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全傳) > 第一部 平步青雲 第二十五章 >

第一部 平步青雲 第二十五章

二十五

等這些人走了,阿巧姐也可以露面了。萌雪巖覺得已到了一切跟她說明白的時候,於是凝神想了想,開口問道,「阿巧,我替你做個媒如何?」

他是故意用此突兀的說法,為的一開頭就可以把阿巧姐的心思扭了過來。這不是一下子可以辦得到的,被問的人,眨著一雙靈活的眼睛,在不曾想好話回答以前,先要弄清楚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她搖著頭,一雙翠玉耳環晃蕩不停,「我真不懂。」

「你是不是當我說笑話?」

「我不曉得。」阿巧姐答道,「反正我領教過你了,你的花佯百出,諸葛亮都猜不透。」

胡雪巖笑了:「你這句話是捧我,還是罵我?」

「也不是捧,也不是罵,我說的是實話。」

「我跟你說的也是實話。」胡雪巖收斂笑容,一本正經地說,「我替你做的這個媒,包你稱心如意,將來你也想者我一點好處,能替我說話的時候要替我說話。」

這幾句話說得相當率直,也相當清楚,阿巧姐很快地懂了,特別是「包你稱心如意」這六個字,撞在心坎上非常舒服。然而,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不用她問,胡雪巖也要說:「這個人,你見過,就是學台何大人。」

聽得是這一個人,阿巧姐不由得臉就發熱,一顆心跳得很厲害。她還想掩飾,要做出無動於衷的神情,無奈那雙眼睛瞞不過目光如炬的胡雪巖。「怎麼樣?」他故意問一句:「何大人真正是白面書生,官場中出名的美男子。馬上進了京,就要外放,聽說大太太身子不好,萬一有三長兩短,說不定拿你扶了正,不就是坐八抬大轎的掌印夫人?」

這說得多有趣!阿巧姐心花怒放,嘴角上不由得就綻開了笑意。只是這笑容一現即逝。因為阿巧姐突然警覺,事太突兀,多半是胡雪巖有意試探,如果信以為真,等拆穿了,便是一個絕大的話柄。別樣事可以開玩笑,這件事絕不是一個玩笑,太天真老實,將來就會難做人!

這樣一轉念間,不由得有慍色,冷笑一聲,管自己退到床帳後面的夾弄中去換衣服。

胡雪巖見她態度突變,自然詫異,不過細想一想,也就懂了。這也難怪她,「你不相信我的話,是不是?」他平靜地問,「你說,要怎麼樣,你才相信?」

這正也就是阿巧姐在自問的話。只是不知有何辦法,能夠證明此事真假,在此刻的態度,要表現得對此根本漠不關心,才是站穩了腳步。因此,她故意用不耐煩的聲音答道:「不曉得。你少來跟我囉嗦。」

這樣水都潑不進去的話鋒,倒有點叫人傷腦筋。胡雪巖踱著方步在盤算,回頭有句話,可以讓她相信自己不是跟她開玩笑。反正真是真,假是假,事情總會水落石出,該說的話,此時盡不妨先說,她自會記在心裡,到她信其為真的那一刻,這些話就會發生作用了。

於是他「自說自話」地大談何桂清的一切,以及他預備採取的步驟,最後便必然又要問到:「現在要看你的意思怎麼樣?」

阿巧姐的衣服早已換好了,故意躲在床後不出現,坐在那裡聽他說得有頭有尾,活龍活現,心思倒又活動了。只是自己的態度,依然不肯表示,而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裝佯」二字。

「什麼我的意思?」她裊裊婷婷地走了出來,一面折衣服,一面答道,「我不曉得。」

胡雪巖知道再逼也無用,只有反跌一筆,倒有些效用,於是裝出失望的神情說道:「你既然不肯,那也無法。什麼事可以勉強,這件事必得兩廂情願才行。幸虧我在那面還沒有說破,不然就搞得兩面不是人了。」

一聽這話,阿巧姐怕煮熟了的鴨子,就此飛掉,豈不是弄巧成拙?但如果老實說一句「願意」,則裝了半天的腔,又是前功盡棄。左右為難之下,急出一計,盡力搜索記憶,去想七歲當童養媳開始,受婆婆虐待,冬天生凍瘃,還得用冷水洗粗布衣服,夏天在柴房裡,為蚊子叮得一夜到天亮不能睡覺的苦楚,漸漸地心頭發酸,眼眶發熱,抽抽噎噎地哭出聲來。

漂亮女人的眼淚威力絕大,胡雪巖什麼都有辦法,就怕這樣的眼淚,當時驚問:「咦,咦,怎麼回事?有啥委屈好說,哭點啥?」

「我的委屈哪裡去說?」阿巧姐趁機答話,帶著無窮的幽怨,「像我們這樣的人,還不是有錢大爺的玩兒的東西,像隻貓、象籠鳥一樣,高興了花錢買了來,玩厭了送人!叫她到東,不敢到西,還有啥好說?」

「你這話說得沒良心。」胡雪巖氣急了,「我是為你好。」

「哪個曉得是壞是好?你倒想想看,你做事自說自話,從來不跟人商量,還說為我好!」

這是有所指的,指的就是週一鳴去辦的那件事。胡雪巖自覺有些理虧,只好不作聲。

沉默帶來冷靜,冷靜才能體味,細想一想阿巧姐的話,似逆而實順,也可以說是似怨而實喜,她心裡已是千肯萬肯了,只是不能不以退為進地做作一番。這是人之常情,甚至不妨看作她還有「良心」,如果一定要逼她說一句:願意做何家的姨太太,不但不可能,就可能又有什麼意味?

想透了這一層,便不覺她的眼淚有什麼了不起。胡雪巖心裡在想,此刻必得爭取她的好感,讓她對自己留下一個感恩圖報的想法,將來她才會在何桂清那裡,處處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他想起聽嵇鶴齡談過的秦始皇身世的故事,自己倒有些像呂不韋,不知不覺地笑了出來。

「別人哭,你笑!」阿巧姐還在裝腔作勢,白著眼,嘟著嘴說:「男人最沒有良心,真正叫人看透了。」

「對!」胡雪巖順著她的語氣說,「我也承認這句話。不過男人也很聰明,不大會做趕盡殺絕的事,該講良心的時候,還是講良心的。」

阿巧姐不答,拭一拭眼淚,自己倒了杯熱茶喝,茶剛送到唇邊,忽又覺得這樣不是道理,於是把那杯茶放在胡雪巖面前,自己又另倒一杯。

「阿巧!」胡雪巖喝著茶,很悠閒地問:「你家裡到底還有些什麼人?」

「不跟你說過,一個老娘,一個兄弟。」

「兄弟幾歲,幹啥營生?」

「兄弟十人歲,在布店裡學生意。」

「可曾討親?」

「還沒有『滿師』,哪裡談得到此?」阿巧姐說,「再說,討親也不是樁容易的事。」

「也沒有什玄難。阿巧,」胡雪巖說:「我另外送你一千銀子,你找個妥當的錢莊去存,動息不動本,貼補家用,將來等你兄弟滿師,討親也好,弄爿小布店也好,都在這一千銀子上。」

阿巧姐看一看他,眨著眼不響。胡雪巖以為她不相信自己的話,便很大方地,取出一千兩銀票,塞到了她的手裡。

「你真的要幫我的忙?」

「這還有啥假的。」胡雪巖笑道,「你真當我沒有良心?」

「我也是說說而已!人心都是肉做的,你待我好,我難道心裡沒有數?」阿巧姐又說,「你真的要幫我的忙,不要這樣幫。」

「那怎麼幫法?」

「我兄弟人很聰明,長得也不難看,在我們鎮上,是有名的漂亮小官人」

「你不用說了。」胡雪巖笑道,「看姐姐,就曉得做兄弟的一定長得很秀氣。」

「不是娘娘腔的那種秀氣,長得又高又大,站出來蠻登樣的。這也不去說他,我在想,你如果肯照應我兄弟,我叫他出來,跟了你去,不比在我們那個小地方學生意來得強?」說著,把銀票退了回來。

「原來如此!可以,可以。我一定提拔你兄弟,只要他肯上進。銀子你還是收著,算我送你老娘的『棺材本』。」

明知跟胡雪巖不用客氣,但阿巧姐總覺得不便收受,於是這樣說道:「我替我娘磕個頭謝謝你。錢,暫時先存在你這裡。」

「不必!你還是自己保管好了。」

阿巧姐不肯,他也不肯,取過銀票來,塞到她口袋裡。她穿的是件緞子裌襖,探手入懷,溫軟無比,心頭不免蕩漾起績思,倒有些失悔,這樣一個人,遣之遠離,實在不大捨得。

因此,他一時無語,心裡七上八下地,思緒極亂。阿巧姐當然猜他不透,又提到他兄弟的事。

「我兄弟小名阿順。你看,什麼時候叫他出來?」

胡雪巖定定神說:「學生意是寫好了『關書』的,也不能說走就走,我這裡無所謂,隨便什麼時候來好了。」

學生意未曾滿師,中途停止,要賠飯食的銀子,這一點阿巧姐也知道,不過有一千兩銀子在身上,有恃無恐,便即答道:「這不要緊,我自會安排妥當。」

「那好。你寫信叫他出來好了。」

阿巧姐心想,除了這件事以外,還有許多話要跟家裡人說,那就不如再回去一趟,這樣轉念,便即問道:「你哪天走?」

「工夫已經耽誤了。等老週一回城,如果你的事情已經辦妥當,我明天一早就走。」

「那,」阿巧姐怏怏然說:「那來不及了。」

「怎麼樣?」

「如果你還有一兩天耽擱,我想回去一趟。現在,當然不必說它了。」

經此片刻工夫,胡雪巖的浮思已定,話已經說了出去,決無翻悔的道理。既然如此,原來打算讓阿巧姐仍舊住在潘家的計劃,不妨更改一下。

「我是這樣在想,在外面做事,決不可受人批評。從此刻起,你算是何學台的人了,我們就不便再住在一起,不然不像話。我原來的意思,想讓你住在潘家,現在你自己看,你住到娘家去也可以。」

這番話在阿巧姐頗有意外之感,細想一想,又覺得胡雪巖做事,真個與眾不同,心思細密,手法漂亮。既然他如此說,自己將來在何桂清面前也占身份,就無需多說什麼了。

轉念又想,作此表示,顯得毫無留戀,像煞沒有良心,所以還是得有一句話交代,這句話很難,總不能說,反正還未到何家,住在一起,又有何妨?那不成了堂子裡的行徑?就是堂子裡,姑娘答應了嫁客人,馬上就得「下牌子」,也不能說未曾出門以前,還可以接客。但如果不是這樣說,又怎麼說呢?

終於想到一句話來了:「一個人講心,行得正,坐得正,怕什麼?反正我們自己曉得就是了。」

「話不是這麼說,嫌疑一定要避。」胡雪巖又說:「我明天請老周送了你回去。你鄉下住兩天,如果覺得氣閃,再回潘家,也是一樣,或者,到上海來玩幾天也可以。反正在我,從現在起,就當你何家姨太太看待了!」

胡雪巖的這一句話,為他自己和阿巧姐之間,築起了一道籬笆,彼此都覺得該以禮自持,因而言語舉止,突然變得客氣了,也生疏了。

這樣子相處,便有拘束之感,胡雪巖便說:「你回潘家去吧,我送了你去。」

「那麼,你呢?」

「我,」胡雪巖茫然無主,隨口答道:「我在城裡逛逛。」

阿巧姐很想說一句,陪著他在城裡逛一逛。但想到自己的「何家姨太太」的身份,那句話便難出口,關切之意,無由寄托,不免躊躇。

「怎麼樣,早點走吧!」

「不忙!我再坐一息。」

枯坐無卿,少不得尋些話來說,阿巧姐便談蘇州的鄉紳人家。由富潘到貴潘,由貴潘談到「狀元宰相」,蘇州是出大官的地方,這一扯便扯不完了。看看天色將晚,入夜再去打攪潘家,不大合適。胡雪巖便催阿巧姐進城,送到潘家,約定第二天再碰面,胡雪巖便不再驚動主人,逕自作別而去。轎子已經打發走了,他信步閒行,一走走到觀前,經過一家客棧,正有一乘轎子停下,轎中出來一個人,背影極熟,定神想了想,大喜喊道:「大哥,大哥!」

那人站住腳,回頭一望,讓胡雪巖看清楚了,果然是嵇鶴齡。

「真想不到!」嵇鶴齡也很高興,「竟在這裡會面。你是怎麼到蘇州來的?」

「我也要問這話。」胡雪巖說,「大哥,你是怎麼來的?」

「我來接頭今年的海運。來了幾天了。」

「這樣說,杭州漕幫出亂子的事,你還不曉得?」

「我聽說了。雖不是我的事,到底與海運有關,心裡急得很,只是公事未了,脫不開身。」嵇鶴齡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這裡不是說話之處,你的屋子在哪裡?」

「喔!在這裡。」

嵇鶴齡引著胡雪巖到他的住處,也是一個小院子,有人開門出來,胡雪巖一愣,沒有想到是個妙年女子。

「這是胡老爺!我換帖兄弟。」

「胡老爺!」那妙年女子,含笑肅客:「請裡面坐。」

胡雪巖不知如何稱呼,只含含糊糊地點頭示意,視線卻始終不離,看她不到二十歲年紀,穿一件月白緞子裌襖,外罩一件玄緞長背心,散腳褲,天足,背後垂著漆黑的一條長辮子,像是青衣侍兒,但言談舉止,卻是端莊穩重,又不像個丫頭,倒有些識不透她的路數。

嵇鶴齡照理應該引見,卻一直不提。胡雪巖越發納悶,但當著她本人,不便動問,只好談漕幫同事,王有齡求援的經過。

「好!有尤五去調停,一定可以無事。」嵇鶴齡極欣慰地說,「這一下,我可以放心了。」他接著又問,「那麼,你是怎麼到蘇州來的呢?」

「說來話長。」胡雪巖站起身來,「大哥,走,我們出去吃飯,一面吃,一面談。」

嵇鶴齡欣然同意,「不過,有件事要先作安排。」他問胡雪巖,「你搬了來與我一起住如何?」

「我今天住在這裡好了,行李就不必搬了。」胡雪巖說,「本來我想明天就走,既然你在此,我多住一天,後天在閶門外下船,一動不如一靜。」

「也好。我叫人替你找屋子。」

於是喚了他那新用的跟班長慶來,叫他到櫃上關照,留一間乾淨上房。胡雪巖怕週一鳴回來找不到人,所以又托長慶專程到金閶棧去說明白己的下落。

這樣安排停當,才一起出門,元大昌近在咫尺,走走就到了。兩個人找了個隱僻的角落坐下,把杯傾談,胡雪巖將此行的經過,源源本本告訴了嵇鶴齡。

「你倒真像你們西湖上所供奉的月下老人!」嵇鶴齡笑道,「盡做這些好事。」

「這好事不得不做。阿巧姐的心已經變了,我何苦強留?至於何學使那方面,我完全是『生意經』,也可以說押寶,押中了,大家有好處。」

嵇鶴齡懂這「大家」二字,意思是包括他和王有齡在內,因而越覺得胡雪巖這個朋友,真是交著了。不過,他到底是讀過幾句書的人,不以為拉這種裙帶關係是件很體面的事,所以不肯作何表示。

「現在要講你屋裡的那個人了。」胡雪巖問:「是怎麼回事?」

聽這一問,嵇鶴齒笑了:「你當是怎麼回事?」他反問一句。

「我哪裡猜得出?你自己說吧。」

「是瑞雲的表妹,原來嫁在常熟,去年居娟,不容於翁姑,寫信給瑞雲,想來投靠她表姐。瑞雲問我的意思,你想,我莫非那麼小氣,養個吃閒飯的人都不肯?所以趁這趟到蘇州來公幹的機會,預備把她帶到杭州。」

「怎麼?」胡雪巖不勝惋惜他說:「年紀輕輕就居孀了。」

看他大有惜花之意,嵇鶴齡心裡一動,但隨即警覺,不宜多事,但點點頭說:「將來自然要遣嫁。如果你有合適的人,譬如象陳世龍那樣的,拜託你留意。」

「好!」胡雪巖很切實地答應,「我一定替她找。」

這一段又揭過去了,嵇鶴齡問到時局:「上海的情形怎麼樣?」

「小刀會不成氣候,只是有洋人在後面。看樣子,上海縣城,一時怕難收復。」胡雪巖說,「這種局面一長,無非便宜了洋人。」

「怎麼呢?」嵇鶴齡近來對「洋務」很關心,所以逼視著胡雪巖問,「你倒說個道理我聽聽。」

「第一,租界本是一片荒地,有地無人,毫無用處,現在這一亂,大家都逃到夷場去避難,人多成市,市面一繁榮,洋人的收入就多了。第二,現在兩方面都想拉攏洋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洋人樂得從中操縱。」

「怎麼個操縱法?」

「無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你要想他幫忙,就得先跟他做生意。現在兩江總督怡大人,決定斷絕他們的貨源,我看這個辦法,維持不長的。」

接著胡雪巖講了許多夷場上與洋人有關的「奇聞異事」,這在嵇鶴齡是很好的下酒物。當然,也增長了許多見識,他覺得胡雪巖似乎也有些偏見,洋人雖刁,刁在道理上,只要佔住了理,跟洋人的交涉也並不難辦。最怕自己疑神疑鬼,或者一定要保住「天朝大國」的虛面子,洋人要聽一句切切實實的真心話,自己偏跟他推三阻囚地敷衍,那就永遠談不攏了。

不過,這番見解,究竟尚未經過印證,而且風氣所播,最好是痛罵洋人,如果說兩句持平的話,一定為衛道之士斥為不明夷夏之辨,甚之加以「認賊作父」、「漢奸」等等惡名。因此,嵇鶴齡就是對胡雪巖這樣的至交,也未便徑發議論。

話鋒一轉,又談到浙江的政局。嵇鶴齡亦認為黃宗漢的調動,只是日子遲早而已,最明顯的跡像是,黃宗漢自己亦已在作離任的準備,該他收的陋規好處,固然催得甚緊,不該他得的好處,亦伸長了手在撈。這都是打算隨時可以捲鋪蓋的模樣。

「那麼,大哥,你看何學使有沒有調浙江的希望?」胡雪巖很關切地問。

「這哪裡曉得?現在也不必去管他!」

胡雪巖很坦率地說了他所以特感關懷的原因。在這次上海的絲生意結束以後,他雖說決定了根本的宗旨,仍然以做錢莊為主,但上海這個碼頭,前程似錦,也不大肯放棄。在他的想法是,有了官場與洋場的勢力,商場的勢力才會大,如果何桂清放了浙江巡撫,以工有齡跟他過去的淵源,加上目前自己在蘇州與他一見投契的關係,這官場的勢力,將會無人可以匹敵,要做什麼生意,無論資本調度,關卡通行,亦就無往不利。

「所以我現在一定要想辦法看準風頭,好早作預備。如果何學使放到浙江,是沒有希望的事,我的場面就要收縮,抱定穩紮穩打的宗旨,倘或放到浙江是靠得住的,我還有許許多多花樣拿出來。」胡雪巖又說,「不是為此,我丟下上海、杭州許多等著料理的雜務,跑到蘇州來跟小狗子這種人打交道,不發瘋了嗎?」

這一說,嵇鶴齡自然要為他認真去想了。他點點頭,不即開口,喝著酒細細思量。

「我想有希望的。」嵇鶴齡先提了句使胡雪巖高興的結論,「現在他們乙未這一榜,聲氣相通,團結得很,外面的幾個缺,抓到了不肯輕易放手的。江西巡撫張帝,是他們乙未的傳臚,從前穆彰阿門下的『穆門十子』之一,今年正月裡革了職,上個月馬上又推出來一個他們同榜的鄭敦謹,到河南去當巡撫。現在江浙兩撫,都是乙未,聽說江蘇的許巡撫,聖眷已衰,早有調動的消息,如果黃巡撫再一調,一下子去了兩處要緊地盤,自然要作桑榆之計。照這樣說起來,何學使去接浙江,大有可能。再還有一層,此公亦願意自己人去接。」嵇鶴齡一面說,一面拿筷子蘸著酒寫了個「黃」字,自然是指責宗漢。

「何以見得?」聚精會神在傾聽的胡雪巖問。

「這就跟我接雪公的海運局,是一樣的道理。」

「啊!『一語驚醒夢中人』!」胡雪巖恍然大悟,多想一想,拍案說道:「豈止有希望,簡直十拿九穩了。」

他接著提出一套深一層的看法,黃宗漢為人陰險工心計,目前雖紅,但冤家也不少,既然在浙江巡撫任內有許多「病」,自然要顧慮到後任誰屬?「官官相護」原是走遍天下十八省所通行的慣例,前任有什麼紕漏,後任總是盡量設法彌補。有些人緣好的官兒,鬧了虧空,甚至由上司責成後任替他設法清理,也是數見不鮮的事。只是有兩種情形例外,一種是與後任的利害發生衝突,不能不為自己打算,一種就是前後任有仇怨,恰好報復。

黃宗漢要顧慮的,前是後一種的情形。浙江巡撫雖說歸閩浙總督管轄,但總督駐福州,浙江的巡撫是名符其實的一省最高長官,倘或後任抓住他的什麼毛病,不需跟總督商量,就可以專折參劾,連個緩衝的餘地都沒有。所以照這樣子,黃宗漢必得設法找個有交情的來接他的任,而何桂清跟他的交情,是沒有話可說的。

「是的!我的看法也差不多。」

「但是,」胡雪巖卻又提出疑問,「如果上頭對何學使想重用,而江蘇的許巡撫又要調動,那麼,何不將何學使放到江蘇,豈不是人地相宜,順理成章嗎?」

「不會!這有兩個道理,第一,何學使在江蘇常常上奏折談軍務,頗有傷及許巡撫的話,他們是同年,不能不避嫌疑,所以即使上頭要派他到江蘇來,他怕人家說他上折談軍務,是有取而代之的心,一定也不肯就的。」嵇鶴齡喝了一口酒又說:「其次,江蘇巡撫要帶兵汀仗,而且目前是軍功第一,布政使吉爾杭阿在上海打小刀會,頗為賣力,照我的看法,許巡撫倘或調動,多半是吉爾杭阿接他的手。」

這一番分析下來,胡雪巖就更放心了,何桂清一定會當浙江巡撫,不過日子遲早而已。如果來得遲,對自己不利,但對嵇鶴齡卻是有幫助的,因為這一定是中間轉一任倉場侍郎,將來在通州驗收海運的漕米時,嵇鶴齡可以得到許多方便。

通過了這些,他頗有左右逢源之樂,因而酒興和談興也都更好了,喝得酩酊大醉,方跟嵇鶴齡回客棧去休息。

第二天早晨起身,問起夥計,聽說嵇鶴齡一早拜客去了,留下話,中午一定回來,要胡雪巖等他。枯坐無卿,而且自己也還要去等週一鳴的消息,以及跟阿巧姐見面,所以決定回金閶棧。他也留下了話,說下午再來看嵇鶴齡。

未出閶門,先去看阿巧姐,跟她略說經過,表示不得不多留一天,這對阿巧姐是好消息,她決定立刻回木讀,把她的兄弟去領來見胡雪巖。

「也好!索性都把它辦妥當了。不過你一個人是辦不了的,等週一鳴回來,我叫他再辛苦一趟,陪你一起回木瀆。」胡雪巖說,「回頭你也見見我那拜把子的大哥。」

於是阿巧姐又隨著胡雪巖回金閶棧,隨身帶著一大包衣服,其中有她的小姐妹送她的,也有這兩天現做的,潘家常年搭著案板,雇著兩名女裁縫,按日計酬。除卻三節,無日不制新衣。近水樓台,方便得很。

當然,阿巧姐曉得胡雪巖的脾氣,不會把人家送她的實新而名舊的衣服在他面前穿出來。新制的衣裙,款式自不如夷場上來得新穎,但也有一樣好處,就是莊重。她索性連頭面的修飾都改過了,盡洗鉛華,只梳一個極亮的頭,髻上插一支碧玉簪,耳上戴一副珠環,陌生人見人,怎麼佯也察覺不出一點風塵出身的氣息。

就在她在金閶棧剛打扮好,預備飯後隨著胡雪巖去見嵇鶴齡的時候,要去看的人,卻先到了。胡雪巖引見過後,阿巧姐執禮極恭,使得嵇鶴齡大起好感,當著她的面,讚不絕口。

「雪巖!」等阿巧姐退到裡室時,嵇鶴齡忍不住說了,「我略知柳莊相法,這個徐娘老去的佳人,著實有一段後福。」

「這一說,我的做法是對了。」胡雪巖笑道:「看她走幾步路,裙幅不動,穩重得很,倒是掌印夫人的樣子。」

「不然」嵇鶴齡忽然停住了。

「怎麼不說下去?」胡雪巖真忍不住要追問,「這個『不然』,大有文章。」

嵇鶴齡想了好半夭,搖搖手說:「不談了!說出來徒亂人意。反正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無所謂。」

他引用的這句成語,胡雪巖是懂的,意思是放棄了阿巧姐可惜,但也有補償,這個補償,自然是從何桂清身上來,由於嵇鶴齡這樣說法,胡雪巖也就把未來所能得的那一份補償,看得特別認真了。

秋收全靠春耕,他覺得就從此刻起,對何桂清還得重新下一番功夫,想一想另外換了個話題,但仍舊是關於何桂清與阿巧姐的。

「大哥!」他說,「有件事正要托你。我想請你寫封信。」

「寫給誰?」

「何學使!這封信要寫得漂亮。最好是『四六』」

「你怎麼想來的?」嵇鶴齡笑著打斷他的話,「你簡直是考我。駢文要找類書,說得乾脆些,無非獺祭成章,客邊何來《佩文韻府》之類的書?」

這番話說得胡雪巖不懂,但大致猜得出來是為難。胡雪巖也知道對仗工整的『四六』,不是人人會做,心裡倒有些懊悔,貿然提出來,害得嵇鶴齡受窘。

「不管它了!」嵇鶴齡看出他的心思,急忙改口,「你的事,我也只好勉強試一試。你說吧,怎麼個意思?」

胡雪巖大喜,「是這樣,」他說,「第一,向他道謝,自然是一番仰慕的客套,第二,就說阿巧姐寄住潘家,我欠了人家的情,請他代為致謝!」

「第三,」嵇鶴齡笑著接口,「托他照拂佳人!」

「是有這麼個想法,不過我不知道怎麼說法?」

「我會說。」嵇鶴齡極有把握地,「我好好想兩個典故,隱隱約約透露點意思給他。」

「對!就這樣。」胡雪巖半羨慕、半感慨地說,「你們的這支筆,實實在在厲害。小時候讀蒙館,記得讀過兩句詩:『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當時心裡在想,毛筆哪有寶劍厲害?現在才知道有些筆上刻的那句話:『橫掃千軍』,真正一點不錯。」

「也不見得那麼厲害!」嵇鶴齡由此想到了胡雪巖的不足之處,「有句話我早想跟你說了,依你現在的局面,著實要好好用幾個人,牡丹雖好,綠葉扶持,光靠你一個人,就是三頭六臂,到底也有分身不過來的時候。」

這句話搔著了胡雪巖的癢處,「著啊!」他拍著大腿說,「我也久已想跟大哥討教了。而且也作過打算,我想要用兩個人,一個是能夠替我出面應酬的,這個人有了,就是劉不才,另外一個是能夠替我辦筆墨的,在湖州有個人姓黃,本說要跟我一起到杭州,後來因為別樣緣故,打消了此議。我看他的本事也有限。如今我要跟大哥商量,」他很吃力地說,「這些人,我實在也還不知道怎麼用法?」

嵇鶴齡將胡雪巖的情況幻想了一遍,很清楚地看出來他的「毛病」,於是這樣從遠處說起:「我說句很老實的話,你少讀書,不知道怎麼把場面拉開來,有錢沒有用,要有人,自己不懂不要緊,只要敬重懂的人,用的人沒本事不妨,只要肯用人的名聲傳出去,自會有本事好的人,投到門下。」

接著,嵇鶴齡由「千金市骨」的故事,談到孟嘗君門下的雞鳴狗盜之徒。胡雪巖一面聽,一面心潮起伏,有了極多的啟示。等嵇鶴齡談完,他不住讚歎頗有茅塞頓開之感。

「我懂了!」胡雪巖連連點頭,「我這樣奔波,不是一回事!要弄個舒舒服服的大地方,養班吃閒飯的人,三年不做事,不要緊,做一件事就值得養他三年。」

「你真的懂了!」嵇鶴齡極其欣慰的說,「所謂『門客』就是這麼回事。揚州的鹽商,大有孟嘗遺風,你倒不妨留意。」

胡雪巖不答,心裡在細細盤算,好久,他霍地站了起來:「就是這樣了!這一趟回去,我要換個做法。」

「怎麼換?」

「用人!」胡雪巖一拍雙掌說,「我坐鎮老營,到不得已時才親自出馬。」

「對了!要這樣子你的場面才擺得開。」嵇鶴齡又說:「我幫你做!」

「自然。」胡雪巖說,「大哥就是我的諸葛亮。」

「這不敢當。」嵇鶴齡笑了,然後又彷彿有些不安地,「你本來是開闊一路的性情,我勸你的話,你自己也要有個數,一下子把場面扯得太大,搞到難以為繼,那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大哥放心!」胡雪巖在這時候才有勝過嵇鶴齡的感覺,「只要是幾十萬銀子以內的調動,決不會出毛病。」

「只要你有把握就行了。」嵇鶴齡站起身來,「我回去了。早早替你把那封信弄出來。」

「不是有什麼約會,或者要去拜客?」

「都沒有。」

「那何不就在這裡動手?」

正說著,阿巧姐聽見了,也走出來留客,相邀便飯,這是無所謂的事,嵇鶴齡也就答應了。

「不必多預備菜。」他說,「我只想吃一樣東西,附近有陸稿薦沒有?」

「陸稿薦到處都有。」阿巧姐說,「我叫他們去買醬豬肉。」

「不是醬豬肉,是煮醬肉封口的那東西。」

大鍋煮醬豬肉,到了用文火燜的時候,為防走氣洩味,用麵條封住鍋口,那東西雖能吃,卻不登大雅之堂,阿巧姐便笑道:「這是賣給叫化子吃的呀!」

「你不管!」胡雪巖知道嵇鶴齡的脾氣,這樣搶著說:「只叫人去買就是。」

於是話題又轉到陸稿薦,胡雪巖與嵇鶴齡有同樣的困惑,不知道蘇州賣醬肉滷味的熟食鋪,何以市招都用陸稿薦,到底是一家主人的許多分店,還是象杭州那小泉的剪刀店一樣,真的只有一家,其餘都是冒牌?」

「自然是冒牌的多!」阿巧姐說。

「怎麼叫陸稿薦呢?這名字題得怪。」嵇鶴齡問,「其中一定有個說法。」

「是的」

阿巧姐一本正經的講陸稿薦的故事,是個神話。據說陸家祖先起初設個賣醬肉的小鋪子,有個乞兒,每天必來乞討,主人是忠厚長者,總是操刀一割,割下好大一塊肉給他。這乞兒後來就露宿在他家簷下,有一天忽然不見了,剩下一床破草荐。廢置在屋角,從無人去理它。

有一次煮肉將成,這家主人發覺還須有一把猛火,才夠火候。這最好是用柴草,蘇州人稱為「稻柴」。稻柴一時無處去覓,恰好拿那床破草荐派用處,誰知這床草荐一燒,鍋中的醬肉,香聞數里。生意就此做開了。為了不忘本起見,便題名陸稿薦。

「禾稈為稿。這個名字倒是通人所題。」嵇鶴齡說,「不過我就不懂了,為什麼這床草荐能叫醬肉香聞數里?」

「那自然是沾著仙氣的緣故。」阿巧姐說,「這個叫化子,不是真的叫化子,是呂洞賓下凡。」

「原來呂仙遊戲人間。」

「鬼話!」胡雪巖笑道,「人發達了,總有段離奇古怪的故事,生意做得發達了,也是如此。」

「能叫人編出這麼個荒誕不經的故事來,也足以自豪了。但願後人提起胡雪巖,也有許多離奇的傳說。」

「身後的名氣我不要!」胡雪巖隨口答道,「我只要生前有名,有一天我阜康的招牌,就像蘇州陸稿薦一樣,到處看得見,那就不白活一世了。」

「這也不是辦不到的事。就看你能不能立志!」嵇鶴齡勉勵著換帖弟兄。胡雪巖脫口答道:「立志在我,成事在人!」

「這兩句話說得好!」嵇鶴齡大為讚賞,「雪巖,你的吐屬,真是大不凡了。」

「大哥,你不要捧我。」胡雪巖高興地謙虛著。

「不是捧你,你這兩句話,確是見道之言。成語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作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麼好漢?像你這樣就對了!先患不立志,次患不得人!」

這幾句話說得胡雪巖臉發燙,覺得他的誇獎,真個受之有愧,原來的意思,亦等於「成事在天」,事情成不成,要看別人。而嵇鶴齡卻把「在人」解釋為「得人」,並非本意。然而這樣解釋,確比本意高明。

「僅有志向,不能識人、用人,此之謂『志大才疏』,像那樣的人,生來就苦惱!」嵇鶴齡停了一下又說:「不得志的時候,自覺埋沒英才,滿腹牢騷,倘或機緣湊巧,大得其發,卻又更壞!」

「這」聚精會神在傾聽的胡雪巖失聲而問,「什麼道理?」

「這個道理,就叫『爬得高,跌得重』!他的爬上去是靠機會,或者別的人有意把他捧了上去的,捧上了台,要能守得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一摔摔下來,就不送命,也跌得鼻青眼腫。所以這種志大才疏的人,怎麼樣也是苦惱!」嵇鶴齡又說,「嵇諸史實,有許多草莽英雄,因緣時會,成王稱帝,到頭來一場春夢,性命不保,說起來大都是吃了這四個字的虧。」

這番議論,胡雪巖心領神會,大有領悟,每次跟嵇鶴齡長談,總覺得深有所得,當然,也深深領受了朋友之樂,不過這份樂趣,較之與郁四、尤五,甚至王有齡在一起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說實在,我的見識,實在在大哥之下。」他心悅誠服地說,「為人真是不可不讀書。」

「『世事洞明皆學問』,光是讀死書,做八股,由此飛黃騰達,倒不如一字不識,卻懂人情世故的人。」

「大哥這話,又是牢騷了!」胡雪巖知道,科甲出身的官兒,看不起捐班,但捐班中有本事的,一樣也看不起科甲中的書獃子。

「你說他牢騷,他說他老實話也可以。」

「我倒說句老實話,」胡雪巖忽然想起,「也是極正經的話,大哥,你還打算不打算『下場』?」

嵇鶴齡是俗稱秀才的生員,「下場」是指鄉試,他自然也打算過,「『下場』也不容易,」他說,「轅門聽鼓,閒了好多年,剛得個差使,辭掉了去赴鄉試,就算僥倖了,還有會試。這一筆澆裹哪裡來?」

「這怕什麼?都是我的事。」

「論你我的交情,果真我有秋風一戰的雄心,少不得要累你。不過,想想實在沒有意思。」

「何以呢?」胡雪巖慫恿地說,「今年甲寅,明年乙卯才是大比之年,有一年多的功夫,正好用用功。」

嵇鶴齡是久絕此想了,搖搖頭說:「時逢亂世,哪裡都可以立功名,何必一定要從試場去討出身?越是亂世,機會越多。其中的道理,我想,你一定比我還清楚。」

這又是一個啟示,胡雪巖想想果然,自己做生意,都與時局有關,在太平盛世,反倒不見得會這樣子順利,由此再往深處去想,自己生在太平盛世,應變的才具無從顯見,也許就庸庸碌碌地過一生,與草木同腐而已。

感慨之下,不由得脫口說了一句:「亂世才會出人材!」

「這話倒是有人說過。」嵇鶴齡有著嘉許之意,「以上下五千年,人材最盛的是秦未漢初跟魏、蜀、吳三分的時候,那時候就是亂世。」

「如今呢?」胡雪巖說,「也可以說是亂世。就不知道後世來看,究竟出了多少人材?」

「不會少!只說眼前,雪巖,你不要妄自菲薄,像你就是難得的人材。」

胡雪巖笑笑不作聲,就這時候,阿巧姐來請用飯,館子裡叫的菜,十分豐盛,另外一大盤陸稿薦的醬肉,自然也有那不登大雅的食物在內。

「你也一起來吃吧!」胡雪巖對阿巧姐說。

「哪有這個規矩?」她笑著辭謝。

「又沒有外人。」嵇鶴齡接口說道,「我跟雪巖都是第一趟到蘇州,要聽你談談風土人情。」

聽得這樣說,再要客套,就顯得生分了。阿巧姐心想,反正也要照料席面,站著顯得尷尬,倒不如坐了下來。

於是她打橫作陪,一面斟酒布菜,盡主人的職司,一面跟嵇鶴齡談家常。

蘇州女人長於口才,阿巧姐又是歷練過的,所以嵇鶴齡覺得她措詞得體、聲音悅耳,益生好感。

這一來,一頓酒便喝得時候長了,喝到四點多鐘,方始結束。等嵇鶴齡一走,週一鳴跟著就到,阿巧姐的事,已經順順利利談成功,只待「過付」,便可「成交」。

「恭喜,恭喜!」胡雪巖笑著問阿巧姐說:「你算是脫掉束縛了。」

「多虧周先生費心!」阿巧姐向週一鳴道了謝,接著又歉然他說:「明天只怕還要勞駕。」

於是胡雪巖代為說明,要請他陪阿巧姐再回木瀆去一趟,將她的弟弟領了出來。週一鳴自然毫不遲疑地應承下來。

經過這一番細談,又到了晚飯時分,胡雪巖留下週一鳴吃飯,自己只喝著茶相陪,口中閒談,心裡在打主意。等盤算定了,閒閒問道:「老周,我倒問你一句話,你平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發達了是怎麼個樣子?」

週一鳴無從回答,「我沒有想過。」他很坦率地說,「混一天,算一天!」

「這樣子總想過,譬如說,要做個怎麼樣的官,討個怎麼樣的老婆?」

「我在家鄉有一個。」週一鳴說,「我那女人是從小到我家來的,比我大兩歲,人根賢惠,一直想接她出來,總是辦不成功。」

「這總有個道理在裡頭。你說,何以辦不成功?」

「這還不容易明白?說來說去,是個錢字。」週一鳴不勝感慨地說,「這兩年,一個人混一個人,替人跑腿,又不能在哪裡安頓下來。想想不敢做那樣冒失的事,」

「那麼,你要怎麼個樣子,才能把你女人接出來?」

「現在就有希望了。」週一鳴換了副欣慰的神情,「多虧胡大老爺照應。這趟到揚州,謀好差使,如果靠得住一年有二百兩銀子的入息,我就要接我女人出來,讓她過幾天安閒日子了。」

「這也不算什麼。」胡雪巖說,「照我想,像你這樣的人,一個月總得要有五十兩銀子的入息,才不委屈你。」

「哪有這樣的好事?」週一鳴說,「如果哪個給我這個數,我死心塌地跟他一輩子。」

「這話是真的?」

週一鳴是信口而答,此刻發現胡雪巖的神色相當認真,倒不敢隨便回答了。

「我們隨便談談。」胡雪巖放緩了語氣,「無所謂的。」

話雖如此,週一鳴卻必得認真考慮,看胡雪巖的神情,倒有些猜不透他的用意,只好這樣答道:「若是胡大老爺要我,我自然樂意。」

「不是這話,不是這話!」胡雪巖搖著手說,「我用人不喜歡勉強。」

「我是真心話。跟胡大老爺做事,實在痛快,莫說每月五十兩,有一半我就求之不得了。」

看他說得懇切,胡雪巖也就道破了本意,他說他想用週一鳴,是這天跟嵇鶴齡暢談以後的決定。他預備論年計薪,每年送週一鳴六百兩銀子,年終看盈餘多少,另外酌量致送紅利。要週一鳴仔細想過以後再答覆他,如果不願意,仍舊想到揚州,他也諒解,因為釐金關卡上的差使,到底是「官面上的人」。

「哪個要做那種『官面上的人』?我也無需仔細想,此刻就可以告訴胡大老爺,一切都遵吩咐。」

「好!」胡雪巖欣然說道:「這一來,我們就是自己人了。」

不過,在週一鳴這一來反倒拘束了,不便再一個人在那裡自斟自飲,匆匆吃完飯,自己收拾了桌子,接著便問起阿巧姐明日的行程。

「我把阿巧姐托給你了。」胡雪巖說:「明天等立了筆據,你陪她到木瀆。事情辦完了,你把他兄弟帶到上海來。回頭我抄上海、杭州的地址給你。」

「那麼,」阿巧姐聽見了,走來問道:「你呢?」

「我看嵇大哥的意思。」胡雪巖答道:「明天再陪他一天,大概後天一早,一定要動身。現在有老周照應你,你落得從容,在木瀆多住幾天,以後有什麼事,我請老周來跟你接頭。總而言之,『送佛送到西天』,一定要把你安頓好了,我才算了掉一件大事。」

一則是當著週一鳴,阿巧姐不願她與胡雪巖之間的「密約」,讓局外人窺出端倪,再則是這兩三日中,對胡雪巖的觀感,又有不同,所以當時便作了表示。

「啥個『送佛送到西天』?我不懂!」

不管她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反正對「送佛送到西天」這番好意,她並不領情,卻是灼然可見的。胡雪巖也發覺了,自己說話稍欠檢點,所以很見機地下提此事,只對週一鳴說:「你早點請回吧!你自己有啥未了之事,最好早早料理清楚。我順便有句話要叫你先有數,我做事是要『搶』的,可以十天半個月沒事,有起事來,說做就要做。再說句不近情理的話,有時候讓你回家說一聲的工夫都沒有。當然,你家裡我會照應,天大的難處,都在我身上辦妥。凡是我派出去辦事的人,說句文縐縐的話:決無後顧之憂。老周,你跟了我,這一點你一定要記在心裡。」

「胡大老爺」

「慢點!」胡雪巖很快地打斷了他的話,「稱呼要改一改了。我的這個『大老爺』,是花銀子買來的,不是真的坐堂問案的『大老爺』。如果是不相於的人,要這樣子叫我,雖然受之有愧,不過既然有『部照』,好歹也是個官,朝廷的體制在那裡,硬要不承認,就叫卻之不恭。做生意沒有什麼大老爺、二老爺的,只有大老闆、二老闆。不過我也不喜歡分出老闆、夥計來,我另外有兩個『朋友』,一個叫劉慶生,一個叫陳世龍,都是我的得力幫手,他們都叫我胡先生,你也這樣叫好了。別的地方,我要跟你學,做生意,我說句狂話,你要跟我學,這個『先生』,就是你跟我學做生意的先生。」

「喔唷唷!」阿巧姐在旁邊作出蹙眉不勝,用那種蘇州女人最令人心醉的發嗲的神情說:「閒話多是多得來!」

「話雖多,句句實用,」週一鳴正色說道,「胡先生,我就聽你吩咐了。」

「就這樣了。你明天一早來。」

就在週一鳴要離去的那一刻,金閶棧的夥計帶進一個人來,這個人阿巧姐認得,是潘家的聽差。

「他叫潘福。」阿巧姐在窗子裡望見了,這樣對胡雪巖說,「不曉得為啥來?如果是跟我有關係的事,不要隨便答應。」說完,她將他輕輕一推。

於是胡雪巖在外屋接見潘福。來人請安以後,從拜匣裡取出一封梅紅帖子,遞了上來,打開一看,是潘叔雅用「教愚弟」署名,請他吃飯,日期是第二天中午。帖子上特別加了四字,「務乞賞光」。

這就很突兀了!潘叔雅是十足的「大少爺」,對不相干的人懶於應酬,所以胡雪巖到潘家去過幾次,根本就不請見男主人。而此時忽然發帖請客,必有所謂,被請的人自然要問一問:所為何來?

「只為仰慕胡大老爺。」潘福答道:「也沒有請別位客,專誠請胡大老爺一個人。」

胡雪巖實在想不到潘叔雅是何用意?但此時亦不必去想,到明日赴宴,自然明白。當即取了一張回帖,向潘福說明准到,先托他代為道謝。

「敝上又說,如果胡大老爺明日上午不出門,或者要到哪裡,先請吩咐,好派轎來接。」

「大概不出門,不過派轎來接,大可不必。」

「一定要的。敝上說,不是這樣,不成敬意。」

既然如此,亦就不必客氣。等潘福告薛去後,少不得與阿巧姐研究其事,彼此的意見相同,潘叔雅下此請帖,一則說是「務乞賞光」,再則要派轎來接,必是有事重托。至於所托何事,連住在潘家好幾天的阿巧姐都無從猜測。

「不管它了!」胡雪巖說,「你讓老周陪著你進城吧!順便先在潘家姨太太那裡探探口氣,明天我到了,先想法子透個信給我。」

阿巧姐還有些戀戀不捨之意,但當著週一鳴不便多說什麼,終於還是雇轎進了城。

一夜無話,第二天清早,胡雪巖進城逛了逛,看嵇鶴齡不在客棧,亦未驚動瑞雲的表妹,悄悄回到金閶棧。十一點鐘剛打過,潘家所派的轎子到了。居然是頂大轎。問起來才知道潘叔雅一出生未幾,他父親就仿照揚州鹽商的辦法,花了兩萬銀子,替他捐了個道員,三品官兒,照例可以坐綠呢大轎。按規矩,還可以有「頂馬」,但這份官派,潘叔雅未擺,只是那頂大轎,十分講究,三面玻璃窗,掛著彩綢的窗帷,轎簷上是彩色的纓絡,轎槓包銅,擦得雪亮。轎子裡蓋碗、水果、閒食,還有一管水煙袋、兩部閒書,一部《隔簾花影》、一部《野臾曝言》,如果是走長路,途中不愁寂寞,盡有得消遣。胡雪巖還是第一趟坐大轎,看到四名轎伕抬轎的樣子,不由得想起嵇鶴齡的話,嵇鶴齡講笑話,說四名轎伕,各有四個字的形容,前面第一個昂首天外,叫做「揚眉吐氣」,第二個叫做「不敢放屁」,因為位置正在「老爺,』前面,一放屁則「老爺」首當其衝,後面兩名轎伕,前面的一個,視線為轎子擋住,因而叫做「不辨東西」,最後一個亦步亦趨,只有跟著走,那就是「毫無主意」。

據說軍機大臣的情形,就跟這四名轎伕一樣。軍機領袖自然「揚眉吐氣」,奏對時,照例由他一個人發言,所以第二個叫做「不敢放屁」,第三個進軍機不久,還摸不清楚底細,以「不辨東西」形容,亦是刻畫入微,至於最後一個,通稱「打簾子軍機」,當然是「毫無主意」了。

由此又想到何桂清的同年,軍機大臣彭蘊章,不知位列第幾?如果是「不敢放屁」,則又何能力何桂清說話?幾時有機會倒要問一問他。

就這樣胡思亂想著,不知不覺已到了潘家,轎子一直抬到大廳簷外,才知道潘福的話靠不住,除了主人以外,另外還有兩位客,一般是華服的貴公子派頭。

賓主互揖以後,主人為胡雪巖引見兩位新交。他猜得果然不錯,一個叫吳季重,一個叫陸芝香,都是貴介公子,父兄皆是京官,本人是秀才。彼此道過仰慕,潘叔雅延入花園接待。

潘家的花園甚大,但房屋顯得很舊了,只有一座楠木船廳是新建的,潘叔雅就在這裡款客。男僕在廳外,廳內用兩個丫頭伺候,蘇州的丫頭得一俏字,一式滾花邊的竹布衫、散腳褲,束得極細的腰,梳得極光的辮子,染得極紅的指甲。鶯聲嚦嚦地,叫潘、吳、陸三人都是「少爺」,只稱胡雪巖才是「胡老爺」!

時已正午,就在船廳中開席。主人奉胡雪巖首座,不待他謙讓,首先聲明,客人只有胡雪巖一位,吳季重和陸芝香連陪客都不是,算是三個主人公請,有事要向胡雪巖請教。潘福的話是不錯。

有事要托胡雪巖是他早已意料到,等酒過三巡,他先開口動問了,潘叔雅才細敘緣由。事起於阿巧姐的閒談,跟潘家姨太太在一起盤桓,閨中無事,她把從尤五、怡情老二以及胡雪巖本人那裡聽來的許多故事,作為消遣之實。胡雪巖的故事本來就與眾不同,加以阿巧姐口齒伶俐,渲染入微,所以潘家姨太太深感興趣。

於是這些故事又從枕上傳到了潘叔雅的耳朵裡。這一下,他對胡雪巖刮目相看!紈褲子弟交朋友,從不交平淡無奇的方正君子,一定要交「有趣」的人物,或者能說會道,或者儀表出眾,或者行事漂亮,照潘叔雅看,胡雪巖就是這一路人物。但是最使他佩服的,卻是胡雪巖的義氣,也就因為這一點,他要重托胡雪巖。

「胡大哥,」他敘入正題:「蘇州從沒有這麼亂潮!官兵打仗,保民不足,騷擾有餘,我們三個都想到上海夷場上去看看,要請胡大哥照應。」

「是的。」胡雪巖平靜地回答,心裡在想,所謂照應,無非買房子之類,這是小事,於是又加了一句:「好的,都在我身上。」

「我想這樣,我有一筆現款,交給胡大哥,看怎麼給我用出去?」潘叔雅說,「這筆款子數目不大,大概十二三萬銀子。」

十二三萬銀子,還說數目不大,好闊的口氣。胡雪巖正要開口、吳季重搶在他前面說了。

「我跟叔雅的情形,差不多,有十萬銀子,也要請胡大哥替我費心用出去。」

「我的情形,稍為不同些。」陸芝香說,「我有一箱東西,放在蘇州不放心,請胡大哥看看,是存在什麼地方妥當。」

「喔,」胡雪巖問道,「是一箱什麼東西?」

「是一隻畫箱。」

「芝香家府上的收藏,是有名的。」潘叔雅說,「有幾件精品,還是明朝留下來的。」

就憑這句話,便可以想像得到那只畫箱的珍貴。這一點胡雪巖卻不敢輕易回答,只點點頭說:「我們再商量。」

所謂「商量」是推托之詞,胡雪巖已經決定不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果然吃力不討好,也還罷了,就怕出了什麼毛病,古玩古畫是無法照樣賠償的。所以他作了這樣一個明智的決定。

但陸芝香的目的,是希望在運出危城,轉移到洋人所保護的夷場時,胡雪巖能保他的險,因而提到了尤五。

「聽說胡大哥跟漕幫的首腦,是至交?」

這是不能敕也不必賴的,他點點頭答道:「是的。松江的漕幫,管事的老少兩代,都很看得起我。」說到這裡,胡雪巖很機警地想到,陸芝香說這話,自然有事要托尤五,那就落得放漂亮些,不必等他再開口,「如果老兄有什麼事,只要力所能及,我可以代求。」

「是的。是要請胡大哥代求。」陸芝香說,「松江漕幫的勢力很大,跟這裡的『老大』也有聯絡。我想請胡大哥探探口氣,如果松江漕幫肯幫我的忙;我自然有一份微意。」接著,他問潘叔雅:「送五千銀子差不多了吧?」

潘叔雅還未答話,胡雪巖在一旁連連搖手:「談不到,談不到!談到在個,我那性尤的朋友,反倒不肯搭手了。老兄,」他很誠懇的向陸芝香說:「你聽我一句話,幾位老哥都是大少爺出身,出手豪闊,不過,江湖上交朋友,也有用錢買不到的的東西。老兄的委託,我盡全力去辦,只要有把握,這點事算不了什麼!將來辦好了,我們總要在上海碰頭;那時我備桌酒,替各位引見,老兄當面謝過就夠了。」

前半段話略帶教訓的意味,但以態度懇切,所以陸芝香不但不以為忤,且連連拱手受教:「是的,是的!一談酬勞就俗了。」

接著便談漕幫的內幕,然後又談到夷場的奇聞異事;言不及義地大談特談,反將正事擱在一邊。

胡雪巖一面應酬著,一面很冷靜地在觀察,很快地明白了這三位「大少爺」想移居上海,一半是逃難,一個是嚮往夷場的繁華。照此看來,如今要替他們在上海所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他們每一家造一所住宅。

這三所「住宅」的圖樣,很快地就已在他的腦中呈現,是洋樓,有各種來自西洋的佈置,軟綿綿的「梭化」椅,大萊台,還有燒煤或者燒木柴的壁爐。

這樣想著,對於潘、吳兩人的現款,胡雪巖也有了生利的辦法。不過這個辦法是「長線放遠鷂」,要圖急功近利,就根本無從談起。如果他們是望遠了看,那就對於自己的生意,也是一大幫助,胡雪合心想,有二十萬可以長期動用的頭寸,何不在上海再開一家錢莊?

這一轉念間,才發覺自己義遇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仔細盤算了一會,想停當了,才找個他們談話間的空隙,向潘叔雅說道:「我有句話想動問。」

「好,好。你請說。」

「承兩位看得起我,我不敢不盡心。不過兩位對這筆現款,總有個打算,是做生意,還是放息,如果是放息,是長放,還是短放?總要先拿個大主意,我才好措手。」

潘叔雅向吳季重看了一下,以眼色徵詢意見。

「胡大哥,」吳季重只談他自己的情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我的想法告訴你,如果要逃難,蘇州的入息自然中斷了,田上的粗米收不列,市房也不知道保得往保不住?更不用淡什麼房租。那時候,舍間一家十八口,養命之源,都靠這筆款子。實情如此,請你看著辦。」

「我的情形也差不多。」潘叔雅說,「我自己一家不過十三口,只是寒族人多,如果都逃在上海,生活不濟,少不得我也要盡點心。」

「我明白了!」胡雪巖說:「萬一蘇州淪陷,不知道哪一天恢復?一年半載,還是三年五年,誰也不敢說。既然拿這筆款子作逃難的本錢,就得要細水長流,以穩當為第一。」

「『細水長流』這話,說得太好了!」吳季重很欣慰地,「我就是這意思。」

胡雪巖點點頭,放下筷子,兩手按在桌上,作出很鄭重的姿態:「兩位給我的這個責任不輕!我只能勉力以赴。我想應該作這麼一個兼顧的打算。第一,在上海夷場上,要有自己的住宅,第二,看每個月要多少開銷,提出一筆錢來放息,動息不動本。住的房子有了,日常家用有了,先穩住了『老營』,就不妨放手幹一番,餘下的錢,或者買地皮,或者做生意。這樣子做法,就朝最壞的地方去想,哪怕蝕光了,過日子依舊可以不愁,也就不傷元氣。兩位看我這個打算行不行?」

「怎麼不行?太好了。」吳季重轉臉說道:「叔雅,這位胡大哥老謀深算,真正叫人佩服。」

朋友是從潘叔雅來的,聽得這番讚揚,真所謂「與有榮焉」,所以他也極其得意。一高興之下,馬上喚著丫頭說:「你進去跟姨太太說,鐵箱裡有只拜匣,連鑰匙都拿了來。」

「慢慢!」胡雪巖急忙阻止,「你現在先不要拿什麼東西給我。」

「一樣的。」播叔雅說,「我家裡有五、六萬的銀票,先交了給胡大哥。」

「不,不!我們做錢莊的,第一講究信用,第二講究手續。等談好了辦法,你們兩位的款子,交到錢莊裡來,我要立折子奉上,利息多寡,期限長短,都要好好斟酌。」

「也好!」潘叔雅說:「那就請胡大哥吩咐。」

於是胡雪巖從買地皮,造房子談起,一直談到做洋貨生意,大致有了個計劃。購地造屋,以一萬兩銀子為度,其餘的對半分成兩份,一半是五年期的長期存款,一半是活期存款,用來作為經商的資本。存放的錢莊,由胡雪巖代為介紹,實際上都等於長期存款,因為用來做生意的那一半活期存款,亦要聽胡雪巖的主意,如果他的頭寸緊,某一筆生意就可以不做,翻來覆去都聽他口中一句話。

「好,我們就這樣。」潘叔雅問陸芝香,「你呢?是怎麼個主意?」

「聽你們談得熱鬧,我自然也要籌劃籌劃,在上海大家房子造在一起,走動也方便。」

於是你一言,我一語,都是談的將來往在一起、朝夕過從的樂事。胡雪巖冷眼旁觀,覺得這三個闊少,與龐二、高四、週五那班人,脾氣又自不同,周、高等人到底自己也管過生意,比較精明,唯其比較精明,反容易對付,這三個卻完全是不知稼穡艱難的大少爺,也許期望太高,不切實際,也許未經世途,不辨好歹,談的時候什麼都好。等一做出來,覺得不如理想,立刻就會有很難聽的活,吃力而不討好,那就太犯不著了。

於是他問:「三位郁到上海去過沒有?」

「我去是去過一次,那時只有四歲,什麼都記不得了!」潘叔雅說,「他們兩位最遠到過常熟。」

「這樣說,夷場是怎麼個樣子,你還是沒有見過。」

「是啊!」潘叔雅說,「我今年四十二,四歲的時候,還是嘉慶年間,哪裡來的夷場?」

「都說夷場熱鬧,我倒要跟三位說一句:熱鬧是在將來。眼前熱鬧的,只是一小塊地方,魚龍混雜,不宜於像你們三位,琴棋書畫,文文雅雅的人住。我倒想到一處,可以買一大塊地皮住宅,那裡現在還像鄉下,將來等洋人修馬路修到那裡,就會變成鬧中取靜,住家的好地方。不過,這是我說,到底如何,要等你們自己去看了再說。」

「只要你說好就好,先買下來再說。」

「潘三哥的話是不錯。」胡雪巖很率直的說,「不過我們是第一次聯手做事,以後的日子也還長,所以第一趟一定要圓滿。我現在倒有個主意,三位之中。哪位有興,我陪著到上海先去看一看,怎麼樣?」

「這個主意好!」陸芝香很興奮他說,「我早就想去玩一趟,只怕沒有熟人,又不懂夷場規矩,會鬧笑話。如今有胡大哥在,還怕什麼?」

這一說,潘、吳二人的心思也活動了,但吳季重十分孝母、又有些捨不得輕離膝下,潘叔雅則因為有一筆產業要處分,其勢不能遠離,所以商量結果,決定還是由陸芝香一個人去。

「我們哪一天走?」他問。

「我想明天就動身。」

「唷!」陸芝香大為詫異:「那怎麼來得及?」

做生意的人出遠門是常事,說走就走,像陸芝香這樣的人、出一趟遠門,是件了不得的大事,首先要挑宜於長行的黃道吉日,然後備辦行李,打點送親友的上儀,接著是親友排日餞別。自己到各處去辭行,這樣搞下去,如果十天以後走得成,還算是快的。

胡雪巖明白這些情形,心想,不必跟他「討價還價」了,就算多等他兩三天,亦是無濟於事,而自己的這兩三天的工夫,卻寶貴得很,不能無渭消耗,於是這樣說道:「好在我也不是急的事,你儘管從容,定了日子,我派人專程來迎接,或是我自己再來一趟,包你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到上海。」

「這樣就再好都沒有了。」陸芝香拿皇歷來挑日子,本來挑在月底,又以端陽將屆,要在家裡過節,最後挑定了五月初七這個黃道吉日。

談完正事,一席盛宴,亦近尾聲,端上來四樣「壓桌菜」,只好看看,倒是小碟子裝的八樣醬菜,一掃而空,胡雪巖喝了一碗香梗米粥,撫撫肚子站起來說:「我要告辭了,大概明天動身,不再來向各位辭行,等過了端午,我一定設法抽空,親自來接芝香兄,那時候再敘吧!」

潘叔雅還要留他多坐,吳季重和陸芝香又要請他吃晚飯。胡雪巖覺得對這班「大少爺」,不必過於遷就,所以一律托詞拒絕,厚犒了潘家的婢僕,仍舊坐著那乘裝飾華美的四人大轎出閶門。

這時不過午後兩點鐘,胡雪巖一面在轎中閉目養神,一面在心裡打算,這一下午只剩下一件事,就是立阿巧姐恢復自己之身的那張筆據,一杯茶的工夫就可了事。餘下來的工夫,都可用來陪嵇鶴齡,等下進城,不妨到慕名已久,據說還是從明朝傳下來的一家「孫春陽」南貨店去看看。

打算得倒是不錯,不想那頂四人大轎害了他,閶門外是水陸要道,金間棧成了名符其實的「仕宦行台」,而蘇州因為江寧失守,大衙門增多,所以候補的、求差的、公幹的官員,平空也添了許多,近水樓台,都喜歡住在金閶棧,看見這頂四乘大轎,自然要打聽轎中是哪位達官?

胡雪巖性情隨和,出手豪闊,金閶棧的夥計,無不巴結,於是加油添醬,為他大大吹噓了一番,說他是浙江官場上的紅人,在兩江也很吃得開,許巡撫是小同鄉,何學使是至交,親自來看過他兩次。總督佑大人派了戈什哈送過一桌燕菜席,這頂四人大轎是蘇州城裡第一闊少,一生下來就做了道台的潘大少爺派來的。把胡雪巖形容成了一個三頭六臂、呼風喚雨的「通天教主」。

恰好潘、吳、陸三家又講究應酬,送路菜的送路菜,送土儀的送土儀,派來的又都是衣冠整齊的俊僕,這一下越顯得胡雪巖交遊廣闊,夥計所言不虛。於是紛紛登門拜訪,套交情,拉關係,甚至還有來告幫的,把個胡雪巖搞礙昏頭搭腦,應接不暇。直到上燈時分,方始略得清靜。

「胡先生!」週一鳴提出警告:「你老在這裡住不得了!」

「是啊!」胡雪巖苦笑著說,「這不是無妄之災?」

「潘倒不是這樣說。有人求還求不來這洋的場面,不過你老不喜歡這樣子招搖。我看,搬進城去住吧!」

「明天就要走了。一動不如一靜,只我自己避開就是了。」

好在最要緊的一件大事,已經辦妥,於是胡雪巖帶著阿巧姐的那張筆據,與週一鳴約了第二天再見,然後進城,一直去訪嵇鶴齡。談起這天潘叔雅的晚宴,嵇鶴齡大為驚奇,自然也替他高興。

「真正是『富貴逼人來』!雪巖,我真想不到你會有這麼多際遇!」

不過嵇鶴齡是讀書人,總忘不了省察的工夫,看胡雪巖一帆風順,種種意想不到的機緣,紛至沓來,不免為他憂慮,所以接下來便大談持盈保泰的道理,勸他要有臨深履簿的警惕,處處小心,一步走錯不得。

話是有點迂,但胡雪巖最佩服這位「大哥」,覺得語重心長,都是好話,一字一句,都記在心裡。最後便談到了彼此的行期。

「動身的日子一改再改,上海也沒有信來,我心裡真是急得很!」胡雪巖問,「不知道大哥在蘇州還有幾天耽擱?如果只有一兩天,我就索性等你一起走。」

「不必。我的日子說不定。你先走吧!我們在杭州碰頭。」

「那也好!」胡雪巖說,「明天上午我要到孫春陽看一看,順便買買東西。鐵定下午開船。明天我就不來辭行。」

「我也不送你的行。彼此兩免。」樁鶴齡說,「提起孫春陽,我倒想起在杭州臨走以前,聽人談起的一個故事,不妨講給你聽聽。這個故事出在方裕和。」

方裕和跟孫春陽一樣,是一家極大的南北貨行,方老闆是有「徽駱駝」之稱、專出典當朝奉的徽州人,刻苦耐勞,事必躬親,所以生意做得蒸蒸日上,提起這一行業,在杭州城內首屈一指。

哪知道從兩年以前,開始發生貨色走漏的毛病,而且走漏的是最貴重的海貨、魚翅、燕窩、於貝之類,方老闆明查暗訪,先在店裡查,夥計中有誰手腳不乾淨?再到同行以及館子裡去查,看哪家吃進了來路不明的黑貨?然而竟無線索可尋。

到了最近,終於查到了,是偶然的發現,發現有毛病的是「火把」——用於竹子編扎的火炬,寸許直徑三尺長,照例論捆賣,貴重的海貨,就是藏在火把裡,走漏出去的。

方老闆頭腦很清楚,不能找買火把的顧客,說他勾結店中的夥計走私,因為顧客可以下承認,反咬一口,「誣良為盜」,還得吃官司。考慮結果,聲色不動,那捆有挾帶的火把,亦依舊擺在原處。

不久,有入來買火把,去接待「顧客」的,是他最信任的一名夥計,也是方老闆的同宗,不但能幹,而且誠實。這一下方老闆困惑了,這個人忠誠可靠,決不會是他走私。也許誤打誤撞,一時巧合,決定看一看再說。

過了幾天,又發現火把中有私貨,這次來買火把的是另一個人,但接待的卻仍是那方姓夥計。這就不會是巧合了,他派了個小徒弟,暗中跟蹤那名「顧客」,一跟跟到漕船上。這就很容易明白了,怪不得本地查不出,私貨都由漕船帶到外埠去了。

於是有一天,方老闆把他那同宗的夥計找來,悄悄地問道:「你在漕船上,有朋友沒有?」

「沒有。」

說是這樣說,神色之間,微微一驚,方老闆心裡明白,事無可疑了,如今要想的是處置的辦法。談到這裡,嵇鶴齡問道:「雪巖,換了你做方老闆,如何處置?」

「南北貨這一行,我不大熟悉。不過看這樣子,店裡總還有同夥勾結。」

「是的,有同夥勾結。」

胡雪巖略想一想說:「南北貨行的規矩,我雖不懂,待人接物的道理是一樣的。我有我的處置辦法,你先說,那方老闆當時怎麼樣?」

方老闆認為他這個同宗走私,能夠兩年之久,不被發覺,是個相當有本事的人,同時這件事既有同夥勾結,鬧出來則於信譽有損,而且勢必要開除一班熟手,生意亦有影響,所以決定重用此人,升他的職位,加他的薪水。這一來,那方夥計感恩圖報,自然就不會再有什麼偷漏的弊病發生。

聽嵇鶴齡講完,胡雪巖點點頭說:「那個老闆的想法不錯,做法還差一點。」

嵇鶴齡大為詫異,在他覺得方老闆的處置,已經盡善盡美,不想在胡雪巖看,還有可批評之處,倒有些替方老闆不服氣。

「噢!我倒要看看,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做賊是不能拆穿的!一拆穿,無論如何會落個痕跡,怎麼樣也相處不長的。我放句話在這裡,留待後驗,方老闆的那個同宗,至多一年工夫,一定不會再做下去。」

「嗯,嗯!」嵇鶴齡覺得有些道理了,「那麼,莫非不聞不問?」

「這怎麼可以?」胡雪巖說,「照我的做法,只要暗中查明白了,根本不說破,就升他的職位,加他的薪水,叫他專管查察偷漏。莫非他再監守自盜?」

「對!」嵇鶴齡很興奮他說,「果然,你比哪個生意人都高明。『羚羊掛角,無跡可尋』,這才是入於化境了。」

「不過話要說回來,除非那個人真正有本事,不然,這樣做法,流弊極大、變成獎勵做賊。所以我的話也不過是紙上談兵。大哥,」他說,「我常常在想到你跟我說過的那句話:『用兵之妙,存乎一心』!做生意跟帶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只有看人行事,看事說話,隨機應變之外,還要從變化中找出機會來!那才是一等一的本事。」

「我看你也就差不多這個本事了。」嵇鶴齡又不勝惋惜地說,「你就是少讀兩句書。」

說到此事,胡雪巖只有搖頭,嵇鶴齡倒是想勸他折節讀書,但想想他那樣子忙法,何來讀書的工夫?也就只好不作聲了。

到了第二天,剛剛起身,又有個浙江到江蘇來公差的佐雜官兒,投帖來拜。胡雪巖一看這情形,果真應了週一鳴的話。此地不能再住了,因此托客棧去通知他的船老大,當天下午啟程,自己匆匆忙忙避了出去,臨走時留下話,如果週一鳴來了,叫他到城內吳苑茶館相會,不見不散。

坐上轎子,自覺好笑,世間的麻煩,有時是意想不到的,自己最不願做官,偏偏有人拿官派套上頭來,這是哪裡說起?

自然,他也有些懊惱,一清早在自己住處存不住身,想想真有些不甘心。

這樣怏怏然進了城,便覺意興闌珊,只在吳苑喝茶,聽隔座茶客大談時事。那人是濃重的湖南口音,相當難懂,而且聲音甚大,說話的神態,亦頗不雅,指手畫腳,口沫橫飛,胡雪巖深為不耐。但看他周圍的那些聽眾,無不聚精會神,十分注意,不由得有些好奇,也耐著心細聽。

慢侵聽懂了,是談曾國藩在湖南省城長沙城外六十里的靖港,吃了敗仗,憤而投水,為人所救的情形。湖南的藩司徐有王、臬司陶恩培本來就嫌曾國藩是丁憂在籍的侍郎,無端多事,辦什麼團練,分了他們的權柄,所以會銜申詳巡撫駱秉章,請求出奏彈劾曾國藩,同時遣散他的部隊。

駱秉章還算是個明白人,而且他剛請到一位襄辦軍務的湘陰名士左宗棠,認為曾國藩已經上奏自劾,不可以再落井下石,而且戰事正緊,也不是裁軍的時候,所以駱秉章斷然拒絕了徐、陶兩人的要求。

哪知就在第二天,歸曾國藩節制的長沙協副將塔齊布。敗太平軍於湘潭。

湖南的提督鮑起豹,上奏自陳戰功,朝廷拿曾國藩自動與鮑起豹表功的奏招一比較,知道吃敗仗的應該獎勵,「打勝仗」的根本不曾出兵,於是一道上諭,免了鮑起豹的官,塔齊布則以副將越過總兵這一階,超擢為指揮一省綠營的湖南提督。

部將尚且如此,主帥的地位決不會動搖,自可想可知。徐有王和陶恩培大為不安,深怕曾國藩記仇,或者塔齊布要為他出氣,隨便找他們一個錯處,參上一本,朝廷一定准奏。因而兩個人約好了,到長沙南門外高峰寺,曾國藩駐節之處,磕頭道賀兼道歉。

這是一大快事,聽的人無不撫掌,「曾恃郎吃了這個敗仗,反而站住腳了。」那人說道,「士氣反比從前好,都是朝廷明見萬里,賞罰公平的緣故。」

「正是,正是!』」好些人異口同聲地附和。

由此開始,談話便亂了,你一言,我一語,胡雪巖只覺得意氣激昂,心裡暗暗在想:真叫「公道自在人心」,看樣子洪楊的局面難以久長。一旦戰局結束,撫輯流亡,百廢俱舉,那時有些什麼生意好做?得空倒要好好想它一想,須搶在人家前面,才有大錢可賺。

於是海闊天空地胡恩亂想,及至警覺,自己不免好笑,想得太遠了!再抬頭看時,茶客寥寥無幾,早市已經落場,辰光近午,週一鳴不知何以未來?這一上午就此虛耗,胡雪巖歎口氣站起身來,付過茶帳,決定到孫春陽去買了土產,回客棧整頓行裝上船。

剛走出吳苑,劈面遇著週一鳴,彼此叫應,胡雪巖問道。「哪裡來?」

「我從閘門來。」週一鳴答道:「一早先到潘家去看阿巧姐,約好明天上午到木讀。阿巧姐要我陪她到金間棧,才知道你老進城了。」

「喔,那麼阿巧姐呢?」

「她在客棧裡收拾東西,叫我來接胡先生。」週一嗚說,「聽客棧裡的人說,你老今天動身,所以有些行李已經發到船上去了。」

「噢。」胡雪巖問道:「孫春陽在哪裡,你知道不知道?」

「知道。在吳趨坊。」

於是週一鳴領路,安步當車到了吳趨坊以北的孫春陽,門口一株台抱不交的大樹,光禿禿的卻有幾枝新芽,證明不是桔樹。週一鳴告訴胡雪巖說,這株老樹還是明朝留下來的,此地原是唐伯虎讀書之處。

胡雪巖對這個古跡,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孫春陽的那塊招牌,泥金的底子,已經發黑,「孫春陽」三字,亦不甚看得清楚,然而店它卻有朝氣,一眼望去,各司其事,敏捷肅穆。有個白鬍子老頭,捧著管水煙袋,站在店堂中間,左右顧眼,拿著手裡的紙媒兒,指東指西,在指揮夥計、學徒招呼客人。

奇怪的是有顧客,不見貨色,顧客交易,付了錢手持一張小票,往後走去,不知是何花樣?

「孫春陽的規矩是這樣,」週一鳴為他解釋,「辦事分六房,下是衙門裡吏、戶、禮、兵、刑、工六帚,是南貨、北貨、海貨、醃臘、蜜餞、蠟燭六房。前面付錢開票,到後面憑票取貨。」

「顧客看不見貨色,怎麼挑?或者貨色不合,怎麼辦?」

「用不著挑的,說啥就是啥,貨真價實。」週一鳴說:「孫春陽做出牌子,貨色最道地,斤兩最足,老少無欺。如果這裡的貨色不滿意,就沒有再好的貨色了。」

「牌子做到這麼硬,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於是胡雪巖親自上櫃,買的是茶食和蠟燭,也買了幾條火腿,預備帶回杭州跟金華人腿去比較優劣。付款開票,到貨房交涉。要店裡送到金閻棧。孫春陽的牌子真是「硬」,說是沒有為客送貨的規矩,婉詞拒絕。

「這就不對了!」胡雪巖悄悄對週一鳴說:「店規不是死板板的。有些事不可通融,有些事要改良,世界日日在變,從前沒有外國人,現在有外國人,這就是變。做生意貴乎隨機應變。孫春陽從明朝傳到現在,是因為明朝下來,一直沒有怎麼變,現在不同了,海禁大開,時勢大變,如果還是那一套幾百年傳下來的古規矩,一成不變,我看,孫春陽這塊招牌也維持不久了。」

週一鳴也覺得大宗貨色,店家不送,是件說不通的事。聽了胡雪巖的話,心裡好好體會了一番,因為他曉得這是胡雪巖在教導,以後跟著他做生意,得要記住他這番話,隨機應變,處處為顧客打算。

照胡雪巖的打算,本想在城裡吃了午飯再回金閶棧,現在因為有幾大簍的茶食之類的拖累,不得不雇個挑伕,押著出城。到了金閶棧,只見阿巧姐已將他的箱籠什物,收拾得整整齊齊,堆在一邊,只等船家來取。

於是喚來金閶棧的夥計,一面準備午飯,一面吩咐結帳。等吃了飯,付過帳,阿巧姐送胡雪巖到船上,送到船上,卻又說時候還早,不妨坐一回。週一鳴知趣,托詞避到岸上去了。

胡雪巖歸心如箭,急待開船,但阿巧姐不走,卻不便下逐客令。看她站在那裡,默然有所思的神氣,又不免詫異,當即問道:「可是還有話要跟我說?」

阿巧姐在想心事,一時未聽清他的話,眨著眼強笑道:「你說啥?」

「我說:你是不是還有話要跟我說?」

「話?」她遲疑了一下,「又像有,又像沒有。」

這就是說,不過不忍捨去,想再坐一會。胡雪巖覺得她的態度奇怪,不弄弄清楚,一路回去,想起來心裡就會有個疙瘩,所以自己先坐了下來,歪身過去,拉開一張骨牌凳,示意她也坐下。

一個是在等她開口,一個是在找話好說,想來想去,想到有件事要問:「昨天,潘家三少請你吃飯,到底為啥?是托你在上海買地皮、造房子?」

「你已經曉得了。」

「曉是曉得,不太清楚。」

於是胡雪巖很扼要地把昨天聚晤的情形,約略說了一遍。

「照這樣說,你過了節還要到蘇州來?」

「不一定,要著我有沒有工夫。我看是來不成功的,將來總是讓老周辛苦一趟。」

「那時候,」阿巧姐說,「我不曉得在哪裡?」

這是變相的詢問,問她自己的行止歸宿?胡雪巖便說:「到那時候,我想一定有好消息了。」

「好消息?」阿巧姐問:「什麼好消息?」

這是很明白的,自然是指何桂清築金屋,胡雪巖不知道她是明知而裝傻,還是真的沒有想到?心裡不免略有反感,便懶得理她,笑笑而已。

「有工夫,你最好自己來!」

「為什麼呢?」

「到那時候,我也許有話要跟你說。」

「什麼話?何不此刻就說?」

「自然還不到時候。」阿巧姐又說,「也許有,也許沒有,到時候再說。」

言詞閃爍,越發啟人疑竇。胡雪巖很冷靜地將她前後的話和戀戀不捨的神態,合在一起來想,終於明白了她的心思。此刻她還在彷徨,一隻手已經抓住了那一何,這一隻手卻還不肯放棄這一胡。然而這倒不是她取巧,無非這幾日相處,易生感情,遽難割捨罷了。

意會到此,自己覺得應該有個表示,但亦不宜過於決絕,徒然刺傷她的心,所以用懇切規勸的語氣說道:「你不要胡思亂想了!終身已定,只等著享福就是了。」

「唉!」阿巧狙忽然幽幽地歎了口氣,「啥地方來的天官賜?」

胡雪巖一愣,旋即明白,蘇州人好說縮腳語,「天官賜」是隱個「福」字,於是笑道:「你真是得福不知,好了,好了,」他擺出不願再提此事的神態,「你請上岸吧!我叫老周送你回去。」

「還早!」阿巧姐不肯走,同時倒真的想起一些話,要在這時候跟胡雪巖說。

算了,算了!胡雪巖在心裡說,多的日子也過去了,何爭這一下午?倒要看看她,究竟有些什麼花樣。所以索性取出孫春陽買的松子糖之類的茶食,一包包打開,擺滿了一桌子說:「你慢慢吃著談。」

阿巧姐笑了,「有點生我的氣,是不是?」

「我改了主意了。今天不走!」胡雪巖又說,「不但請吃零食,還要請你吃了晚飯再走。」

「這還不是氣話?」

「好了,好了!」胡雪巖怕真的引起誤會,「我怎麼會生你的氣,而且也沒有什麼可氣的。你一定還有許多話,趁我未走以前,盡量說吧!」

「這倒是真話,我要托你帶兩句話到上海。」阿巧姐拈了顆楊梅脯放在嘴裡,「請你跟二小姐說」

說什麼呢?欲言又止,令人不耐,胡雪巖催問著:「怎麼樣,要跟老二說啥?」

「我倒問你,尤五少府上到底怎麼樣?」阿巧姐補了一句:「我是說尤五奶奶,是不是管五少管得很緊?」

問到這話,胡雪巖便不必等她再往下說,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你是想勸者二,跟尤五少說一說,讓他接口家去,是不是?」他問。

「是啊!外面借小房也不是一回事。」

「這件事,用不著你操心,有七姑奶奶在那裡,從中自會安排。」胡雪巖說,「五奶奶人最賢慧,不管尤五少的事。」

「那麼,為什麼不早早辦了喜事呢?」

這自然是因為尤五的境況,並不順遂,無心來辦喜事。不過這話不必跟阿巧姐說,他只這樣答道:「我倒沒有問過他,不知是何緣故。我把你的話帶給老二就是了。」

說到這裡,只見艙門外探進一個人來,是船老大來催開船,說是天色將晚,水關一閉,就得明天早晨才能動身。

「不要緊,」胡雪巖說,「我有何學台的名片,可以『討夫』。」

這意思是只等阿巧姐一走,哪怕水關閉了,他也要開船。意會到此,她實在不能再逗留了,便站起身來說:「我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