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杜月笙傳 > 中匯銀行由它去了 >

中匯銀行由它去了

中匯很行是杜月笙生平所辦的第一個事業,也是一直維持到最後的一所機構臨到上海撤退時期,三十年來接納了一些外來的股份,但是中匯股東多半是至親好友,而杜月笙本人所佔的股本,則始終保持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

由於杜維藩深入虎穴,去主持了半年中匯銀行的業務,等他回到香港,杜月笙旋即在他堅尼地台港寓,召開中匯銀行股東會議。他叫杜維藩以中匯銀行代總經理的身份,向股東們提出報告。

在香港的中匯股東,還有金廷蓀、顧嘉棠與徐懋棠,當日一律到齊。

杜維藩向股東們坦白承認,當初他銜命返滬,董事長杜月笙給他的任務是結束中匯銀行,免得存戶不斷的把錢存進來,將來一定會給共產黨一把抓去全部沒收,反而使杜月笙和中匯銀行成為共產黨搜刮斂集的工具,損及杜月笙在黃浦灘的私人信譽。

但是他到上海以後,由於中共幹部的把持操縱,杜維藩不僅無法使中匯銀行關門,反而由於中共幹部的宣傳利用,竟然產生了反效果。杜維藩啼笑皆非的說:

「我到上海之初,先去儲蓄部查賬,當時中匯銀行的定期存款是七億,折合港幣只有三千多。後來共產黨幹部盡量宣傳,說是家父派我先來主持業務,再過些時家父也要回上海的,這一下不但老客戶增加存款額,新客戶也在不斷的來,祇有三四個月功夫,儲蓄部的定期存款突飛猛晉,居然增加到了一百七十多億,折合港幣也有八十幾萬。客戶越是相信中匯銀行,我心裡越是駭怕,因為我曉得共產黨遲早會有一天要把我們中匯銀行拿過去,到那時候存戶的儲蓄不明不白被沒收掉,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向他們解釋。」

這一席話,說得杜月笙神情黯傷,極為難過,在上海各公私銀行存款銳減,有存款的客戶能提光便盡量提光的情形下,唯獨中匯一家,一技獨秀,這正足以表現「杜月笙」這塊金字招牌,即使他本人不在,即使黃浦灘上共產黨橫行霸道,控制一切,卻依然可以發揮作用,取得上海市民的信任。這份情誼,是何等的重,又是何等的令他深心感動。可惜的是杜月笙當時縱有回天之力,也不能重返上海,為那五百多萬竭誠欽重他的上海市民,盡一點點心力了。

杜維藩自上海到香港,帶出來一本詳詳細細的賬,載明他負責「主持」中匯銀行業務的那一段時期,一應營運狀況,收支明細。他把賬本攤開,報告中匯銀行的財務情形說

「儘管儲蓄部的定期存款與日俱增,可是,一則由於把持業務的中共幹部,一心一意吸收點存款進來,從不曾做過開拓放款業務的打算。二來淪陷後的上海,事實上也談不到做什麼放款,所以,一百七十多億存款全部擱死在那裡,而存戶利息還要照付,這樣『祇進不出』的結果,存款日多只有面子上好看,其實是每天都在蝕本的。」

報告至此,杜月笙忽然想起來了一件事,他插嘴進來問道:

「維藩,過陰曆年的時候,由你做主,中匯銀行全體員工每人發了三個月的年終獎金,說是說紅利,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奇書網電子書下載樂園—Qisu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