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思想隨筆 > 15 >

15

每一個受到不公正對待的人,內心自然都會燃起報復的熾熱渴望,並且人們經常說:報復是甜蜜的。要證實這一點,我們只須看看人們所作出那許許多多的犧牲,目的只是為了享受報復所帶來的樂趣,而所有這些報復行動都無補於已經遭受的損害。人頭馬腿怪物的死亡是充滿苦痛的,由於他把生命中的最後時刻都用於精心安排一場佈局巧妙無比的復仇,所以,在預見到將肯定出現的復仇場面時,人頭馬腿怪物的死亡也帶有了某種的甜蜜。而近代,對這同一觀點更為可信的描述見之於意大利小說家貝多洛蒂的小說《兩姐妹》——這一小說已被翻譯成三國語言。華爾特·司各特爵士把這種人性的喜好有力而貼切地表達了出來:「復仇是以地獄之火燒熟的、味美無比的一小口食物。」在此,我想為渴望復仇找出一種心理上的解釋。

我們由於天災、或者偶然、或者命運的原因所遭受的痛苦——在此每人都處於相同的處境——並不像別人任意加在我們身上的痛苦那樣讓人難以忍受,我們承認大自然和偶然就是這一世界本來的統治者,並且,我們看到自己經由這兩種原因所遭受的損害每人也都會同樣遭受。當我們承受出自這些源頭的痛苦時,我們更多的是哀歎人類共同的命運,而不是自己個人的運數。別人任意給我們造成的痛苦除了本身的傷害和損失以外,還有著某樣相當奇特和苦澀的東西,也就是說,它讓我們感受到了別人的優勢——不管那是通過武力抑或狡猾——和相比之下自己的無能。如果可能的話,造成了的傷害、損失可以設法彌補;但那額外的苦澀,亦即這一想法:「我必須忍受你的這些!」卻經常給我們帶來比原來的損害更多的痛苦,而要中和這種痛苦也就只能運用報復的手段。因此,通過損害那損害了我們的人——不管運用武力抑或狡猾——我們也就顯示了自己的優勢並由此一舉抹去了他所顯現的優勢。這為我們帶來了我們熱切渴望得到的一種情緒上的滿足。所以,一個人越高傲,或者虛榮心越強,那麼,他就越加熱切地渴望復仇。不過,正如每一個願望在實現了以後才讓我們發現這願望或多或少只是一種假象,復仇以後的感覺也是同樣如此。在許多情況下,期望從復仇中獲得的快感由於同情的作用而變了味道。並且,我們做出的報復行為會在以後的時間撕扯我們的心,我們的良心也備受折磨,因為促使報復的動機已經不再發揮作用,剩下與我們面對的只是表明我們狠毒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