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劉強東:我的青春不迷茫 > 京東正式上線 >

京東正式上線

2004年1月1日的北京,天氣寒冷,大街上人們行跡匆匆,京東公司卻熱鬧非凡、氣氛高漲。劉強東帶領他的員工馬不停蹄地工作著。大家心裡有團火在燃燒,這個非凡的日子究竟又有怎麼樣的故事發生呢?

這一天,京東正式上線了!對於劉強東來說,這是他正式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的里程碑!

為了聚集人氣,吸引網民來京東的網站註冊,同年7月,京東在全國電子商務領域首創的即時拍賣系統——京東拍賣場上線。

這次上線的產品有98種,都是京東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公司上下都非常熟悉,包括說明書、產品渠道、產品供貨方、產品採購、配送倉儲以及對產品的理解等。為了打消網購者的顧慮,劉強東親自導演了一段視頻廣告放在網站首頁。京東承諾:如果在京東購買的筆記本電腦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害,京東全額賠償。由此,京東的筆記本電腦銷量迅速取得突破。

京東拍賣場設計理念相當精巧,創意非凡。劉強東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他不是僅僅把商品的照片上傳到網頁上,而是將線下拍賣搬到網絡上,其規則完全不同於eBay易趣和淘寶網,而是規定限時1至2個小時之內,京東拍賣場在首頁顯著位置上掛出拍賣特價商品的信息,顧客可以參與舉牌拍賣,京東會把拍賣價格隨機一點點往下降,最後,在限時結束時舉牌者獲得這個商品。這一活動,吸引了很多逛京東網站的客戶,刺激了那些沒有拍到寶貝的顧客,他們會定期來京東尋寶。這一舉措,無疑擴大了網上客戶隊伍。

人們不禁要問,劉強東這麼做,不是賠本的買賣嗎?

其實不然。京東拍賣的東西首先數量有限,而且價格也不是特別貴,有些可能是不流行的庫存貨。不過,有時為了吸引更多顧客,他們也拿新產品吊顧客的胃口。總的算來,拍賣虧些錢,但吸引了來參與拍賣場的顧客購買其他商品,實際上,京東還是賺了。

由此可見,聰明的劉強東每走一步,都是精心設計的。

劉強東讓技術人員定期統計獨立IP信息,結果發現,參加拍賣的IP中,竟然有67%還留在京東,並經常來訪,購買貨物。他的銷售戰略成功了!

這種銷售模式,精明的劉強東使用了半年,京東火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京東的客戶隊伍穩步擴張。京東為了抓住客戶,在此後的日子做出規定:每年的6月18日,京東都會搞拍賣活動。統計數據顯示,82%的老客戶都會在這一天逛京東網上商城。拍賣已經成為京東的特色模式。

為了聚集更多客戶,京東做了許多工作。

京東剛上線時,產品頁面上只有很簡單的圖片、文字、報價等最基本的信息。劉強東發現網上很多客戶投訴京東商品價格過高,說其他地方的價格低。他沒有生氣,根據客戶意見,開闢了電子商務平台中第一家「我要舉報」欄目。通過這個欄目,京東節省搜尋價格信息的時間,增強了價格競爭力,而客戶則得到了更多實惠。

劉強東還建立了自己的攝影棚,聘請專業全職攝影師,精心製作網上商品圖片,並推出了「網上曬單」的互動功能,和客戶分享。許多客戶非常喜歡,雖然照片並不專業,但是,非常真實,客戶認可。從此,與實物不符的投訴減少80%左右。

劉強東還別出心裁地建立了網上「產品評價區」和「官方留言區」,安排了30多個員工專門負責回復客戶的咨詢信息,客戶還可以跟帖,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建議。

對於客戶的留言,不管內容如何,一律不刪除。特別是對罵京東的留言,劉強東不但不刪除,還認真地回復。他認為,京東作為商家,連客戶的不滿意見都要刪除,那未免太小氣了。客戶不滿,跑到京東的網站發表帖子,無非是要京東更好,客戶不來留言反而可怕,那說明,京東失去了一個客戶。

夜深了,北京城從喧囂中靜了下來,人們都睡熟了,連高聳的建築物都睡成了輪廓。劉強東還在網上回復客戶的帖子,電腦屏幕的光芒照在他不知疲倦的臉上,顯得他那樣的精神和灑脫。敬業的他,每睡兩個小時就會醒來,他用十分鐘的時間回復客戶的帖子,然後,繼續睡覺。有時,都凌晨4點了,網民們還能看見劉強東在回復帖子。有的網民早上起來,上京東網一看,劉強東還在發帖子。他們哪裡知道,劉強東是在邊睡覺邊發帖子呢?

2004年,劉強東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上和客戶互動,他和2700多名註冊客戶都很熟。他願意京東很平民地拉近和客戶的距離。

劉強東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切都是一種偶然。要是當時我們逼著員工去開店,也不會想著要做電子商務。」

從這段話裡,不難看出,劉強東在剛進入電子商務時,是不自覺的,只是將網上業務作為公司的部分業務,而不是作為公司的全部業務,更沒有把電子商務作為京東的一種戰略去考慮。他只是想通過網絡宣傳來促進店面的銷售。那個時候的他,對於電子商務還是「三心二意」的。然而,這種「三心二意」的初衷卻因被電子商務的大潮所裹挾而改變,成就了電商之王的夢想。

京東網站上線後,一直是線上線下業務並行發展。

劉強東不放棄線下實體店,一直在研究兩種零售商業模式到底哪個更好,更適合京東。他發現了一個秘密,就是100多年來,全世界的商業零售史,不論是集貿市場,還是進化到大賣場、連鎖店,每一種商業模式創新,都圍繞著兩條主線:提升效率,壓低成本。他開始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下力氣。

這一年,他帶領50名員工完成了3000萬元的銷售額,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只佔實體店的三分之一。線下實體店的光磁產品利潤率極高,佔了總銷售額的大部分。劉強東採取的是薄利多銷的策略。他說:「一張光盤,普通店面賣3元,拿了40%~50%毛利,我們賣2元也能夠掙幾個點的利潤。」

這個時候,劉強東還是被互聯網的神奇效應吸引住了。他感到了電子商務發展的迅速,他的京東要線上線下一起做。他必須盡快熟悉電子商務。從此,他大部分時間都泡在網上,和京東最初的註冊用戶互動。他曾說:「一個連自己的用戶都不能擁有的電子商務公司是很悲哀的。」據說,這句話當時很是刺激淘寶店主。

劉強東和客戶在網上溝通的同時,他還仔細研究了京東電子商務銷售額的月度環比增長線,他的敏銳神經被促動了。一年後,他發現了一個不爭的事實:2004年的12個月裡,京東的實體店貢獻了大部分銷售額,網上業務幾乎不賺錢,但線下業務只增長了不到15%,而網絡業務的月增長率卻達到了26%。這可是個驚人的速度。劉強東又一次被促動了。

2004年底,在這寒冷的冬季,劉強東在他那張寬大的辦公桌前,開始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京東是繼續原有的戰略做線下連鎖店,還是放棄線下連鎖店,專心做網絡銷售?

這個時候,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完備:第三方物流發展迅速,郵政、快遞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比較廣泛的物流網絡;網上支付和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聯網運行,商業銀行創新和第三方網上支付工具獲得發展。這些在中國網絡購物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實質性的支撐作用。

這一切劉強東都看在眼裡,他的心,躍躍欲試。他思考的時候,還是喜歡在辦公室裡徘徊。他該何去何從?如何選擇?他想知道,如果關閉線下實體店,網上銷售能做得順風順水嗎?如果不盡人意,或者失敗了,又該怎麼辦?他能夠顛覆傳統的商業模式與格局嗎?

劉強東在京東發展的十字路口徘徊。他是個理性的人,什麼事情不想好了,他不會做。

他不時地舉起手中的棋子,望著京東發展的大棋局,猶疑不定,他思考著:放棄線下實體店,這個棋子該放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