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傅雷家書 > 品讀家書 >

品讀家書

吳錫平

在我看來,家書是所有文體中最純粹的。我喜歡純粹,所以我喜歡家書,因為純粹本身就是一種魅力。

記得小時候,家中牆上掛著一幅工筆小楷寫就的條幅:「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雖不能全部領會其中的意思,但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一直能誦記在心。上學後才知道這是《朱子家訓》,為清人朱柏廬所寫,以寥寥數百字精闢地總結了古代治家之道,問世後即成為書香世家和官宦商家端正家風、振作家聲的範例,堪稱古代家訓的經典。雖然治家之道對一個初涉塵世的少年來說未免遙遠了些,但其中一句「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卻足以警示我一輩子。

家訓只是古代家書的一種形式。更多的古代家書則曉之以理,娓娓道來,勸戒子孫為人處世之道,治家守業之理,做一個符合儒家倫理規範的謙謙君子。父輩們總是用豐富的生活閱歷、滄桑歷盡的人生經驗、偉岸正直的道德人格來教益自家子孫,但不經意中,家書卻穿越了千年的時空,豐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為所有子孫後代的一筆公共財富。即使是今日翻開閱讀,仍覺熠熠生輝。我曾讀過古代家訓的另一經典《顏氏家訓》,它以翔實的舉例,生動的說理,分教子、治家、風操、名實等十二個類目將人生道理一一道來,綿密細長,絲絲入扣,晚清名將曾國藩雖然在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卻深諳「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的道理,其留下的家書家訓,論文論學,修身修德,或長或短,情真意切,亦極為感人。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有人才,子輩有外交家曾紀澤及算學家曾紀鴻,孫輩有詩學家曾廣鈞,曾孫輩則有教育家曾寶蓀。一個著名家族的興盛綿延不能不說有家書的惠澤貫穿其中。

文學翻譯家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其聲殷殷,其意綿綿,其情拳拳。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的《傅雷家書》曾先後再版5次,重印19次,累計發行超過100萬冊,數字雖不能說明太多,但時間足以證明一切:《傅雷家書》自問世以來已暢銷18年。打開《傅雷家書》,就是走近一位父親,聆聽他「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誨」。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曾經的子女、現在的子女和將來的子女受益於這個親切而嚴厲的父親!

家書的教益固然讓人稱頌和受益,其蘊含的真情卻也一樣打動人心。近世裡,沈從文的結髮妻子張兆和手捧數百封家書,感喟涕流:

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現代詩人柳亞子在寫給夫人鄭佩宜的信中,從飲食起居到鍋碗瓢盆,事無鉅細,一一過問,其情深切,感人至深。

家書因其親切自然而更能貼近讀者的心靈,其對喜怒哀樂,衣食住行的平常生活的描述與記錄更能激發讀者的共鳴。家書裡的文字是那麼地靈動而飽含深情。隨意走進一個章節,家書裡的情節都是那麼生動感人;隨意從一個章節出發,都可以輕鬆地「鏈接」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場景中來。

對一個家來說,家書是一條紐帶;對我來說,家書就是一處磁場,磁心所在是我閱讀的方向。