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90. 水果的本質 >

90. 水果的本質

喬治主教專心注視著眼前這盆橙子,若有所思。
主教開始明確區分橙子的各個特徵,他將橙子的表象與本質區分開。比如,顏色只是表象:我們知道色盲或擁有不同生理構造的動物看到的橙子與正常人類看到的橙子不一樣。味道與香氣只是表象,不同的人或動物會有不同的味覺與嗅覺,而水果本身則並無不同。
但當他開始剝去水果的「表象」時,他發現自己剩下的東西似乎所剩無幾。當辨識水果特徵似乎全部要靠主教自己的視覺與觸覺時,他能不能說那就是水果真實的大小與形狀?為了真實地想像水果本身,排除感官知覺的表象,主教最後只剩下某種模糊的概念,他已經不知道水果是什麼了。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的水果:是如蛛絲般的「某物」還是表象的集合?
資料來源:喬治·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1710。

我們很少思考表象與本質的區別。小時候,我們都是「天真的本質主義者」,認為世界就跟表象看起來一樣。隨著我們長大,我們學習區分事物是如何在我們的感官上出現的,以及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有些區別非常明顯,以致幾乎沒有人關注,比如真正微小的事物與相差甚遠事物之間的區別。其他的區別,比如味道或顏色會隨著知覺者的不同而變化,我們知道這一點,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忽視或遺忘這種區別。

隨著我們對世界有了基本的科學理解,我們也逐漸在物體的基本原子結構以及物體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方式上看出差異。我們隱約地意識到原子結構本身可以用次原子結構來解釋,但是我們無須窮盡當前最先進科學的所有細節。我們只需要知道事物的表象是感官與事物本質互動產生的結果。

這些認知幾乎與成熟的慣常邏輯無差,但慣常邏輯經常掩蓋重要的細節。我們從表象區別出本質,但我們不清楚這個本質是什麼。也許你覺得沒關係。思想的分工意味著我們可以將這項工作交給科學家去做。

不過,科學家還是跟我們一樣,處於相同的表象世界中,他們也是在研究我們五官感覺到的東西。科學家有工具,能檢視肉眼看不見的東西,但事實上,這只是個轉移注意力的幌子。使用望遠鏡或顯微鏡時,我看到的表象世界和我肉眼看到的一樣。科學家所觀察到的並未超越表象世界,他們只是比一般人觀察這個世界更仔細。

這是個哲學問題,而不是科學問題。我們似乎能理解表象世界與本質世界的不同,但是要透過表象看到「真實」世界似乎不可能。當我們理解月球距離我們很遙遠而不是因為月球本身很小,或者插入水中的棍子看上去彎曲其實並未真正彎曲時,我們並未超越表象,只是理解有些表象比另一些表象更具欺騙性。

這給我們留下了兩難問題。我們是否應該繼續致力於超越表象世界,並且承認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甚至承認我們無法想像自己該如何認知這個世界?或者,乾脆放棄超越表象的念頭,並接受我們生活與認知的唯一世界就是表象世界?

請看其他問題
28. 噩夢景象
51. 活在桶裡
81. 電影的味道
98. 虛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