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丁香花 > 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 >

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

試帖詩五言八韻,限韻用平聲,如為詩句,往往用這句詩的最後一個字,如「賦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得花字」,花字麻韻,便得將「六麻」中所有的字,都寫在後面。麻煩便在這裡,不能脫漏,更不能寫錯,否則舉子在試帖詩中用了這一個字,責任便在考官了。

寫完題紙,立即傳預先在內簾待命的刻字匠至聚奎堂刻題,這是主考最當注意的一件事,因為僅僅寫明四書題及試帖詩題很方便,譬如「『用之則行』三句」,便知是論語題目:「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捨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假使是「『大學之道』一節」,題目當然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當刻題之時,正是舉子進場最熱鬧的時候,倘或題目洩漏,後果不堪設想。

刻題便是刻板,總要一下午才能完事,接著便是印題,更須嚴密監督,以防私下竊取,傳人號捨。題紙先定數目,較入場舉子人數多得極其有限,大約到得亥末子初,印好題紙,內簾叫門,監臨、外提調、監試,一齊至內簾門外迎接,門外先擊雲板,門內答以梆子,表示人已到齊,門啟則四總裁蟒袍補褂,隔門相互作揖,題紙點數選出,內簾封門;外簾散發題紙,由號門木柵以外傳入,號軍分送,每人一張。

通常子正也就是午夜時分,題紙一定可以到手,但這一間由於欽命題到得較晚,而試帖詩限韻,又是字數甚多的「七陽」,因此龔定庵直到子末三刻才收到題紙。

四書文三個題目,出在《論語》、《中庸》、《孟子》上,龔定庵逐題思索了一番,已有了大意,暫且丟開;再看試帖詩題是「賦得『萬戶搗衣聲』,得聲字」。不由得精神一振,在他覺得這個題目很容易,但也很難。容易是因為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二十字中,情致無限,大有發揮的餘地。

難的是在試帖詩名家路閏生的《檉花館試帖》中,即有此題,連限的韻都相同。龔定庵心想,以自己的詩名,不但不能撿便宜,而且亦不能襲其意,即令所見相同,亦須避忌;句法也應該務求不同。假如原作句庸意淺,倒也無所謂,因為出語一定勝過原作,偏偏路閏生的這首試帖詩,是他極欣賞的,真所謂「珠玉在前」,要別出機杼而又勝於原作,那就難了。

難的先動手!他立刻作了決定,因為八股文先作,可是後來時不我與,試帖詩就作得馬虎了;八股不好不要緊,詩可不能落褒,而且夜靜更深,遠比人來人往,嘈雜喧囂的明天白晝,更宜於吟詠。

作詩不可無酒!於是他從考籃中取出一皮壺的白干;打開油紙包,達五替他預備的肉魚乾;然後將路閏生的原作,默寫出來,一面飲酒,一面構思。

五言八韻便是十六句,試帖詩向來以兩句為一聯;首末兩聯,不用對仗,第一句不用韻,否則便成了五言九韻。

把那首詩分聯排列,下面注十數字,因為試帖詩的八聯,亦如八股,每一聯都有一定的作法,不能任意而為,所以需要註明第幾聯,以免混淆不清:

東西深不辨,

空外但聞聲。(一)

共搗三更月,

誰知萬戶情?(二)

寒衣新浣出,

密線舊縫成。(三)

遠近驚秋早,

光陰入夜爭。(四)

力微拼用盡,

辛苦說分明。(五)

涼意生雙杵,

繁音滿一城。(六)

深閨今日寄,

絕塞幾人征?(七)

露布頻聞捷,

鐃歌報太平。(八)

試帖詩的作法,入手先看題旨,所以一定要先明出處,光看「萬戶搗衣聲」一句,不知原詩,就抓不住深閨念遠,爭送寒衣的本意,題旨亦就無從發揮了。

這個題目的題旨很容易瞭解,既然是寫情,便須空靈;而試帖詩的對仗,雖以用典穩妥為上,但求空靈,則用典不如白描。龔定庵完全贊成路閏生的作法。

首先要研究「點題」。試帖詩的規矩,第一二聯須將題目字全數點出,亦名「出題」;如果題目字數太多,至少要將重要的字眼點出,或者在他處補點。這首詩第二句點「聲」;第三句點「搗」;第四句點「萬戶」;第五句點「衣」,點題共用三聯,彷彿差一點,但立意是以彌補缺點。龔定庵心想,此題之情,重在「萬戶」,如一開頭便寫搗衣,「萬戶」便難照顧;而且不宜正面去寫搗衣的情狀,要像李白一樣,聞聲興感,才能寫得婉轉深刻。是故「東西深不辨,空外但聞聲」,雖不知此聲何聲;但聲音之密,且為同樣的聲音,則已曲曲寫出。

第二聯「共搗三更月,誰知萬戶情」,至此不但緊扣題意,而且李白的原作品寫了三句,只差一個時序;於是第三聯「寒衣新浣出,密線舊縫成」,用「寒衣」點明秋字,而又兼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詩意,說明關切徵人的不僅是深閨嬌妻,還有高堂老母。

第四聯「遠近驚秋早,光陰入夜爭」,是龔定庵最心許的,因為將原作未達之情亦補足了。良人遠征,應送寒衣,早就可以預備了,何必都擠在一起?原來本可從容的,只以這年秋早,就不能不臨時抱佛腳了,下一「驚」字,精警異常,而用「遠近」形容「萬戶」,信手拈來,舉重若輕;接以「光陰入夜爭」,將原作的一二兩句寫得氣足神充,這也就是非白描不為功之故。

第四聯情景交融,第五聯則專寫關切之情;第六聯又寫情景相生,但不同於第四聯的是,有旁人之情在,若問「萬戶搗衣聲」感覺如何?答覆便是「繁音滿一城」,龔定庵認為這一句值得大圈特圈。

前面六聯,皆在「萬戶搗衣聲」五字內,著力描寫,雖可看出寒衣寄遠,卻不知遊子是負笈他鄉,還是江湖貿遷?第七聯寫出題外,補足題旨,寒衣亦是征衣;於是第八聯頌揚朝廷,這是類似題目必不可少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