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信仰之問 > 11.死時方能證實? >

11.死時方能證實?

又一位宗教哲學家希克(John Hick)站了出來,要回答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說:不管怎樣,那個陌生人屬於哪一方,他自己是明白的;而且,在戰爭結束後,當一切事實都被置於光天化日之下以後,這個問題就可以有答案,他的真相也就大白於天下了。希克的意思是說:宗教信仰涉及的事實不一定現在就可以得到證實,但在原則上是可以證實或證偽的(在戰爭中有雙重身份的人不一定個個都會被澄清身份,但其身份在原則上是可以澄清的)。為了講清這個問題,希克也講了一則寓言,名叫《旅行者》:

有兩個人一起沿著一條大道旅行。甲相信這條大道可以通向天國,乙根本就不相信。不過,既然眼前沒有別的路,兩人就都只得走這同一條路。

他倆以前都沒走過這條路,因此誰也說不出在下面的每一個拐彎之後會看見什麼東西。他們的旅程當然有時候順利,有時候困難,有時候愉快,有時候煩惱。在任何情況下,甲都把這次旅行看成前往天國的朝聖,把旅程中所有的愉快解釋為天國之王的鼓舞和激勵,把所有的困難和艱險解釋成對自己的考驗和鍛煉,天國之王設計所有這些鼓勵和考驗,是為了使自己成為天國中有價值的公民。而乙呢?他既然不相信這些,就只把這次旅行視為既無法逃避又毫無目的的漫步,他享受其中的愉快和忍受其中的煩惱,是因為別無選擇。在他看來沒有什麼天國或目標,有的只是這條路本身以及好好壞壞的天氣和運氣。

在這則寓言中,旅途象徵此世的經驗。甲乙二人在旅途中的境遇完全相同,所以事實問題與此世(即途中)無關,只與終點有關,因為終點的景象將證實誰對誰錯。對同樣的境遇的兩種不同的感受、兩種不同的解釋,其中哪一種符合實際,要靠未來的親身體驗來證實。

當然,這則寓言是基於宗教的來世信仰而設計的,因為基督教和別的一些宗教所說的天國或天堂,都是在死後或來世才能進入的境界,換句話說,對這類宗教的說法,不可能在今世去進行「證實」。這則寓言在宗教哲學方面說明了兩個重要的結論:第一,要證實涉及事實的說法,不能依靠邏輯證明,只能依靠事實的發生,而且這種證實常常需要親身的體驗,宗教的說法尤其是這樣。第二,「可證實」不一定表示「已經證實」或「將會被每一個人證實」,更不一定表示「可證偽」。例如,「圓周率的值3.1415926……包含3個連續的7」這個說法,假如是真的,則原則上可以證實,儘管現在還沒有證實,儘管不可能被每一個人證實,但將來總會被某個計算者證實;假如是偽的,則永遠不可能證實。宗教關於彼岸的命題也是這樣。總之,有神論者與無神論者看到的是同一個世界,而他們對之的不同感受和不同解釋是不是符合實際,在原則上是可以由親身體驗而得到最終證實的。

誰知道終點有什麼?

這場關於宗教的說法如何「證實」的論戰全都以講寓言的方式進行,難道不是既十分有趣又值得回味嗎?既不能證實又不能證偽的信念,是不是就真的「無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