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香港,拆機不改號 >

香港,拆機不改號

勇氣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獄。

——塞內加

華為公司第一步參與國際競爭的舞台,被定在了香港。1996年,香港回歸的前一年,華為公司準備與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和記電訊合作。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國外公司完成不了的合同,華為裝機工程師真的能夠按時、按質、保量地完成這個拆機不改號的任務嗎?華為人想讓香港的同行另眼相看,真得拿出看家的一套本領來。

國外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市場。任正非早想著帶領華為人去闖一闖,去試一試。海燕只有經過了暴風雨的洗禮,才能不畏風浪;蒼鷹只有經過風雲雷電,才能一飛沖天。

任正非在《目前的形勢與我們的任務》的文稿中,這樣寫道:中國人終於認識到,外國人到中國是賺錢來的,他們不肯把底交給中國人,中國人得到的只是感染,促使了觀念的轉化。他們轉讓技術的手段,都是希望過幾年您還要再引進,然後,引進、引進、再引進,最終不能自立。以市場換技術,市場丟光了,哪一樣技術真正掌握了?從痛苦中認識到,沒有自己的科技支撐體系,工業獨立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的民族工業,就沒有民族的獨立。我們未來5年的主要任務是國際接軌。在產品研究系統上,在市場營銷上,在生產工藝裝備及管理上,在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及經營管理上,全面與國際接軌。

任正非還在講話的最後,做了以下5點具體的要求:1.我們要建立一個產品戰略發展研究體系,產品中央系統規劃與集成研究系統、中間試驗系統互相平行的,符合大公司戰略的三大研究體系。公司要保證按銷售額10%撥付研究經費,而且在年成好時還要加大這種撥付;2.我們要建立一個吸取國際精髓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國際水平的市場營銷系統。要用比中研部短一半的時間,5年達到與國際接軌;3.我們擬用3年建立世界一流的生產工廠,這個一流主要指的是管理一流、工藝及設備一流、建築群體一流;4.採購國際化,財務、資金、審計都要實現與國際接軌;5.建立達到國際標準的行政系統。

任正非在講話的最後說: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我們走過的道路是正確的,明天的道路有全體華為人的導航,會更加正確。也許那時候我們已經退出了事業,也許我們有的人生命的旅程已經走完。我們相信,華為會有勝利的一天,失敗不屬於華為人。

機會之門總是向有準備的人敞開的。1996年,距離深圳咫尺的香港某電訊公司找到了華為。香港號稱「東方明珠」,是世界上電信公司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當時香港電信市場的形勢是香港電訊一家獨大,僅有700萬人口的港島上,除了香港電訊、還有CSL、和記電訊、訊聯通信等14家電信運營商。

和記電訊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名下的公司。1996年,香港和記電訊獲得了固定電話運營牌照,需要在3個月內實現移機不改號的業務。和記電訊公司不敢怠慢,他們直奔歐洲,並找到了所有能提供設備的供應商。可是這些運營商給他們一個非常清楚的回答,那就是完成該項目最快也要6個月,且價格非常昂貴。

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三個月的限期一過,和記電訊如果不成按時完成合同,他們不僅要承擔違約的責任,該公司在香港建立起來的良好聲譽也必將受到不利影響。就在和記電訊急得團團轉的時候,有業內人士向他們推薦了華為。

和記電訊急忙派專人趕往深圳,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能為他們快速解決問題的「貴人」,竟是距香港只有一步之遙的華為公司。

華為的價格、華為的速度,完全符合和記電訊的要求。兩家公司經過詳談,當即簽訂了合同。可是華為的C&C08交換機運抵香港,還未等入網調試,便發現了問題。香港寸土寸金,那裡的機房和國內的機房比起來相對狹小。華為的櫃式交換機無法安放進香港空間不大的機房中。

任正非得到香港方面的反饋後,當即作出了指示:進軍香港,是華為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想辦法克服。

華為研發人員當即做出響應,他們只用很短的時間,便專門為香港的機房提供了壁掛式的遠端模塊。為了滿足香港號碼自由遷移的要求,華為提供了定制化的號碼攜帶NP功能。

壁掛式的C&C08交換機在香港機房安裝完畢,一經聯網試驗,C&C08交換機與和記電訊公司原有的交換機竟出現了不兼容的問題。

華為的裝機工程師明白自己肩膀上擔子的重量。他們為了完成任務,放棄了節假日休息的時間,吃住都在狹窄的機房中。他們不管天氣是否悶熱,他們不顧飯菜是否可口,他們也顧不得看一眼外面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的港九生活。經過一次又一次地仔細調試,不兼容的問題終於被圓滿解決。

華為裝機工程師聽著連接模塊的話筒中傳來清晰的通話聲,他們一個個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華為公司用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順利完成了項目。他們的產品與國際一流產品相比,除了價格上的優勢,還有電信業務的新功能,這也讓和記電訊愛不釋手。華為提供的壁掛式電信設備甚至可以放在樓梯間裡,非常適應香港人多地少的特點。

C&C08壁掛式交換機經過調試,運行穩定,通話流暢,順利通過了驗收,並很快就拿到了香港電信業務的經營通行證。和記電訊公司經過這一次合作,他們對華為公司的敬業精神也是感觸良多。看來這個合作夥伴真的是選對了。

隨後,華為的產品在香港迅速鋪開。很快,香港已經有二十多個局用上了華為的交換機。華為的產品覆蓋了香港主要商業區、三千多座寫字樓和香港機場,為「亞洲動感之都」的通信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