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 > 發現,終於找到了不育株 >

發現,終於找到了不育株

很多婚姻就是這樣,婚前幸福像朵花,可是柴米油鹽的婚後生活,卻平常得像是一根草。

三年魔咒,七年之癢,這就是婚姻之舟,很難繞過的兩個危險暗礁,袁隆平和鄧哲的婚後生活為什麼歷久彌新,感情永駐?難道在那個時候,鄧哲就已經看出自己的丈夫一定會有光明的前途?

袁隆平下稻田做實驗,給他送飯的就是鄧哲。袁隆平中暑無法工作,那個抄起放大鏡,幫他尋找雄性不育株的人,還是鄧哲。鄧哲在扮演著一個好妻子的角色,她的名字和賢內助畫上了等號。

雖然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但發現雄性不育株,還是費盡了力氣和周折……

1964年的6月下旬,驕陽似火,空氣酷熱,湖南這個季節最為炎熱,如果在太陽底下放一隻白蠟,相信用不了十分鐘,它就會變成一地的蠟油。

袁隆平光著頭,赤著腳,褲腿高卷,正手拿放大鏡,站在稻田里,一株株地觀察著揚花的水稻,仔細尋找著不育株。天然不育株究竟生得什麼樣子,它的形態有什麼特點,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個謎,都等待著袁隆平親手解開謎底。

當時還有一個姓潘的學生,也在稻田里幫袁隆平尋找著天然不育株。

袁隆平手裡拿著放大鏡,沿著田埂,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找了下去,汗水沿著額頭落下,他揮袖擦掉汗水,他的衣服上濺滿了泥點,他全然不顧,袁隆平目不轉睛地盯著稻田里的稻禾,生怕錯過了發現天然不育株的機會。

按照書上提供的理論,天然不育株在普通稻田里的存在概率應該在三萬分之一到五萬分之一之間,可是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袁隆平也不記得檢查了多少稻株,天然不育株還是不肯露出它真正的面目。

袁隆平每天吃罷早飯下田,中午就著水壺裡的白開水,吃兩個涼饅頭。即使中午最熱的時候也不能休息。艱苦的環境,外加不合口的飲食,袁隆平犯起了嚴重的腸胃病。

可是一年水稻開花的時間只有十天左右,一旦錯過了這段時間,要想找不育株,那就只有再等明年了!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袁隆平朝思夜盼的伊人——天然不育株水稻,你究竟在哪裡?

袁隆平頭頂烈日,身處稻海,手裡拿著放大鏡,他已經拿出了不找到「伊人」便誓不罷休的勁頭。袁隆平嘴唇乾裂出血了,他顧不得擦一擦,胃痛了,他就用另一隻手壓迫止痛。這一天,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袁隆平身子一歪,「撲通」一聲昏倒在了稻田里。

鄧哲白天在農技站工作,因為實在放心不下丈夫的身體,這天中午的時候,她做好了熱乎乎的飯菜,用飯盒盛著,然後騎著自行車給袁隆平送了過來。

鄧哲剛剛騎車來到稻田邊,就聽見小潘發出的急切的呼救聲,她急忙放倒自行車,跳下稻田,和小潘一起將昏倒的袁隆平救到了田邊的樹陰下。

袁隆平一身泥水,雙眼緊閉,鄧哲呼喊了半天,袁隆平才睜開了眼睛。小潘要用自行車推著袁隆平去看醫生,可是袁隆平卻連連搖頭,說:「時間來不及了,如果不抓緊時間,想要尋找水稻不育株,只能等到明年這個時候了!」

鄧哲看著丈夫拿出了「拚命三郎」的勁兒,大有不找到不育株,誓不罷休的勢頭,她向農技站的領導請假,隨後手拿放大鏡,也加入到了尋找不育株的「三人小隊」之中。

有人說大海撈針是最難的,可是畢竟針落到了海裡,只要將海洋搜查一遍,也必然能找到那根落海之針。但在稻海中尋找天然不育株,卻比大海撈針還要難,因為沒有人知道天然不育株究竟是個什麼樣子,而且時間不等人,水稻揚花完畢,想要再找不育株,只有等明年了。

尋找天然不育株,就是一件倒計時的工作,壓力簡直比山都大。如果袁隆平找不到不育株,肯定會有一些人跳出來,扇陰風、點邪火,不知道又該說什麼難聽的話了。

一連找了13天,鄧哲和小潘先後都有些洩氣了,還是袁隆平壓得住陣腳,他給兩個人打氣道:「我有預感,一定能在今年找到不育株!」

當時袁隆平的胃痛得非常厲害,但是他還是忍著病痛繼續工作,他沒有去看醫生,一直找到第16天中午。此時三個人差不多檢查完14萬株水稻的時候,鄧哲只覺得頭頂的陽光就好像一支支炙熱的火箭,齊射在她身上,稻田里的水汽被曬得上升,成了一片濕漉漉的霧霾,令她五臟六腑說不出來的難受。鄧哲在稻田里工作,就好像是在洗免費的「桑拿浴」,她最後實在堅持不住了,身子一軟,癱倒在了田埂之上。

在不遠處工作的袁隆平,急忙將鄧哲扶到了稻田邊的樹下,然後拿出解暑的十滴水,給鄧哲服了下去,過了20多分鐘,鄧哲才緩緩地甦醒過來。

袁隆平為了搶時間,他讓鄧哲在樹下休息,自己和小潘又到稻田開始尋找不育株去了。鄧哲休息了一會兒,她只覺得胸口有一團火在燒,她實在待不住了,便拿起了放大鏡又悄悄地下到了另一塊稻田中。

下午兩點多的時候,鄧哲正在觀察一個稻穗,她手中的放大鏡忽然停了下來。她站直了身子,用急促的語氣招呼道:「隆平,你快過來看看!」

袁隆平聽到鄧哲的招呼,他踩著田里的泥水,急忙跑了過來。

正常水稻開花,花藥鮮黃,只要有外力觸動,便會有大量的花粉飛出。可是鄧哲面前的這株水稻,卻是一副「病怏怏」的神態,袁隆平手持五倍的放大鏡,首先檢查這株「怪稻」的花藥,檢查的結果發現,這株水稻的花藥不開裂,即使經過人力震動,也沒有花粉飛出。

袁隆平為了確定它是否為自己要找的不育株,便對這株「怪稻」做了標記,接著採下它的花粉,並用碘化鉀對其進行了測驗。正常的花粉,遇到碘化鉀後,就會呈現藍色反應。這些花粉毫無變化,說明它們絕非正常的花粉。

袁隆平最後確定,這株「怪稻」就是他們朝思夜盼、望穿雙眼、苦心孤詣一定要找到的天然不育株。

從1964年7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與鄧哲等人在安江農校周圍生產隊的稻田里經過艱苦的尋找,一共找到了6株不育株。袁隆平為了精心培育這得來不易的不育株,以及它們的後代,不惜拿出了近一個月的工資——50塊錢,買來了20口大缽,然後將這六株「寶貝」栽到了大缽內的培養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