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馬化騰:先人一步 > 「網民幣」印刷工廠 >

「網民幣」印刷工廠

小企鵝在剛剛誕生的那幾年中,過的是「打赤腳,吃百家飯」的窮苦生活,然而隨著馬化騰對騰訊業務的拓展和融資的成功,小企鵝漸漸從「貧困戶」發展成為了「小土豪」,它不僅具備了吸金的能力,還增添了造金的功能——賣Q幣。

Q幣,簡稱QB,它的兌價是1Q幣=1人民幣,而在騰訊的拍拍網交易一般都是9折。它是由騰訊推出的一種虛擬貨幣,用來支付QQ的QQ行號碼、QQ會員等服務。

Q幣是馬化騰於2002年5月向外推出的網絡虛擬產品,由於QQ佔有的龐大用戶群和Q幣充值的便利性,所以很快在用戶中風行起來。拿著購買而來的Q幣購買各種虛擬商品,享受QQ會員的待遇,成為了流行的時尚。

自從2005年以來,Q幣的觸角逐漸延伸到QQ領域之外的地方,一些網民將Q幣當成購買網游裝備的「等價物」,或者是將Q幣當成交換其他網絡服務的「流通幣」,甚至有人開始出售Q幣用以換取人民幣。也正是因為這種現象,引起了金融學專家的擔憂。

還有一些網絡工作人員稱,有的中小型論壇給版主的工資就是Q幣,然後兌換成人民幣。

有些學者認為Q幣的存在會衝擊中國的金融秩序,為此給出的理由是:根據《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現實中是有數量限制的,然而Q幣等虛擬貨幣卻能夠無限發行,所以當虛擬貨幣代替人民幣成為網上交易的一般等價物時,自然會衝擊中國的金融秩序。另外還有人指出,在QQ遊戲的遊戲幣賭場裡,賭注通常都很大,由於遊戲幣是能夠和Q幣自由兌換的,所以Q幣在某種程度上具備了「黑市貨幣」性質。

這種觀點實在是有些驚世駭俗,如果Q幣真的和人民幣如此相似,那麼馬化騰什麼都不用幹了,只發行Q幣就可以了。

其實,Q幣只是用於購買騰訊的增值服務,根本談不上進入金融體系,如今對Q幣的追逐,只能說是網民對Q幣的一種熱捧。畢竟,騰訊發行的Q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本身不存在其他的交易功能。另外騰訊對Q幣實行的政策是單向兌換,也就是說,用戶一旦購買了Q幣就不能再兌換成人民幣。

現在,「倒賣」Q幣已經成為一些人謀取利益的重要渠道。在曾經火爆的「超級女聲」總決賽中,「超女」的粉絲們為了支持自己心愛的歌手,通過購買Q幣進行投票,當時僅在一天之內,淘寶網上Q幣的交易額就超過了50萬元。

Q幣的流行,也與互聯網早期支付手段的匱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時候,玩家們購買遊戲裝備只能到銀行匯款,這樣比較麻煩,因為出售一件裝備,往往要商談很長時間。後來,Q幣交易慢慢取代了傳統交易,購買者只需提供Q幣就能買到網游裝備,而賣家在得到Q幣後,再將Q幣出售給當地網吧的玩家,很快就能將其轉化成人民幣。

在Q幣的地下流通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轉賬」。所謂「轉賬」就是怎樣將Q幣從一個QQ賬號轉移到另一個賬號的過程。雖然馬化騰嚴令讓Q幣和賬號綁定,但還是無法阻止地下Q幣流通。通常這種流通的過程是:交易者將Q幣轉化為QQ公司推出的QQ遊戲中的遊戲幣,再將遊戲幣「輸給」其他的賬號,最後將遊戲幣轉化為Q幣,從而實現Q幣的成功轉移。

那麼,這麼多的Q幣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除了用遊戲裝備交換之外,大部分來源於「QQ黑客」。這些黑客是利用木馬軟件等工具,盜取QQ賬戶獲得Q幣後再進行出售,如果非常走運的話,盜號者一夜就能盜取上千個Q幣。更重要的是,成為QQ黑客並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門檻,只需要用編寫好的程序進行簡單操作,就能完成盜號的過程。

除了盜號之外,還有一種比較「合法合理」的獲取Q幣的渠道,那就是撥打聲訊電話充值。根據騰訊的調查,一些Q幣販子們賣的大量Q幣就是通過充值來獲得的。雖然每枚Q幣1元錢的充值費用並不便宜,然而很多人會通過單位的免費電話,撥打聲訊台獲取Q幣。如此一來,公家的錢就會通過Q幣交易變成個人的財富,而且從表面上看沒有做出什麼「出格」的行為,也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如今在淘寶網上,有很多出售Q幣的店舖,它們遍佈國內各個省市,這是因為用Q幣的人多,騰訊公司信譽不錯,大家都放心用Q幣進行交易。那麼,這麼多人通過各種手段進行Q幣交易,最後將這些Q幣用在了什麼地方呢?據說,曾經有網友用100Q幣換到了一個硬盤盒。當然,用Q幣換電腦配件只是流通中網友創意的一種。除此之外,Q幣還可以兌換不同論壇中的積分、可以換取各類商品、可以付廣告報酬等。由此可見,如今買賣Q幣的,已經不單純是為了享受QQ提供的服務。

面對專家們的質疑,一些網友覺得這種說法未免有點「危言聳聽」,因為Q幣現在還不能作為一般等價物,這裡面存在著一個信任問題:那就是必須要有一方主動讓步去承擔網絡交易的風險。一般來說,除了同城見面交易之外,異地交易必須尋找一個雙方都信任的擔保網站,大家把裝備和Q幣都給這個網站,然後由這個機構進行轉發。

現在,在一些提供擔保的網站上,不少玩家將出售的裝備標注上了Q幣價碼,與此同時,一些新網游在上市之後,其內測和公測賬號也在網上用Q幣來標價,這樣就促使了Q幣在不同網游的玩家手中不斷流通。通常而言,那些比較好且比較貴的網絡商品,基本上需要幾百元甚至上千元,如果用Q幣交易的話就會非常麻煩,所以Q幣的作用僅限於低價值的網絡商品交易。

既然Q幣如此受到網民的青睞,那麼騰訊究竟發行了多少枚Q幣?這個數字騰訊是不可能公佈的,因為也無法進行統計。

在盜號者和販賣者的推動下,Q幣的流通範圍愈來愈廣。如果按照金融學定義來看的話,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然而國內的現實情況是,人民幣是由國家發行指定的唯一貨幣,那麼Q幣是否已經成為網絡上流通的虛擬貨幣呢?

有些專家覺得,Q幣還算不上虛擬貨幣,而是在網上某些網友自己認可的一種符號,說Q幣衝擊人民幣則根本不可能,因為市面上的人民幣絕不會隨著Q幣的增加而多印刷。Q幣的發行是以人們購買量為基準的,跟國家的金融體系也扯不上關係。另外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法規上看,Q幣都根本無法與人民幣相比。

儘管如此,還是有些人認為,Q幣已經具備了貨幣的雛形,正走在真正意義上的「虛擬貨幣」的邊緣地帶,只要騰訊公司有潛力,Q幣的世界貨幣功能並不是天方夜譚。從目前來說,Q幣能否成為第二套人民幣,取決於三個因素的變化:互聯網經濟進一步發展;騰訊公司對Q幣未來發展模式的定位和其商業運作契機;國家法律的規定。

現在網絡上有很多虛擬貨幣的發行商,他們「發行」的這些貨幣,由於國內相關法律的真空,國家沒有對他們採取任何的監管措施,因此無法統計其發行量。有人為此大膽地預測,這種現象很容易引起網絡通貨膨脹,最終只會讓網民的利益受到侵害,也會讓網民喪失對互聯網交易的信心。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的考慮,一些法律人士覺得應當讓中央銀行對網絡虛擬貨幣交易的後果重視起來,從而嚴格規範網絡虛擬貨幣的發行主體資格。比如,要對網絡運行商發行的虛擬貨幣數量實行申報制,提高進入本區域的門檻,同時還要摸清發行商的資產狀況,杜絕地下交易行為,引導虛擬貨幣走向正途。最重要的是,要限制虛擬貨幣和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馬化騰也調整了有關Q幣的政策:騰訊Q幣將不再能與遊戲幣互相轉化,遊戲幣只能通過買遊戲道具贈送,這意味著之前Q幣流通所用的地下通道即將關閉。由於網上販賣的Q幣來源大部分都是通過盜號獲得的,所以馬化騰堅決抵制和打擊這種行為。另一方面,騰訊也會豐富並加強技術手段,徹底根除這種擾亂互聯網虛擬交易秩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