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 10 社區版塊進行時 >

10 社區版塊進行時

百科與蝌蚪團

「眾人拾柴火焰高」,這耳熟能詳的俗語,被百度十分貼切地運用在了互聯網創新應用模式之中。

百度推出百度知道平台後,不斷進行系統優化和數據庫更新,但用戶使用率仍沒有得到顯著提高。經過百度的搜索引擎科研部門研究發現,「知道」平台中,有很多問題都是直接給出答案的,沒有做更多的解釋說明,比如「提問:蘋果是什麼?回答:水果。」等類似句式。也就是說,很多用戶在對百度知道平台進行發問時,更多是想通過提問獲得更多關於一個事物的具體定義、解釋,而非直截了當的「YES」or「NO」。

然而,無論從互聯網中所擁有的相關資料情況看,還是從網頁搜索的排序規則看,百度知道並沒有真正地達到用戶需求。為此,百度打造出了「百度百科」這個專門為用戶答惑解疑的單獨產品。

百科的特點很明顯,「平等、公正、自由」是其上線以來,一直都堅持的互聯網原則。在人人平等的網絡世界裡,每個人都有權編寫百科全書,每個人都有對百科的支配權力,百度百科正是用這種形式,為互聯網用戶打造了一個最透明的信息內容平台。

對很多用戶而言,借助百度不僅能自主學習、增長見識,還可以分享自己的博學和智慧,百科通過對每個人大腦中分散知識碎片的整理,通過不斷累積,逐步形成全人類最全面、最開放的共享知識庫,這是令人為之激動之事。故此,使用和編寫百度百科全書的用戶,就能很自然並發自內心地尊重和信任百度百科。從編寫工作的意義上看,百度百科要比百度知道重要得多。

「百度百科」誕生於2006年4月,一上線便大受互聯網用戶的追捧,因為這對那些求知若渴和追求真理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場精神層面的饕餮盛宴,這使得百度百科得到的關注度及使用率始終都處在高速攀升的狀態。「百度百科」上線僅20天時,其就已經擁有了超過30萬的註冊用戶,並且將編寫詞條增加至10萬餘條,成了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中文知識百科全書。這種現實已然證明,百度百科初戰告捷。

一時間,百度百科在互聯網世界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部分人會因求知慾沉浸在百科的無盡知識體系中,另一部分人,則開始研究起百度百科成功的原因。最後他們發現,百度實施的全民行動計劃,是促成百科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全民的推動下,編寫百科全書成為了網絡流行趨勢,也給互聯網用戶創造了一個嶄新的知識搜索體驗平台。可見,互聯網百科全書要比傳統中的百科全書更具備優勢。一方面,傳統的百科全書是由固定編輯編寫完成,在特定知識領域範圍內,相對於未來不斷發展的知識內容略顯狹隘。百度百科卻完全不需考慮這個問題,成千上萬的網民參與進來,信息量會隨之變得愈加豐富,且其可擁有無限個編寫者。

另一方面,傳統百科全書存在致命的弊端。一旦編寫定稿就不能再做修改,強行修改成本過高,且週期很長。而百度百科每一分鐘都會出現新的詞條,在下一分鐘詞條就已有了新的變化,使相關知識的準確性和解釋不斷更新。

隨著網絡快速發展,社交網絡漸漸成了年輕人運用網絡的主流形式,因此越來越多的新鮮詞彙頻繁出現。一些網絡流行詞彙,如「雷」、「囧」、「山寨」等完全不會被傳統百科全書接納的敏感詞語,也都先後被寫入百度百科全書之中。這些詞語只要開始在網絡中流行起來,就會第一時間被編輯到百度百科的詞條之中,它們能反映互聯網用戶真實生活及整個時代的文化特色,只要通過百度百科搜索,很容易就會得到最新鮮、最確切的解釋。

隨著百科上線時間的推移,百科的擁護者也變得越發堅實,對百度百科的依賴和喜歡程度也越來越深。百科的熱心用戶甚至自發形成團隊,從此百科親友團有了屬於自己的名稱——百科蝌蚪團。

百科蝌蚪團內並不缺少人才,他們是一群有能力、樂於追求新知識,並致力於將百度百科打造成全世界最權威的知識海洋的優秀成員。他們對百度的貢獻很大,除去一些特殊詞條的增、改操作外,還會協助管理員進行百科的「綠化」維護,同時監督一切惡意行為,使一些不正當的詞條解釋及時被更正。此外,百科詞條規則的合理性也一樣會被監督,以便及時對不合理之處進行討論,從不同的意見中總結出問題的最佳答案。

蝌蚪們會出現在每一個角落,各種各樣的討論帖、任務、活動中都會看到他們的身影。百度投訴吧,是他們最常出現的地方,在維護吧內惡意行為的同時,還會與投訴用戶商討最合理的投訴處理意見,從而減輕百度貼吧在這一方面的負擔。為此,百度推出了各種優質版本的光榮榜,為的就是鼓勵那些為百度作出過特殊貢獻的蝌蚪團成員及維護百度的熱心用戶。

在百度眼中,蝌蚪團是百度與用戶之間最直接的橋樑。每一位成員都竭盡所能地為百度貢獻心力,雖說貢獻微小,卻在無形中為百度積攢了巨大的能量,百度若想撼動整個互聯網領域,就必須擁有這股看似羸弱的強大力量。

那麼,互聯網用戶為何會如此心甘情願地維護百度?理由很簡單,百度創造了一個更加與時俱進的學習模式,使知識和科學技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令複雜的知識脈絡結構更清晰地呈現在用戶的面前,對世界知識文化的延續和拓展意義非凡。

在技術上,百度百科集合搜索引擎技術、百度貼吧、百度知道,聯合打造了一個龐大的知識搜索體系,填補了網頁搜索上的不足,使用戶的搜索結果更加豐富,並在多個層次上滿足了用戶的搜索需求。

百度百科的出現,不僅創造了更加適合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也為用戶創造了更新穎、更優質的知識搜索體驗。

在形式上,百度百科做到了讓用戶對互聯網有更多正面的認知。互聯網中無奇不有,對有求於它的人來說,它是寶藏,其強大的信息量讓人為之傾倒,從學術到娛樂,從娛樂到經濟,內容新鮮豐富,應有盡有。

不過,在百密一疏的信息時代,難免會有「漏網之魚」。在繁雜的互聯網大洋中,總是會夾雜著一些不健康、不文明、不現實的現象,這會讓年輕的一代變得迷茫,甚至沉迷在幻想的虛擬世界中,對此,很多家長十分憂慮,擔心不受控制的互聯網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於是,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看似不利的事物「趕盡殺絕」,由此產生的一個最極端的方式,便是禁止青少年接觸網絡。

而隨著百度百科的出現,青少年開始從信息封鎖的世界中解脫出來,他們能更準確、更直接地從互聯網中獲得真實、客觀的歷史論據和科學信息,在增長見識的同時,對知識的興趣亦大增。慢慢地,很多家長改變了態度,將孩子們「推向互聯網,送進百科中」,更將百度百科親切地稱為孩子的「小助手」。

不過,對於這樣的「小助手」,亦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質疑:百度百科中的內容,是正確和權威的嗎?這個問題,其實早在百度百科剛上線後,就已被擺在了檯面,即百度百科全書的編寫是全民行為,如何在用戶知識水平良莠不齊的情況下保證其正確性和權威性?

為此,百度百科的負責人在第一時間做出了讓人滿意的答覆。

首先,百度百科雖然在形式上來看是開放的,但在具體操作上卻少了很多隨意性。當用戶發表新詞條時,一定要接受來自其他用戶的審核和考驗,任何人都有權對新提出的詞條進行求證和修改。同時提供詞條以及詞條解釋的用戶要具有責任感,要明白這並不是一個人在隨便的自說自話,而是在為另一個人提供幫助,以及對某一事物的認知過程。這樣一來,會在潛意識上激發用戶的敏感神經,使其對待百科的態度更加嚴謹、客觀、有責任感。

其次,詞條的解釋可由任何人來編寫,可以是一個普通人,也可以是一個行業專家。一般來說,專家的解釋相較於普通人會更具權威性。不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若在多年後,專家不具備更新詞條內容的能力時該怎麼辦?所以,這時就需要多人來共同管理,不斷地有用戶為詞條更具時代性而作出努力,詞條的質量也將越來越高。

解決了這些問題,百度百科的發展更加順風順水。對此李彥宏並未表現出太多情緒,仍在為新產品不懈努力著,因為他知道,努力從來沒有終點,勝者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