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流水迢迢 > 第七二章 中宵獨立 >

第七二章 中宵獨立

回雁關,位於河西府以北二百餘裡處。一直以來,為兵傢必爭之地。

王朗與田策立於回雁關的高堡之上,看著關下的桓軍軍容齊整,漸對回雁關完成合圍之勢,俱是心情沉重。

王朗眉頭微鎖:“桓國的步兵和水師精進之快讓人吃驚,這個宇文景倫,倒真是不可小看。”

田策點點頭:“看來他軍中必有高人相助,這攻城戰,還用上瞭咱們華朝的投石與噴火機,他這次南侵,是勢在必得啊。”

王朗輕嘆一聲,思忖良久,道:“他必定要用車輪戰,北、東兩面尚無可懼,但我總擔心西北角出問題。”

“那裡靠著仙鶴嶺,一線天過去是懸崖峭壁,應該不可能從那邊突破吧?”

王朗搖瞭搖頭:“桓國騎兵架浮橋過涓水河,證明他軍內有熟知我華朝地形之人。”他轉身下瞭高臺,邊行邊道:“迅速召開將領會議,同時下令,在軍中召集熟知‘回雁關’地形的士兵,如無,馬上到附近村莊去找。”

春月泄影,夜風生涼。

宇文景倫與滕瑞用過晚飯,正說話間,易寒掀簾進來。

見他面帶微笑,宇文景倫和滕瑞互望一眼,滕瑞將地形圖攤開,易寒指著圖上的仙鶴嶺:“滕先生所言不差,確有一條隱蔽的石道,可以下到一線天,一線天過去就是仙鶴嶺,正靠著回雁關。”

宇文景倫道:“石道有沒有人走過的痕跡?”

“看上去沒有,雜草灌木叢生,應是荒廢瞭多年的石道。”

“那條石道,是當年砌回雁關高堡時,從山上采石料留下來的。”滕瑞道:“不過這可不比涓水河,知道那條石道的人多,應該還有存活於世的,難保附近莊子的石匠們有知道的。”

宇文景倫思忖道:“石道狹窄,馬匹不能過,即使派飛狼營的突到回雁關內,估計也難打開關門。”

易寒點頭:“這回騎兵不能過,王朗手下高手如雲,不可莽撞。”

宇文景倫與易寒同時陷入沉思之中,滕瑞卻隻是微笑。

一陣風將帳簾吹開,撲入帳內,燭火搖晃。宇文景倫猛然抬頭,看到滕瑞的神情,瞬間與他心意相通,相視而笑。

守關戰進行瞭數日,桓軍分成數十個攻城隊,晝夜不停,向“回雁關”發動如潮水般的進攻。火箭、強弩、雲梯、樓車齊齊上陣,戰鼓號角時刻回響,回雁關內外死傷遍地。

王朗素以儒將著稱,行事穩重,又多年堅守長樂城,於守城一道極富經驗,面對桓軍的進攻,倒不慌亂。他知己方雖人數上處於劣勢,但有險關為憑,隻要能拖上一段時日,桓軍疲乏,說不定還有反攻之機。

聽著傳來的震天號鼓聲,他心中思忖著數件大事,見田策進來,觸動心事,緩緩道:“田副將。”

“末將在。”

王朗道:“還沒找到熟悉地形的人嗎?”

“正在找,可附近村子的人多已為避戰禍南遷。”田策趨近道:“王將軍,再這麼守下去,糧食可會出問題。”

王朗想的便是此事,有些憂心:“是啊,守關不是問題,可這糧食短缺,朝廷再不運糧來,拖不過這個月底。”

田策憤憤道:“桓國人太無恥,偷襲成郡,我們退得匆忙,連糧倉都沒來得及燒,倒便宜桓賊瞭。”

王朗嘆道:“今年各地糧倉都出瞭問題,朝廷雖征瞭糧,但大部分是運往小鏡河寧將軍那裡,沒料到桓國人來得這麼快,咱們隻怕得捱上一陣子。”

“可如果月底都運不來糧,怎麼辦?”

王朗搖瞭搖頭,不再說話。

攻城守城戰如火如荼地進行,王朗愈見心焦,請求運糧的緊急折子送上去數日,仍不見糧草到來。將士們已由一日三餐改為一日兩餐,而且配量也減少瞭一半,大傢雖不敢當著他的面說什麼,但士氣低迷,是顯而易見的。

缺醫少藥也是一大問題,傷兵日益增多,屍體處理不及,適逢春季,有數十人疑患疫癥,若非田策軍中軍醫發現得及時,後果不堪設想。

田策進來,見王朗碗中隻有青菜,輕嘆道:“將軍得保重身子,雖說與士兵同甘共苦,但您可不能倒下。”

王朗並不答話,將飯吃完,正待起身,千戶賀利快步進來:“將軍,找到熟悉地形的村民瞭!”

“哦?!快請進來。”

須發皆白、農夫裝束的老者進來,王朗上前將他扶住,老者惶恐不安,一時說不出話。

王朗細心觀察,微笑道:“老丈似是石匠?”

老者顫顫巍巍道:“將軍好眼力。”

“老丈右臂比左臂要粗壯許多,虎口多有舊傷,皮膚也似是常年在日頭下暴曬,想來,定是石匠無疑。”

老者面帶欽服:“久聞王將軍仁義大名,老朽三生有幸,能為王將軍效力。”

“老丈對仙鶴嶺一帶地形熟悉?”

“是。”老者憶道:“仙鶴嶺過去是一線天,一線天再過去便是一處絕壁,當年那處山頭盛產麻石,是砌關的大好石材,如果從山頭以北運到雁回關,要多走幾十裡的路。州府便在南面修瞭一條石道,將我們派上去采取麻石,再由那處石道運下來。”

王朗沉吟道:“如果桓軍從那處攻過來,倒有些危險。”

“將軍,咱們有人在仙鶴嶺守著,再說桓軍即使要由那處進回雁關,也不是騎兵,倒也不怕。”

王朗思忖良久,眼神一亮:“桓國人不進來,為何我們不出去呢?”

宇文景倫笑得極為暢快:“滕軍師心思慎密,居然連石匠都預備好瞭。”

滕瑞微微一笑:“回雁關是我們南下必經之地,在上京時,我便想著如果要拿下回雁關,又該如何行事。”

“王朗性子穩重,但這回迫於糧草,不愁他不上當。”易寒拭著長劍,微笑道。

滕瑞道:“華朝三線作戰,糧草肯定是供應不及的,不過他們糧倉出瞭這麼大的漏子,倒真象是老天也在幫助我們。”

宇文景倫站起來,望向帳外:“那咱們就配合王朗,演上這場戲吧。”

王朗見先鋒營的將士軍容齊整,士氣鼎盛,頗感滿意,也不多話,向千戶祝陵道:“動作要快,一部分人掩護,其餘人燒營,明白瞭嗎?”

“是!”祝陵頓瞭頓道:“將軍放心,燒桓軍軍營,是咱們先鋒營最愛幹的活。”

王朗面沉似水:“不可大意。這邊等你們成事瞭,才能出關夾擊。”

祝陵再行軍禮,將手一揮,數千名先鋒營士兵往西北而去。

攻防戰仍在關內關外慘烈地進行著。這夜的桓軍,似是發瞭狠勁,數十個攻城小隊齊齊猛攻。王旗下,宇文景倫持刀而立,與城墻上的王朗遙遙對望,俱各微笑。

後半夜,殺聲仍響徹雁回關下。

但遠處的沖天火光,桓軍漸顯凌亂的陣形,宇文景倫的猛然回頭,讓王朗胸懷舒暢。

他盯著關下王旗下的宇文景倫,遙見他做出回營的手勢,桓軍隊形大亂,倉惶後撤,沉聲道:“開關門,追擊!”

桓軍如潮水般後退,王朗親率大軍出關追擊,眼見宇文景倫的王旗在火光的照映下往東北而退,知那一路並無可設伏的山谷,遂緊追不舍。

宇文景倫的王旗撤得極快,又有死士掩護,便與王朗的追兵拉開瞭一點距離。王朗知能否生擒宇文景倫,便在這一戰,若給他逃走,重新集結攻關,己方再無勝算。

桓軍節節潰敗,越過一條小溪倉惶北退。

見小溪不過丈許,淺僅及膝,小溪過去仍是灘塗平地,王朗將手一揮,身後號兵吹的仍是追擊號令。

華軍策馬過溪,水聲四起,火光照映下,馬蹄濺起白騰騰的一片水霧。

王朗被這片水霧迷瞭下眼睛,待寒光乍閃,本能下身軀後仰,寒光再於半空斬下,他急速翻身落馬,手中長槍架住易寒的必殺一劍,二人招式連綿,旁邊華朝將士竟插不上手。

王朗知自己武學修為不及易寒,唯有回到己方軍中方是逃命上策,但易寒的劍卻似有粘力一般,讓他騰不出身。

激鬥間,王朗眼神瞥見前鋒營過溪後人仰馬翻,似是中瞭絆馬索,而溪對面的灘塗地中忽然土層移動,一些桓軍飛狼營裝束的人騰空而起,將己方前鋒營殺得人仰馬翻,而身後也隱隱傳來震天的馬蹄之聲,心中大驚。知形勢不妙,高喝道:“撤軍,回關內!”

易寒大笑:“王將軍,遲瞭!”

他手中劍勢大盛,化成千道劍影,直撲王朗身前。王朗手中長槍隻宜遠攻,不宜近搏,隻能急速後退。易寒如影附形,劍勢一路推上,王朗槍身急旋,槍劍相擊,鏘鏘連聲。

易寒突到王朗身前,暴喝一聲,威猛無儔的劍氣絞上王朗手腕,王朗噴出一口鮮血,身形向後拋飛,落於溪水之中,華朝將士看得清楚,驚呼聲尚未出喉,易寒已如煞神,挾著一抹寒光,將王朗釘於溪澗之中。

宇文景倫立於王旗之下,負手看著紅梅溪邊戰況,與率軍由南面趕來夾擊的滕瑞相視而笑。

華朝承熹五年三月二十二日夜,“回雁關”一役,王朗中桓國誘攻之計,出關追敵,中伏於紅梅溪,王朗陣亡,華朝軍士十死其八,“回雁關”失守。

長風騎副將田策率殘部三萬餘人退守河西府以北三十餘裡處的黛眉嶺,死傷慘重,方暫阻桓軍南下之勢,河西府告急。

黛眉嶺戰事之艱難,超乎宇文景倫的想象。

原本以為攻下雁回關,王朗身死之後,華軍將不堪一擊,但田策率領的這三萬殘軍竟有著一股哀兵必勝的勁頭,將黛眉嶺守得如鐵桶般堅固。

看著從前方抬下來的傷兵漸多,宇文景倫轉向滕瑞道:“長風騎當真不容小看,這田策不過是裴琰手下一員副將,也是這般難纏。”

滕瑞低頭思忖半晌,緩緩道:“王爺,隻怕接下來,您得和裴琰直接交手瞭。”

宇文景倫有些興奮,望向南方天際:“盼隻盼裴琰早日前來,能與他在沙場上一較高下,想來當是生平快事!”

易寒微笑道:“河西府一旦失守,他裴琰就是傷得再重,也是一定要來與王爺相會的。”

宇文景倫正待說話,隨從匆匆奔來:“王爺。”

“何事?”

“有一男一女在槐樹坡挾持瞭苻將軍,說是要見易堂主。”

易寒有些驚訝,望向宇文景倫。宇文景倫尚未發話,遠處一陣騷亂,數百名桓軍士兵將三人圍在中間。其中一名青年男子手持利刃,架於一名大將頸間,他身邊一女子黑紗蒙面,二人挾著那員大將,緩步向主帳走來。

女子轉頭間看見易寒,迅速掀去面上黑紗。

易寒看得清楚,失聲喚道:“霜喬!”

春雨如絲,下瞭數日。

崔亮由方書處出來,捧著一疊奏折,小吏撐起油傘,二人經夾道,過宮門,往弘暉殿行去。

腳下的麻石道被雨絲沁濕,呈一種青褐色。崔亮望著手中的奏折,有些憂心,待一個白色身影出現在身前數步處,方回過神來。

小吏倉惶行禮:“衛大人。”

衛昭望向崔亮,崔亮緩緩抬頭,二人目光相觸,崔亮微笑道:“衛大人,恕小人奏折在手,不便行禮。”

衛昭雙手攏於袖中,並不說話,目光凝在崔亮面容之上,良久方淡淡道:“崔解元?”

“不敢。”崔亮微微低頭。

“聽聞崔解元醫術頗精,衛某有一事請教。”衛昭話語有些飄浮,小吏忙接過崔亮手中奏折,遠遠退開。

細雨蒙蒙,崔亮望向如寒星般閃爍的那雙鳳眼,微笑道:“衛大人請問,崔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衛昭雙眸微瞇,沉默良久,緩緩開口:“骨裂之癥,如何方能迅速痊愈?”

“敢問衛大人,裂在何處?因何而裂?”

“外力所致,肩胛骨處,骨裂約一分半。”

“可曾用藥?”

“用過,但好得不快,病人頗感疼痛。”

崔亮思忖半晌,道:“我這處倒是有個方子,內服外敷,衛大人如信得過崔某,當可一試。”

衛昭自他身邊飄然而過,聲音清晰傳入崔亮耳中:“多謝崔解元,我會派人來取藥方。”

見衛昭冷面進來,魏五嬸哆嗦瞭一下,陪笑道:“姑娘剛睡下。”

衛昭在內室門前停住腳步,冷冷道:“今日還疼得厲害?”

“下午疼得厲害些,吃過公子給的止痛的藥,似是好瞭些,晚上吃得香,和小的說瞭會話,才睡下的。”

衛昭輕“嗯”一聲,魏五嬸也是善於察言觀色之人,忙退入廚房,不敢再出來。

衛昭在內室門口默立良久,聽得室內呼吸之聲平穩而細弱,終伸出右手,輕輕推開房門。

屋內並無燭火,黑暗中,他如幽靈般飄至床前,長久凝望著那已有些憔悴的面容,右手微顫。

窗外透入一絲微弱的月光,正照在江慈的左頰。見她眉頭輕蹙,面容也沒有瞭往日的桃花撲水,衛昭心中如揪在一處,緩緩坐於床邊,慢慢伸手,撫上她的眉間。

指下的肌膚如綢緞般光滑,似雪蓮般清涼,從未有過的觸感讓衛昭心頭一陣悸動,手指便有些顫抖。

江慈動彈瞭一下,衛昭一驚,猛然收回右手。

江慈卻隻是喃喃地喚瞭聲:“師父!”再無動靜。

衛昭長久地坐於黑暗之中,卻再也無力,去觸摸那份清涼。

晨曦微現。

見魏五嬸端著碗粥進來,江慈右手撐床,坐瞭起來,笑道:“謝謝五嬸。”

魏五嬸語帶憐惜:“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客氣?”

江慈將粥碗接過,放於身前,用湯匙勺起瘦肉粥大口吃著,見她吃得甚香,魏五嬸暗嘆口氣,靜立一旁。

江慈將空碗遞給魏五嬸,道:“昨夜睡得有些熱,我記得似是踢瞭被子,倒辛苦五嬸又替我蓋上。”

魏五嬸一愣,猶豫片刻,輕聲道:“昨夜,公子一直守在這裡,是他替你蓋的。”

江慈愣住,心中說不上是何滋味,半晌方輕聲道:“他人呢?”

“天蒙亮才走的,留瞭幾付藥,說是請瞭個西邊園子裡的大夫開的,姑娘定會喜歡喝他開的藥。”

江慈細想片刻,大喜道:“快,勞煩五嬸,把藥煎好,拿來我喝。”

衛昭神色淡然,換過素袍,易五進來,附耳道:“三爺,半個時辰前,有緊急軍情入瞭宮,現在大臣們都入宮瞭。”

衛昭雙手停在胸前,又慢慢系好襟帶,道:“可曾看清,是哪邊傳來的?”

易五面色有些凝重:“北邊來的,看得清楚,紫杖上掛瞭黑色翎羽。”

衛昭沉默片刻,冷冷一笑:“看來,又有大將陣亡瞭。”

易五有些憂慮:“這桓國的二皇子也太厲害瞭些。”

衛昭又脫下外袍,坐回椅中,淡淡道:“你先回宮,皇上若是問起,你就說這幾日陰雨連綿,我傷口有些疼,就不入宮請安瞭。”

易五應是,轉身離去。衛昭正閉目而憩,管傢輕步進來:“主子,有人在府門口,說要送樣東西給您。”

見衛昭並不睜眼,他靠近輕聲道:“說是裴相府中之人,還出示瞭長風衛的腰牌。”

衛昭猛然睜開雙眼,管傢將手中狐裘奉於他面前,低聲道:“來人說,裴相吩咐,將這狐裘送給主子。說這狐裘是他心愛之物,一直珍藏在草廬之中,舍不得用。現聽聞主子受傷,頗為擔憂,暫時送給主子使用,待他回京之時,再來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