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一頭想要被吃掉的豬 > 20. 賴活不如好死 >

20. 賴活不如好死

薇塔莉亞發現了永生的秘密,但是現在她發誓要毀了它。200年前,薇塔莉亞從馬克羅普洛斯博士那裡得到了長生不老藥的配方,年輕而愚蠢的她照方配藥並喝了下去。現在她詛咒自己對生命的貪戀。朋友、愛人和至親陸續衰老離世,留下她一個人活在世上。沒有了死亡的追趕,薇塔莉亞失去動力與野心,她開始的一切計劃似乎都毫無意義。薇塔莉亞感到無趣而疲倦,現在只祈求能早日死去。
的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求死已成為薇塔莉亞的唯一目標,其生命的目的只剩下這一個。現在她終於找到了不老藥的解藥,並且在幾天前服下,她可以感覺到自己正快速衰老。對薇塔莉亞來說,現在剩下的就是確保沒有人像她一樣注定不死。長生不老藥早已毀掉,現在,她拿出那張詳細記載了藥方的紙,將其扔進火堆。望著火光,數十年來,她第一次笑了。
資料來源:馬克羅普洛斯的例子,伯納德·威廉姆斯,《自我的問題》,劍橋大學出版社,1973。

人們通常認為人生的悲劇在於,注定會死是唯一一件我們明確知道正等待著我們的事。薇塔莉亞的故事扭轉了傳統的看法,指出不死才是詛咒。我們需要死亡賦予生命外在形式與意義,沒有死亡,我們將會發現人生毫無意義。從這個觀點看來,如果地獄是永恆的詛咒,在冥界享受永生便是一種懲罰。

令人驚訝的是,在希望永生的人當中,幾乎很少有人認真想過永生要承擔什麼。可以理解,我們最想要的就是延長壽命;至於到底能延長多久並非我們主要關心的。70年,如果幸運的話,似乎還不夠長,有許多地方要去看、許多事物要去體驗。只有擁有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事!

或許我們可以配合預期的壽命長度為自己擬訂生活計劃,但不管我們擁有多長的壽命,還是會覺得不夠。舉例來說,想想「中青年」的現象。幾代人之前,大多數人在二十幾歲即結婚生子,甚至更早。現在,在人們比以前更富有,認為自己將會活得更久,便可以晚點兒生孩子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享受著延長的青春期,直到30多歲。相對於之前的幾代人,這一代富裕的中青年人忙著旅行和體驗更多的事。但他們滿意了嗎?更可能的情況是,這一代人要比過去的幾代人更看重自己沒有的東西。

不論我們擁有多長的壽命,似乎永遠都不夠,我們卻沒有渴望要充分利用所擁有的時間。如果我們擁有無限的時間,「充分利用」的概念將變得毫無意義:既然時間是無限的,就無所謂浪費時間。如果失去了充分利用自己人生的理由,生存難道不會變成乏味又無意義的負擔嗎?

當我們說生命短暫是無解的難題時,也許是在騙自己。既然我們無法控制生命長短,人生苦短的悲劇就不是我們的過錯。坦承自己有責任好好利用所擁有的時間並不容易,或許我們不該想「如果我有更多時間」,而是該想「如果我能善加利用所擁有的時間」。

請看其他問題
19. 幻想破滅
52. 計劃生育
69. 恐懼
97. 道德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