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精神的故鄉 > 2.靈魂是一個遊子 >

2.靈魂是一個遊子

如果你吃了一頓美餐,你會感到快樂。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當然是你的身體。如果你讀了一本好書,聽了一支優美的樂曲,看到了一片美麗的風景,你也會感到快樂。是什麼東西在快樂呢?顯然就不是身體了,你只能說,是你的心靈、靈魂感到了快樂。

如果你犯了胃痛,摔了一跤,或者被蟲子蜇了一口,你的身體會受疼痛的折磨。可是,如果你失戀了,你的親人去世了,你想到了自己有一天會死,或者你遭到了不義的事情,是你的哪一部分在痛苦呢?當然又是靈魂。

看起來,人有一個身體,又有一個靈魂,它們是有很大不同的東西。有些哲學家否認人有靈魂,他們把靈魂說成是肉體的一種功能。可是,如果沒有靈魂,我們怎麼解釋上述種種精神性質的快樂和痛苦的根源呢?

渴望回到遠方的故鄉

靈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不像眼睛、耳朵、胃、心臟、大腦那樣是人體的一個器官,但是,根據人有著不同於肉身生活的精神生活,我們可以相信它是存在的。其實,所謂靈魂,就是承載我們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內在空間。人的肉身是很實際的,它要生存,為了生存便要求溫飽,為了生存得更好還要到社會上去奮鬥,去獲取名利地位。人的靈魂就不那麼實際了,它追求的是理想,是諸如真、善、美、信仰、思想、藝術之類的精神價值。我們把這種對理想和精神價值的追求稱作精神生活。如果一個人只知道吃睡和賺錢,完全沒有精神生活,我們就會嘲笑他沒有靈魂,認為他與動物沒有多大區別。

靈魂好像永遠不會滿足於現狀,它總是在追求一種完美的境界。這種對理想境界的渴望從何而來?當我們看到美的形象,聽到美的音樂,我們的靈魂為何會感動和陶醉?一個未被污染的淳樸的靈魂似乎自然而然地就喜歡美善的東西,討厭醜惡的東西,它是怎麼會具備這樣的特性的?古希臘最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對此給出了一種解釋。他推測,靈魂必定曾經在一個理想的世界裡生活過,見識過完美無缺的美和善,所以,當它投胎到肉體中以後,現實世界裡的未必完善的美和善的東西會使它朦朧地回憶起那個理想世界,這既使它激動和快樂,又使它不滿足而嚮往完善的美和善。他還由此得出進一步的結論:靈魂和肉體有著完全不同的來源,肉體會死亡,而靈魂是不朽的。他的這個解釋受到了後世許多哲學家的批評,被指責為神秘主義。使我感到奇怪的是,人們怎麼沒有聽出柏拉圖是在講一個寓言呢?他其實是想說,人的靈魂渴望向上,就像遊子渴望回到故鄉一樣,靈魂的故鄉在非常遙遠的地方,只要生命不止,它就永遠在思念,在渴望,永遠走在回鄉的途中。至於這故鄉究竟在哪裡,則是一個永恆的謎。我們只好用寓言的方式說,那是一個像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我們豈不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說,「靈魂是我們身上的神性,當我們享受靈魂的愉悅時,我們離動物最遠而離神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