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2 >

2

幾乎所有人都總是認為自己是一個這樣或者那樣的人,具有由此推論出來的這樣或者那樣的素質,但卻很少想到他們根本上就是一個普遍意義上的人,有著由此引出的普遍人性。是否認識到這一點是至為重要的。堅持第二種更甚於第一種主張的極少數人是哲學家。其他人則傾向於第一種看法,其原因就在於他們總的來說在事物當中只是看到個別、零星的個體,而不是事物的普遍原理。只有智力天賦更高的人,根據其思想的卓越程度而相應在單個事物中或多或少地看到事物的普遍性。這一重要的差別完全滲透於人的認知功能,甚至我們對最平凡、普通事物的直觀也因此呈現出差別。所以,頭腦卓越的人和智力平庸之輩各自對普通事物的直觀圖像已經是大不一樣。這種從每一單個呈現的事物中把握其普遍性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我所說的不帶意欲的純粹認識主體;並且,我把它定義為事物柏拉圖式理念的主體對應物。這是因為如果認知投向事物的普遍性的話,認知就可以處於不帶意欲的狀態;相比之下,意欲活動的對象物則是單一、個別的事物。所以,動物的認知嚴格局限於這些單個事物,動物的智力因而完全是為動物的意欲服務。相比之下,要在哲學、詩歌和總的來說藝術、科學真正有所建樹,其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就是我們的思想智力投向事物的普遍原理。

對於為意欲服務、亦即應用於實際用途的思想智力而言,這一世界只有個別、單一的事物;但追求藝術或者科學、亦即自為活動起來的思想智力則只看到事物的普遍性,事物的整個類別、種屬和理念;因為甚至造型藝術家也只在個體之中表現出這一個體的理念,亦即種類。這是因為意欲只是直接以個體事物為目標——這些才是意欲的真正對象,也只有這些個別事物才構成對於意欲來說真正的現實。概念、類別、種屬則只能非常間接地成為意欲的目標。所以,粗人不會感覺到普遍的真理,但思想天才卻忽略和無視單一、個別的事物。如果被迫糾纏於這樣的個體事物——這些構成了實際生活的素材——那對於天才來說,就是令人難受的苦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