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雷軍:創業沒有時間表 > 好做法要成為習慣 >

好做法要成為習慣

雷軍說:公司最難管的是白板。去不少公司開會,發現白板沒有擦,擦完以後,發現白板筆沒有水,再換一支,也不能用。難度在於公司每個人都必須養成好習慣:每次會議結束後,一定要把白板擦乾淨再離開,還有,如果白板筆用完一定要扔掉。

其實,白板筆是細節。但這些細節能否做好,能否形成習慣,並使之成為一個公司的文化,卻是一個很粗壯的問題。

在微利時代,企業之間競爭已經白熱化,而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成為細節上的競爭。一個好思路吃遍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不管是企業的運營還是行業的選擇都日漸精細的時候,競爭逐漸成為運用在管理和運營之上腦力的打拼。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有文化的競爭。產品與服務的質量,已經不再是競爭的壁壘;當前面兩者都做到了之後,只能是人優我細了,也就是在細節上不斷打磨,在細節上超越。當然,這還不是終結,最終的極致要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

文化,首先是正確的行為習慣。

細節要成為文化,就是要把一些正確的東西,養成習慣。就如同接受別人幫助的時候,非常自然地說:「謝謝。」打擾別人的時候,自然地說:「對不起。」而不用臨到用的時候,再搜腸刮肚的去想合適的措辭。

一個員工是否成熟和優秀,不在於他能做到什麼,而是要看他有多少正確的行為已經形成習慣。

職業化是把外在的規則內化為自己的習慣。如同看見紅燈,自然就知道停車,而不去考慮是白天還是黑夜,有沒有警察,有沒有安裝攝像頭。

支撐一個公司存在的,必須有軟硬兩個方面,硬的方面是制度,軟的方面是文化。尤其對一個大公司來說,文化更為重要。

一個創業型的公司,在創業初期,會形成一定的文化,但在由小公司在向大公司過渡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因為文化被稀釋而倒在門檻上。

小米最多的一年招了2000多人,怎麼在如此高速的擴張中保持公司的文化不稀釋?小米的文化建設,是從招聘開始的。小米在面試的環節把握得比較好,小米對需要什麼樣的人非常清楚,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有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尋找有夢想、有熱情、有責任心的人。要是沒有責任心的話,對小米那將是一場災難。小米不打卡,工作量又很大,而且又信任員工,這個時候又沒有考核,又沒有監督。所以小米在努力尋找有責任心的人。

小米從一開始,就在建立自己的文化。一個公司的文化,並不能隨便移植。文化與制度是對人的,每個地方的人文氣息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文化。在土壤上面,自然生長的植物最茂盛,文化最好是在制度的基礎上自然生長的健康的東西(其中要經過不斷人為的干預,去蕪存菁)。移植的東西反而更難存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就有一方人的文化。文化是形成的,儘管在形成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可以引導,但沒有一種成功的企業文化可以移植,文化只能土生土長。強硬的移植他人的文化,弄不好,還會造成像外來物種入侵一樣的災難。

在公司中,文化是人的文化,而健康的文化又塑造合格的員工。

有責任心的人,這正是小米在文化建設上成功的訣竅。文化不是憑空出來的。用植被與土壤來做比喻:植被是文化,而土壤則是制度與流程。缺少文化,制度與流程就缺乏生氣,缺少營養,整個公司也會失去活力。但是,沒有制度和流程作為基礎和土壤,根本培養不起植被。

文化,必須從每一個人做起。在團隊建立初期,雷軍找的主要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2010年4月,雷軍和幾個合夥人創辦了小米。其實雷軍覺得下定決心做小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焦慮過很多的事情,比如說他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手機。當他決定做手機的時候,才發現組建一個最棒的團隊有多難。為了找到硬件方面的人才,做小米手機之後,雷軍對其他創業者最大的建議就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雷軍覺得就做你喜歡做的,認認真真地做,用心做就行了,這個用心是對的。

雷軍創立小米科技之後,他有很多引以為豪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豪華團隊」。而據雷軍自己講,他對小米員工要求有三點:一是,專業技能;二是,團隊的協調能力;三是,責任和擔當。

如此一來,小米團隊自然形成了對公司的忠誠。

忠誠是不能勉強的。讓員工對公司忠誠,只能理解為對事業忠誠,對某個領導或者老闆忠誠,有自己內在的職業操守,做到這些,主要實施者是公司而不是個人。從事業方面來講,公司選擇的經營方向要光明,有前途;對人忠誠來講,也就是公司的領導要會「做人」;而職業化素養除了堅持個人學習之外,公司還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文化進行培養。

小米公司的文化,是相互的信賴,彼此的支持,以及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的衝動。首先,利益要一致,大家目標清晰。另外一點,創始人團隊要分工明確,互相信賴。在小米公司內部,幾位創始人分工非常明確,都能得到充分授權。「你只要盯著自己面前的『敵人』,不用擔心背後會有冷槍,因為戰友肯定把他那一方陣地守住了,我們之間有充分的信任。」劉德說。

在小米的一次發佈會上,有個人的出場引起了尖叫,那就是谷歌公司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小米公司的人稱他為「虎哥」)。他穿著印有小米LOGO的黑色短袖T恤,還生硬地說了幾個中國網絡用語逗觀眾開心。一個月後,虎哥離開谷歌加盟小米公司。

其實,虎哥在最初接觸小米時,比較擔心自己能否融入小米公司。眾所周知,谷歌崇尚的是強調自由、開放的硅谷文化。一個人初到一個公司,對其形成最直接影響的,是公司的文化而不是制度。讓一個公司從優秀到卓越的,也是公司的文化。制度是生硬的,只有文化才能深入公司的各個層次和細節,只有健康的公司文化,才能讓制度層面的東西內化為員工的自覺。

不過,雷軍打消了虎哥的顧慮。融合來自不同公司人才,被認為是小米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顯然,雷軍並不滿足於成為中國一流的公司,他當初沒有機會把金山打造成為市值200億美元的世界一流公司,這種遺憾或許能借助小米公司彌補,儘管最終能否成行還是遙遠的未知數。

把人聚集在一起並不一定就能做成事,只有把人融合在一起,才能讓一群人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而真正實現人與人之間融合的,是對共同文化的認同。顯然,小米已經形成了健康強大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