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 破碎美國夢 >

破碎美國夢

人要學會堅持,這種堅持並非原地不動,而是在沒有激情時另起爐灶。

李彥宏在進入Infoseek公司的初期,一直保持著高漲的工作熱情,他曾立下誓言,將Infoseek公司的搜索引擎打造成為全世界搜索引擎領域的霸主。

起初,他每天如同機器人一般,不分晝夜地工作。先是沒有了假期,隨後沒有了晝夜,最後沒有了時間。終於在1998年4月,他帶著ESP技術再次回到現實生活之中。

在此後3年中,世界上的各大搜索引擎公司都以李彥宏的研究成果為核心理論進行研究開發,他毫無疑問地成了超鏈分析技術融入搜索引擎的創始人。

那時,很多早期的互聯網絡公司正在從搜索引擎向門戶網站過渡,不少與網絡相關的產物都很新鮮。微軟最先推出了Hotmail,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因此,郵箱成了這一時期最有效的轉型方式之一,也讓互聯網應用變得越發多元化。

有了Hotmail的先例,各大網站開始紛紛效仿。為用戶提供免費的郵箱,成了各大門戶網站吸引用戶的主流服務項目。在微軟之後,雅虎也開始涉足電子郵件產業,李彥宏對此也早已躍躍欲試。

雖然是踩在別人的腳印上做市場,Infoseek依然緊隨其後。李彥宏覺得,Infoseek現在開始做也來得及,不但不晚,反而有很多機會。

不久,Lycos公司極具創造力地推出了lycosmail.com免費郵箱。隨後,Excite也推出了自己的郵箱。由於excitemail.com被行業競爭者有限註冊,所以Excite所推出的免費郵箱是以mailexcite.com做域名的。

在硅谷的爭戰中,局勢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發生變化,被你遠遠甩在身後的不知名企業,可能在下一秒鐘扭轉局勢,踩在你的頭上,從而成功上位。故此,每家公司都不敢放鬆懈怠,死咬著彼此之間的步伐。

雅虎和Infoseek正蓄勢待發。此時的李彥宏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可Infoseek的緩慢出手,讓他倍感焦慮。在討論郵箱所用域名的時候,李彥宏想到的是Infoseek.com,但這卻遭到大多數人的強烈反對。

李彥宏覺得,Infoseek在免費郵箱的市場爭奪中已經處於劣勢,用自己的優勢來縮短這樣的差距才是制勝之策。Infoseek.com這個名字足夠響亮,相比較其他公司的域名更容易被記住。

那個年代,所有沉浸在網絡世界的人,幾乎都用過Infoseek的搜索引擎,自然也就對其大名更為熟知。此時推出以公司名稱為域名的郵箱,這樣的「名人效應」必會掀起浪潮。

然而,那些來自傳統行業的決策者並不這麼認為,他們始終覺得,以Infoseek.com命名域名,會讓很多人認為這些免費郵箱的使用者是Infoseek找來的僱員,若他們用虛假的身份冒充Infoseek的員工做一些不良之事,或是通過Infoseek.com的郵件地址肆意發送一些不道德的文件,勢必會讓外界揣測這些都是來自Infoseek的惡意行為,這可能會遭到直接起訴。他們甚至荒唐地認為,如果以Infoseek.com命名可行的話,為什麼Excite和Lycos沒有如此來命名域名?這樣的駁論,完全是跟風者的心態,讓李彥宏覺得可笑至極。

李彥宏還在做最後的努力,他以美國在線做例子反駁決策層的意見,他說:「美國在線的客戶郵箱就是以aol.com結尾laugh命名的,一直以來都受到用戶的追捧,從沒出過任何問題。」可部分決策者則認為,「美國在線是ISP,是全美服務器供應商,沒有人會懷疑一家網絡源頭公司,所以不會讓人誤解。」

李彥宏不甘示弱,「不管用什麼樣的域名,其實都只是一個習慣的過程。當人們習慣了Infoseek提供的免費郵箱之後,自然就沒有了誤解和異議。」

最終的結局未能讓李彥宏欣喜,因為不管他怎樣據理力爭,決策者都永遠在聲稱,不管是有關利益還是弊端處考慮,都要保護Infoseek的企業形象,他們不願意為此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和一些不必要的糾紛。如此,決策者們達成一致,毫無冒險且態度堅決地選擇了Infoseekmail.com這個域名。

幾天之後,雅虎推出了自己網站的免費郵箱,域名正是以yahoo-inc.com結尾的!雅虎沒有那麼多無端顧慮,直接用雅虎員工的身份開啟了電子郵件功能,自此開始起用yahoo-inc.com的電子郵件。

遺憾的是,雅虎的案例並沒有讓Infoseek的決策者們警醒,他們依然堅持著Infoseekmail.com的決定。緊接著,Excite和Lycos公司更改了郵箱域名,選擇了與自己公司品牌名稱相同的地址。

不隨波逐流者,自有絕技在身。若說Infoseek有絕技,非「李彥宏」莫屬,可決策者們不曉得手中有此絕技。

當時間日益證明了李彥宏決定的明智性,Infoseek的經營便每況愈下了。就像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在試用階段,並沒有多少人使用Infoseek的郵箱,Infoseekmail.com也慢慢被擱淺,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

未能成功推出該域名的主要原因是,1998年4月,美國迪斯尼公司開出超高額度的支票,強勢參股Infoseek公司。

7 000萬美元,讓決策者們出賣了Infoseek的靈魂。得到這筆巨額資金,Infoseek上下雀躍不已,額手相慶,可不久之後,迪斯尼把從未上市且永遠處於虧損狀態的Starwave公司變相地賣給了Infoseek公司,承諾在不遠的將來,將會把美國所有的資源網站都整合在Infoseek公司的名下,使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品牌,這就是後來聞名一時的GO.COM。迪斯尼為Infoseek公司畫的大餅實在巨大、誘人。

1998年6月18日,美國迪士尼公司正式收購Infoseek公司,後者無法阻止一直持續的虧損狀態,只得選擇妥協。同年9月,迪士尼棄用Infoseek這個名字,將其改名為GO.COM。

其實,早在迪斯尼收購Infoseek之初,公司內部就已經在與迪士尼合作的問題上出現了分歧。但絕大多數人都是「見錢眼開」的,他們顯得異常興奮,對迪士尼的所作所為大加讚賞。也許,硅谷的動盪讓Infoseek沒有了安全感,其需要一個如迪斯尼一樣財大氣粗的靠山。

有了迪士尼的幫助,雅虎在Infoseek決策人的眼裡更是顯得一文不值,全世界90%以上的人都知道迪士尼,雅虎怎能與之相比?迪士尼是成熟的企業品牌,能更好地經營品牌建設,雅虎只是個初入江湖的愣頭青。

這樣一來,用雅虎的例子說服Infoseek決策人的李彥宏,就變得更沒有發言權了。然而,他們都沒有想到,當年的愣頭青後來卻曾計劃收購品牌大師Google,雖然最終並未成功,可其卻成為「全球收購最多」公司之首,實在讓人大跌眼鏡。換言之,眼下的不可能,未來也許都將成為可能,一如李彥宏極力說服Infoseek公司研發搜索引擎一般。

李彥宏似乎對迪斯尼進駐Infoseek公司一事沒有太多想法,他的直覺告訴他,迪士尼雖然是豪華奢侈的饕餮盛宴,對Infoseek更是不可多得的免費大餐,但從現實的角度看,迪士尼也是塊難啃的骨頭。就像背著一大箱鈔票參加賽跑,金錢頗豐,卻負重纍纍。Infoseek很難再像一個純粹的互聯網公司那樣迅捷、靈敏地奔跑了。

當時,李彥宏曾和朋友說過,迪士尼收購Infoseek,相當於給後者買了個「保險」——永遠不會倒閉。現在看來,他玩笑般的預言真的應驗了。GO.COM的股票將會全部換成迪斯尼的股票,這樣一來,就真的變成了不死之身,可也無法再讓人找到其在工業中獨有的激情了。

對此,李彥宏選擇了沉默。這次事件,擊碎了他心中的夢,他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美國生活,以尋出最佳出路。

而對於Infoseek的最終決定,李彥宏認為決策者並非為了Infoseek的發展,他們只是想成為這場毫無意義的職權尊嚴爭奪戰的勝利者而已。在他看來,那些華而不實的決策者們沒上過幾天網,對於網絡的理解程度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