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褚時健:每一處都是人生巔峰 > 11 造福農民 >

11 造福農民

打造褚橙莊園

褚時健是一個農民,他的身上具備了農民的很多優點:質樸、善良、勤勞,他喜歡田園生活,他喜歡高山密林,他喜歡摸魚打獵……當初因為順從了妻子的意見,他最終選擇到玉溪捲煙廠當廠長,未能在塔甸煤礦安度餘生。現在他種上了橙子,天天行走在果樹叢中,整日和農民在一起打交道,應該是圓了他心中的一個工作和生活的圖景。

正因為出身於農民,所以褚時健瞭解農民,也懂得怎樣和農民溝通,這對他種植橙子大有幫助。在褚時健的果園裡,目前大概有一百多戶農戶,人數在幾百人上下,分成幾個組進行管理。其中有一部分農戶是在原來農場工作的,後來經人介紹加入了褚時健的團隊。其餘的大部分農戶來自嘎灑和水塘這兩個鎮子,另外還有一些是來自普洱市的鎮沅縣。

很多人會覺得,這些農戶是奔著褚時健的名氣來的,這完全得益於他過去的「風光歷史」。事實並非如此,農民們很講究現實,不會在意什麼名氣,更不會因為誰能誇誇其談就跟誰走,他們之所以跟著褚時健一起創業,是褚時健能夠給他們帶來回報。

褚時健也的確是這麼做的,為了留住果農,他在果園推行了一項新的福利政策:自從果農進入果園的那一年算起,每年將會遞增100元的工齡工資。這個政策吸引了不少農戶下定決心和褚時健一起幹。

果農和褚時健見面的機會是比較多的,特別是在採果的旺季時期,褚時健基本上每隔五六天就過來一次,經常和大家進行溝通。但是對於褚時健的過往,很少有果農去問,褚時健自己也絕口不提,他和農戶之間更多的交流都是跟果園有關的。可以說,很多果農對褚時健都很佩服,因為在農村即使到了60多歲,也不會再去幹什麼了,更何況像他這樣一大把年紀。

褚時健在開會的時候對手下的農戶說過一句話:人生60歲才是起步階段,70歲才是真正總結人生的時候。也許淳樸的農戶並不能真的理解褚時健所謂的「60歲起步」的含義,但是他們看到了這個八旬老者整日工作的情景,也對他充滿了敬佩和信服之情。

褚時健剛開始種植橙子的時候,每戶果農承包23畝左右的果園面積,開花、施肥、打藥、修剪……幾乎每個環節都需要他們認真操作,為此果農都吃住在山上。農民們生活條件很不錯,房子由公司來提供,裡面備有沼氣,做飯燒水都不需要花燃料費。如果需要購買生活用品,只要騎摩托車去山下的嘎灑鎮就可以買到。另外,公司每個月會發給農戶500元的生活補助,而他們幹活用的工具和農藥錢都是公司出資購買。實際上對果農來說,他們只需要學習種植技術並付出勞動就可以了。

山上的生活是比較艱苦的,通常到了12月份,果園裡還會掛著幾百噸的果子,為了確保冰糖橙的品質,公司會要求農戶在規定的時間內盡快摘完。為了完成任務,果農常常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起床進行採摘。摘完果子之後,他們還要進行施肥,以此來填補被果實帶走的營養成分。

雖然回歸自然,但有些農戶不免也會感覺到孤獨,他們覺得一年365天都住在山上,這讓自己失去了自由。由於山上的生活很單調,所以年輕人是不願來的,他們覺得找個媳婦都很困難,所以來的人通常都是人到中年、成家的人,當然他們也是在適應了四五年之後,才習慣了山上的生活。為了一心種植好橙子,很多人拋棄了過去和朋友聚會喝酒的日子,過上了一種獨處的生活。

有一戶農民,由於老家的土地被泥石流吞沒,在褚時健的果園開辦之後,他們一家人就來到山上。為了確定是否要留下來,他們算了一筆賬:假設兩人的年收入不能達到3萬,日子就很難過下去。現在,這戶農民已經掌握了種植冰糖橙的技術,即使遇到病蟲害,也能自己找到解決辦法,不需要請教技術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農閒時間,果農會在家裡看看電視,偶爾去鎮上逛一逛,雖然這裡的空氣很新鮮,但是待得久了,也就失去了新鮮感。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這裡也越來越滿意,到最後真的將這裡當成家了。此外,大家也都分到了一點地,不過很少有人去種,都是到山下面去種。

雖然同在一片山上,種的是同樣的果苗,但是由於採取的承包責任制,所以果農相互之間也存在著競爭。誰的產量比較低,公司會勸說他們自動離開,讓更有技術的農戶過來。客觀地說,這個淘汰機制並不殘酷,而是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

褚時健的利農原則是,事情做好了,每個人都能分享到利益,因此他對果農從來都是很大方的,甚至他還很自信地表示,即使只給現在的一半工資也還是有人願意幹,因為每一年果農得到的回報都在增加,他們從付出中看到了結果。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找到褚時健種植橙子,甚至有一些人還在荒蕪的山上蓋了小樓,可見褚橙的品牌知名度已經得到了當地農戶的廣泛認可。

粗略統計一下,跟著褚時健一起幹的果農,年均收入最少的能拿到五六萬,多的能達到10萬元左右。如果不種植橙子而是種植甘蔗和其他農作物的話,一畝地的產量也就是3—4噸,如果碰上乾旱的季節,產量還要下降一半,所以和種植冰糖橙相比,收入一下子就拉開了。

褚時健覺得,在經濟大發展的時期,只有大家受益社會才能穩定下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也必須要體現出來。懶人就只能受窮,而勤快的和有頭腦的,沒理由不致富。雖然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不公平競爭,但是在褚時健的果園裡,競爭機制也好,財富分配機制也好,都是得到農戶認可的,是相對公平的。

事實上,當褚時健在建立他的「褚橙世界」的遊戲規則時,也是對過去不公正待遇的一種「自我糾正」:我要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體制,避免在不公平體制下犯錯者的出現。褚時健始終認為,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應當給老百姓或者員工以關照,只有給了他們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們自然會有努力的動力,也就會給國家和企業以相應的回報。

儘管這是一條樸素的真理,但是卻常常被一些人忽視。也正是褚時健採取了這樣的激勵法則,讓農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他們有些人還是衣衫襤褸,而現在卻改善了生活。不少人去鎮上考了駕照,買了小汽車,手頭寬綽的買個七八萬的,手頭緊一點的也能買個三四萬的。

雖然今天果農的生活是不錯的,但是在他們剛和褚時健一起創業的時候,還是比較艱苦的。那時候剛剛種上了樹苗,樹苗十分細小,比煙粗不了多少。第一次種植的時候只有700多畝,果農們也很清楚,橙子是一個掛果時期很長的品種,所以大家都耐心地等待。在這個漫長等待的過程中,果農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修剪枝葉,這是為了讓果樹有著充足的光照,否則果樹的生長不會太好。修剪枝葉是一個需要長年累月做的工作,果農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從事著這項單調乏味的工作。

在褚時健種植橙子之後,對整個新平縣的經濟帶動作用是很大的,由於之前的橙園是種植甘蔗的農場,路況非常差,不過在褚時健來了之後就對路進行了重新的翻修,此外還解決了引水上山的問題。有人因此常常感歎,如果褚時健沒有來這裡開發,恐怕哀牢山還是一個需要大集體勞動才能開發的時代,經濟也不會繁榮起來。難怪有很多果農一提起褚時健就豎起大拇指,說他是一個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為當地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實事,畢竟褚時健要是靠他過往的名聲也一樣能活得很好,而且他這個年齡對金錢早已看淡了,褚橙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就是這些果農了。

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褚時健給每家農戶都安裝了太陽能,讓他們能像城裡人那樣滋潤地活著。另外,褚時健對果農的承諾向來很講信用,從來不會拖欠大家的錢。所以果農總能在春節前收到錢。不過在平時,褚時健很少這麼大方,原因不是因為他摳門,是由於怕生活費給得多了,有些果農會亂花錢。

隨著褚時健承包的土地越來越多,跟著他一起幹的果農也逐漸增加,果農的孩子們也就多了起來,他們通常在嘎灑鎮上的小學裡住校唸書,每個星期五被家長接回來。於是在褚時健的橙園裡,不僅能看到從早到晚忙活的農戶,還能聽到孩子們清脆的歌聲和嬉笑聲。

橙園,正在被褚時健打造成一個農戶的生活家園。

褚時健對農戶有著嚴格的獎懲機制,一般在臨近春節前的七八天裡,褚時健會讓公司召開年會,殺雞宰羊,有時候來不及了會直接買些東西回來。通常,這樣規模的大會一年集中召開一次。在年會上,褚時健會讓那些產果子多的果農上台給大家分享一下經驗,並說說他們的感受。此外,對產量高的果農,褚時健還會拿出一筆錢對他們進行物質獎勵,對獎金也是有著嚴格的劃分的。打個比方,如果一個果農能拿到500塊錢的效益獎金,那麼在年會上得到的獎金差不多就有300—400元。由此可見,褚時健在物質獎勵方面是非常大方的,也是很人性化的。

褚時健就是將企業的管理機制引入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中,他要給農民加入一針「興奮劑」,讓他們看到希望,讓他們得到實惠,這樣一來,他們才會充滿凝聚力和戰鬥力,才能種植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褚橙。

在褚時健的引導下,種橙本身就變為了一個活生生的勵志故事。也許,這就是褚時健歷經多次人生磨難都能挺到最後的精神動力——要勵志,要活下去,要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