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馬化騰:先人一步 > MSN拜拜 >

MSN拜拜

2014年8月28日,中國的MSN用戶收到了一封來自微軟Skype官方發來的電子郵件:「中國區Messenger服務將於10月31日關閉。但不用擔心,您的聯繫人不會丟失。系統內所有在線通信服務會整體遷入Skype。」

寥寥幾十個字,宣告了微軟曾經寄予厚望的MSN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從2005年4月正式進入中國到2014年決定退出,在前後九年多的時間裡,MSN最終還是沒有拚得過馬化騰的QQ。

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MSN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就從2006年的10.58%下滑到了6%左右,微軟大中華區的收入還不到其全球收入的2%。2013年3月15日,微軟宣佈正式關閉全球範圍內的即時通訊服務MSN,僅保留中國地區的服務。

對於一些MSN的鐵桿用戶來說,MSN的離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很多人表示黯然神傷,畢竟MSN對很多用戶來說,是一個足夠「高大上」的IM軟件。曾經有不少人還將MSN當做學英語的利器,在上面廣交外國朋友,提高英語水平。不過讓這些用戶有些尷尬的是,身邊的很多朋友並沒有MSN賬號,所以一個人的「獨角戲」實在不好唱,最終就放棄使用了。其實,這個情況也恰恰反映了IM軟件的一大特性:當朋友都不在這個軟件中時,用戶再喜歡它也無濟於事,因為它是一個互動式的交流工具,而非一個單機的遊戲。

當初MSN進入中國的時候,很快吸收了數億的用戶,成為了和QQ並駕齊驅的即時通訊軟件。然而經過了互聯網發展最為風雲莫測的十年,微軟卻始終奉行著軟件行業「大公司贏家通吃」的規則,沒有從根本上對MSN進行合理的本土化和創新化,最終被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小公司單點突破」的規律徹底擊敗。

總結來看,三個原因注定了MSN的失敗。

第一,MSN缺乏對新興用戶群的關注。

在微軟看來,MSN是一個邊緣化的非主流產品,這讓整個MSN的設計開發團隊在微軟內部很難獲得最優質的資源,受重視程度也很小,因此白白浪費了互聯網發展的「黃金十年」。由於MSN缺乏本土化的意識,導致其中文版只是一個英文母版的翻譯版本,在軟件的很多應用方面都不能適應中國網民的要求,很難滿足其在線溝通和社交需求。特別是當MSN的最初使用人群逐漸變老之後,新興的80後、85後、90後卻沒有關注MSN,MSN缺乏對這些新興互聯網人群的關注和推廣,長期處於「有減無增」的狀態,最終的落敗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MSN在商業模式上的失策。

MSN在進入中國之後,一度嘗試開頻道、上標籤投放廣告的方式來構建盈利渠道,然而效果卻差強人意,既沒有滿足廣告商的需求,也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最終鬧了個「裡外不是人」。相比之下,QQ的等級制度、Q幣積分、QQ空間等商業策略,非常能夠迎合年輕用戶群體的需求,因此用戶群體一擴再擴。

第三,產品性能不強。

MSN雖然和QQ在大體功能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它對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等行業趨勢,一直處於比較麻木的反饋狀態,而且其單一的聊天功能也越來越讓用戶感到乏味,這樣就造成了活躍用戶越來越少,MSN所能拉到的廣告也一降再降,導致促進產品研發的資金長期缺乏,形成惡性循環,最終難以為繼。而且當IM軟件同行在推出離線文件、視頻聊天的時候,它依然在原地踏步,一度無視互傳文件和語音等功能。

更糟糕的是,在軟件捆綁方面,MSN比QQ有過之而無不及,從2006年以後,MSN開始在安裝程序中添加了微軟的郵件、網盤、博客撰寫等工具,打包形成了一個名叫「windows live」的軟件包,讓用戶一不小心就安裝了好幾款自己原本不需要的軟件,這讓用戶十分討厭,加上經常掉線、安裝失敗等意外狀況讓MSN的產品形象一跌再跌,而2007年的蠕蟲病毒「MSN照片」事件,再度讓其成為了用戶唾棄的對象。

MSN的失敗,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第一,創新才是生存的王道。

在互聯網產品更新加快的年代,一款軟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符合用戶的需求,也只有注入了「短、頻、快」的模仿思維,才能讓產品具有強大的競爭力。相比之下,MSN的替代品Skype能夠長期在全球IM軟件市場位居第一,它的成功之道就在於通過電腦向座機和手機撥打電話,又減少了捆綁軟件、捆綁廣告等令用戶反感的行為。

第二,明確商業策略才是出路。

對於IM軟件來說,市場佔有率是決定勝敗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而採取何種商業模式是生存的基本命脈。MSN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一直都無法超過QQ,因為微軟從來沒有把一個免費的缺乏盈利模式的產品放在心上。

儘管MSN曾經將目標用戶鎖定在商務人群上,但是由於它沒有真正認清互聯網市場「不進則退」「不增則減」「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等叢林法則,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一點點被騰訊的QQ所蠶食。尤其是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IM軟件和無線客戶端的集成趨勢更是讓MSN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於是,一個曾經誓要將QQ打倒的競爭者就這樣成為了明日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