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4章 叔本華 >

第24章 叔本華

在哲學家當中,叔本華(1788—1860年)是一個在很多方面都與眾不同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其他所有的哲學家幾乎都是樂觀主義者,而叔本華卻是個悲觀主義者。與康德、黑格爾相比,他不屬於「學院派人士」,但又不是完全在「學院派傳統」之外。

叔本華一點兒都不喜歡基督教,反而喜歡印度教和佛教。他修養深厚,除了哲學之外,對藝術和倫理也很有興趣。在他身上看不到國家主義的影子,反而倒是有一點國際主義的味道,也許,他像熟悉自己國家的作家那樣熟悉英國和法國的作家就說明了這一點。眾所周知,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許多哲學都有強調意志的特徵,這其實就是由他開始的。不過,對他而言,在形而上學上,「意志」雖然是基本的東西,但在倫理學上卻是罪惡的東西。這種對立,只有在他這樣的悲觀主義者身上才可能存在。

叔本華哲學的三個來源分別是康德、柏拉圖和優婆尼沙曇。但我的意見是,柏拉圖對他的影響並沒有他以為的那樣多。他崇尚和平,蔑視勝利;崇尚無為而治,忽視改革的作用。他的這些特徵,和希臘時代有種氣質上的親緣關係。

1788年,叔本華生於德國但澤自由市的一個商業望族。在他父親的眼裡,英國是自由理智之地,因為他信仰伏爾泰主義。同樣,他也痛恨普魯士總是侵擾但澤的獨立。1793年,普魯士吞併了但澤,叔本華一家遷到了漢堡。1803年,15歲的叔本華到一所英國寄宿制學校唸書。兩年後,他回到漢堡,做了商店職員。然而,在內心深處,他還是嚮往過上文人學者那樣的生活。後來,他的父親死了,母親準備送他回學校接受教育。1809年,叔本華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在這段時間,他接觸到了康德的哲學。1811年,他又到柏林大學學習科學。8年後,他在柏林大學當了無俸講師。後來,他獨自一人居住在德累斯頓。

青年時期的叔本華

1818年年終,叔本華發表了《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一書,這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在他自己看來,這本書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令人感到難過的是,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這本書。直到第二版面世多年之後,他才得到了他渴望得到的一些關注與賞識。

叔本華的哲學體系源自康德,算是康德哲學體系的改製品。他主張,被知覺作用當做身體的其實是意志。儘管大部分康德學派的成員不認為叔本華的這種見解是康德思想發展後的產物,但事實上確實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一點。康德的確有「道德規範可以引領我們到達現象背後,然後呈現給我們感官知覺所不能呈現的知識」的觀點。同時,康德也認為道德規範和意志有密切的聯繫。

構成諸多現象背後的意志並不是許多不同的慾望隨意組合起來的。按照康德的說法,時間和空間都是現象,叔本華也這樣認為,所以物體就不會在空間或時間裡了。如果接受「意志是實在的」這種說法,那麼,首先,意志必定不能有時間;其次,單獨的意志動作也不能構成實在的意志。空間和時間是個體化原則的來源,因此,只有一個沒有時間性質的意志。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並不是始終向著同一個方向發展的,期間還導向了另一種發展。叔本華說,宇宙的意志是邪惡的,進而又說意志都是邪惡的,因此,無論如何變化,意志都是人類無窮無盡的苦難的源泉。苦難是所有生命裡的必需品,因此這種苦難還會隨著知識的增長相應地加深。對於意志來說,它永遠也不會滿足,能夠令它滿意的目的永遠都不會出現。儘管生命總會被死亡打敗,但只要生命還在,我們就仍然要堅持追求,即使目的是毫無意義的也不放棄。如果人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痛苦;可是願望一旦被滿足了,人又會變得貪得無厭,這樣說來,世界上就根本沒有幸福可言。即使在本義上講輪迴說都是假的,但它還是借助神話成了真理,因此自殺也沒有用了。

與神秘主義相比,至少在實踐方面叔本華能和他們達到完全一致。基督教正統信仰中也有好東西,比如奧古斯丁和路德為反對庸俗的裴拉鳩斯的教義而提出的原罪說就值得注意。但是,《福音書》卻太缺少形而上學了。在所有的事情上,善良之人都會專注於控制自己的意志,不過他們這樣做的目的與西方的神秘主義者不同;西方的神秘主義者的目的並不是追求積極的善,而是為了達到與神的和諧。

關於叔本華,有件事從歷史的角度講很重要,就是他提出悲觀論和意志勝過知識的觀點。自從他提出悲觀論以來,人們解釋或研究哲學就可以不用相信一切惡了。也就是說,他的悲觀論是一種有用的解毒劑。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來,不論是悲觀論還是樂觀論,都不應該存在。關於宇宙存在的理由,樂觀論正在試圖證明為了讓人類樂觀,而悲觀論一向主張是為了讓人類悲觀。其實,無論宇宙之所以存在是為了讓人類樂觀還是悲觀,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悲觀論和樂觀論,選擇信仰哪一個,和理性無關,因為這是一個氣質的問題。

儘管與悲觀論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但意志第一學說確實比悲觀論更重要。在叔本華之後,很多主張這種學說的人甚至從中提取到了樂觀論的基礎。後來,意志第一學說在哲學界盛行,竟然造成了這樣的局面:意志的地位上升多少,知識的地位就相應地下降多少。以我之見,這是哲學氣質在我們這個時代起的最明顯的變化,叔本華是第一個以純粹的形式宣佈這一變化的人。就憑這一點貢獻,儘管他的哲學有互相矛盾和浮淺粗簡的缺點,但在歷史進程中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