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杜月笙傳 > 國行墊款上海籌還 >

國行墊款上海籌還

兩廣水災災情緊急,如果要等到募捐完畢,籌集款項匯往廣東、廣西,那七百餘萬災民,真不知將餓死多少。宋子文為恤民命,特准由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家國家銀行及廣東省銀行,先行墊借二百億,緊急撥往災區,先行施賑救濟。這一件事,他當然跟杜月笙先商量過,上海募的捐款一收到,要立刻解入中中交農,及廣東省銀行,歸還墊款。

正在勸募兩廣水災賑款期間,蘇北水災勢同燎原,十七個縣白浪滔天,五百萬人衣食兩缺,被迫逃離家園。於是杜月笙應江蘇省政府之請,又得為蘇北賑災籌錢,當時上海的七月漲風已起,糧價的漲勢最烈,米每一百斤售價高達七萬八千元,麵粉每袋二萬七千,金價則在二十二、三萬元之間,在蘇北水災救濟委員會席上,杜月笙等大家決定了募捐賑款三百億元以後,立刻起立發言。

杜月笙說三百億的數字雖然可觀,但是折合當日米價,也祇能買到四十萬石米,分給五百萬災民,每十二三人祇可得到一石,而且這還是當日的行情,如今米價一日數漲,而籌募巨款尚須很長的時間,來日錢到了手,再去買米,米價還不知要漲到什麼程度?因此他建議蘇北水災不妨比照兩廣之例,請國家銀行先予墊借三百億元,捐款收到,立刻償欠。

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是很好,就怕宋子文不肯答應。杜月笙便言語一句說

「你們做成決議案,宋先生那邊,由我負責辦交涉。」

當杜月笙和宋子文一商量,宋子文果然面有難色,他說的都是實情,當時共黨叛亂擴大,國家財政支絀,國家行庫經常捉襟見肘,窘態百出;兩廣水災墊兩百億,五銀行已經感到吃力,如今再墊三百億救濟蘇北災民,用意固善,但是他既然深知實際困難,也就不便再開這個口了。而且,除開兩廣和蘇北之外,最近四川亦成巨災,倘若各地一律援例,那將如何是好。

杜月笙一心救援那五百萬災黎,迫不得已,他只好向宋子文實話實說,他告訴宋子文,其它災區他自己一時無法顧及,唯獨蘇北水災的賑款,宋先生你該排除萬難,設法請四行先墊一墊。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蘇北水災是發生在江蘇省境,上海人份外關切,而上海人此刻在為兩廣、蘇北雙方面捐錢,倘使四行不肯墊這一筆錢,那麼,上海人由於桑梓關係,一定會先解決蘇北的問題,再來給兩廣籌還五行墊的那三百億,「救災如救火」、「民命關天」,上海人要這麼做誠屬無可厚非。到那個時候,中中交農和廣東省銀行墊的款項何時能夠歸還,縱不說遙遙無期,至低限度也是遷延時久。所以我說宋先生務必要設法幫江蘇省的忙,再墊這三百億元,必須如此我們才可以負責五百億元一齊早日歸清。

宋子文聽他說得很有道理,無可奈何的答應了,由中中交農墊付蘇北水災賑款三百億元,錢由蘇北救濟會負責籌還。杜月笙的這一著,不知全活了多少蘇北災民。而且,後來他對宋子文的保證也如言辦到,五百億捐款,如數籌足,歸墊了賬。

經過這一次共事,宋子文對王先青的印象十分良好,王先青代「兩廣賑災委員會主任委員」擬「收支分配報告」,宋子文特地提筆在報告中文添加幾句,嘉獎王先青的功勞。其後宋子文在上海的時候,常常召王先青去談話,有一次宋子文感冒,還叫王先青坐在他病榻之旁談天。不久宋子文出任廣東省主席,每次回到上海,必定召見王先青,且曾一再邀王先青上廣州玩玩,凡此都顯示宋子文對杜月笙門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