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褚時健:每一處都是人生巔峰 > 平息風波,整頓廠子 >

平息風波,整頓廠子

成功貴在一念之間,執著於此,就要不放棄,即使只有一點點微乎其微的希望,都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飽嘗了失敗後,才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褚時健去玉溪捲煙廠當起廠長後,好不容易跟工友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卻不料,一年之後,中國有幾百家捲煙廠都陷入了困境,玉溪捲煙廠也難逃劫數,面臨破產。廠裡很多人都轉了行,有的人乾脆直接回老家種地了。

上萬人的工廠,一瞬間只剩下300人左右。眼看工人們越來越少,玉溪捲煙廠就要關門大吉了,很多人勸褚時健,還是及早罷手,另尋出路。畢竟連國家都管不了的爛攤子,他一個平民百姓又有什麼回天之術呢?

當時的情形的確不樂觀,破舊的小廠子,誰還能指望它「出人頭地」?國家就算要拯救,要援助,也得先拯救那些有發展前景的大廠子,玉溪捲煙廠無非處於垂死邊緣,等待它的下場只有一個:關門。

褚時健不服氣,作為一廠之長,剛把大伙的激情調動起來,剛讓大家掌握一些文化知識,怎麼能對眼下的困難畏首畏尾?

褚時健的堅持,是他的一貫作風,沒有人說服得了他,當然,也沒人看好他,唯一支持他的,依然是妻子馬靜芬。

準備重振旗鼓的褚時健向留下來的300左右工人表態,希望他們能跟自己心往一處想,從此綁在一塊兒。然而讓褚時健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他的真誠居然不奏效了。工人們連發牢騷,跟褚時健說:繼續留下來,工資都沒著落,養家餬口都是問題,哪有心思留下?

工人們句句屬實,廠子當時的確拿不出錢來。

褚時健心裡一盤算,人各有志,想走的就走,想留下的歡迎。就這樣,他帶著為數不多願意留下的工人準備迎難而上。

為了換一個心情,為了這些願意留下來和自己奮鬥的員工,褚時健決定換一個環境。他帶著百十個員工把煙廠重新粉刷了一遍,希望大家在一個亮堂的環境中發光發熱。

很多人對褚時健的做法表示不解,都認為他瘋了。廠子都要倒閉了,他還在這過家家,當起了泥瓦匠,簡直就是個笑話。一些生來就愛嚼舌頭根子的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來看褚時健的熱鬧。

褚時健心裡清楚,換一個環境,就是換一種心情,他懂人心。同樣的人,身處不同的環境,思維、行為都將有所變化。處在一個積極樂觀的集體中,受到周圍人的熏染,再悲觀的人也會有快樂情緒。

留下來和褚時健打拼的,算是他的患難之交了,他得對大家負責。雖然身為廠長,但是褚時健知道,這時候不應坐辦公室發號施令,得跟大夥一樣沖在第一線,於是他開始走街竄巷,幹起了「銷售」。

銷售什麼?當然不是在大街上背個雷鋒包吆喝賣香煙了。褚時健銷售的是他自己——他到處拜訪領導、廠商,希望他們「多多關照」。

彎腰不是屈服,走上坡路總得低頭,舒服是留給逝者的。必要的時候彎一次腰,關鍵的時候低一次頭,是睿智的表現。

褚時健正是琢磨透了這個道理,所以,他拋開一切所謂的矜持和面子,一門心思地給玉溪捲煙廠尋找出路。

留下來的工人,將褚時健的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大家忽然意識到:雖然廠子有點破,但是有了這麼一個事事衝在前的廠長,未來還是有希望的。所以,職工們對褚時健充滿了信心,幹勁也更足,褚時健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終於,褚時健的營銷策略起了作用,他開始收到了一些訂單跟合同,倉庫裡積壓的香煙,終於有了可以銷售的地兒。

眼看著廠裡的生意越來越好,單子越來越多,很多人建議褚時健招點人手。褚時健想起了當初所有辭職的老員工,隨即一一給他們打電話,問他們還想回家嗎?這一舉動,讓很多人為之震驚,也感動了很多人,大家紛紛說褚時健講義氣,夠哥們兒。

是的,褚時健的確夠哥們兒,沒有怪罪他們在自己最為難的時候離開,反倒在自己輝煌的時候,想著再去拉他們一把,這種大氣,正是企業家應有的情懷。

普希金說:「沒有寬容大度的心腸,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這般看來,褚時健當真是英雄。

事實上,老員工的離開,不一定是見利忘義的表現。他們的肩膀上扛著太多的責任,一家十幾口,都指望著那一份微薄的工資,但他們年紀大了,總有扛不動麻袋、舉不起鋤頭的時候。褚時健把他們「請」回廠裡,他們也就不用風吹日曬,到處奔波了。

是時,玉溪捲煙廠的生意日漸興隆,廠裡工人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這都得益於褚時健的英明領導和不計前嫌。褚時健「銷售」自己,真算是「物盡其用」了。

人是群居動物,自然離不開群體。企業經營道理相通,任憑一個再有能力的光桿司令,也折騰不出什麼大動靜來。一個籬笆三個樁,再好的將軍也需要士兵為其衝鋒陷陣,這才能兌現其所排之兵、所佈之陣。所以,褚時健才如此看重人心、念及舊情,因為他知道,人始終是最寶貴的財富,沒了人就沒有了一切。

正因為越發意識到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意義,褚時健也開始著手組建屬於自己的嫡系部隊,這樣「打起仗來」用著順手。

當時,玉溪捲煙廠的「關門大吉風波」總算在褚時健的堅韌之下平息了。在迎來一片曙光後,他也要為煙廠的未來打算。雖然香煙賣出去了一些,不過那也僅僅是維持生計的效益而已,一個企業總不能停止不前吧?安於現狀,煙廠肯定會再次走向滅亡。而且,這時候跟褚時健一路挺過來的工人也個個充滿了幹勁,工作上更努力,當真把煙廠當成了自己一輩子的飯碗。見此情形,褚時健覺得培養團隊勢在必行。

煙廠的效益越來越好,在玉溪這座小城市裡自給自足完全不成問題。溫飽解決了,下一步就得奔小康。

褚時健是個有責任心的人,加之在部隊經過了幾年時間的歷練,年輕時身上的痞氣早已蛻變為帶團隊的睿氣、英氣,也慢慢養成了嚴於律己的個性。褚時健的經歷,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工友們沒有,自己即將要選出的團隊大將也沒有。因此,他只能以身作則,從自己做起,從小處著眼,一點點去感染大家。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為了讓工人們的幹勁更足,褚時健每每都把極富煽動性的語言灌進大家的腦子裡。他會以激將法的方式激勵大家,讓他們不要故步自封,守著自己手裡那一個月幾十幾百元的工資,而是要把目標定得高些,再高些。

這招對工人們很奏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誰不希望自己的收入越來越高,日子越來越好呢?大家無條件地支持褚時健,都認為跟著他「混」一定沒錯,何況他們也是吃到了甜頭的。

褚時健清楚,工廠是國家的,也是大家的,絕不能搞一言堂,凡事他一個人說了算。再則,盤子大了,他一個人絕對有管理漏洞。為此,他開始為組建一個專業的團隊,為工廠建立一個有責任心的「領導班子」勞心勞力。

按照煙廠的情況,如何打造一個好的團隊,蓄積力量呢?褚時健犯難了。經過和工友們的一次次探討,經過自己對周邊單位的一遍遍走訪,他決定,先把廠子按照「部門」劃分一下,群龍無首斷然不行。

褚時健採取的方式類似今天的「事業部」,他把煙廠分成幾個部分,之後選出經驗豐富、工作能力較強的人來擔任部門幹部。這樣一來,德才兼備者都有了英雄用武之地,而那些混吃等死者,一個個都靠邊站了。頓時,玉溪捲煙廠上下,隨處都可以看到工人們鬥志昂揚工作的場景。

好的風氣帶動好的效益,玉溪捲煙廠這個爛攤子,在褚時健的手裡終於發出了微弱之光。這光雖弱,卻也夠燎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