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中國哲學史大綱 > 六、養生 >

六、養生

上文所引「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從性而游,不逆萬物所好」,已是楊朱養生論的大要。楊朱論養生,不要太貧,也不要太富。太貧了「損生」,太富了「累身」。

然則……其可焉?在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善樂生者不窶逸身者不殖。

又托為管夷吾說養生之道:

肆之而已,勿壅勿閼。……恣耳之所欲聽,恣目之所欲視,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體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又托為晏平仲說送死之道:

既死豈在我哉?焚之亦可,沉之亦可,瘞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棄諸溝壑亦可,袞衣繡裳而納諸石槨亦可,唯所遇焉。

楊朱所主張的只是「樂生」「逸身」兩件。他並不求長壽,也不求不死。

孟孫陽問楊子曰:「有人於此,貴生愛身,以蘄不死,可乎?」曰:「理無不死。」

「以蘄久生,可乎?」曰:「理無久生。……且久生奚為?五情所好惡,古猶今也;四體安危,古猶今也;世事苦樂,古猶今也;變易治亂,古猶今也。既見之矣,既聞之矣,百年猶厭其多,況久生之苦也乎?」

孟孫陽曰:「若然,速亡愈於久生,則踐鋒刃,入湯火,得所志矣。」楊子曰:「不然。既生則廢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於死。將死則發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於盡。無不廢,無不任,何遽遲速於其間乎?」

不求久生不死,也不求速死,只是「從心而動,任性而游」。這是楊朱的「自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