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袁隆平:中國神農的世界傳奇 > 精神,戰無不勝的法寶 >

精神,戰無不勝的法寶

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那株鶴立雞群的「希望之稻」並不是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助力器,反而讓他嘗到了失敗的痛苦滋味。一個平凡的人若是面對失敗,滿世界都是揮之不去的灰暗,可是袁隆平卻在失敗的滋味中,發現了這株雜交水稻,一個別人無法察覺的優勢……對他來說,那株「失敗之稻」是他人生的一級台階,一個路標,一盞航燈。

好比是兩萬五千里長征,有的人悲觀失望,可是有的人從邁開第一步開始,就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很顯然,袁隆平就是後者。不管是精神會餐,還是那場關於紅薯的饕餮盛宴,袁隆平都是一個堅定的踐行者,他嘴裡發出的聲音,始終是個雙音節,那就是向前,向前,向前!

茅盾先生在他的《蝕·幻滅》一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既有希望,就免不了有失望。

在第二年春天,袁隆平將這顆稻穗結下的1024顆稻種全都種到了實驗田里,一千多株稻種,就是一千多個希望。袁隆平幾乎天天泡在稻田里,灌水施肥,滅蟲除草,一有閒暇,便拿起記錄夾,將稻苗各個階段的生長特性,準確及時地記錄下來。

袁隆平看著稻子,就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看著它們一天天長大,心裡充滿了歡喜和希望,稻田繁重和單調的勞動,在他看來,都已經是一種莫大的享受了。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種在實驗田的稻子能夠茁壯成長,開花吐穗,結出一粒粒又黃又大、能夠給稻農帶來高產的稻種來啊。

如果水稻真的能夠畝產千斤,那將家家倉廩充實,娃娃們碗裡的食物不再是紅薯粥,而是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們可以盡情地吃,不再擔心餓肚子,孩子們可以在陽光下盡情地玩耍,那將是一個多麼美妙和諧的圖畫啊!

一轉眼,袁隆平實驗田中的水稻就到了抽穗的時節,可是這片「不爭氣」的禾苗抽穗早晚不同,高低參差,根本沒有它們的「父本」水稻偉岸挺拔的英姿,一幅東倒西歪的「敗家子」形象。

袁隆平失望地坐在田埂上,他用手撫摸著雖然不成功,但也浸透著自己辛勞汗水的稻穗,他的心中,有一百個聲音,有一千個呼喊,都在問著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袁隆平在田梗上,一直坐到了日落西山,他的腦袋想得都快要炸裂了,可還是沒有想通自己實驗田中的稻子無法繼承「父本」水稻優勢的原因,最後還是「咕咕」作響的肚子把他的思路拉回到了現實。

袁隆平在田埂上費力地站起身來,他拖著因為飢餓和營養不良而變得無力的身軀,來到了學校後坡的菜園。他脫下外衣,用手挖出了二十多塊還未完全長成的紅薯,放到了外衣上,然後順手又拔了幾個大白蘿蔔,這才向自己的單身宿舍走去。

同校的教師李國文正在宿舍的門口焦急地等著袁隆平。袁隆平種植的水稻抽穗不理想,育種工作宣告失敗的消息李國文已經知道了,他看著袁隆平摸黑回來,正不知道如何講幾句安慰的話呢,然而袁隆平卻灑脫地說道:「國文,你來得正好,今天晚上,咱們倆來個大聚餐!」

李國文也是很長時間沒有吃過飽飯了,他接過袁隆平手中的蘿蔔,一邊用水洗,一邊說:「隆平,你的稻子……」

袁隆平一揮手,說:「失敗了不氣餒,找到原因從頭再來就是啦!」

不大一會兒,紅薯和蘿蔔就被洗淨切塊,放到了兩個柴火爐子上的洗臉盆中,隨著爐中柴火的熊熊燃燒,臉盆中的「美食」就開始「咕嘟嘟」地冒出了香氣。

袁隆平和李國文開始吃那盆紅薯,剛吃了幾塊,袁隆平為了排遣不佳的心情,就給李國文講起自己最喜歡吃的兩道川菜——魚香肉絲和麻婆豆腐。

魚香肉絲是川菜的代表作,以細豬肉為主料,配以冬菇、木耳,以四川特有魚香調料,軟炒烹製而成。此菜色澤深紅,鹹甜酸辣兼備,真可謂魚香鮮味濃郁,口味十分別緻。

麻婆豆腐在川菜中更可說成是點睛之筆,該菜雖然是由豆腐製成的,但其特色在於麻、辣、燙、香、酥、嫩、鮮、活這八個字,氣味芳香、香熱麻辣、口感嫩滑,那是最開胃下飯的一道菜了。

袁隆平渾身上下,充滿了樂觀主義的精神,他管這種繪聲繪色地描述美食,叫作精神聚餐,果然,伴著這兩道「沒影兒」的美味川菜,一盆紅薯很快就見底了。

袁隆平用手一指那盆猶自冒著熱氣的白蘿蔔,說:「李老師,接著吃!」

李國文卻搖頭連說:「袁老師,我真的吃不下去了!」

袁隆平說:「我再給你講一道湘西好菜,你就有食慾了!」

葛根粉在湘西雖然是很常見的東西,可是袁隆平卻深諳蒸制之道,先把葛根粉倒入盆中,接著加水慢攪,然後將其撮成丸子,下油鍋一炸,那滋味,簡直賽過太上老君爐內的九轉仙丹。

雖然袁隆平描繪的葛根粉丸子異常美味,可是兩人真的已經吃飽了,就在他們商量著如何處理這盆白蘿蔔的時候,農校20班的全永明踩著燈光走了進來。

全永明傍晚趕過來,也是安慰袁隆平來了。不用想,這盆白蘿蔔最後就都進了全永明的肚子了。

袁隆平看著全永明吃得連打飽嗝,他腦袋中擁堵的思路忽然貫通,他猛然起身「啪」地一拍桌子,說:「我種的水稻雖然失敗,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反而證明我是成功的!」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純係品種是不會分離的,可是出現性狀參差的分離,就說明那株「鶴立雞群」的水稻,是一株雜種。換句專業的話講,就是一棵「雜交水稻」。

很多水稻遺傳界的權威都說雜交優勢只在異授粉的作物中存在,這株「雜交水稻」,不就是自花授粉作物中同樣存在著雜交優勢的最好證明嗎?

失敗是成功之母,袁隆平經過總結失敗經驗後,更是堅定了雜交水稻具有優勢的判斷!

三人之行,必有我師。袁隆平在埋頭實驗的同時,也不忘向前輩請教。1962年,他自費來到北京,拜見了鮑文奎先生。鮑先生當時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研究員,早年畢業於美國著名的加州理工學院,而長期在那裡擔任生物系主任的正是摩爾根。

鮑先生思想開明,他不僅鼓勵袁隆平要大膽探索,而且告訴他實事求是才是做學問的態度。袁隆平在鮑先生的幫助下,得到了在農科院的圖書館中博覽國外的水稻專業雜誌的機會,雜誌上有不少國外關於遺傳學的熱點問題,以及有關雜交育種的實際進展等的最新情況,這次來北京真是不虛此行,袁隆平感覺收穫蠻大,培育「雜交水稻」的信心也更堅決了。

漆黑的黎明前夜,「雜交水稻」就好像是一顆高掛天際的啟明星,已經開始對袁隆平眨起了嫵媚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