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22. 救生艇 >

22. 救生艇

「沒錯。」自行任命為救生艇艇長的羅傑說,「這艘船上有12個人,這很理想,因為這艘船可以容納20人。我們有充足的食物,可以支撐到有人來救我們,等待救援的時間應該不會超過24小時。所以,我想我們可以放心地吃掉多餘的巧克力餅乾,每個人都可以喝一口朗姆酒。有異議嗎?」
「安心享用多餘的餅乾沒問題,」梅茲先生說,「但我們的當務之急難道不是把船划過去,把那個快淹死的可憐的女人救上來嗎?她向我們呼救已經有半小時了。」有些人低頭看著船身,面露尷尬,其他人則搖頭表示異議。
「我以為我們已經達成共識。」羅傑說,「她淹死不是我們的錯,如果救她上來,我們就不能享用多餘的餅乾。為什麼我們要破壞這裡舒適的現狀呢?」船上的人都咕噥著表示同意。
「因為我們可以救她,如果不救,她就會死。這個理由不夠嗎?」
「人生就是這麼殘酷。」羅傑回答,「就算她死了,也不是我們殺了她。有人要消化餅嗎?」
資料來源:《救生艇地球》,奧諾拉·奧尼爾著,出自《全球性飢餓與道德義務》,W·艾肯與H·拉·富萊特編,Prentice-Hall出版社,1977。

救生艇的比喻相當容易理解。救生艇就是富裕的西方國家,溺水的婦女就是發展中國家因營養不良和可預防疾病而瀕死的人。從這一點來看,發達國家的態度就跟羅傑一樣冷漠。他們有能滿足所有人的食物與藥品,但寧可獨享奢侈品,任由他人死亡,也不願把「多餘的餅乾」分出去救別人。如果救生艇上的人很不道德,那發達國家也一樣。

在另一個類比中,這種不道德更加突顯。救生艇代表整個地球,有些人拒絕將食物分配給其他已經在船上的人。如果不努力救另一個人上船是殘酷的,那麼拒絕將食物分配給已經救上船的人則更加殘酷。

這種畫面極具衝擊力,傳達了令人震撼的信息。但這種類比能否成立?有些人也許會說救生艇的場景忽略了財產權的重要性。放置在救生艇上的物品是為有需求的人準備的,沒有人能主張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擁有這些物品。因此,我們必須從這樣的假定出發,只有根據需求平均分配才是公平的,除非你能證明其他做法也能實現公平。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食物與其他物品並非單純地放在某處等待分配。財富是創造出來的,是賺來的。所以若我拒絕將多餘的東西分給他人,我並非是不公平地竊取他人的東西,而只是保留了本來就屬於自己的物品。

不過,即便修改類比來反映這一點,顯然不道德依然沒有消失。讓我們想像救生艇上的食物與補給品屬於船上的人,但儘管如此,一旦到了船上發現有溺水的婦女需要幫助,難道我們能說:「讓她死吧,這些餅乾是我的!」只要船上仍有充裕的食物分給這名婦女,為了讓她免於死亡,我們都應該將自己擁有的食物分給她。

聯合國規定,發達國家應拿出國內生產總值的0.7%作為海外援助,但很少有國家做到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捐出1/%的收入幫助窮人幾乎不會對他們生活品質產生任何影響。救生艇的類比顯示,幫助窮人並不會讓我們成為好人,但如果不幫,我們可就大錯特錯。

請看其他問題
10. 蒙蔽公平
55. 可持續發展
87. 公平的不平等
100. 便宜也有好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