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30 >

30

我們在旅行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到大眾的思維方式是多麼生硬和僵化,與他們打交道又是多麼的困難。這是因為誰要是有幸與書為伴更甚於與人交往,那他就會以為思想、知識的交流是輕鬆容易的,心靈彼此間的傳達、回應是快捷的。這樣,他就會很容易忘記在那可以說是惟一現實的世俗人群當中,情形卻是完全另外的一種樣子。到最後,這個人甚至會誤以為獲得的每一深刻見解馬上就會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產。但我們只需坐火車旅行一天就會發現:不管我們身處何方,人們固守的某些歪論、謬見,他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衣著款式能夠歷經數個世紀,這一處地方與我們在此前一天到過的地方迥然有別。人們所操的地方方言也是這種情形。從所有這些,我們就可以得出判斷:書本與大眾之間存在多麼巨大的鴻溝,已獲承認的真理抵達大眾的步伐又是多麼緩慢——雖然這些步伐是確實和肯定的。所以,就其傳遞的速度而言,沒有什麼比智力之光更難與自然之光相比的了。

所有這些因此讓我們得出這一結論:大眾甚少思考事情,因為在這方面時間和練習都是欠缺的。不過,儘管大眾長時間抱住錯誤不放,相比之下,大眾卻不像學術界那樣是一個每天變換言論風向的風信雞。這是一件很可幸運的事情。否則,想想那一人多勢眾的巨大群體如何快速地變換運動就夠嚇人的了,尤其當我們考慮到:一旦大眾轉換其行進路線,一切就被推翻、一切都被捲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