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呂正操回憶錄 > 第74節:保護麥收和秋收 >

第74節:保護麥收和秋收

保護麥收和秋收

保護麥收和秋收,也是冀中平原根據地的鬥爭內容之一。

冀中食糧主要是靠麥收和秋收。麥收完全是小麥;秋收則以谷子、高粱、玉米為主。雖說兩季收成,實際上種了麥子的地再種秋莊稼,只能種些晚谷和晚玉米等。麥收時要天氣乾燥才好;收完麥之後,雨水多才能保障秋收。民諺云:「有錢難買五月(陰曆)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如果一年收成好了,就能保證二年不愁吃糧。這是冀中豐富資源的主要部分,同時也是游擊戰爭能夠堅持的因素之一。正因為這樣,敵人才加緊對冀中區軍民的圍攻、「掃蕩」。

敵人對秋收的破壞,常是偽裝我軍,決堤放水,淹沒禾苗。恰恰冀中平原是無山多水之地,尤其是在一九三九年秋,敵人陰謀決堤,冀中地區百分之九十盡成澤國,整個秋收幾乎化為烏有。群眾搶修堤壩,敵人即派部隊驅逐,任大水奔流。

每到麥收、秋收之時,敵人便進行有計劃的搶掠,各據點都準備汽車、大車、麻袋、葦席,四出搶糧。尤其是偽軍,日軍不給他們發給養,逼迫他們搶掠,使他們從搶掠中解決給養問題。敵人有時還逼迫這一地方的人,去到另一地方搶糧食,挑起群眾之間的對立。如果搶掠失敗,敵人還乘禾苗已經干熟時,放火焚燒。尤其是麥收,因為只幾天時間,麥秸不同於秋禾,一熟即干,最容易燃燒,像放火燒山那樣,遍地野火,新麥頓時成為灰燼。

每年麥收、秋收,保護收成是全區軍政民的戰鬥任務,這也是保護全區生命線的問題。與水災鬥爭,與蟲害鬥爭,更要與敵人鬥爭。這種保護收成的鬥爭,首先是進行政治動員,提出「多打一粒糧,就是增加一分抗戰力量」的口號。政權、軍隊、群眾團體,組織各種宣傳隊、宣傳小組下鄉宣傳,並且把保護收成與當前的形勢任務聯繫起來。在「武裝保衛秋收(或麥收)」的口號下,游擊小組、自衛隊、游擊隊、正規軍都動員起來:自衛隊加緊站崗放哨,盤查漢奸;各種武裝四出遊擊,擾亂敵人據點,使其無暇派出兵力搶掠。並組織戰鬥,專門打擊搶收的敵偽。特別是預知敵偽搶掠動向時,在其必經之路佈置伏擊,加以消滅。組織群眾以村為單位,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收割。部隊及各機關都動員人馬協助,並自帶給養,不吃群眾的飯。此時,田野之上,軍民同歡,歌聲洋溢,收割的,捆綁的,裝車的,送飯的,異常熱烈。就是在逼近的炮聲中,大家也不恐慌,不畏懼,還互相鼓勵著:「同志們!加油呀!不讓敵人搶到一顆谷!」於是人們更加快了收割的速度,連歌也顧不得唱了。特別是在麥收時,因為麥一熟不能留在地裡,必須趕快收,大約只一周的時間必須收完。同時又最怕火燒,因此就更緊張了。幫助抗屬割麥,誰家人口少上誰家,兒童團送水,婦女揀拾遺漏掉地的麥穗。大家計劃著如何防止被焚燒,農會主任進行動員:零割零打,分曬分藏。這兒一塊那兒一塊地割,敵人放火燒也連不起來。曬的時候,藏的時候,都要分開,不然敵人會全部搶去。

一九四○年的麥收,是抗戰以來最好的麥收。因為一九三九年發大水,土質變肥,種的麥子多。一到四月,田野一片麥海,無邊無際。五月裡快熟了,空中飄散著新麥的香氣。為了保護這一年的麥收,在五六兩個月中,我們的部隊粉碎了敵人三萬九千多人的春季「掃蕩」,大小戰鬥百餘次,殺傷敵偽四千餘人,活捉敵分隊長一人、士兵十人、偽軍百餘;繳獲炮二門、輕重機槍二十餘挺、步馬槍四百餘枝、手槍九枝,還有很多其他軍用品。這一年收穫的麥子,足夠全區軍政民兩年之用,這就更增加了堅持平原根據地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