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任正非:九死一生的堅持 > 前言 >

前言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經過多年的調查和統計,得出如下結論:一個企業家,最佳的創業年齡應該是26~35歲,一旦超過40歲,創業之路基本就等於畫上了句號。

1987年,43歲的退役解放軍團級幹部任正非,從四川某部隊轉業後隨即來到位於深圳的南油集團工作,成為該集團下屬一家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

任正非當兵11年,待人以誠是他的信條,可是鬼蜮的商場,卻讓他這個創業者遭遇到了人生第一個「寒冬」。因為一筆生意被騙,公司有200多萬貨款收不回來。任正非只得離開了「南油」,成了一個真正的「無業者」。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隨後,任正非的第一任妻子離開了他。此時的任正非,上有退休的父母需要照顧,下有6個弟妹需要他操心。

軍人,你的名字叫強者。任正非這個在軍隊服役11年的男人沒有倒下。他來不及回味失敗的痛、離異的傷,便在1988年毅然下海。他從註冊資本只有兩萬多元的小企業——華為技術公司做起,以代銷香港一種HAX交換機艱難起步。經過15年的奮鬥,到2003年,終使華為的銷售額一舉突破300億美元,成為國內舉足輕重的明星公司。

手胼足胝,玉汝於成。任正非沒有忘記自己貧苦的少年時代。任正非兄妹七個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資生活,挨餓成了常態,以至於能吃到一個白面饅頭成了他青少年時代最憧憬的奢望。

任正非沒有忘記,他創辦公司伊始,他和父母等人擠在深圳一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屋裡,極不方便不說,陽台還被當成了廚房。父母為了替兒子省錢,他們通常在市場收檔時,撿一些菜葉,買來便宜的魚、蝦,來維持最簡單的生活。

任正非沒有忘記,他的背後還有15萬名充滿著奮鬥理想、創業精神的華為員工,他設立了「人人股份制」,使企業發展的紅利惠及到了華為的每一個員工。

不管是金融風暴、IT泡沫、國際巨頭的拚命打壓,還是國內同行的殘酷競爭,任正非屹立如山,牢牢地把握住華為這艘民營電信「航母」的舵輪,穿過激流、駛過險灘、奮勇前行……

2007年,華為憑藉著125.6億美元的收入,超過北電,一舉成為全球第五大電信設備經銷商。

2010年,華為首次榮登《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在IT企業中列第29位,全球第397位。

2011年,任正非以11億美元的身價首次進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國第92名。

美國《財富》雜誌評定的2012「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中,任正非位列第一,2013繼續年蟬聯第一。

2013年,華為全年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2390.25億元,同比增長8.5%。華為智能手機業務獲得歷史性突破,進入全球TOP3,華為手機品牌知名度全球同比增長110%。

勞倫斯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是養成迅速去做的習慣,趁著潮水漲得最高的一剎那,不但沒有阻力,而且能幫助你迅速地成功。

華為人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懂得借勢而行,藉機而動,並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迅速將企業做強、做大。他們時刻都保持著「狽」的警覺,「狼」的行動力。一有商機,立刻出動,緊盯目標,以求必勝。

現在,華為產品和解決方案極為豐富,涵蓋了移動、核心網絡、電信增值業務、終端等眾多領域。

華為在全球設立了包括印度、美國、瑞典、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個研究所,截至2013年末,華為擁有的專利數量已經超過36500項,並已連續數年成為國內申請專利最多的單位。

隨著眾多名譽鋪天蓋地而來,任正非選擇的是低調,就連企業家們競相爭奪的工商聯副主席和全國人大代表資格,他也守拙婉拒。曾經有一名中國記者感慨地說:「採訪他的難度,要遠遠超過採訪華人世界首富李嘉誠。」

不管任正非多麼低調,媒體的聚光燈始終以他為焦點。坊間對任正非、對華為的猜測不絕於耳。有人說他神秘,有人說他行事如「土狼」,有人說他簡單粗暴,也有人說他重情重義,有人說他是軍人鐵漢,也有人說他俠骨柔情。對於這些褒貶,任正非一律無視,概不回應。也許不回應,就是最好的回應。

旁觀者才最有發言權。美國《時代週刊》評價說:華為正重複當年思科、愛立信等全球化大公司的發展歷程,並且成為這些電信巨頭「最危險」的對手。英國《經濟學人》的評價則是:它(華為)的崛起,是外國跨國公司的災難。

意大利媒體也開始推波助瀾,據《共和國報》報道:2012年華為全球銷售額超35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66%來自海外市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或將超越其競爭對手——瑞典愛立信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美好的情景,令人心裡充滿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