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 人才爭奪 >

人才爭奪

科技的競爭,即是人才的競爭,因此對於人才的爭奪,也演變成了百度與Google最直接的戰鬥方式之一。威廉·張加盟百度之後,便打響了一場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人才爭奪戰。

2007年9月,百度對全國15個城市的25所高校的應屆畢業生進行招聘,其規模空前絕後。尤其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浙江大學,學生們的情緒都很高漲,表現出了對百度極高的熱情。每一次招聘會,都會有眾多學生參與,可謂比肩接踵。

在招聘會現場,威廉·張為了形象具體地向學生們清楚地描述加入百度的優勢,他特地用一條名為「無敵紅線」的紅色曲線,來代表百度員工在公司中的成長道路。

通過這條紅線,可清楚地看到近幾年來加入百度的技術類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走勢,並呈現出其職業發展空間、成長速度、自身能力等,且這些方面均已超過國內著名跨國公司員工的水平。威廉·張說:「百度有1.3億用戶,佔有65%的中國搜索市場份額,擁有豐富的產品線,強大的業務擴展能力能為工程師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工程師一加入百度,就會立刻接觸到核心的技術和系統。」

此外,他還告知廣大應聘學生,百度在業務收入方面正處於高速生長期,僅在2007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就比上一年同時期增加了109.4%,其市值超過了100億美元,「挑戰大、機會多,工程師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而工程師的快速發展自然也能帶來巨大的成功和高額的回報。」

為了能進一步吸引人才,威廉·張在校園品牌、招聘戰略,甚至宣傳語等方面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百度成立多年來,始終堅持最大限度地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並在2006年10月發出了口號「做舒服的蟲還是驕傲的龍」。其後,更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招聘活動,以「做舒服的蟲還是驕傲的龍」為活動主題。

在活動現場,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小龍形象的巨型宣傳海報,海報上明晃晃的標語清晰可見——「是做一條舒服的蟲,還是做一條驕傲的龍?」此話其中之深意,即是學生在面對國內互聯網企業和IBM、微軟、Google等國際一流企業時,會做出怎樣的就業選擇。

百度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在國內的公司工作,如百度,當你和身邊的人提起工作時,百度的名字自然還比不上國際知名企業那樣響亮,不過,在百度,你可以做領頭羊;而在國際大型企業中,你很可能只是個吊車尾。這就應了一句俗語,「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百度想表達的意思便是:大多數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部門,與其全球技術為核心的研發部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中文技術相比較全球技術過於邊緣化。很多時候,被分配過來的技術項目,都是總部不願做的項目;即便不是沒人要的項目,也很可能是從印度研發部搶過來的一些沒有實際意義的項目。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軟件開發技術水平與印度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故此,就算是有研發項目,也都是核心技術之外的零散項目。

因而,若依照上述情況,一個優秀的畢業生「幸運地」去了Google設立在中國的研發中心或是相關機構工作,工資待遇都很優越,卻是怎麼都無法做出成就的。進入這樣的國際企業,大多數人或許只是去享受優質的辦公室生活,模糊了奮鬥目標,消失了奮鬥熱情,轉而忘卻了去實現自我價值,真正的成就,變成了一場空談。

反觀百度,這種情況並不容易發生。百度的研發平台,可讓新員工接觸到最新技術,從事最新的業務。百度在行業內的競爭對手都是世界頂級公司,員工對待工作時必須全力以赴,將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便能激發出潛能,如此一來,優秀的員工會更優秀,普通員工也容易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快速的成長。

為了更有力地證實這種理論,百度在招聘會上安排現役員工現身說法,講述自己的故事。百度曾做過一部宣傳片,影片開頭是百度員工的自我介紹,他們來自國內的各大高等學府;第二部分是描述這些員工當時的工作內容,做什麼的都有,且都是百度當下最被互聯網用戶追捧的熱門項目。

由此,應聘的學生能更直觀地瞭解到,原來這些加入百度的新員工,正在與百度最核心的技術打交道。而Google的員工,或許還在尋找自己的創作團隊,或是做一些用戶界面、漢化的工作,這與大部分尖端技術毫無關係,甚至是毫無技術含量,二者相比,優差自是一目瞭然。

或許是因為在中國的緣故,百度在自己的主場上表現得更加出色,Google的招聘策略則明顯位居下風。

百度的招聘策略,如精準廣告一樣,只把橄欖枝投給相互需要的人,所以招聘會的規格也不誇張;Google似乎盲目了一些,並沒有明確目標。大多時候,Google都會在校園內大張旗鼓地做招聘活動,這彷彿是彰顯自己「國際實力」的一種表現。

對此,百度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認為,Google這種「沒有目標性」的招聘,只會讓學生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來參加應聘,畢竟一些學生因上課等問題不能趕到現場,這都會對招聘結果產生影響。

百度招聘時,有具體流程,當收到應聘簡歷後,信件會發給各部門,再逐個篩選,如有通過的,便可依托互聯網進行筆試,筆試時有足夠的演算時間。

顯然,百度與Google相比,更能掌控主動權。

上市後的百度,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故此亦不排除用真金白銀的方式來表現招賢納士的誠意。百度此時的優勢已很明顯,既不亞於跨國公司的名聲,也不低於外企薪酬,同時亦能為應聘者提供廣闊的晉陞空間,這自然會使其在網羅人才上更有底氣,也更有勝算。

2007年10月8日,百度在公佈「上海研發中心」的相關職務時,提供了不少如「研發工程師」「測試開發工程師」等技術性較強的崗位。對於新進員工,威廉·張打算從頭培養。他向員工們發放了一封自我介紹,他的目的很簡單,希望員工能瞭解百度的文化、使命。為此,他再次做出「改革」。

在「改革」之前,百度對員工是否優秀的判斷依據是工作效率,產品生產越快,且不出現任何問題,就會得到很高的評價。不過,威廉·張另有想法。他知道,想要快速完成工作的方法不限於一種,比如加班,但以這樣的方式工作,最後的質量不會太高,這就證明之前的判斷標準並不全面,存在很多問題。

威廉·張修改了評審標準,在考核員工和團隊的指標上又額外加了兩條規矩:其一,產品、構架、質量、擴展、公司的整體價值貢獻的好壞與多少,不僅要與目前的產品和部門進行比對,還要有一個未來的預測範圍,與未來做比較;其二,人力資源的價值。員工是否在工作中得到成長,個人能力是否發揮全面,若這兩項都是否定答案,人的資源價值就無法被準確表現出來。

這個小小的改變,卻讓整個過程出現了巨大變化——一個團隊不能看它現在有多不好,而是要看它能實現多少人力資源的價值。

威廉·張的第二項改革,是建立全新的技術委員會。

很早以前,百度的技術部門也有技術委員會,但其成長空間很小,應該讓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技術委員會才行,其目的,是審核產品的技術價值、人才價值。這樣一來,部門領導不需給自己部門的員工和團隊打分,而是工程師彼此間打分、作比較,來判斷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所設計的產品是否在構架上有問題。

而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們,在專心於自己項目的同時,由於需要為各個部門打分,就要全方面地熟悉領域,做到不遺漏細節,才會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因此,這一模式下的全部團隊成員,都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巨大的提升。

在2007年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活動中,有超過600名工程師與百度簽約,以正確策略招聘的百度,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大,李彥宏在浙大招聘會上對學生說:「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說,百度擁有全中國最懂搜索的人當中的75%。」

李彥宏的這種信心,自然與威廉·張的屢建奇功密不可分,他因對百度招聘機制予以改革,才使得百度在與Google的人才爭奪戰中佔了絕對優勢,這是百度之福,也是李彥宏之福,更是百度用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