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善惡的彼岸 > 「尼采註疏集」出版說明 >

「尼采註疏集」出版說明

尼采是我國相當廣泛的讀書人非常熱愛的德語作家,惜乎我們迄今尚未有較為整全的漢譯尼采著作集。如何填補我國學園中的這一空白,讀書界早已翹首以待。

「全集」通常有兩種含義。第一個含義指著作者寫下的所有文字的彙集,包括作者並未打算發表的筆記、文稿和私信等等。從這一含義來看,意大利學者Giorgio Colli和Mazzino Montinari編訂的十五卷本「考訂版尼采文集」(Nietzsche Samtliche Werk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15 Banden,縮寫KSA,實為十三卷,後兩卷為「導論」、各卷校勘注和尼采生平系年),雖享有盛名,卻並非「全集」,僅為尼采生前發表的著作和相關未刊筆記,不含書信。Giorgio Colli和Mazzino Montinari另編訂有八卷本「考訂版尼采書信集」(Samtliche Briefe,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in 8 Banden)。

其實,未刊筆記部分,KSA版也不能稱全,因為其中沒有包含尼采在修習年代和教學初期的筆記——這段時期的文字(包括青年時期的詩作、授課提綱、筆記、書信),有經數位學者歷時數十年編輯而成的五卷本「尼采早期文稿」(Fruhe Schriften:Werke und Brief 1854—1869;Joachim Mette編卷一、二;Karl Schlechta /Mette編卷三、四;Carl Koch /Schlechta編卷五)。

若把這些編本加在一起(除去KSA版中的兩卷文獻,共計二十六卷之多)全數翻譯過來,我們是否就有了「尼采全集」呢?

Giorgio Colli和Mazzino Montinari起初就立志要編輯真正的「尼采全集」,可惜未能全工,Volker Gerhardt、Norbert Miller、Wolfgang Muller-Lauter和Karl Pestalozzi四位學者在柏林—布蘭登堡學園(Berlin-Brandenburg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支持下接續主持編修(參與者為數不少),90年代中期成就四十四卷本「考訂版尼采全集」(Nietzsche Werke Kritische Gesamtausgabe,44 Bande,Berlin /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 1967—1995,共九大部分,附帶相關歷史文獻)。我國學界倘若誰有能力和財力全數翻譯,肯定會是莫大的貢獻(最好還加上Supplementa Nietzscheana,迄今已出版七卷)。

「全集」的第二個含義,指著作者發表過和打算發表的全部文字,這類「全集」當稱為「著作全集」(KSA版十五卷編本有一半多篇幅是尼采1869—1889的未刊筆記,尼采的著作僅佔其中前六卷,未刊筆記顯然不能稱「著作」)。尼采「著作全集」的編輯始於19世紀末。最早的是號稱Groβoktavausgabe的十九卷本(1894年開始出版,其時病中的尼采還在世),前八卷為尼采自己出版過的著作,九卷以後為遺稿;然後有Richard Oehler等編的Musarion版二十三卷本(1920—1929)、Alfred Baumler編訂的Kroner版十二卷本(1930陸續出版,1965年重印)。這些版本卷帙過多,與當時的排印技術以及編輯的分卷觀念相關,均具歷史功績。

1956年,Karl Schlechta編訂出版了「三卷本尼采著作全集」(Werke in 3 Banden,附索引一卷;袖珍開本,紙張薄、輕而柔韌,堪稱精當、精美的「尼采著作全集」)——尼采自己出版的著作精印為前兩卷,卷三收尼采早期未刊文稿和講稿以及「權力意志」遺稿。KSA版問世後,Karl Schlechta本因卷帙精當仍印行不衰——迄今已印行十餘版(筆者所見最近的新版為1997年),引用率仍然很高。

Karl Schlechta本最受詬病的是採用了尼采胞妹編訂的所謂「權力意志」遺稿(張念東、凌素心譯本,北京:商務版1991)——由於沒有編號,這個筆記編本顯得雜亂無章(共輯1067條),文本的可靠性早已廣受質疑。KSA版編輯尼采筆記以年代為序,從1869年秋至1889年元月初,長達近二十年(七至十三卷,近五千頁),其中大部分不屬遺著構想,所謂「權力意志」的部分僅為十二和十三卷(十三卷有賀驥中譯本,漓江出版社2000;選本的中譯有:沃爾法特編,《尼采遺稿選》,虞龍發譯,上海譯文版2005)。

有研究者認為,尼采並沒有留下什麼未完成的遺著,「權力意志」(或者「重估一切價值」)的寫作構想,其實已見於最後的幾部著作(《偶像的黃昏》、《善惡的彼岸》、《道德的譜系》、《敵基督》)——尼采想要說的已經說完,因此才寫了《瞧,這個人》。按照這種看法,尼采的未刊筆記中並沒有任何思想是其已刊著作中沒有論及的。

研究尼采確乎當以尼采發表的著作為主——重要的是研讀尼采或充滿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寫下並發表的文字。此外,儘管尼采的書好看,卻實在不容易讀(首先當然是不容易譯),編譯尼采著作,不僅當以尼采的著作為主,重要的是要同時關注註釋和解讀。

我們這個漢譯「尼采註疏集」含三個部分:

1.箋注本尼采著作全集——收尼采的全部著作,以KSA版為底本(其頁碼作為編碼隨文用方括號注出,便於研讀者查考),並採用KSA版的校勘性註釋和波恩大學德語古典文學教授Peter Putz教授的「箋注本尼采著作全集」(共十卷)中的解釋性註釋(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採集法譯本和英譯本的註釋——Gilles Deleuze/Maurice de Gandillac主編的Gallimard版法譯全集本主要依據KSA版;英文的權威本子為「劍橋版尼采著作全集」)。

2.尼采未刊文稿——選編重要的早期文稿(含講稿和放棄了的寫作計劃的殘稿)、晚期遺稿和書信輯要。

3.閱讀尼采——選譯精當的文本解讀專著或研究性論著/文集。

由此形成一套文本穩妥、篇幅適中、兼顧多面的「尼采箋注集」,雖離真正的「漢譯尼采全集」的目標還很遙遠,畢竟可為我們研讀尼采提供一個較為穩靠的基礎。

「尼采註疏集」是我國學界研究尼采的哲學學者和德語文學學者通力合作的結果,各位譯者都有很好的翻譯經驗——這並不意味著譯本無懈可擊。編譯者的心願是,為尼采著作的漢譯提供一種新的嘗試。

劉小楓

2006年5月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西方典籍編譯部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