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9章 威廉·詹姆斯 >

第29章 威廉·詹姆斯

更準確地說,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應該算是心理學家,他之所以在哲學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有如下兩個原因:一、被他稱之為「徹底經驗論」的學說是他創立的;二、他是最初倡導實用主義(或叫做工具主義)的三個人之一。因為這兩個原因,他在晚年時完全稱得上是「美國哲學公認領袖」。

對於詹姆斯而言,他在哲學的科學方面和宗教方面有濃厚的興趣。先說科學方面,他的思想帶上唯物主義的傾向,這種唯物主義源於他對醫學的研究。不過,到了後來,他的宗教感情抑制了這種傾向。

詹姆斯性情溫厚,具有民主精神,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愛戴。據我所知,只有桑塔雅那一個人對他沒有絲毫的愛戴之情。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詹姆斯曾批評他的博士論文是「腐敗的典型之作」。除此之外,他們在氣質上帶著的那種不共戴天的對立也是桑塔雅那對威廉·詹姆斯沒有好感的原因。

和詹姆斯一樣,儘管桑塔雅那也喜歡宗教,但方式和詹姆斯的完全不同。桑塔雅那是出於審美和歷史的原因而喜歡宗教的,並不認為宗教對他的道德生活有任何幫助。儘管從理智上講詹姆斯不信仰任何教理,但他卻願意看到別人信仰教理。可是,桑塔雅那對宗教的態度讓他覺得不道德。他的清教徒家族給他傳下來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即:善良的行為是最重要的。但是,由於他的民主感情的影響,他又做不到對哲學家一套、對常人一套。從氣質層面的對立來看,這種對立不僅存在於新教徒和舊教徒之間,也存在於非正統信徒之間。不論詹姆斯有多麼偏向異端,他都和桑塔雅那一樣,堪稱自由思想家,他們的區別只在於桑塔雅那是舊教徒,而詹姆斯是新教徒。

威廉·詹姆斯(1842—1910年)。美國哲學家、心理學家,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實用主義哲學的開創者與倡導者之一

1904年,詹姆斯發表了一篇名為《真的存在「意識」嗎》的論文。在這篇論文裡,詹姆斯第一次發表了他的「徹底經驗論」。否定主體客體關係是根本性的關係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當時,哲學家們普遍認為叫做「認識作用」的那種事件當然是存在的。

在提出「徹底經驗論」這個問題上,我堅信詹姆斯至少是正確了一部分的。這已經足夠使他在哲學家裡佔有崇高的地位了。不過,雖然我現在這樣說,在原來我可沒有這樣認為,直到詹姆斯本人和其他很多與他持同樣意見的人都堅持這樣說,我才相信了詹姆斯是對的。

在詹姆斯看來,所謂「純粹經驗」,應該是為後來的反省提供材料的直接流轉。如果把詹姆斯所說的「材料」換成精神和物質,再把它們之間的區別看成是兩種類型的,那麼這個學說就能消除精神和物質上的區別。基於這種理論,一些跟詹姆斯意見相同的人又提出了一種所謂的「中性一元論」理論。根據「中性一元論」,精神和物質都不是構成世界的材料,構成世界的材料其實是在二者之前的一種東西。發揮詹姆斯理論中潛在含義的並不是詹姆斯本人,他只是利用「純粹經驗」一詞,表露出一種或許不自知的唯心論。而這種唯心論是屬於貝克萊學派的。

儘管哲學家們常常使用「經驗」這個詞,但卻不常常給它下定義。人類的普遍常識認為,很多事情在出現之前沒有被經驗覺察到。儘管貝克萊和黑格爾的出發點不同,但他們的結論都是否定這種說法,因為根據他們的主張,凡是經驗沒有察覺到的事物就是沒有出現的。然而,不幸的是,貝克萊和黑格爾的這一主張又被現在的大多數哲學家所否定,他們說這種主張不正確。我的意見也是這樣。我們如果想證明「構成世界的材料是經驗」的說法成立,那麼就需要證明可以通過經驗察覺到推斷沒有察覺到的事物,否則就沒有理由相信除我們之外還有存在的事物。詹姆斯否定這一點,但理由卻很薄弱。

1896年,詹姆斯出版了《信仰意志》;1907年又出版了《實用主義——某些舊思想方式的一個新名稱》。儘管這兩本書的出版時間間隔了11年之久,但在內容上卻是一脈相承的,《實用主義——某些舊思想方式的一個新名稱》其實是《信仰意志》的擴充。在《信仰意志》裡,詹姆斯主張:在實踐上,我們常常在不具備作出決定的根據時,就被迫作出了決定。即使我們什麼也沒有做,決定仍舊是決定。接著,詹姆斯進一步指出,宗教問題就是這樣的例子。他還主張,也許我們充滿邏輯的理智沒有被強制,但我們也有理由採取信仰的態度。這種態度基本上源自盧梭和薩瓦牧師,但詹姆斯對它們作了更新穎的發揮。

詹姆斯與美國新黑格爾主義哲學代表人物羅伊斯在一起

根據詹姆斯的意見,求實包括相信真理和避開錯誤這兩個地位同等的信條。通常來說,懷疑主義者只看到了避開錯誤,因此他們不會相信一個不太慎重的人相信的真理,這是錯誤的。如果相信真理和避免錯誤真是同等重要的,那麼在作出選擇時,我還是隨意一些的好。隨意一些的話,我們會有一半機會可以相信真理,否則就相信不到真理了。

儘管詹姆斯是個心理學家,但他在這一點上還是吸納了一種很不成熟的想法,這令人費解。在他看來,對於真理,我們只能選擇完全相信或完全不信,根本不顧及各種中間道路。按照種種假設行動是我們的習慣,這樣的話,我們能留心注意新證據。

與威廉·詹姆斯一起創立實用主義哲學的查爾斯·桑德斯·皮爾斯

如果孤立考察詹姆斯的信仰意志,這當然是不公平的。公平地說,信仰意志學說只是個過渡學說,它在自然發展之後產生了實用主義。這樣看來,詹姆斯的實用主義其實只是他給「真理」下的新定義。

按照詹姆斯自己的說法,最初提出實用主義原理的並不是他,而是C.S.皮爾斯。根據皮爾斯最初的主張,我們要想做到清晰地面對某個對象的思維,只要考察一下這個對象可能包含什麼,就能想到實際效果了。詹姆斯進一步證明說,假如世界的定義就是真理,那麼弄清楚這個真理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就是哲學的職責。這樣一來,理論不再具有解答疑難問題的作用,只成了一種工具。

與過去的人們的宗教觀相比,詹姆斯的宗教觀有一個根本的區別:詹姆斯關心宗教,是把它當做一種人間現象,僅此而已,對宗教所沉思的對象等等他是沒有任何興趣的。詹姆斯希望人人都得到幸福,如果信仰神能讓他們得到幸福,他就希望他們信仰神。由此看來,詹姆斯的哲學觀點都是仁愛,與哲學無關。

跟大多數哲學家一樣,詹姆斯希望能建造一個信仰的上層建築。跟大多數哲學家不同的是,他企圖把這種建築建造在懷疑主義的基礎之上。這都是荒謬和錯誤的,反映到詹姆斯身上,這種荒謬是由企圖忽視一切超人類的事實造成的。如果給詹姆斯堅持的懷疑主義搭配上貝克萊派堅持的唯心主義,再促使他信仰神,看上去這樣好像也可以。其實,這只是近代大部分哲學特有的一種主觀主義的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