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 > 救星,北京來了一個專家 >

救星,北京來了一個專家

袁隆平被下放到低莊煤礦參加勞動,繁重的體力勞動雖然沒有壓垮袁隆平,但是卻讓他離開了自己心愛的育種事業。

袁隆平的兩個學生,李必湖和尹華奇不幹了,他們向上級主管部門寫信發電報,為自己的老師奔走呼喊。終於,一個能解救袁隆平的人出現在了安江農校。可是,這個人卻被農校的實際掌權者拒之門外。李必湖和尹華奇為了招待這位能夠營救袁老師的客人,他們手握手電筒,走向了校外的池塘……

「他們終日在開灤煤礦的炭坑裡做工,面目都成了漆黑的色,人世間的空氣陽光,他們都不能十分享受。這個炭坑彷彿是一座地獄。這些工人彷彿是一群餓鬼……有時炭坑頹塌,他們不幸就活活壓死,也是常有的事。」這是李大釗先生寫於1919年春,題為《唐山煤廠的工人生活》的文章,刊發在進步刊物《每週評論》上。短短幾十個字的描述,就讓我們看清了煤礦工人不僅要承受巨大的苦累,還要面對極度的危險。

卡車一路顛簸,開行兩百里後,袁隆平一行人就來到了漵浦縣低莊煤礦。

低莊煤礦只是一座小煤礦,但受運動的波及,這裡也是處處充滿了壓抑和戒備的氣氛。袁隆平一行幾十人的「黑幫」隊伍被化整為零,分散住到了當地農民的家中。

每天一早,袁隆平聽到哨聲就開始集合,接著列隊下礦。就這樣,他白天參加重體力的採礦工作,晚上還要接受礦工和革命群眾的批鬥。

袁隆平以前經常和北京農大的教授通信,並在信中請教水稻育種工作中的問題。隨著農大的那些教授相繼被打倒,袁隆平也跟著成了被清算的對象,他成了最值得懷疑的「五一六」分子,所以他在低莊煤礦的生活,過得遠比其他人還要苦。

不論是艱苦的下礦勞動還是充滿侮辱性的批鬥,袁隆平都不在乎。他心中牽掛的始終是安江農校實驗田中的雜交水稻,李必湖和尹華奇現在幹什麼呢?

李、尹二人在實驗田中將水稻不育株種好的同時,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老師——屢次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袁隆平。

袁隆平被下放到煤礦勞動不久,省委派一名姓夏的權威人士到安江農校檢查工作來了。李、尹二人正愁申訴無門,他們就一起去找夏某人。

夏某人是水稻「自交不衰退化,雜交無優勢」理論的堅定「捍衛者」,他聽完兩個人介紹的情況,說:「袁隆平的科研方向錯了!」

李必湖說:「我們今天上門,就是想請您到我們的實驗田里去看一看,雜交水稻的確很有優勢!」

夏某人跟著他們,來到了中古盤7號實驗田,這位權威人士看罷稻田中綠油油的稻禾,用懷疑的語氣說:「禾苗長勢雖好,但產量不一定高,怕是只增草,不增稻!」

沒有真實的產量當證據,任憑李、尹二人怎麼解釋,這位權威人士就是不為所動。

李、尹二人擅自向夏某這個權威訴苦,實在是將某些當權者沒看在眼裡。時隔不久,不僅科研經費被取消了,他們兩個人每月18塊的微薄工資也沒有了影子。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說過,真理是時間的孩子,不是權威的孩子。李必湖和尹華奇面對權威,面對壓力,哪肯屈服?他們隨後給國家科委發去了求助電報,接著又給湖南省科委、農業廳分別寫去了反應情況的信件。

國家科委接到電報後,對兩個人反應的情況非常重視,當即派了一名專家趕赴安江農校。這位年近半百的專家來到農校後,他向校「革委會」打聽袁隆平的情況,卻被這夥人以李、尹二人越權告狀「違犯組織紀律」為由,將這位老專家拒之門外。

強龍難壓地頭蛇。老專家吃了閉門羹,更覺得這裡面有問題。於是他就四處打聽,瞭解水稻不育株的具體情況。李必湖和尹華奇得知此事,他們兩人急忙找到了這位老專家。

李必湖和尹華奇眼看著天色漸晚,總不能讓這位老專家露宿街頭吧?他們兩個人一商量,便在一個八人的學生宿舍,找到了一個床位,讓老專家暫時住了下來。

老專家的住處解決後,晚飯吃什麼,又成了一個大問題。李必湖和尹華奇工資停發,他們都處於半饑半飽的狀態,兩個人翻了半天的衣兜,最後終於湊足了一元錢,他們到校外的市場,買來了一個西瓜。

西瓜可以當水果,也是一道素菜。但招待遠方的客人,再困難也得弄道葷菜,兩個人正在發愁,李必湖忽聽校外的池塘方向傳來的「咕呱」的青蛙叫聲,他說道:「我有辦法了,咱們天一黑,就去抓青蛙!」

別看青蛙白天跳得很快,可是一到晚上,被手電筒的亮光一照,當時就變得「呆若木雞」。李必湖和尹華奇一手一隻手電筒,另外一隻手中緊握著鐵鉗子,兩個人用手電筒的光圈照住青蛙後,便悄悄地伸出鉗子,然後將青蛙「卡嚓」一聲牢牢地用鉗子夾住。

二三十隻青蛙被洗淨切碎後,就成了一盤香氣撲鼻的葷菜。北京來的老專家坐在學生宿舍中,一邊吃著晚餐,一邊聽李必湖和尹華奇訴說情況。講到動情處,李、尹二人不由得留下了眼淚。

老專家幹了一輩子科學研究工作,對於袁隆平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非常氣憤,同時他也被袁隆平矢志不渝的鑽研精神,以及李必湖和尹華奇對自己老師的真摯之情感動了。他離開安江農校,如實地向國家科委的領導幹部反映了情況。

時隔不久,湖南省科委和湖南省農業廳派出工作組來到安江農校。他們經過詳細的調查、核實,確定李、尹二人反應的情況屬實。工作組經過研究,最後作出了決定:首先,袁隆平要從煤礦調回來。要知道,水稻不育株的科研項目意義重大,如果在安江農校繼續實驗,有很多方面的關係難於協調不說,實驗的進程也無法保證。袁隆平的這項研究工作暫時應收歸省農業科學院主管,由袁隆平和原來的兩名助手擔任主持工作,以加快該項目的研究速度!

袁隆平在低莊煤礦勞動改造兩個多月,重新回到安江農校的時候,人又黑又瘦,體重至少掉了五斤。

李必湖和尹華奇兩個人歡天喜地將袁隆平接回了家,鄧哲為了給袁隆平洗塵,特意做了一鍋麵條。袁隆平領著兩個學生,將一鍋麵條吃了個底朝天,吃完麵條,袁隆平說:「從前做水稻不育株實驗,一時半會兒沒有成果,我們可以慢慢來。現在農科院責成我們成立『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協作組』,又給我們調撥了3000元經費,你們倆的工資,也由過去的18塊,漲到了26塊,我們再不拿出點研究成果,不僅對不住領導,我們對自己的良心也是無法交代了!」

李必湖說:「只要省裡的領導重視,我們跟著您干,一定能幹出個名堂來!」

尹華奇也是連聲保證,一定要好好幹。他們兩個吃完了麵條,告辭離開了袁隆平家。袁隆平抱著三歲的大兒子五一,又瞧著躺在床上的二兒子五二,真誠地對鄧哲說:「真是辛苦你了!」

袁隆平作為丈夫,理應扛起全部的家庭重擔,鄧哲只要照顧好老人和孩子,就算是賢妻良母了。可是袁隆平這幾年沒消停過,不是被審查,就是遭批鬥,再不就是下放勞動,家庭的重擔,全都落在了鄧哲瘦削的肩膀上。

鄧哲一邊麻利地洗碗,一邊說:「隆平,『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協作組』成立後,我估計你就得到長沙去工作了,一個人出門在外,又沒有我照顧你,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呀!」

到長沙育種這個消息袁隆平本想晚幾天再告訴鄧哲,誰成想聰明的鄧哲竟事先猜到了。

當一個好媳婦挺難,當袁隆平的媳婦更不容易。有的女人一心想將自己的丈夫拴在家裡,三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便是最終的理想和追求。可鄧哲卻不是,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個做大事的人,她要把袁隆平放出去,她要讓袁隆平放開手腳,去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兒!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