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合資,莫貝克公司 >

合資,莫貝克公司

智者的全部錯誤合起來,也會堆成大山的。

——非洲古諺

華為的第一款局用交換機JK1000,終於研究成功了。可是這款交換機應用的是模擬技術,模擬技術當時雖然流行,但卻是一種即將落伍的技術。華為公司的研發人員,就等於在沙地上修上了一座房子,等待他們的,必將是岌岌可危的命運。

當時華為公司的旁邊有一家億利達集團公司,徐文偉就是被任正非從那家公司挖過來的人才。徐文偉在硬件方面絕對是有一套。而王文勝是剛剛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在軟件開發上很有天賦,再加上技術中堅鄭寶用,這個鐵三角確實是研製JK1000的最佳組合。

達芬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應當耐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認真考慮指責你的人是否有理。如果他有理,你就修正自己的錯誤。」

今天看來,任正非當初犯的錯誤,實則是一個沒有跟上時代步伐的錯誤。當時數字交換機的技術已經成熟,模擬交換技術即將處於過時的邊緣。華為公司根據當時本身的技術能力,決定開發模擬局用交換機。不管開發成功與否,JK1000注定是一款很快會被淘汰的產品。

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對於普通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這兩種技術,其實是一種遞進又相互依存的關係。電路傳輸領域的模擬數據,一般採用模擬信號(Analog Signal),是用一系列連續變化的電磁波(如無線電與電視廣播中的電磁波)或電壓信號,直接把要傳遞的信息通過電流或電波傳遞出去。而數字技術則採用數字信號(Digital Signal),是用一系列斷續變化的電壓脈衝傳遞信號,信號在被傳遞前會被進行特殊編碼,然後把這些編碼用電流或電波傳遞出去。後者的抗失真能力遠遠強於模擬信號。

舉個例子,過去我們常見的大哥大,用的就是模擬電子技術,因為信號不穩定,接聽音質不好,還容易掉線。現在的手機應用的則是數字信號,音質清晰,信號穩定。再比如,我們以前家庭用的有線電視,就是模擬信號,模擬信號不穩定,受雜波影響比較大,易偏色,圖像閃動,有雪花閃動等。數字電視用的就是數字信號,從技術上,已完全克服了上述三個問題,而且畫面清晰,音質優美。

就像磁帶一定會被mp3、mp4取代,錄像帶一定會被光盤代替一樣。數字技術也一定會取代模擬技術。當時的華為人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們卻錯誤地認為,取代的時間點還沒有到來,再說JK1000也是一種起步產品,等這種產品賣得差不多了,華為再研製數字技術通信,也一點都不晚。

當時的華為員工中意識到數字技術時代馬上就要到來的人,還真有一個,這個人就是曹貽安,他本是一名工人,當時雖然人微言輕,可是他憑著對華為的熱愛,還是一個勁地找到任正非,並向他進言。

任正非也被曹貽安的一片赤誠打動了,他當即對研發部門作出了指示:華為的技術人員在研製模擬交換機的時候,對於數字交換機的開發也不能放鬆,兩條腿走路,這才能走得快、走得穩。

後來,曹貽安因為建言有功,華為公司在正式研發數字交換機後,便被升職為開發部的副總工,可是再後來因為技術能力有限的原因,毛生江就代替了他。但一個工人敢對任正非一遍遍地薦言獻策,而任正非則會從善如流,足見華為當時的民主作風確實是很濃厚。任正非能從一個工人的擔憂中意識到數字技術的重要性,這份眼力確實非同凡響。華為即使暫時失敗,但最後還能突出重圍,可見民主之風確實在裡面起了很大作用。

中國有句古話,叫頭陣勝,陣陣勝,華為開發局用交換機,自然不允許失敗。華為公司不僅投入了巨額的開發資金,還動用了最精銳的開發力量。可是漫長的研發進行到一半的時候,超級「燒錢」的研發讓華為賬上的錢又用光了。

研發是什麼?研發就是一個無底洞,不僅購買昂貴的實驗設備需要錢,研製人員畫完電路圖後,還得立刻到香港去製作價格不菲的電路板。雖然看不到成果,但全體研發人員的工資還得開,畢竟大家都得生活下去……錢,華為缺錢。90年代,國家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向華為這樣的民企,根本就不可能從銀行申請到貸款。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這是維克多費蘭克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中,解釋了負責在一個人生命中的重要性。

任正非有兩隻手,如果左手主抓著廠裡研發、生產和銷售,而右手幹的就是在社會上找錢。只有找到錢,華為公司的資金鏈才不會斷裂,華為人才能活下去。

老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沒有錢,華為研究局用交換機的計劃一定會擱淺、觸礁,最後導致整個華為公司跟著沉沒。

華為公司雖然靠出售小型用戶交換機有一些收入,但正所謂「河水進,江水流」,入不抵出。現在任正非該挪的地方挪了,高利貸他也借了,他每月要還高利貸不菲的利息,即使再想借高利貸,那些放高利貸的老闆怕華為公司倒閉,也不肯再向任正非放款了。

正在任正非愁得直抓頭髮的時候,一個好消息傳了過來:孫亞芳竟帶著200萬的資金加盟華為來了。

孫亞芳也在部隊工作過,她轉業從政後,在北京一家機關工作,現在的職務是一個處級幹部。當年任正非到北京辦理證件,巧遇了孫亞芳。那個時候,任正非雖然衣兜裡的錢包癟癟的,翻不出幾張紙幣,但任正非身上透出來的那種軍人所獨有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質,卻深深地吸引了孫亞芳,孫亞芳從任正非的身上早已清楚地看到了華為輝煌的前景。

巾幗不讓鬚眉。孫亞芳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她到華為工作之前,在國家機關從事的也是通信工作,她被華為人的奮鬥精神以及任正非的工作熱情所吸引,她加盟華為後,首先成為華為培訓部的經理,後來又到長沙做了辦事處主任,其後主管市場,逐步升任為華為主持市場和人力資源的常務副總裁。2011年1月華為改選董事會,孫亞芳留任董事長。

孫亞芳帶來的200萬元「及時雨」一樣的資金,有一部分是她的積蓄,更大的一部分則是她貸來的款。200萬元資金擺在任正非的面前,也讓缺少資金的華為公司一下子解決了不少問題。

孫亞芳舉止優雅,說話「和風細雨」,口才和風度俱佳。她加入華為公司之後,不久就讓華為公司的鬚眉男子們刮目相看了。

任正非為了保證JK1000研發成功,華為的資金都已經投到了研發部門,工人們已經好幾個月不開支了。這時,華為公司的賬戶上進來了一筆款子,面對士氣低落的形勢,公司的主要領導一起研究,這筆款子究竟是繼續投到研發部門還是給工人開支。

華為高層研究了半天,任正非也沒有做出決定。任正非正在躊躇的時候,孫亞芳站了出來,她幫任正非做了決定——先發放員工的工資再說!

華為的員工領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資,幹勁馬上上去了,公司內部出現的一些問題也順利解決了。華為公司建立之初,新招人員的月工資標準是:本科1000元,碩士1500元,博士2000元,特招人員除外。

曾任華為公司業務與軟件部總工程師的張利華工程師,她在文章中寫道:我在學校的工資是400多元。加入華為後,2月份的工資是1500元。到華為的第二個月,我的工資就漲到了2600元。那時,令我激動的是每個月工資都會上漲,到年底時,工資已經漲到每月6000元。不過,這些工資並沒有拿到手,每個月只能拿到一半的現金,另一半記在帳上。領工資的時候,也沒有工資單,大家在財務部門排隊領工資。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工資額,可以拿筆記一下,然後領走一半的工資。

當時華為資金緊張,任正非把拖欠員工的另一半工資和獎金轉換成華為的股份,用以穩定軍心,這就是華為「人人股份制」的由來。

後來任正非跟員工們聊天時,說:「我們現在就像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拿了老百姓的糧食沒錢給,只有留下一張白條,等革命勝利後再償還。」這些賬上的工資後來變成了華為的股份,最後都得到了回報。任正非也實現了他的諾言,員工辭職離開華為,可以取出自己在華為的股份,這種政策最終成就了數以千計的百萬富翁。

孫亞芳為了解決華為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她向任正非建議,可以和電信局一起,成立一個合資公司。

JK1000局用交換機一旦研製成功,客戶首先是各地的電信公司。前些年,華為的銷售部門面對的都是個人用戶,沒有和電信運營公司打交道的經驗,如果華為能和各地的電信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那麼就等於建立了利益共同體,就能很順利地達到拓展市場和佔領市場的目的。

孫亞芳的這個主意非常有創建性,任正非隨後就到各地的電信局展開了公關。經過他合縱連橫的努力,17個省市的電信局領導最終都同意合資成立一家名叫莫貝克的公司。

莫貝克公司由17家電信局共出資3900萬元,華為出資5000萬共同組建。華為公司還承諾,公司成立後,將會給17家電信局以33%的回報。當然,華為公司並沒有5000萬現款,如果任正非有這筆款子,他們也不用成立這家合資公司了。

莫貝克公司主要向華為提供配套服務,它的成立,更多的是戰略配合上的意義,而非贏利。莫貝克公司完成融資後,任正非手裡有了3900萬元,有了這筆巨款,任正非懸在喉嚨眼的心總算放到了肚子裡。

任正非曾經如此闡述成立合資公司的政策:合資公司成立後,各地電信局和華為公司從以前的買賣關係,變成了利益共同體的關係,以企業經營方式代替了辦事處直銷方式,並利用排他性,阻止競爭對手進入,以長遠市場目標代替了近期目標。

從莫貝克公司籌集的這筆巨款,真的幫了任正非的大忙。有了這筆投資,華為的研發好像駛上了快車道。相信出成績之日必定是指日可待了。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不想當行業領軍人物的商人,絕對不是一個好商人。想成為行業領頭羊,必須要有魄力,有智慧。華為公司再接再厲,又和原鐵通公司成了北方華為、瀋陽華為、河北華為和山東華為等一共27個合資公司,華為的觸角已經伸遍了全國。

1999年的時候,這種合資公司終於完成了使命。莫貝克公司的存在,為華為的勝利贏得了時間。當然公司解體時,華為不管是從資金還是市場上,都已經變得非常充裕和成熟,再也不需要這種官商一體的經營模式了。

在華為最苦、最難的時候,孫亞芳動用自己的關係,幫助任正非貸了巨款,並在華為最危急的時候「挽救過華為」。孫亞芳確實是一個對華為有過大功的人。

鄭寶用領著研發人員,歷經一年辛苦的研究,JK1000在1993年年初終於研發成功,並在5月份獲得郵電部的入網證書。新產品上市,華為將面臨著一場無法取勝的戰役,擺在任正非面前的這道坎,他該如何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