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雷軍:創業沒有時間表 > 6 站到吹得起豬的風口,順勢而為 >

6 站到吹得起豬的風口,順勢而為

借助浪潮的力量

一個時代性的產業機會來的時候,浪潮會把你推到最前沿,這個浪潮所具備的力量是你自身力量的很多倍。這就是雷軍對浪潮的理解。

1999年互聯網浪潮來的時候,雷軍不能夠說自己理解有多深,但他是真的看到機會來了。於是他就決定創業,他覺得做電子商務比較靠譜,就做了卓越,干了四年以後賣給亞馬遜。在賣公司的半年時間裡,雷軍在想,自己也不比別人笨,至少也比別人勤奮,為什麼他做個企業就這樣磕磕絆絆?為什麼馬雲挺容易,陳天橋也挺容易,雖然他們也有困難,但相比來說,他們卻輕鬆許多。

通過觀察身邊那些「大成」的朋友,雷軍得出一個結論,自己雖然努力,但是有點「逆天」,而那些「大成」的人,無不是利用了潮流的力量。雷軍對自己的努力開始否定,雷軍也想「大成」,所以,他也要利用浪潮的力量。

要想利用好浪潮的力量,首先要觀潮。雷軍開始考慮到互聯網的各個角落,但互聯網巨頭林立,在一個巨頭林立的市場裡頭,想找到自己的空間是很難很難的。

雷軍在細緻的考察了市場之後,發現還有三個方向有戲:

第一,電子商務。

第二,移動互聯網。

第三,社區。

既然發現了浪潮的方向,雷軍就開始一試身手。在做天使投資期間,雷軍基本上只投這三個領域,在這三個領域裡投了17家公司,在移動互聯網裡他投UC瀏覽器,投了3億元;在社區上,他投了YY,它是全語言的IM(即時通訊),它的語音量、通訊量相當於Skype的兩倍。它能提供接近電信級的服務。

在這三個方向中,雷軍尤其偏愛移動互聯網。對移動互聯的考察,雷軍破費了一番心思。雷軍一直在思索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熱點是什麼。因為雷軍是手機的發燒友,他發現移動互聯網可能是未來十年最大的機會。所以,他因為這個原因開始研究移動互聯網。為了研究移動互聯網,雷軍就拿著手機去上網,但是他發現瀏覽器很慢,輸個網址痛苦的要死,輸完以後,等待上網的過程極其痛苦。當時雷軍就想,這個東西能用嗎?然後他就去市場問誰在做,誰在用?

既然確定了方向,雷軍就找一些新型的公司投資。他找的第一家就是3G門戶,然後大家沒談妥,第二家也是,第三家叫樂訊,他說就算我交學費,跟你們學學什麼叫移動互聯網。當雷軍投進去之後,他終於明白是誰在用移動互聯網。

互聯網是精英的平台,移動互聯網是草根的平台,比如學生、軍人、農民工,是這樣的人群在使用移動互聯網。所以,這次的浪潮很大的因素,是因為草根人群希望用手機來接觸這個世界。

把握潮流是一回事,用好又是另一回事了。只有預見而沒有行動力的人只適合做參謀,只有那些穩定的預見潮流方向,並立即採取相應行動的人,才能做元帥。

所以,雷軍告誡創業者:「當你看到一個大趨勢,一定要立刻去做。我以前看到過很多的趨勢,比如移動互聯網,我怎麼會看不到呢?因為在1995、1996年我們金山已經是最大的BBS網站了,我自己又是工程師,每天在網上。這個趨勢是不可逆轉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及時去做。」

雷軍摸清了下一個十年,最大的浪潮的來龍去脈。既然明白了這個需求,雷軍就向移動互聯領域投了一系列的資金。2007年他投了一家非常重要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就是UC瀏覽器,他也因此成為當年整個移動互聯網最活躍的投資者。

當時,IT行業也在經歷著巨變。iPhone在2007年1月發佈,2007年7月上市。雷軍覺得iPhone是個革命性的產品,顛覆了所有人對智能手機的定義。在iPhone發佈之前,智能手機就有了,但iPhone發佈以後,大家就認為,像iPhone的才是智能手機,iPhone至少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所以iPhone發佈了之後,雷軍買了二三十部iPhone,給他的朋友一人發了一部。但當年雷軍自己用iPhone比較痛苦。第一,沒有中文輸入法;第二,它不能發中文短信,於是他們全開始學英文。還有一個更痛苦的是,它沒有轉發,所以他們也不能轉發段子,他們後來就不轉發段子了。

當年iPhone給雷軍的震撼是極大的,一件好的產品可以改變雷軍的習慣,他覺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了。這更堅定了雷軍要把移動互聯網做到底的決心。

2008年9月安卓發佈了,2008年10月第一部安卓手機發佈了,就是HTC的G1。雷軍當時是在香港高價買的,用完以後,雷軍覺得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iPhone的確很好,有點像30年前的麥肯錫,在市場上有極高的平台,有極好的口碑,但最後在PC時代,在個人電腦時代,PC勝出了。雷軍認為今天的蘋果對安卓可能就是30年前歷史的重演。也就是說,雷軍看到安卓的第一眼就知道一個巨大的機會開始了,這個世界最終會屬於安卓。

所以,2008年10月雷軍用完G1的第一感覺,就是他要做安卓手機了。

在2009年4月「2009年全球移動第互聯網大會」上,雷軍說:「三年之內手機上網的用戶群就會超過電腦上網的用戶群,五年之內移動互聯網業務的規模會遠遠超過互聯網業務的規模。」

具有遠見,是雷軍的一個特點。雷軍的多年好友、原Do News創始人劉韌曾對《紐約時報》表示:「雷軍具有遠見。他能比旁人更早地看到趨勢,並且具備隨時調整的能力。比如,卓越一開始只是一個下載平台,而YY一開始也只是個RSS訂閱軟件。」

能夠預判潮流的方向,但並非事先就知道潮流的具體路徑和具體形式,雷軍投資,投的是方向,至於他投資的公司具體會怎麼發展,他自己可能都不清楚。多看創始人王川曾經回憶自己向雷軍學到的投資教訓。在2007年時,雷軍曾邀請王川一起投資UC瀏覽器,王川要求雷軍解釋該業務的商業模式,雷軍說自己也不知道,於是王川放棄了投資UC瀏覽器的機會。如果他當時按照慣例投資10萬元的話,他現在就可以擁有價值超過1億元的股份。當王川後來很後悔的時候,雷軍說過一句話,「我真不知道(UC瀏覽器的商業模式)。給你舉例子,咱們去滑雪,這個坡我感覺我能下,但是怎麼下我不知道。」

對於商機,馬雲曾經說過:「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來不及。」其實雷軍「用好」浪潮的力量,也是如此。浪潮來的時候,誰都會看得見,這時如果再行動,那已經晚了。用好浪潮的力量,首先要在浪潮還沒來的時候,預見浪潮的路線以及方向,然後在合適的地方佈局,這個時候,別人看不懂,包括自己都可能不懂,而真正浪潮來了,自己隨著潮流前進的時候,別人想要再追趕,已經來不及了。

對此,雷軍曾經這樣說:「回顧過去的互聯網,如果你知道會這麼發展,我相信你會等於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的總和。很簡單,關鍵是誰能洞察未來。未來真的有那麼難洞察嗎?這是我自己一再思考的問題。」

浪潮天天都有,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衝浪的好手。

觀潮是一回事,但能否在潮流到來之前預見潮流,並且在潮流到來時利用好潮流,那又是另一番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