擔任導演及原作的《阿基拉》(AKIRA)。

[3] 黑澤明(1910—1998),著名電影導演,主要作品有《羅生門》《白癡》《七武士》《生之欲》《蜘蛛巢城》《大鏢客》和《天堂與地獄》等。1950年拍攝的《羅生門》於翌年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項——金獅獎,以及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語片獎。

[4] 北野武(1947—),著名電影導演、演員、相聲演員、電視節目主持人、大學教授,是當今日本影壇一把手,有「日本電影新天皇」之稱。他的電影涉及類型眾多,包括動作片、黑幫片、青春片、時代劇、溫情片、搞笑喜劇等。代表作品《花火》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各地媒體將他與黑澤明並列,被看作是黑澤明的接班人,亦被譽為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

[5] 東京寶塚映畫株式會社的簡稱。日本電影製片企業。1943年由東京寶塚劇場公司和東寶電影公司合併而成。

[6] 高畑勳(1935—),動畫電影導演、製作人,自日本動畫業黎明期開始支撐著動畫界的巨匠。1985年,同宮崎駿以及鈴木敏夫等一起籌建吉卜力工作室。

[7] 2003年6月上映的動畫片,全片只有58句對白,全靠角色間的動作和場景表現劇情。

[8]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簡稱皮克斯,是一家專門製作電腦動畫的公司,主要作品有《玩具總動員》《海底總動員》等。

[9] 美國的動畫製作公司,主要作品有《大力水手》《超人》等。

[10] 中尾佐助(1916—1993),植物學家,專攻遺傳育種學,著眼於喜馬拉雅山腳下、中國西南部至西日本的照葉樹林帶的文化共性,提出了「照葉樹林文化論」。

[11] 堀田善衛(1918—1998),小說家、評論家,著作《廣場的孤獨》曾榮獲芥川獎。

[12] 日本民主青年同盟的簡稱。

[13]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1903—1950),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他的代表作《動物莊園》和《一九八四》是反極權主義的經典名著。

[14] 押井守(1951—),動畫、電影導演。代表作有《福星小子》《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等。曾於2004年以劇場動畫《攻殼機動隊2:無罪》獲得日本SF大獎。

[15] 細田守(1967—),動畫導演。大學畢業曾報考吉卜力動畫研習生,但沒考上。1999年推出導演處女作《數碼寶貝劇場版光丘事件》,2000年更是憑借《數碼寶貝劇場版我們的戰爭遊戲》受到業內矚目。2006年7月推出代表作《穿越時空的少女》。

[16] 庵野秀明(1960—),日本著名動畫導演,代表作有《新世紀福音戰士》《不思議之海的娜迪婭》等。

[17] 日本動畫製作公司。1962年由當時備受讚賞的動畫界先驅吉田龍夫與其兄吉田健二及吉田豐治成立。

[18] 「Mook」=雜誌(Magazine)+書籍(Book)。就是把雜誌以書的形式發表,沒有雜誌的時間限制,一般一本書就是一個專題,如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出版的《選美中國特輯》,同時兼有書和雜誌的特點。在台灣,依其日文的發音,也有人稱之為「墨刻」或「慕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