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西方哲學簡史 > 第26章 犬儒學派與懷疑派 >

第26章 犬儒學派與懷疑派

身處的時代不同,知識分子與社會的關係也會不同。幸運的時代裡,人們重視他們的提議;混亂的時代裡,他們可能是改革者;還有一種時代,他們生活在其中看不到未來,知道理想絕不可能實現,於是變得絕望。最後只能將精力轉移到一些宗教和迷信之上,期待著產生奇跡。

這些知識分子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態度可能會集中在一個時代中,如十九世紀中,歌德是樂觀的、李奧巴第是悲觀的、邊沁推崇改革、雪萊推崇革命。但大多時候,同一時代中知識分子之間的態度是統一的。

公元五世紀之後的十個世紀內,教會統治著整個歐洲。按照基督教的理論,這個生命過程是受難之旅,應該是悲觀的。但實際上,當時的知識分子大多是教士,他們大多因為擁有權利而感到高興。這是統治階級的心理。這是很奇怪的矛盾,原因是教會既代表宗教,又是無可爭議的制度。

基督教中的出世精神與希臘末期的衰落有關係。當時的哲學家面臨著政治上的失敗,並沒有絕望,他們依然認為自己是對的,認為導致自己失敗的原因是意外的衝突,與自己的判斷力和能力沒有關係。當城邦的政權旁落他手的時候,這些哲學家退出了政治,開始進入個人研究領域。以前,他們會討論怎樣建設好一個國家,現在他們討論的則是怎樣讓一個人更有德。除了後來的斯多葛派關心過羅馬的政治以外,其餘人都變得愈發狹隘和勢利。後來,宣揚拯救個人的基督教會成立,這些哲學家便都棲身於教會。這就使得當時的哲學比希臘城邦制時期要狹隘得多,他們的思想影響力也要小得多。

亞歷山大統治時代哲學上誕生了四個有名的學派,它們是犬儒派、懷疑派、斯多葛派和伊壁鳩魯派。本章先討論前兩派。

犬儒派的創始人是安提西尼,他的老師是蘇格拉底。他原本循規蹈矩,後來放棄了自己以前的認識。原因可能是雅典的滅亡或者蘇格拉底的去世讓他受了刺激。

他崇尚返璞歸真,他的穿著同普通工人一樣,他的演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能聽懂,學術的、深奧的東西在他眼中一文不值。他還認為人應該重返自然狀態,廢除政府、廢除婚姻、廢除宗教、廢除奴隸制。他不是苦行主義者,但是鄙視奢侈和對感官的享樂。

第歐根尼是安提西尼的弟子,但是他的名聲更大。因為他的父親入過獄,所以安提西尼起初不願收他為徒。但是第歐根尼下定決心要跟安提西尼學習智慧。

第歐根尼的生活。第歐根尼是古希臘犬儒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須滿足外,其他的任何東西,包括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無足輕重的。他強調禁慾主義的自我滿足,鼓勵放棄舒適環境。作為一個苦行主義的身體力行者,他居住在一隻木桶內,過著乞丐一樣的生活

「犬儒」這個詞就是由他而來,意思是像狗一樣生活。他對世上的一切風俗說不,他像苦行僧一樣乞討為生,住在安葬死人用的甕中。他唯一信仰的就是友愛,這種友愛不僅是人之間的,也包括人與動物之間。傳說亞歷山大問他想要什麼賞賜,他只求對方別擋住他的陽光。

第歐根尼追求道德的解放,他認為重要的是要做到對財富熟視無睹。斯多葛派借鑒了他解放道德的學說,但是沒有繼承他摒棄文明的那一部分。他認為普羅米修斯被懲罰是咎由自取,因為他傳授給人類的技術將人類生活變得複雜。

當時的哲學家都有厭世、逃避的心態,他們否定一切身外之物,想要將個人獨立起來。第歐根尼的學說也是如此,像是極度疲憊、極度絕望的人所做的最後打算。這種充滿絕望的學說,不能指望它們對科學、藝術或政治有任何推動。

公元前三世紀早期,犬儒派的學說得到推廣普及,一時成為流行。這些人認為沒有財富會很輕鬆,簡單的飲食和衣物便可以讓人衣食無憂,沒有必要為死去的親人感到悲傷。此時的犬儒派已經簡單的有點幼稚,更像是窮人在自我安慰,在幻想建立一種沒有富人的生活,在給自己找理由縮小與富人間的差距。德勒斯曾經說:「富人施之於我,我取之於富人,天經地義,我不會卑躬屈膝,也不會感激。」犬儒學派並不禁慾,只是讓人們不要去在意那些有誘惑力的東西。

後來的斯多葛派繼承了犬儒派學說中好的一部分,並將自身發展成更完備的一種哲學。

皮浪是最早提倡懷疑主義的人,他年輕時曾經跟隨亞歷山大的征伐大軍到過印度,並在故鄉度過晚年。在他之前懷疑主義就已經存在,他只是將其整理匯合,並沒有創立新的學說。最早困擾希臘哲學家的是感官上的懷疑主義,他們通過感官獲得的知識與理論知識有矛盾。所以當時巴門尼德與柏拉圖才會認為感官獲得的只是意見,而不是知識。除了感官懷疑主義之外,皮浪又加入了道德懷疑主義與邏輯懷疑主義。

懷疑主義俘獲了一群不懂哲學的人,他們看到各派的爭鬥沒有結果,便認為永遠不可能有結果。他們懷疑一切,認為人永遠不可能得到正確的知識。既然如此,何不享受眼前的美好。懷疑主義與其說是一種學說,不如說更像是一種解除煩惱的自我安慰。

懷疑主義非常武斷,它們不問青紅皂白就否定一切。這也成了它的一個缺點,那就是不能讓人信服。

直到蒂孟的出現,他是皮浪的弟子,他為懷疑主義找到了一種難以推翻的根據。希臘當時的邏輯都是演繹的邏輯,演繹的出發點必須是無可爭議的普遍原則。但是蒂孟提出,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些原則是無可爭議的。這個根據正好擊中了亞里士多德哲學體系的軟肋。

同今天的某些懷疑主義不同,古時候的懷疑主義不懷疑現象,也不懷疑最直接的感受。例如,蒂孟承認蜜是甜的,但是他不會說「蜜肯定是甜的」,他會說「蜜看來是甜的」。後一種說法是概括的,而前一種說法是絕對的,懷疑主義不相信絕對的事情。

公元前235年蒂孟死於雅典,他的死標誌著懷疑主義學派告一段落。奇怪的是,他的一些學說被代表柏拉圖學說的學園所接受。

柏拉圖之所以被人接受,大多是因為他的理智,他信仰靈魂不死,靈魂優於肉體。但是柏拉圖也有懷疑主義的一面,這一點很隱蔽。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認為自己一無所知,這可以看做是一種謙虛,也可以理解為他對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是不確定的、懷疑的。這也可以理解柏拉圖為什麼在許多對話篇的最後並沒有得出結論。

《雅典的蒂孟》。蒂孟是古希臘懷疑主義哲學大師,師從懷疑主義早期代表人物皮浪,他為懷疑主義哲學找到了存在的根據

在學園中,阿塞西勞斯對於懷疑主義的傳播至關重要。他的教學方式非常獨特,總能給學生的論點提出反駁,教學生如何證明互相矛盾的命題。他的學生從他那裡學不到任何真理。他使得學園被懷疑主義籠罩了大約兩百年。

懷疑主義風行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些趣事。公元前156年,卡爾內亞德作為哲學家跟隨外交使團來到羅馬,他是阿塞西勞斯在學園的繼任者。他來到羅馬後便公開授課,當時羅馬青年都崇尚希臘思想,很多人來聽他講課。他第一次講的是亞里士多德與柏拉圖學說中的正義與道德。幾天後他第二次演講的內容卻是駁斥自己第一次演講的內容,駁斥正義與道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沒有什麼結論是絕對正確的。蘇格拉底說過,對別人不公道比忍受別人對自己不公道犯的罪過更大。卡爾內亞德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大國對弱鄰入侵天經地義,沉船時踩著別人逃生是聰明的選擇,潰敗中逃跑時搶走戰友的馬是理智的選擇。

羅馬青年對這些新奇的說法很喜歡,但是老卡托不高興。老卡托崇尚簡樸與道德,並以身作則。他簡樸、忠誠、清廉。他要求羅馬人都使自己具有德行,並認為與壞人作戰是正直的人分內的事情。卡托不僅嚴格要求自己,他當政期間同樣嚴格要求別人。

卡托代表了道德和傳統,而卡爾內亞德代表了開放與放縱。前者過分後導致暴虐,而後者過分後則導致卑賤。

卡托不希望羅馬的青年學習知識與辯論,他擔心這會使得羅馬青年忘記戰鬥與為國家爭得榮耀。於是他在元老院提議,讓雅典的外交使團回到雅典,別讓他們教壞了羅馬的青年,羅馬青年應該服從羅馬的元老院和法律。總而言之,他是痛恨哲學的。

卡托認為雅典人都是下人,因為他們沒有法律,所以經常被知識分子的詭辯欺騙。羅馬青年必須要有紀律、有道德、遵守法律、為國效勞。後來的羅馬人同時接受了卡托同卡爾內亞德的優點以及缺點。

哈斯德魯巴是卡爾內亞德在學園的接班人,他是迦太基人。他不僅演講,還寫了四百多部書。他與卡爾內亞德同樣反對當時的占星術、巫術。他們認為,雖然人們永遠得不到真理,但是有一些東西是比其他東西更可信的。這些相對更可信、更真實的東西便是我們的追求。可惜關於這些學說的著作都已經失傳。

懷疑主義在之後消失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艾奈西狄姆將其復興。艾奈西狄姆是來自諾索斯的克里特人,他否定了懷疑主義後來的發展,將其拉回到它最初的形式。他的形象非常大,追隨者中有公元二世紀的詩人魯西安以及哲學家塞克斯都·恩披裡柯。後者流傳下來的著作是古代懷疑學派唯一流傳下來的著作。據說,其中一篇名為《反對信仰神的論證》的短文出自卡爾內亞德之口。

懷疑主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到公元三世紀,它能使得人們懷疑一切,包括國家和宗教。但是它不能提供更好的意見,不能提供積極的替代品,這些懷疑就被人們選擇忽視和迴避。最終,基督教的得救學說戰勝了奧林匹克的諸神和東方流傳進來的宗教,基督教神學籠罩歐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