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硅谷鋼鐵俠 > 第十一章埃隆·馬斯克的統一場理論:下一個10年 >

第十一章埃隆·馬斯克的統一場理論:下一個10年

馬斯克充滿激情地討論著汽車、太陽能板和電池,讓人忘了它們其實是很冷門的項目。他相信技術,認為技術能夠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技術已經讓他名利雙收。儘管如此,馬斯克的終極目標依然是把人類變成一種跨越行星的物種。這個想法在很多人看來很愚蠢,但這無疑是馬斯克存在的理由。

賴夫兄弟以前曾是一幫技術控。20世紀90年代末期,他們踩著滑板,在聖克魯茲一帶挨家挨戶詢問是否需要電腦系統管理方面的服務。這幾個年輕人從小在南非和表兄埃隆·馬斯克一起長大,他們很快斷定,一定有一種比挨家挨戶敲門更簡單的方法來兜售自己的技術結晶。他們編寫了一套軟件,讓它們能夠遠程控制客戶的系統,使得公司需要的很多標準工作變得自動化,比如安裝應用更新。他們開了一家公司,取名為「永夢」(Everdream),這一軟件便成了他們公司的基礎產品,並且,兄弟幾個還採用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式推廣他們的技術。他們在硅谷附近豎起了眾多廣告牌。在廣告牌上,水下曲棍球運動員林登·賴夫 [1] (Lyndon Rive)將褲子褪至腳踝,裸體站在那裡,同時將一部電腦拿在胯部擋住重要部位。照片上方的廣告詞寫道:「不要被你的客戶發現你的系統靠不住。」

2004年,林登與他的兄弟彼得和羅斯希望嘗試新的挑戰——不僅能夠賺錢,還能夠如林登所說的那樣,創造「讓我們每一天都能感覺很棒」的東西。在那一年的夏天結束前,林登租了一輛房車,和馬斯克一起出發前往黑巖沙漠慶祝美國的一個反傳統狂歡節——火人節。他們小時候經常一起去參加冒險活動,希望通過這樣的長途跋涉為自己的生意找到一點靈感。馬斯克知道,林登和他的兄弟們一直在追求更大的成就。開車途中,馬斯克和林登聊了聊,建議他投身到太陽能領域。馬斯克已經做了不少研究,他認為這一領域有很多機會,但很多人卻沒能抓住。「他說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林登回憶道。

在到達火人節的舉辦地之後,馬斯克作為這一活動的常客和他的家人一起開始了熟悉的準備工作。他們支起了帳篷,把藝術車準備就緒。今年,他們把一輛小汽車的車頂拆了下來,抬高了方向盤,然後把它往右移一點,這樣方向盤就在汽車的中間位置了,他們還把座位換成了一張沙發。馬斯克很享受駕駛這種奇特的汽車。 19 「埃隆喜歡那裡的人真實不造作,」他的多年好友比爾·李說道,「這是他喜愛的露營方式。他希望一邊開著他的藝術車,一邊欣賞拼裝雕塑藝術和燈光秀。他經常跳舞。」他在活動中也展現了自己的力量和決心。在那裡,有一根長約30英尺的木樁,木樁頂上是一個跳舞的平台。很多人都試著爬上去,但都失敗了,於是馬斯克也上去試了試。「他爬起來笨手笨腳的,我們覺得他應該爬不上去,」林登說道,「但他緊緊抱著木樁,一寸一寸地向上挪,最後挪到了頂部。」

馬斯克和賴夫兄弟意猶未盡地離開了火人節活動。賴夫兄弟決定成為太陽能行業的專家,在市場中尋找機會。他們花了兩年時間學習太陽能技術和行業動態、閱讀研究報告、沿途拜訪專家並參加會議。直到參加太陽能國際會議時,賴夫兄弟才真正確定了自己的業務模式。那場會議只有大約兩千人出席 [2] 。與會者都擠在酒店的幾個的會議室中,聆聽別人的報告和嘉賓討論。在一次開放式的討論中,一些世界最大太陽能供應商的代表坐在台上,主持人發問,他們將如何縮減成本,讓消費者能夠買得起太陽能板。「他們的答案如出一轍,」林登說,「他們說,『我們在等太陽能板的成本下降。』沒有人真正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消費者要在家裡裝太陽能板很麻煩。他們必須非常積極,主動去購買太陽能板,還要找人來安裝。消費者要預先付費,還要盡可能地做好判斷,自家的房屋是否有足夠的日照,否則這一切折騰都是白費。除此之外,人們也不太情願購買太陽能板,因為知道明年的產品效能會更高。

賴夫兄弟決定讓購買太陽能產品變得更簡單,於是他們在2006年成立了一家名叫「太陽城」的公司。不像其他公司那樣,他們自己不生產太陽能板,而是向別家公司採購太陽能板,然後負責解決餘下的所有環節。他們設計了一套軟件,用來分析客戶當前的電費賬單、房子的地理位置和房子能夠接收到的太陽能總量,然後確定客戶家裡安裝太陽能是否划算。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團隊,負責安裝太陽能板,並創建了一個財務系統,客戶無須預付任何費用就能安裝太陽能板。客戶只須通過支付月租費的形式租用太陽能板幾年。這樣一來,消費者既能節省一筆電費,而且不必再為不斷上漲的電費而煩惱,如果客戶中途出售了自己的房子,太陽能板的租賃合同也會同時轉移到新的業主手中。租期屆滿之後,房子的業主還能升級到更新、更高效的太陽能板。馬斯克幫他的表親們構思了這一業務模式,並且成為該公司的董事長和最大股東,持有太陽城公司大約1/3的股權。

6年後,太陽城已經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太陽能板安裝企業。公司完成了最初的目標,讓安裝太陽能板不再費時費力。不斷有競爭者加入這一行業,模仿太陽城的業務模式。在中國的太陽能板製造商帶著各自的產品大量湧入市場後,太陽能板的價格大幅跳水,太陽城也因此獲益,其他業務也從個人客戶擴展到了像英特爾、沃爾格林藥房、沃爾瑪這樣的企業,簽訂了更大型的安裝項目。2012年,太陽城掛牌上市,股價在幾個月內大幅攀升。至2014年,太陽城的市值已經接近70億美元。

在太陽城發展壯大期間,硅谷在綠色科技公司投入了大筆資金,但大多數投資都打了水漂。菲斯克、樂土(Better Place)等汽車公司,還有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索林德拉的業績都差強人意,索林德拉還因此成為保守派眼中濫用政府支出和任人唯親方面典型的反面教材。歷史上最出名的幾位風險投資家,比如約翰·杜爾和維諾德·科斯拉都因為在綠色產業投資失敗而被當地和全國性媒體爭相報道。很多投資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他們在綠色科技產業投入大筆資金,因為他們覺得這麼做是正確的,而非出於商業意識。從新型的儲能系統到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板,這些技術都沒有做到物有所值,它們需要非常多的政府資金和激勵措施才能創造市場。很多批評都是公平的。而埃隆·馬斯克和他的同伴們發現了其他人忽略的重點。「過去10年來我們一直反對向清潔技術公司進行投資,」PayPal創始人之一兼創業家基金的風險投資家彼得·蒂爾說,「從宏觀層面上說,我們是正確的,因為清潔技術這一行業表現很糟糕。但是,從微觀角度來看,埃隆似乎掌握著全美最成功的兩家清潔技術公司。我們認為他的成功只是僥倖。他的表現簡直像個商業版的『鋼鐵俠』,他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但我們必須捫心自問,他的成功對於我們這些比他做得更多的人來說算不算一種諷刺。儘管全世界仍然在質疑埃隆,但我認為有問題的其實是這個世界,而不是埃隆。」

和馬斯克的其他風險投資一樣,太陽城更多地表現了他的世界觀,而非商業機會。馬斯克很早以前就通過非常理性的思考認定太陽能是一個可以商業化的行業。太陽在一個小時內照射在地球表面上所發出的太陽能,相當於全世界一整年的能源消耗總量。 20 太陽能板的效率正在穩步提升。如果太陽能注定是人類未來首選的能量來源,那麼這一未來應該來得越快越好。

太陽城在2014年開始充分顯露出自己更大的野心。首先,公司開始銷售儲能系統。這些設備是由合作夥伴特斯拉汽車公司製造的。電池組是在特斯拉工廠製造的,然後放在冰箱大小的金屬箱中。企業和消費者可以採購這些儲能系統來增大自己的太陽能板陣列。充電之後,電池組能夠用來幫助大客戶提供夜間照明或者應對意外斷電的時刻。客戶還能在用電高峰時段使用電池中的電力,而非電網電力,這樣就無須支付高峰時段的額外電費了。儘管太陽城還是以謹慎的試驗性的方式在推廣儲能裝置,但公司希望大多數客戶能夠在未來的幾年裡購買這些系統,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使用太陽能電力的體驗,最終幫助個人和公司客戶徹底擺脫輸電網絡。

2014年6月,太陽城以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名為賽昂電力(Silevo)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這一交易標誌著他們在戰略方面的重大改變。太陽城將不再購買太陽能板,而是在紐約的工廠自己生產太陽能板。相比大多數轉化效率為14.5%的普通電池,賽昂電力的電池將光轉化為能源的效率據說可以達到18.5%,而他們的目標是採用正確的生產技術將轉化效率提高到24%。購買而非製造太陽能板已經是太陽城的最大優勢之一,不但能在市場供大於求時以較低的價格購入太陽能板,還能節省建造和運營工廠所需的巨額資金。然而,因為擁有11萬客戶,太陽城消耗的太陽能板的數量之大使得他們需要保證穩定的供應和價格。「我們目前安裝的太陽能板比大多數公司生產的還要多,」太陽城的創始人之一兼首席技術官彼得·賴夫說,「如果我們自己製造太陽能板,並利用一些與眾不同的技術,我們的成本將會降低,這一行的本質就是要不斷降低成本。」

在增加租約並生產儲能器和太陽能電池後,密切關注太陽城的人已經發現,太陽城公司已經變得像一家公共事業(水電煤)公司,並已經建立了一個網絡,通過公司軟件控制並管理太陽能系統。到2015年年底,太陽城的目標是每年安裝2吉瓦的太陽能板並生產2.8太瓦的電力。公司在宣佈季度財報中的這些數據時表示,「我們將致力於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美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商之一。」而現實情況是,太陽城在美國年度能源消耗中僅佔很小一部分,要實現這一目標,公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毋庸置疑的是,馬斯克希望讓他的公司成為太陽能產業和能源產業的領軍企業。

此外,太陽城也是馬斯克的統一場理論中的核心部分。他的所有業務在短期和長期來看都是相互關聯的。特斯拉負責製造電池組,太陽城負責銷售給終端客戶。太陽城負責向特斯拉的充電站供應太陽能板,幫助特斯拉向司機提供免費充電服務。最新製造的特斯拉Model S車主也都選擇了馬斯克那樣的生活方式,他們在家裡安裝了太陽能板。特斯拉和SpaceX也採取互幫互助的策略。他們會交流材料、生產技術和運營工廠方面的知識。

大多數時候,太陽城、特斯拉和SpaceX都是各自市場中的輸家,他們有許多資金雄厚且根基穩固的競爭者。太陽能、汽車和太空產業一直充斥著對現有玩家有利的監管和官僚主義作風。對業內人士來說,馬斯克是一個天真的技術專家,可以完全不予理睬,也常常被當成笑話來談及,差不多就是一個介於搗蛋鬼和滿嘴胡話之間的競爭對手。現在玩家利用自己在華盛頓的關係讓馬斯克的三家公司舉步維艱,他們一向對這種事情很在行。

自2012年起,馬斯克的公司開始對競爭者形成了真正的威脅,想要逐一打敗太陽城、特斯拉或SpaceX變得更加困難。馬斯克的明星力量開始顯現且同時席捲了三家公司。當特斯拉的股價暴漲時,太陽城的估價也會同時上漲。這種樂觀的情況伴隨著SpaceX的成功發射接踵而來。這些成功證明了馬斯克知道怎麼克服最大的困難,投資者們開始買入馬斯克其他公司的股票。太空、能源和汽車公司的高管與說客們突然發現自己遇到了一位後起之秀——他是一個搞實業的名人。馬斯克的一些對手開始害怕自己是不是站錯了隊。還有一些人開始使用卑劣的手段試圖打敗他。

馬斯克多年來一直在巴結民主黨。他多次出入白宮,受到奧巴馬總統的接見。但馬斯克不是一個盲目的保皇派。首先,他堅持馬斯克旗下各公司的信仰根基,會務實地採用可以支配的任何方法來促進自己的事業。馬斯克扮演著冷酷的實業家的角色,比大多數共和黨更具資本家傾向,獲得了大量的信任和支持。亞拉巴馬州和其他州有一些希望保護洛克希德工廠的工人或幫助新澤西州的汽車代理商擺脫困境的政治家們,他們現在不得不對抗馬斯克這樣一個在全美擁有一個製造業帝國的商業巨頭。此時,SpaceX在洛杉磯擁有一家工廠、在得克薩斯州中部擁有一個火箭測試地點,並且剛開始在得克薩斯州南部建造一家宇航中心。(SpaceX還在加州和佛羅里達州的發射場擁有大把業務。)特斯拉在硅谷擁有自己的汽車工廠、在洛杉磯擁有一家設計中心,並開始在內華達州建造一家電池工廠。(來自內華達州、得克薩斯州、加州、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的政治家們紛紛支持馬斯克在內華達州開設電池工廠,這一業務最終讓特斯拉獲得了14億美元的激勵。)太陽城在清潔技術行業為白領和藍領創造了幾千個工作崗位,公司在紐約建造的太陽能板工廠還將帶來很多製造業的崗位。同時,馬斯克的公司在2014年年底僱用了大約1.5萬人。不僅如此,馬斯克的公司打算在之後製造更多產品,並由此創造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

特斯拉在2015年的工作重點是將Model X推向市場。馬斯克希望這輛SUV能夠和Model S一樣暢銷,並且特斯拉工廠能夠在2015年年底達到每年10萬輛汽車的年產量,可以滿足市場對這兩種車型的需求。困擾Model X的主要問題是它的價格。這輛SUV的起步價將和Model S一樣,這限制了潛在客戶群。不過,他們希望Model X能夠成為家用豪車,並鞏固特斯拉品牌在女性顧客心中的品牌形象。馬斯克保證,他們將在2015年建造更多的超級充電站網絡、服務中心和電池交換站來迎接新車型的上市。除了Model X之外,特斯拉也正在開發第二代Roadster跑車,討論生產一種卡車和設計一種既能夠在陸地行使又能潛入水中的潛水車。馬斯克花了一百萬美元買下了電影《007之海底城》中羅傑·摩爾駕駛的那輛蓮花精靈,並希望向世人證明,這種車是可以真正被製造出來的。「我們可能會製造兩至三種這樣的車,但最多不會超過這一數字,」馬斯克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說道,「我認為潛水車的市場其實很小。」

但馬斯克希望能夠投入更多精力開發特斯拉的第三代汽車——Model 3。這輛四門汽車將在2017年上市,售價大約為3.5萬美元,它才是特斯拉準備用來撼動世界的真正法寶。公司打算售出成千上萬輛Model 3,讓電動汽車成為真正的主流產品。相比之下,寶馬公司每年銷售約30萬輛Mini(迷你)和50萬輛寶馬3系。特斯拉計劃趕上這一銷量。「我認為特斯拉將製造很多汽車,」馬斯克說,「如果我們保持當前這一增速,我認為特斯拉將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汽車公司之一。」

特斯拉已經消耗了全世界很大一部分的鋰離子電池,並且需要更多的電池來生產Model 3。這就是馬斯克在2014年宣佈建造一個他所謂的「超級工廠」,即世界最大鋰離子電池製造工廠這一計劃的原因。每個超級工廠將僱用大約6 500名員工,幫助特斯拉完成各種各樣的目標。首先,它的產量要滿足特斯拉汽車電池的生產需求和太陽城的儲能器對電池的需求。特斯拉還希望能夠降低電池的成本,同時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他們將與長期合作夥伴松下一起建造超級工廠,但特斯拉會負責運營工廠和調整運維。根據斯特勞貝爾所說,出自超級工廠的電池組應該比如今生產的電池組便宜很多,質量也會提高很多,這樣一來,特斯拉不僅能夠達到Model 3售價3.5萬美元的目標,還能為超過500英里續航的電動汽車的上市鋪路。

如果特斯拉真的能夠製造出價格實惠的500英里續航的電動汽車,那麼它將實現多年來汽車產業內很多人想做到卻沒能做到的事情。在達成這一目標的同時,特斯拉還將修建一個免費充電站全球網絡,改進汽車的銷售方式並且給汽車技術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將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邁出的超前一步。

2014年年初,特斯拉以出售債券的方式募集了20億美元的資金。這還是特斯拉第一次有能力從賺錢心切的投資人那裡募集資金。特斯拉從創立開始已經有好幾次瀕臨破產,總是由於重大技術失誤而差點倒閉。這一大筆資金加上特斯拉一直在上漲的股價和穩固的銷售額讓公司能夠開設許多新的門店和服務中心,同時提高自己的生產能力。「我們現在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錢都投進超級工廠,但我決定提前募集這筆資金,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重大問題,」馬斯克說道,「可能會有一些外部因素,或者意外需要召回的情況,然後我們突然會需要募集資金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一點我跟我的祖母一樣。她經歷過經濟大蕭條和一些特別艱難的時期。一旦你經歷過這些,你會一直記得。我不能確定這一時期是否已經真正過去了。所以,雖然我現在覺得很開心,但我總擔心這種快樂會突然溜走。儘管我祖母知道,以後的日子不會再餓肚子了,但她還是會囤一些食物以防萬一。所以我決定先籌集一大筆資金,免得遇到困難時措手不及。」

馬斯克對特斯拉的未來十分樂觀,他還對我透露了一些更異想天開的計劃。他希望重新設計特斯拉在帕洛阿爾托的總部,這是員工們希望看到的變化。那幢大樓的大堂還是20世紀80年代的風格,廚房也很小,只能同時容納幾個人在裡面衝麥片,這和硅谷的典型待遇大不相同。 21 「我覺得我們的總部簡直是一團糟,」馬斯克說,「我們會把它重新裝修。儘管不能達到谷歌那樣的水平,但我們賺了大錢,也得像谷歌那樣會花錢才對。我們會把總部裝修得更漂亮,再增設一家餐廳。」當然,馬斯克也有改善硬件的想法。「其他公司的大堂裡都有滑梯,」他說,「事實上,我在想要不要在我們的大廳裡裝一個過山車,就是像弗裡蒙特工廠裡的那種功能性過山車。你可以坐進去,然後它會帶你環繞工廠一圈,還能上升下降。除了咱們,哪家公司有過山車呀?我也打算在SpaceX裝一部。那個應該更大一點,因為SpaceX現在大約有10幢大樓。這應該很貴,不過我覺得這真是個好主意。」

最有意思的是,馬斯克仍然願意為了實現理想而堵上一切。他不打算只建造一座超級工廠,他打算建好幾座。他希望這些工廠能夠馬上造好,這樣一來,這些工廠就能在Model 3上市的同時生產許多電池。如果有需要的話,馬斯克會建造第二家超級工廠,和內華達州的那一座競爭,讓員工們比賽看看哪一家能製造出更先進的電池。「我們不是急於求成,」馬斯克說道,「我只是覺得應該按時完成這一任務。如果我們平整了場地、打好了基礎,然後突然發現,這裡以前是一個印第安人的墳地,那就悲劇了。我們總不能說,『哦,天哪,我們去原來考慮過的其他地點吧,然後用6個月的時間從頭再來。』6個月對一家工廠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只要算一算就知道,假設我們以最大能力進行生產的話,每個月我們將損失10億多美元。 [3] 從不同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弗裡蒙特的工廠,把產能從每年15萬輛提高到45萬輛或50萬輛,再招聘培訓一些員工的話,我們只需坐等工廠按部就班就行了,但那樣做是在燒錢,好像錢不用就會變成廢紙一樣。我覺得那樣做的話公司會倒閉。」

「浪費6個月的時間就和加裡波利之戰那樣。你必須保證轟炸以後立刻衝鋒。不要傻等兩小時,白白錯過機會,讓土耳其人回到戰壕裡。時間很重要。我們必須盡一切所能將時間風險最小化。」

馬斯克很疑惑,為什麼其他資金更充裕的汽車製造商沒有採取類似的行動。至少,特斯拉似乎已經給消費者和汽車行業帶來了足夠的影響,未來電動汽車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我認為我們已經給幾乎所有的汽車公司指引了方向,」馬斯克說,「我們在2013年銷售的2.2萬輛汽車已經充分推動了市場向可持續技術方面發展。」確實,鋰離子電池的供應已經受到限制,特斯拉似乎是唯一一家真正想解決問題的公司。

「競爭者們似乎都鄙視我們的超級工廠,」馬斯克說,「他們認為這是個愚蠢的主意,電池供應商自己會建造那樣的工廠。但據我所知,所有供應商都不想花幾十億美元來建造一個電池工廠。這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樣,汽車公司不會投入這麼一筆巨額資金,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賣出這麼多電動汽車。所以我知道我們是買不到足夠的鋰離子電池的,除非我們自己建工廠,我知道,除了我們,沒有人會建這個工廠。」

特斯拉有可能是在利用這一形勢來搶佔先機,就和蘋果公司第一次向世人介紹iPhone時那樣。iPhone推出的第一年裡,蘋果公司的對手一直在鄙視這一產品。但當他們發現蘋果居然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時,那些競爭者們不得不開始追趕蘋果公司。即使他們手頭有可用的設備,HTC(宏達電子)、三星之類的公司還是要花幾年才能生產出可以與iPhone媲美的產品。其他曾經輝煌過的公司,比如諾基亞和黑莓,則沒能在這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大膽假設如果Model 3對市場造成了巨大衝擊——所有兜裡有錢的人都想買這輛車,因為買其他車都只是在為過時的技術埋單,那麼我們的競爭者們都將陷入困境。大多數涉獵電動汽車的汽車公司還在採購龐大的成品電池,而不是自己開發技術。不管他們打算怎麼應對Model 3,這些汽車製造商將會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成為我們真正的對手,他們甚至可能買不到現成的汽車電池。

「我覺得事情將會這樣發展,」馬斯克說,「第一家非特斯拉建造的超級工廠什麼時候才會出現呢?很可能至少要在6年之後。那些大型汽車公司就是這麼猶豫不決。他們想先看看別人的工廠是不是能存活下來,然後再批准這一項目,開始向前發展。搞不好可能會落後7年。但我希望我是錯的。」

馬斯克充滿激情地討論著汽車、太陽能板和電池,讓人忘了它們其實是很冷門的項目。他相信技術,認為技術能夠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技術已經讓他名利雙收。儘管如此,馬斯克的終極目標依然是把人類變成一種跨越行星的物種。這個想法在很多人看來很愚蠢,但這無疑是馬斯克存在的理由。馬斯克已經確定,人類的生存取決於能否在另一個星球上建立殖民地,他將奉獻自己的一生來實現這一願望。

如今,按賬面金額來看,馬斯克已經是個超級大富翁了。本文出版時他的身價已經達到122億美元。十多年前剛剛成立SpaceX的時候,他手頭可以支配的資金可遠遠沒有那麼多。他不像傑夫·貝佐斯那麼有錢,後者向自己的太空公司藍源公司投入了大筆現金,讓它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馬斯克想要到火星上去,他必須把SpaceX變成真正的航天事業才能賺到足夠的資金。這對馬斯克來說是有利的。SpaceX已經學會了製造便宜高效的火箭,並不斷超越航天技術的極限。

近期,SpaceX將開始試驗自己是否有能力載人進入太空,計劃在2016年之前進行載人實驗,幫NASA把飛行員送到國際空間站。公司還將大力發展衛星製造和銷售業務,這是航天產業裡最賺錢的項目。此外,SpaceX還在試驗獵鷹重型火箭——它的有效載荷是全世界最高的,以及可重複使用的火箭。2015年年初,SpaceX設法回收火箭的第一級,並讓它在海上平台著陸,一旦獲得成功,公司將在陸地上進行這些測試。

2014年,SpaceX也開始在得克薩斯州南部建造自己的宇航中心。它收購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計劃在那裡建造一個與眾不同的現代化火箭發射平台。馬斯克希望把發射過程中的許多環節變得自動化,這樣火箭就能通過電腦根據安全程序自動添加燃料、起豎並點火。SpaceX希望能夠每個月發射幾枚火箭來賺錢,建造一個自己的宇航中心能夠加速實現這一目標。想要登陸火星還需要更多卓越的技術和科技。

「我們得想想怎麼才能一天發射多次,」馬斯克說,「從長遠來看,重要的是在火星上建立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基地。為了能夠在火星上建立這樣一座能夠自給自足的城市,我們需要在那裡安置幾百萬噸的設備,並且可能需要幾百萬人口。所以你說我們得發射多少次呀?這樣好了,如果我們每次送去一百人,那也得發射一萬次才能湊滿一百萬人,就現在的技術而言,光是送一百個人都還是一樁艱巨的任務。所以,你算一算,我們得花多長時間才能發射一萬次呢?假設你每兩年能去一次火星,那也得四五十年才行。」

「每次向火星發射時,你得把宇宙飛船發射進入軌道,然後飛船得進入暫泊軌道才能補充推進劑。基本上,宇宙飛船要用很多推進劑才能進入軌道,你得發射一艘專門運油的宇宙飛船來為這艘宇宙飛船補充燃料,這樣它才能以高速開往火星,在3個月內攜帶著大量的有效載荷到達火星,而非6個月。我還沒有詳細的火星計劃,但我至少已經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可能需要一台巨大的助推器、一艘宇宙飛船和一艘運油飛船。我認為,SpaceX在2025年已經能夠造好一台推進器和一艘宇宙飛船,能夠把很多人和貨物送上火星。

「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每次去往火星的人均費用。如果人均需要10億美元,那我們無法在火星建立殖民地。如果人均為一百萬美元或50萬美元,那我們就有可能在火星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殖民地。有很多人對移民火星很感興趣,他們會把自己在地球上的財產變賣後搬到火星上去。這可不是去旅遊。這就好像人們在新世界時期移民到美國那樣。你搬家過去,在那兒找到工作,然後一切步入正軌。一旦解決了交通運輸問題,那麼在那兒建造一個可以居住的密封透明溫室也不再是難事。但如果你一開始就到不了那裡,整個計劃就完全沒有價值。

「最終,我們得給火星升溫,才能把它變成一個像地球一樣的星球,但我沒有那樣的計劃。那得花很長的時間才行,可能需要一百年到一千年的時間,我也不是很清楚。我的有生之年都沒有機會把它變成一個像地球一樣的星球,也不能說是零機會,可能還是有0.001%的機會,你得對火星採取非常極端的方法才行。」 [4]

好幾個月裡,馬斯克總在夜深時在洛杉磯的家周圍踱來踱去,思考這些關於火星的計劃,然後跟萊莉聊這些問題,他們於2012年年底才復婚。 [5] 馬斯克說,「我的意思是,能夠跟你討論這種事的人其實不多。」這些談話內容包括馬斯克的白日夢,比如他想成為登上火星的第一人。「他是真的想第一個登上火星,」萊莉說,「我求他不要成為第一人。」也許馬斯克喜歡和妻子開玩笑,或者他在假裝靦腆,但他在我們的一次夜談中否認了這一野心。「如果我死了,我自信SpaceX能夠照常運轉。這是我想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唯一可能,」他說,「我想去,但我不必去,重點不是讓我去火星,而是要讓很多人能夠去火星。」馬斯克不打算參加SpaceX即將進行的載人飛行測試。「我覺得那是不明智的,」他說,「這就好像波音公司的老闆來當新飛機的試飛員。這對SpaceX或太空開發的未來來說是不明智的。也許等它飛了三四年之後我才能上太空去看看。老實說,就算我永遠不去太空,也沒什麼。重點是盡可能延長人類的壽命。」

我們很難知道,當馬斯克在討論這種事的時候,普通人是怎麼看待他的。幾年前,大多數人可能只把他歸為吹噓和兜售飛行背包、機器人或者其他硅谷流行的小物件的人。但隨後馬斯克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搖身一變,從一個大話王變成了硅谷最出名的實幹家。蒂爾見證了馬斯克走向成熟的過程——從一個奮發圖強但缺乏信心的PayPal CEO到一個自信且受萬人敬仰的CEO。讓蒂爾印象最深的是馬斯克發現人才和招攬人才進公司的能力。「我覺得這段時間他在一些方面有了極大的提升。」蒂爾說,「他找到了航天產業最優秀的人才,讓他們為自己的航天公司效力,在特斯拉也是,如果你是一個有天賦的機械工程師,喜歡汽車製造,那你一定會選擇特斯拉,因為它可能是美國唯一一家能夠讓你嘗試新鮮有趣的新事物的公司。兩家公司在成立之初有抱有這樣的願景:讓很多人才聚集在一起做著鼓舞人心的工作。」蒂爾認為,我們應該嚴肅看待馬斯克把人類帶往火星的目標,他相信這會給大眾帶來希望。不是所有人都會認同他的使命,但確實有個人在挑戰自己的極限,推動宇宙開發和我們的技術能力發展,這點很重要。「把人類送上火星的這一目標比其他人在太空嘗試的其他事都要振奮人心,」蒂爾說,「這個主意叫作『去未來』。太空項目已經擱置了這麼久,人們已經放棄了20世紀70年代有過的對未來樂觀的展望。SpaceX展示了他們有辦法實現那樣的未來。埃隆正在做的事情非常有價值。」

2013年8月,馬斯克公佈了「超級高鐵」計劃,並吸引了大批忠實信徒。作為一種全新運輸的方式,「超級高鐵」採用的是一種大型氣動管道,類似於辦公室發送郵件所用的管道。馬斯克計劃利用這種管道來連接洛杉磯和舊金山這樣的城市,乘客和車子將能通過艙體進行運輸。以前也有人提出過類似的想法,但馬斯克的創意包含了一些獨一無二的元素。他提出,管道要在低壓環境下運行,艙體將漂浮在基底滑動裝置產生的氣床上。每個艙體將由電磁脈衝推動前進,管道裡面設置的發動機會按需向艙體提供額外的推力。這些機制能夠讓艙體以80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前進,人們從洛杉磯到達舊金山只需大約30分鐘。這個設施將由太陽能供電,能將相距一千英里以內的城市連接在一起。「洛杉磯到舊金山、紐約到華盛頓、紐約到波士頓,『超級高鐵』適用於這樣的城市間交通運輸,」馬斯克在那時說道,「如果距離超過一千英里的話,不但成本不允許,而且你也不想隨處都是管道,誰都不想住在一個管道的世界裡。」

馬斯克花了好幾個月構思超級高鐵的想法,他私下裡向朋友透露過這一構思。在一次採訪中,他第一次在自己的圈子以外討論了這一話題。馬斯克告訴我,他的主意源於他對加州提出的高速鐵路系統的厭惡。「他們計劃在加州建造的價值600億美元的高速子彈列車是全世界每英里造價最高但速度最慢的火車,」他說,「他們這是在以完全錯誤的方式創造紀錄。」根據加州的高鐵計劃,人們從洛杉磯去往舊金山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但這一鐵路系統要在2029年才能建成。如今,在這兩座城市穿梭的話,坐飛機只要一小時,開車只要5小時,高速子彈列車的速度毫無優勢可言,這讓馬斯克十分苦惱。他堅稱,他的超級高鐵造價僅在60億~100億美元之間,速度比飛機還快,乘客還能夠把汽車開進艙體,到站的時候,他們就可以開著車穿梭於另一座城市了。

在當時,馬斯克公開他的超級高鐵計劃,似乎只是為了讓公眾和立法者重新審視高鐵。他並不真的打算自己建造高鐵。他主要是想告訴人們,可以找到一些更為創新的點子,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推動國家的發展。幸運的話,加州高鐵項目將被取消。在宣佈他的計劃之前,馬斯克在電子郵件和電話裡跟我說了很多。他寫道,「過一陣子,我可能要出資打造一個『超級高鐵』項目,或提出這方面的建議,但現在我還在忙SpaceX或特斯拉的業務,脫不開身。」

在發表了一篇詳述超級高鐵的文章之後,馬斯克的心情開始發生了變化。《彭博商業週刊》刊登了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很快,該雜誌網站的網絡服務器陷入癱瘓,因為大眾紛紛登錄網站來閱讀這篇文章。Twitter(推特)上的人也失去了理智。馬斯克發佈消息約一小時後,他召開了一個電話會議來討論超級高鐵,在我們的數次對話和發佈消息那一刻之間的某個時刻,他已經決定了要自己建造高鐵。他告訴記者,他考慮至少做出一個原型來證明這一技術是可行的。一些人嘲笑這一觀點。「一位億萬富翁公佈了幻想中的太空火車,」「硅谷八卦」嘲弄道,「我們喜歡埃隆·馬斯克的瘋狂決定——曾經,電動汽車和私人太空飛行似乎也是很愚蠢的想法。但更愚蠢的是我們當真了,其實它只是一個超級富翁狂熱的想像。」不同於早期抨擊特斯拉的時候,「硅谷八卦」現在只能代表少數派的聲音。大多數人現在似乎相信馬斯克能夠做到這件事。我認為,人們相信他的程度讓馬斯克自己都很吃驚,這迫使他承諾造出這一原型。在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藝術模仿時刻,馬斯克真的已經變成了全世界最像「鋼鐵俠」托尼·史塔克的人,他不能讓崇拜他的大眾失望。

超級高鐵計劃發佈之後沒多久,投資人兼馬斯克的好友謝爾文·皮謝瓦帶著這項技術的詳細說明在白宮與奧巴馬總統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會面。皮謝瓦說,「總統很喜歡這個點子。」總統的參謀研究了這些文件,並在2014年4月為馬斯克和奧巴馬安排了一次單獨會面。從那以後,皮謝瓦、凱文·布羅根和PayPal前高管戴維·薩克斯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取名為超級高鐵技術有限公司,致力於在洛杉磯和舊金山之間打造超級高鐵的第一階段工程。理論上,人們將能夠在大約10分鐘之內穿梭於兩大城市。他們也向內華達州參議員哈里·瑞德簡要介紹了這個想法,他們如今正準備買下15號州際公路旁邊的土地使用權來建造高速鐵路。

對於格溫·肖特維爾和斯特勞貝爾這樣的員工來說,和馬斯克一起工作意味著要默默無聞地幫助他開發這類奇妙的技術。他們是堅定的後盾,永遠在幕後支持著他。肖特維爾從SpaceX成立第一天起就一直為公司服務,推動公司向前發展,她壓抑自我,從而保證馬斯克獲得他希望的一切關注。如果你是肖特維爾,並且堅信要送人類上火星,那麼這一使命將優先於個人慾望。斯特勞貝爾也同樣一直在特斯拉工作,他是員工與馬斯克之間溝通信息的可靠中間人,他對汽車的一切都瞭如指掌。儘管斯特勞貝爾在公司地位特殊,但他正式要求我謹慎處理我們的談話記錄。馬斯克喜歡代表公司發表言論,如果他最忠實的管理人員說了和他自己的觀點或者他想讓大眾知道的東西不一致的話,他會嚴厲懲罰他們。斯特勞貝爾一生都致力於製造電動汽車,他不希望愚蠢的記者毀了他一生的工作成果。「我費了好大勁兒才放下自我,」斯特勞貝爾說道,「埃隆這個人特別難伺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太富有激情了。他會失去耐心,然後說:『該死的!我們一定要做這件事不可!』有些人會因為太過恐慌而變得神經緊張。人們似乎怕了他,沒有勇氣面對他。我設法幫助別人來理解他的目標和願望,但我也有許多自己的目標,我得保證我們的目標是同步的。然後我就得保證公司裡是上下一心的。但埃隆是我們的老闆。他在用血、淚和汗水去推動這些事情。他冒的風險比誰都大。我很佩服他所做的一切。沒有埃隆,一切就不是現在這樣了。在我看來,他有資格站在台前代表我們。」

普通員工對馬斯克的描述更多面化。他們尊敬他,理解他的苛刻,也認為他已經達到了刻薄的地步,讓人感覺反覆無常。員工們想要接近馬斯克,但他們也害怕他會突然變卦,每次和他見面感覺都可能被解雇。「在我看來,到目前為止,埃隆最糟糕的缺點是缺乏忠誠或者人情味,」一名離職的員工這樣說道,「我們中的很多人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地替他工作,但他卻能不假思索地就把我們像垃圾一樣丟在路邊。可能他的目的是殺雞儆猴,可能他確實完全不顧及人情。很明顯的是,為他工作的人就像一顆子彈:用完以後就會被丟掉。」

SpaceX和特斯拉的公關部門已經見證了多次這種狀況,在公關部門,這種事發生的次數比任何部門都多。馬斯克用極高的效率開除過很多公關人員。他常常自己承擔大量媒體溝通工作、撰寫新聞稿、聯繫他認為合適的媒體。很多時候,馬斯克沒有提前告知公關人員他在做的事情。比如,在宣佈超級高鐵計劃之前,他的公關代表給我發了郵件,確認新聞發佈會的時間和日期。有時候,記者們在電話會議開始前幾分鐘才會接到通知。這本不是公關人員的失職,他們無法得知這一消息。事實是,馬斯克僅在活動前幾分鐘才告訴公關人員,他們只能匆忙地應對他心血來潮的計劃。當公關人員接到馬斯克下達的任務時,他們必須爭分奪秒,以最高的水準去執行任務。一些公關人員在他的高壓之下只工作了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就辭職了。另一些人堅持了下來,但最後都精力耗竭或被開除了。

馬斯克看似無情的管理風格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發生在2014年年初,他開除了瑪麗·貝思·布朗。「一名忠誠的行政助理」這樣的表述遠遠不足以形容她的工作。布朗更像是馬斯克的左膀右臂——你必須通過她才能瞭解馬斯克。十多年來,她把自己的人生貢獻給了馬斯克,每週在洛杉磯和硅谷之間穿梭,無論上班日的晚上還是週末都在辛苦加班。布朗找到馬斯克,詢問自己能否享受和SpaceX高管一樣的工資待遇,因為她同時要安排馬斯克在兩家公司的日程、負責公關工作,很多時候還得做出商業決定。馬斯克讓布朗休幾個星期的假,他會承擔她的工作,看看能有多辛苦。布朗休假回來後,馬斯克告訴她,他不再需要她了,改讓肖特維爾的助理來負責安排他的會議日程。忠心耿耿的布朗覺得很受傷,她不願意和我談及這件事。馬斯克說,她太輕率了,經常代表他發言,說真的,她需要過自己的人生。其他人偷偷議論說布朗和萊莉鬧翻了,這才是布朗被開除的真正原因。 [6]

不管發生了什麼,整個情形變得很糟糕。托尼·史塔克可沒有開除佩珀·波茨。他喜歡她,願意照顧她一輩子。她是唯一一個他可以相信的人,和他一起經歷過一切。馬斯克願意放布朗走,而且以這麼草率的方式讓她走,這讓SpaceX和特斯拉的員工很吃驚,這簡直是馬斯克冷酷無情的最佳明證。布朗的離開成為馬斯克缺乏同情心的證據之一。馬斯克用傷人的話斥責員工的故事越傳越多。人們還把這種行為歸結為馬斯克的另一個古怪的特點。一旦他發現郵件內容裡有錯別字,就會咬住不放,甚至達到了有錯字就無法閱讀郵件內容的地步。即使在社交場合中,馬斯克也可能會突然從餐桌前站起來,不做任何解釋,逕直走到外面去看星星,僅僅因為他不願意跟傻瓜待在一起閒聊。基於這所有的行為,很多人向我總結了馬斯克給他們留下的印象,他們覺得馬斯克是個在一定程度上自閉的人,他沒辦法考慮別人的情緒,也沒辦法顧及別人的福祉。

在硅谷,人們喜歡給那些與眾不同或者脾氣古怪的人貼上自閉症或者艾斯伯格綜合征的標籤。這是一種很流行的空想心理學。如果給馬斯克貼上這樣的標籤的話,那你就太不瞭解情況了。

馬斯克在他最好的朋友和家人面前又是另外一副模樣,和對待員工時完全不同,即使那些員工已經跟隨了他很久。在他的小圈子裡,馬斯克是個熱心、風趣而且很容易動感情的人。 [7] 他也許不會像普通人聊天那樣關心一下朋友的孩子最近如何,但當他朋友的孩子生病了或者有麻煩的時候,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他們。必要時,他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親近的人,回擊那些傷害他自己或者他朋友的人。

按照神經心理學家的描述,馬斯克的行為顯示他是個天才。這樣的人在童年時往往會顯示出不凡的智力,能夠在智商測試中獲得高分。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認真地觀察這個世界,發現其中的缺陷,比如系統中的小故障,他們會在腦中構思邏輯路徑來排除故障。對於馬斯克來說,他之所以想要讓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科幻小說和技術的影響。這也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這已經變成他永遠的使命。

馬斯克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像在試圖安撫那些正在侵蝕他每一寸皮膚的憂愁。他看人類皆是自我設限而且身處險境,並想要擺脫這樣的處境。那些在開會時提出錯誤意見的人,或者在工作時犯錯誤的人,都阻礙了他的前進,讓他不得不放慢腳步。他沒有像別人一樣討厭這種人,只是為他們所犯的錯誤感到痛苦。他不是沒有感情,只是覺得自己是唯一一個瞭解自己的使命時間緊迫的人。他比一般人更加不在乎他人的感受、更沒有寬容心,因為他冒的風險實在太大。員工應該盡最大能力幫助他解決問題,否則就直接滾蛋。

馬斯克對於這種事一向很坦率。他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他不是在商業世界中追求短暫的機會,而是在試著解決那些幾十年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在我們的對話中,馬斯克一次又一次談到了這一點,強調了他這麼多年來對電動汽車和太空的思索。他的行為模式也是這樣。當馬斯克在2014年宣佈特斯拉將公開其所有專利時,分析師們試圖確定他是不是在作秀或者其中是否隱藏了不明動機或者圈套。但馬斯克的決定就是這麼坦率,他希望人們製造並購買電動汽車。馬斯克認為,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此。如果公開特斯拉的專利意味著其他公司能夠更容易地製造出電動汽車,那麼這對人類來說是有利的,這些理念應該是免費的。憤世嫉俗的人一定會嘲笑他的觀點,但馬斯克已經計劃好這麼做,他在解釋自己的想法時是真誠的,而且極為真誠。

和馬斯克最親近的人都學會了這樣的思考模式。 22 他們能夠認同他的觀點,但他們會挑戰它、完善它。馬斯克在一次聚餐時詢問我,是否覺得他是個瘋子,這是他拋給我的一個測試。我們談了很多,他知道我對他的工作十分感興趣。他已經開始信任我,打算向我敞開心扉,但他想最後一次確定,我是否真的知道他追求的東西有多麼重要。他的許多摯友已經通過了更多、更嚴格的測試。他們對他的公司寄予希望,在批評聲中為他進行辯論,會在他2008年陷入絕境時幫助他。他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致力於幫他完成他的事業。

技術行業人士喜歡把馬斯克的自勵和野心與比爾·蓋茨及史蒂夫·喬布斯相提並論。「埃隆摯愛技術,他有對夢想無拘無束的態度和長期追求的決心,」曾經在喬布斯和蓋茨的公司任職,最後成為微軟首席軟件架構師的神童愛德華·榮格(Edward Jung)說道,「他有喬布斯那種消費者敏感度以及類似於比爾那樣的聘用自己熟悉領域以外的人才的能力。我們有時候希望克隆出比爾和史蒂夫那樣的人,或許我們也應該克隆一下埃隆,看看會發生什麼。」風險投資家史蒂夫·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曾經投資過SpaceX、特斯拉和太陽城,他在喬布斯手下工作過,並且熟悉蓋茨的為人,他也覺得馬斯克是他們二人的升級結合體。「埃隆和喬布斯同樣無法忍受表現差的員工,」尤爾韋松說,「不過我覺得他比喬布斯好相處一點,比蓋茨更文雅一點。」 [8]

當你越來越瞭解馬斯克之後,你會覺得很難把他跟同類人相比。喬布斯也是兩家涉足不同產業的公司CEO——蘋果公司和皮克斯公司。但他們除了這一點相似之外,其他都不一樣。喬布斯在蘋果公司投入的精力比皮克斯多,不像馬斯克,他對兩家公司投入的精力是相等的,然後把剩下的精力投入到太陽城。喬布斯注重細節也是出了名的,但他不像馬斯克那樣監督著公司如此繁多的日常運營。馬斯克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他在營銷和媒體策略上沒有那麼應對自如。馬斯克不會事先綵排自己的陳述或者潤色自己的演講,他喜歡在特斯拉和SpaceX的大多數新聞宣傳活動中進行即興演講,他總在週五下午記者們準備回家過週末時召開新聞發佈會,因為他一般都是在那時寫好了新聞稿,或準備採取下一步行動。喬布斯則相反,他很珍惜每一次做陳述和面對媒體的時刻。馬斯克可沒有時間這樣做。「我沒有時間去練習,」他說,「我一般都是即興演講,結果各異。」

至於馬斯克有沒有像蓋茨和喬布斯那樣,帶領著技術行業到達新的高度,權威人士的說法各不相同。一些人認為,太陽城、特斯拉和SpaceX並沒有給產業帶來多少真正的希望,它們並不能帶來某種轟動性的創新。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馬斯克有真本事,是未來技術革命中最閃亮的那顆星。

近年來憑借對科技領域有深刻見解的文章以及關於科技可能走向的觀點而聞名的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屬於前一類人。在《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 )一書中,考恩對行業缺少顯著的技術進步而感到惋惜,他辯稱,美國經濟已經放慢腳步,因此人們的工資水平也下降了。「這麼比喻吧,美國經濟從17世紀開始已經取得許多較易取得的成績,比如自由的國度、大量移民勞動力或強大的新技術,」他寫道,「然而,在過去的40年裡,這些容易摘到的果子逐漸消失了,我們卻假裝它還在那兒。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現在正處於技術的停滯期,而這裡的果樹比我們認為的少很多。就是這樣,這就是出問題的地方。」

在他的另一本書《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 r)中,考恩預測未來將是平庸的,貧富差距的分水嶺已經很明顯。在考恩預測的未來中,人工智能的長足進步將終結如今眾多高就業率的工種。在這種環境下還能生存下來的人是很聰明的,能夠有效地補充機器和團隊的不足之處。至於那些失業者,他們中的很多人將最終為富人打工,做他們的保姆、管家和園丁。考恩沒有發現馬斯克正在做的哪件事能夠改變人類的發展軌跡,使之朝樂觀的未來發展。根據考恩的觀點,真正有突破性的理念比過去更難出現,因為我們已經挖掘出了大部分的發明。在弗吉尼亞州的一次午餐會面中,考恩說馬斯克不是一個天才型的發明家,他只是一個媒體寵兒,而且他對此並不是特別在行。「我不覺得有很多人會關心去火星的事兒,」他說,「不管你可以從中獲得什麼突破,代價都是十分昂貴的。就拿他提出的超級高鐵來說吧。我不認為他真的會去做這件事,這可能只是他在為自己的公司做宣傳。至於特斯拉,它有可能取得成功,但你還是在把問題推到別的地方了,你還是必須產生電能。他在挑戰傳統方面可能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好。」

曼尼托巴大學退休教授瓦科拉夫·斯米爾(Vaclav Smil)的看法與此相差無幾。比爾·蓋茨曾經稱讚斯米爾是一個很棒的作家,因為他出版了一些關於能源、環境和製造業的重量級著作。斯米爾的最新作品是《美國製造》(Made in the USA ),探索了美國製造業的光輝歷史以及後來工業的沒落。那些認為美國正在從製造業向更高薪的信息產業自然過渡的人都會想要看一看這本書,瞭解一下這一變化帶來的長期結果。斯米爾列舉了很多例子,說明了製造業如何產生重要的創新,以及如何依靠這些創新創造大規模就業生態體系並催生大量科技人員。在書的後一部分,斯米爾強調了航天工業已經給美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收益,航天工業企業是美國主要的出口商之一。「比如說,大約30年前,美國實際上已經停止製造所有的『大宗商品類』消費電子設備與顯示器,它也失去了開發和批量生產先進的平面屏幕和電池的能力,這兩種產品是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的精髓,大量進口這兩種產品不斷加大了美國的貿易逆差,」斯米爾寫道,「我們必須更加努力地維持這一板塊的競爭力,才能促進美國的出口業務,航天工業的出口將佔據行業銷售額的很大一部分,因為未來20年,世界最大的航天市場將出現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美國的飛機和飛機引擎製造商將會從中獲益。」

斯米爾認為美國相對於中國的競爭能力正在減弱,他看不出馬斯克或其公司有能力可以扭轉這一趨勢。「作為一名研究技術進步的歷史學家,我只覺得特斯拉缺乏真正的創意,只是一個用於炫耀的被吹得天花亂墜的玩具而已,」斯米爾在寫給我的郵件中說道,「對於一個擁有5 000萬仰賴食品券的人口和每月新增850億美元債務的國家而言,根本不需要去研究什麼太空事業,尤其是超級富翁才能坐的宇宙飛船。馬斯克的提議是在哄騙那些連幼兒園水平的物理原理都不懂的人,只不過是利用了眾所周知的動力學理想實驗……美國有很多善於發明的人,馬斯克跟他們比還差一大截呢。」

鑒於他在最近一本書中頌揚的一些事物,這樣的評論顯得有點太過直接,令人頗感意外。他花很長的篇幅介紹了亨利·福特的垂直整合對推動汽車產業和美國經濟的積極影響,也詳細地介紹了「機電一體化設備」或依靠很多電子產品和軟件工作的設備的崛起。「截至2010年,一輛普通四門轎車的電子控制系統所需要的代碼數,比操控一架最新款的波音噴氣式客機所需要的代碼還多,」斯米爾寫道,「美國製造業已經把現代汽車變成了機電一體化的設備。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裡還出現了其他創新,從新材料的使用(航天業的碳複合材料、納米結構)到無線電子工業。」

許多評論家開始覺得他們誤解了馬斯克真正在做的事情,他不應該被看作一個無聊的夢想家。斯米爾這些人看到了描述馬斯克想要登上火星的文章或者電視節目,然後馬上將他歸入太空旅遊支持者的隊伍當中。但馬斯克幾乎從未談論過太空旅遊的事,他從創立SpaceX的第一天起,只是想要在太空產業中闖出一片天地。如果斯米爾認為波音公司銷售飛機對於美國經濟來說很重要,那麼他也應該對SpaceX在商業發射市場中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SpaceX在美國製造產品,給航天技術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也推動了材料和製造技術的發展。不消多說,SpaceX是未來幾十年美國想要和中國一較高下的唯一希望。至於機電一體化設備,SpaceX和特斯拉已經率先將電子、軟件和金屬融合在一起,他們的競爭者們正在努力追趕。馬斯克的所有公司,包括太陽城,已經充分利用了垂直整合方式,把部件的內部控制變成了一項真正的優勢。

為了瞭解馬斯克的工作將為美國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應該想一想過去十幾年來佔據優勢的機電一體化設備——智能手機。在iPhone出現之前,美國在電信行業一直處於落後水平。歐洲和亞洲的手機和移動服務才是最先進的,美國的消費者使用的都是過時的設備。當iPhone在2007年面世之後,一切都不同了。蘋果設備模仿了電腦的很多功能,以應用程序、傳感器和定位功能等形式為手機帶來了新功能。谷歌帶著安卓軟件和相關手機進入了市場,美國突然成為移動產業的中堅力量。智能手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因為它們讓硬件、軟件和服務能夠無縫銜接,這證實了硅谷的技術能力。智能手機的崛起帶來了巨大的工業繁榮,而蘋果公司也成為美國最具價值的公司,數十億台智能設備被銷售到世界各地。

蘋果公司前高管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被認為是把iPod和iPhone推向市場的幕後功臣,他認為智能手機是一種超級循環下的代表性產物,在這個循環當中,硬件和軟件已經到達了成熟的臨界點。電子產品便宜又好用,軟件也更可靠、更成熟。它們的相互作用讓我們過去提出的那些科幻小說一般的創意變成了現實。谷歌發明了無人駕駛汽車,收購了多家機器人公司,以便更好地將軟件和機器相結合。法德爾的耐斯特(Nest)公司擁有智能恆溫控制器和煙霧報警器。通用電氣公司擁有裝滿傳感器的噴氣發動機,能夠主動向機械師報告可能存在的異常現象。許多新興的公司已經開始將醫療器械和軟件融合起來,幫助人們監視並分析自己的身體情況,診斷病情。人們把小型衛星送入軌道,這些衛星不像之前那樣,只能完成一項固定的任務,現在的衛星能夠在飛行途中再次設定程序,去完成各種商業和科學任務。加州山景城一家名為Zee Aero的新興公司聘用了SpaceX的許多前僱員,他們正在秘密進行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的研發。是一種會飛的汽車嗎?也有可能哦。

法德爾認為,馬斯克的工作處於這一趨勢的最高點。「他本來只需要製造一輛電動汽車,」法德爾說,「但他用馬達來啟動門把手,把消費類電子產品和軟件結合在一起,其他汽車公司也在想方設法做到這一點。無論特斯拉還是SpaceX,要把以太網電纜安裝到火箭船中用於網絡通信,都需要把舊世界的製造科學和低成本的消費級技術結合起來。當你把這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它們會變成我們從未見過的新事物。突然間,整個世界都變了,」他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

硅谷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夠代替喬布斯成為技術行業領軍角色的新人物,而馬斯克就是最熱門的候選人。他一定是此刻最受矚目的人物。新興公司的創辦人、經驗豐富的高管和各種傳奇人物都一致讚賞馬斯克。如果特斯拉能夠變得更主流的話,那麼馬斯克的聲譽就會更上一層樓。熱銷的Model 3將證明馬斯克能夠重新反思一個行業、讀懂消費者的心思並執行他的計劃。從那以後,他有了越來越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埃隆是為數不多的我認為比我更有成就的人之一。」破譯了人類基因組並繼續創造人工生命形態的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這樣說道。他希望能夠和馬斯克合作,製造一台能夠帶上火星的DNA打印機。理論上,它能夠讓首批登陸火星的人類自己生產藥品、食物和有用的微生物。「我認為,只有生物遠程傳送機才能真正做到太空殖民,」他說,「埃隆已經和我討論過怎麼去做了。」

谷歌創始人之一兼CEO拉裡·佩奇是馬斯克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他最忠實的仰慕者。佩奇早已被列入馬斯克的借宿名單了。「他簡直跟無家可歸似的,我覺得有點古怪,」佩奇說,「他會發郵件來跟我說:『今晚我沒地方住。我能來你這兒過夜嗎?』我還沒給過他鑰匙或別的什麼東西。」

谷歌也向類似於馬斯克火星計劃的月球探測器計劃投入了很多資金,比其他任何一家技術公司都多,包括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以及給予能夠發明低成本登月設備的人現金獎勵。但谷歌作為一家擁有幾萬名員工的公司,它的運作總是受到一系列的限制,隨時接受投資人的分析和審查,並被寄予很高的期望。因此,佩奇有時會很羨慕馬斯克,因為他成功地讓激進的變革理念成為公司立足的根基。「想想硅谷或一般的企業領導者,他們一般都不缺錢,」佩奇說,「如果你有那麼多錢,但你在想用的時候卻不能用,那你為什麼還要投入那麼多時間來經營一家什麼事也做不成的公司呢?所以我覺得埃隆是我的榜樣。他說,『我在這個世界上應該做什麼?我要製造汽車、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和讓人類實現星際生存。』我覺得這些都是令人歎服的目標,而他現在正在做這些事。」

「這也成為他的一個競爭優勢。如果你可以為一個目標是登陸火星,並且竭盡全力去實現這一目標的人工作,那你為什麼還要傻傻地為一個國防承包商幹活兒?你完全可以從對公司有價值的角度來闡述你要解決的這個商業問題。」

一度有傳聞說佩奇打算把所有錢都留給馬斯克。佩奇認為別人誤解了他的意思,但他其實覺得這個想法也不錯。「我目前不會把錢都給他,」佩奇說,「但埃隆提出了建設一個星際生存社會的想法,因為如果不這樣,人類將會滅絕,這是件令人悲傷的事。我認為這是個十分可行的項目,我們需要適度的資源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個永久的人類居住地。我只是在證明這一點:這真的是一個很給力的想法。」

佩奇說:「好的點子在被實現之前,人們總覺得那很瘋狂。」他在谷歌也試著應用這一原則。當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開始疑惑怎麼找到一種方法來搜索書籍內部的內容時,他們咨詢的所有專家都認為,不可能把每本書都數字化。於是這兩名谷歌創始人決定進行測試,看看有沒有可能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把書的內容掃瞄進電腦。結論是有可能的,迄今為止,谷歌掃瞄了幾百萬本書。「我知道,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事情,直覺不是很可靠,」佩奇說,「埃隆對這種事是這麼說的:你總是需要從一個問題的首要原則開始著手。它的物理本質是什麼?需要花多少時間?需要花多少錢?我要做的話可以便宜多少?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學和物理學知識來判斷什麼是可能、有趣的。埃隆的不同尋常之處就在於他知道這一點,並且他還瞭解商業、組織、領導力和政府問題。」

馬斯克和佩奇有幾次在谷歌位於帕洛阿爾托的一處秘密公寓裡進行交談。這間公寓位於當地最高的一幢大樓裡,從房間裡能夠看到環繞著斯坦福大學校園的山景。佩奇和布林會在這間公寓裡舉辦私人會議,他們專屬的大廚可以隨叫隨到,給客人準備食物。馬斯克在場時,聊天的話題總會變得荒唐又不可思議。「有一次我在那兒,埃隆在談論製造一架電動噴氣式飛機,能夠垂直起降,」風險投資人兼馬斯克的朋友喬治·扎卡裡說,「佩奇說,飛機應該能夠在滑雪坡道上降落,而布林說,它應該能夠在曼哈頓港停靠。然後他們開始討論製造一架通勤飛機,一直圍繞著地球飛行,當你加足馬力時,它能夠以驚人的速度飛到你想去的地方。我認為他們都在開玩笑,但結束時我問埃隆:『你真的要製造這種飛機嗎?』他回答說:『對啊。』」

「我覺得這種討論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娛樂方式,」佩奇說,「我們三個人討論這種瘋狂的事情,很好玩,我們也會發現最後真正能夠變成現實的東西。在最後確定最有前景的那個項目之前,我們總要先考慮幾百,甚至幾千個可能的項目。」 23

佩奇跟別人談起馬斯克時,就好像他是自然賜予人類的獨一無二的人,能夠在商業世界中完成其他人連試都沒試過的事情。「我們覺得SpaceX和特斯拉做的項目風險都很高,但我認為馬斯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盡力去完成它們。他願意付出個人代價,這會讓他的勝算變大。如果你私下認識他,當你回憶他剛剛創業的那個時候,你會覺得他成功的勝算在90%以上。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有一點可以證明:對待某些別人覺得很瘋狂而你自己覺得可以真正成功的事情,你會真的充滿熱情。當你從這個角度看埃隆時,你會說:『好吧,可能這不是光憑運氣。他已經成功了兩次。這不可能只是因為運氣好。』我認為這意味著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是可以重複的,至少他可以重複這種成功。可能我們應該讓他做得更多。」

佩奇把馬斯克作為榜樣,希望其他人也能向他學習,在這個商人和政治家都只注重短期的無關緊要的目標的時代,應該多一些像馬斯克這樣的人物。「我不認為我們現在做得很好,因為這個社會可以決定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佩奇說,「我認為我們就是沒有用這種觀念教育人們。你應該具有相當廣博的工程學和科學背景;你應該接受過一些領導技巧訓練、MBA培訓或者具有經營業務、組織活動和籌集資金的相關知識。但我認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培訓或教育,這是個重要問題。工程師們通常只在一個固定的領域內接受培訓。當你能夠綜合考慮這些學科時,你將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能夠夢想實現一些更瘋狂的事情,想像它們會怎麼運作。我認為這對世界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樣我們才能進步。」

改變這個世界的想法壓垮了馬斯克。有時,當你遇到馬斯克的時候,他看起來筋疲力盡。他沒有眼袋,但他的眼眶深陷。在最糟糕的時候,他連續幾個星期睡眠不足,眼睛看起來都陷入頭骨裡面去了。馬斯克的體重隨著壓力的大小上下浮動,當他勞累過度時波動往往會更明顯一些。有趣的是,他總是喜歡談論人類的生存,但他從不關注這種生活方式對自己身體健康的影響。「早在埃隆開始創業的時候,他就已經得出了結論,那就是『生命是短暫的』,」斯特勞貝爾說,「如果你真的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知道,活著的時候越努力工作越好。」

忍受痛苦一直是馬斯克的必修課。學校同學的凌辱折磨讓他很頭疼,他的父親過去會和他玩一些嚴酷的心理遊戲,長大後馬斯克會用工作麻痺自己,他總是超時工作,而且總把工作日程安排到緊迫不堪,強迫自己不斷邁上新台階。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對於他來說毫無意義。對於馬斯克來說,工作就是生活,他的妻子和孩子會配合他的人生大戲。「我是個好爸爸,」馬斯克說,「我一個星期裡有超過一半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我出門的時候還會帶上他們。最近,我們去了摩納哥,觀看一級方程式賽車錦標賽,和摩納哥王子與王妃一起遊玩。這對孩子們來說很普通,他們已經玩膩了。他們逐漸長大,有了很多不同尋常的經歷,但在他們足夠成熟之前,不會意識到這些經歷有多麼不同尋常。這些只是他們的經歷而已。他們有很好的就餐禮儀。」

馬斯克的孩子們沒有吃過他那樣的苦,這讓他覺得很苦惱。他覺得吃苦幫助他成為現在的自己,給了他額外的力量和意志。「他們應該在學校吃點苦,但現在的學校太保護學生了,」他說,「如果你吼了誰一聲,你就會被趕回家。在我讀書那時,如果誰給了你一拳,沒有出血的話,那都不算事兒。就算出了一點點血,不是很多,也沒事。我能做什麼呢?給他們吃點苦?該怎麼做?我最多就是限制他們打電子遊戲的時間,因為他們總想沒日沒夜地玩。我定的規矩是,他們看書的時間必須比打遊戲的時間多。他們也不能玩特別愚蠢的電子遊戲。他們最近下載了一個遊戲,好像叫『餅乾』還是什麼的,只要點擊那塊餅乾就行,跟心理學101實驗差不多。我命令他們把這個遊戲刪了。他們只好去玩『瘋狂高爾夫』,它類似於『笨鳥先飛』,但至少裡面還涉及一點物理學知識。」

馬斯克討論過再生幾個孩子,他和《癟四與大頭蛋》的製作人面對面地討論了一些哲學問題。「邁克·詹郅出於這一點導演了《蠢蛋進化論》(Idiocracy ):聰明人應該至少維持他們的人口基數,」馬斯克說,「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如果不能適者生存,那麼很明顯,這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聰明人和蠢人的數量應該達到平衡。但如果每一代聰明人生的孩子越來越少,那可能也不是好事。我的意思是,歐洲、日本、俄羅斯和中國都將面臨人口問題。真實情況是,富裕人群、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人群和無宗教信仰的人群普遍顯示出較低的生育率。我並不是說只有聰明的人才應該生孩子,我的意思是說,聰明的人也應該生孩子,他們至少應該維持人口更新率。事實是,我注意到很多真正聰明的女性只生了一個孩子,甚至沒有孩子,這讓人覺得:『哎呀,這可不太好。』」

馬斯克的三家公司在接下來10年的發展應該是非同尋常的。他有機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商人和創新者之一。到2025年,特斯拉將擁有5~6種車型,會成為正在蓬勃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中的主導力量。根據目前的增長率來看,太陽城將實現它的承諾,成為一家大型公用事業公司以及太陽能市場的領軍企業。而SpaceX呢?它可能是最有趣的。根據馬斯克的計算,SpaceX每個星期都會進行發射,把人和貨物送上太空,競爭者會因此出局。它的火箭能夠繞月球幾圈,然後以高精確度著陸在得克薩斯州的宇航中心。然後他們將著手首批前往火星的飛行準備工作。

如果這些都能實現的話,到那時,年近55歲的馬斯克將成為全世界最富有且最有權勢的人之一。他將成為三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其成就將載入史冊。當其他國家和公司因為猶豫不決而碌碌無為時,馬斯克應該已經採用最可行的方法來對抗全球變暖,還能提供人類去其他星球避難的計劃,以防萬一。他應該已經把大量的關鍵製造業帶回美國,給想要再創機械新時代的其他企業家樹立了榜樣。正如蒂爾所說,馬斯克將給人類帶來希望,恢復他們對技術改變人類生活的信仰。

當然,這樣的未來依然是不確定的。馬斯克的三家公司將面對巨大的技術難題。他在人類的創新精神以及太陽能、電池和航天航空技術能夠按照預測的價格和性能曲線發展方面下了很大的賭注。即使他賭贏了,特斯拉也有面臨意料之外召回的可能。SpaceX可能遭遇載人火箭的爆炸事故,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公司將馬上毀於一旦。戲劇性的風險將一直伴隨著馬斯克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如果馬斯克縱情於此,他將一直伴隨著這些風險,犧牲大多數人珍惜的一切。「我希望死在火星上,」他說,「我想去那裡參觀一下,然後回來一陣子,等到我大概70歲的時候再去,這樣我就能一直住在那兒了。如果順利的話,一切就會這樣發展下去。如果萊莉和我生了很多孩子,那她可能會留在地球上,和孩子們在一起。」

[1] 實際上他不止是個運動員。林登和他的妻子都會打水下曲棍球,而且打得很好,他們因滿足「特殊才能」的標準並獲得了綠卡。他們曾代表美國國家隊參加過水下曲棍球比賽。

[2] 2013年,1.3萬人出席了會議。

[3] 假設每輛車售價4萬美元,一年售出30萬輛的話,那就是年收入120億美元或平均月收入10億美元。

[4] 馬斯克還談及很多宇宙飛船的物理和化學問題,太空愛好者們可以看到:「建造能夠上火星的宇宙飛船的最後一個難題是甲烷發動機。你得在火星表面生成推進劑。現今火箭使用的大多數燃料都是煤油,生成煤油是一個特別複雜的過程,需要一系列的長鏈碳氫化合物。」制備甲烷或者氫則容易許多。氫最大的問題是,它是一種深度冷卻劑,只有在接近絕對零度時才會變成液體。由於氫氣是小分子,會滲透金屬基體,使金屬變脆或毀壞金屬基體。氫的密度也很小,因此燃料罐必須很大,這使制備和儲存氫的成本變得很昂貴。作為燃料的話,這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甲烷則更容易處理。它變成液態的溫度,和氧氣液化的溫度差不多,因此你只需在火箭裡設置一個普通的隔板,也無須擔心氣體凝固的問題。甲烷同時也是地球上成本最低的礦物燃料。我們需要很多的能量才能去往火星。

因為火星上的大氣是二氧化碳,土壤裡有很多水或者冰,我們可以用二氧化碳和水制備甲烷和氧氣,這樣就能燃燒,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隨後,最關鍵的問題之一是,你能否搭乘火箭到達火星表面並回到地球。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把回程時的有效載荷變為出發時的1/4就能做到,我認為這行得通,因為你要從地球帶到火星上去的東西肯定比要從火星帶回地球的東西多很多。而宇宙飛船的防熱罩、生命保障系統和支架必須很輕很輕。

[5] 馬斯克和萊莉離婚不到一年就復合了。「辦理離婚手續期間,我拒絕和他說話,」萊莉說,「可是,當離婚手續真的辦好以後,我們馬上又重新在一起了。」至於離婚的原因,萊莉是這麼解釋的:「我就是覺得很不快樂。我覺得我可能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至於再次復合的原因,她說:「一個原因是,我找不到人能夠取代他。我兜兜轉轉了一圈,都沒有發現讓我心動的人。另一個原因是,埃隆這一輩子都不會聽別人的話。誰的都不聽。對於不符合他世界觀的事他都不會去理睬。但他向我證明了他願意為我做任何事。他說:『我願意傾聽她的話,搞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向我證明了他重視我的意見,並且願意傾聽我的意見。我覺得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他為此做出過努力。我愛著他,也想著他。」

[6] 根據馬斯克的回憶:「我跟她說:『我覺得你是很有價值的。可能你要求的工資待遇是合理的。你需要先休兩個星期的假,我會評估這個要求合理與否。』在她放假前,我已經給了她很多天的帶薪假期。我是真的希望她能好好休個假。等她回來的時候,我的結論是,我們的關係到此結束了。她已經做了12年,對於任何一份工作而言都已足夠。她應該去找新的工作。」根據馬斯克所說,他為布朗在公司安排了另一個職位,但她拒絕了這份工作,再也沒有在公司裡出現。馬斯克給了她12個月的解約賠償金,後來再也沒有和她說過話。

[7] 根據萊莉所說:「埃隆是個厚臉皮又幽默的人。他很顧家,對孩子很好。他很幽默,真的特別幽默。他很善變,他是我見過最古怪的人。他有時會很自我,每當這時我會把他拉回來。他還會說些好笑的事,然後咧著嘴笑。他在各方面都很聰明。他很愛讀書,有不凡的智慧。他愛看電影,我們會去看新上映的樂高大電影,然後他堅持要我叫他『商業之王』。當我們有家庭聚餐時,他都會盡量早點回家陪我和孩子,有時還會陪兒子們打打電腦遊戲。孩子們會向我們講述一天的經歷,之後跟我們說晚安。然後我們會聊會兒天,在筆記本上看看類似《科爾伯特報告》之類的電視節目。週末的時候,我們會去短途旅行。孩子們很愛旅行。以前我們有很多個保姆,甚至還有專門的保姆經理。現在一切都變得更正常了。我們嘗試盡可能地以一家人的方式一起做一些事。我們一周有4天陪著孩子。我覺得我是個嚴格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過正常的生活,但他們總是過著一種奇怪的生活。他們剛剛才和賈斯汀·比伯一起去旅遊。他們到了火箭工廠,然後說:『不,我不想再來了。』如果你的父親是個造火箭的,你也不會覺得他很酷。他們已經習慣這樣了。」

別人都沒有發現埃隆是這樣一個天真無邪的人。有時候,他除了純粹的喜悅之外沒有辦法感受到其他情緒。而有時候他就是純粹地生氣。當他有某種情緒的時候,他的感受是完全的、純粹的。沒有別的事情能把情緒強加給他。很少有人能夠和他一樣。如果看到有趣的事情,他會放聲大笑,忘記我們正在一個人頭攢動的大劇院裡,這會影響到其他人。他就像個孩子,很迷人且令人難以置信。他會莫名其妙地說:『我是個複雜的人,但我的需求很簡單、很明確。』或者『沒有人會是一座孤島,除非他既強大又樂觀』。我們會把想做的事羅列出來。他最近列出的計劃是我們去沙灘漫步,欣賞日落,在對方耳邊說著情話,還有騎馬。他喜歡看書、打電子遊戲和會友。」

[8] 尤爾韋松更詳細地說道:「埃隆有蓋茨那樣的工程學天賦,但他更懂得人際相處。和蓋茨在一起時,你沒法進入他的圈子。埃隆更有人格魅力。他有一點和喬布斯很像,那就是他們都無法忍受傻瓜。但跟喬布斯在一起像在坐過山車似的,他喜歡你的時候,你就是天才;他不喜歡你了,你就是蠢材。我覺得埃隆也有點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